- 32.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
构建目标管理模式,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肖艳山摘要:民办寄宿制中学的特点决定了构建目标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果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科学、有效地将目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评价三个基本环节进行整合,能有效地发挥目标管理模式在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中的作用。关键词:民办寄宿制中学 目标管理 德育模式 德育管理 效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办学体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特别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民办寄宿制中学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民办寄宿制中学在办学体制、招生制度等方面与传统公办学校的显著区别,决定了民办寄宿制中学对比公办学校有着自己的特点,例如:学校规模大,在校学生数量多,学生在校时间长,学生来源广,学生素质差异大等,这给学校的学生德育管理带来的诸多新问题和新压力。传统的以老师言传身教为主的德育管理模式在民办寄宿制中学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德育管理的效果普遍不高。针对民办寄宿制中学的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目标管理德育模式对于提高民办寄宿制中学德育管理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目标是行动所要得到的预期结果,是行为的一种诱因,能调节人的行为,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功能。因此,适当的设置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实行目标管理德育模式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约束力,让学生主动地将德育规范进行内化,在自我实现感中增强自己的信心,并能够为自身发展做下一步规划,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自觉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学校凝聚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从而能有效地缓解学校德育管理压力,提高德育管理效果。德育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连续的管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目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评价三个基本环节,只有科学、有效地将各环节进行整合,才能最有效地发挥目标管理在提高德育管理效果中的作用。一、根据学生实际科学确立德育目标。目标的确立是目标管理的起始环节,确立的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前瞻性、整体性和具体性,这是最大限度的发挥目标管理模式在德育管理中效能的前提。德育目标的确立要有较大的可行性。目标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诱因",个体对目标越重视,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积极性就越高;相反,目标过高,实现的难度过大,会让学生产生渺茫感,打击实现目标的信心和积极性。民办寄宿制中学的学生家庭环境一般较好,他们对于优越物质的认同与对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认同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一致。所以,德育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密切联系,要能让学生真切认识到实现这一德育目标对于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需要,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以此提高学生对目标的认同和重视程度。目标要求要明确,要保证具有相当大可行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要让学生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调动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内化,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也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确立的德育目标要有一定的高度,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过于短期化,太容易实现的目标会大大地削弱目标对学生进取心、积极性的激励作用,甚至会导致德育管理功利化的严重偏向。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能对学生在较长时期有指导意义的德育目标,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短期效应,这是德育教育潜在性、渐进性特点决定的。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具有整体性。目标管理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在学生当中产生共同的追求,形成凝聚力,这是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的核心。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具有整体性,必须切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对大部分学生具有指导意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增强集体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之情、爱班之情、爱校之情,能为班级荣誉、学校荣誉共同努力。所以制定明确、科学的全校性、全班性德育目标十分必要,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德育目标必须具有具体性。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观念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思想觉悟、道德观念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民办寄宿制中学中由于生源的覆盖面广,这种差异更大。如果看不到这些实际情况,为了追求整体目标的实现而盲目、机械、僵化地推行德育管理制度,不仅不能发挥目标管理在德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反而会给学校的德育管理带来反效应,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为德育管理带来更多的困难,大大减低管理的效果。所以十分有必要将德育目标具体化,即在全校性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分解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比如针对民办寄宿制中学规模大、学生多的特点实行层次目标管理,以级部、班级、学生为管理单位细化德育管理目标。全校的整体目标要相对较为长期、稳定,具体到各层次的目标则可以灵活化,强调动态性,要注重德育目标与学生情况的具体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这也是具体化的一个表现。二、根据既定德育目标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促进德育目标实现。目标实施过程是整个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管理效果的提高和持久。针对既定目标制定合理措施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提高目标管理模式在德育管理中效能的关键。1、充分调动德育目标实施主体的主动性。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重视人的因素,通过学生个体德育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学校整体德育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校园德育环境的优化,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学校德育目标一旦明确后,每个学校成员都应该朝着同一方向,融成一体,为实现各层次目标而努力。所以要特别重视作为德育管理对象的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这是缓解民办寄宿制中学因为自身特点带来的管理压力的根本途径。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让他们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性,作为德育管理者的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目标。学校德育目标管理中一定要尊重学生、满足初中生渴望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目标管理授权,让每个级部、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更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德育目标,减少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被动因素。具体讲,一是要落实好层次管理,分责分权;二是要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动态管理;三是要完善激励机制等。 2、注重对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激励。 激励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使人保持这种行为。在学校整体、长期目标的导向下,各个分解目标,特别是学生个体目标的实施具有最现实的意义。但目标的实施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学生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积极性的消退,尤其是民办寄宿制初中学生在校的时间长,很容易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和生活内容的单调而产生厌倦和疲惫心理,必须及时予以强化。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励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正强化,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既能提示和引导学生行为,又能鼓励学生保持和发展这种行为,为争取更高目标的实现和更大的进步而不断努力,这正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最终目标。阶段性的对目标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予以肯定和表彰,比如:每周评选文明学生,德育标兵等,以此强化学生对目标实施的积极性和对目标实现的信心,保证目标实施过程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达到提高德育管理效果的目的。3、注重对目标实施过程的控制。 由于民办寄宿制中学学生数量多,生源覆盖面广,各个学生具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急速变化期,所以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容易因为各种客观、主观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目标的偏离,直接影响德育目标管理的效果,所以必须加以控制。控制的主要方式主要有:自我控制和外部控制。 德育目标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引学生将德育目标进行内化的过程,所以自我控制是对目标过程控制最有效,也是最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是目标管理的精髓所在。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定期对自己某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开展自我反省活动,比如开展“每天五问”活动,通过自省查找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足,在老师、同学的协助下及时加以纠正,以求更好、更快地实现个人目标。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需要有力、有效的外部控制来对他们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导向。而在寄宿制中学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被弱化,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作用得到强化,德育目标实施过程的外部控制自然也主要由学校、老师来实施。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东华初中学生学习生活指导书》等德育手册,对学生学习、生活规范提出细致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所有老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功能,实行全员管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德育目标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导。
三、根据整体德育目标要求进行目标评价目标评价是某一阶段德育目标管理的结束又是新阶段德育目标管理的开始,是保持学校德育管理持续性,积累德育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目标评价就是针对一定时间内德育目标实施主体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定,通过考核和评比,及时指出学生在德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的进步、不足及下阶段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结成功经验,改正不足,寻求更有效的目标实现方式,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德育管理效果。在进行德育目标评价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由于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作,评价失当会挫伤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要以学生生活和学习情景中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要在系统、科学、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公民行为等方面作出全面、客观、积极的评价,尤其要着重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通过对德育目标实现情况的积极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好的成果,增强继续完善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为制定下一阶段更高目标并努力去达成形成新的心理诱因。2、要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充分发挥目标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提高德育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学生当中树立思想品德修养的好榜样,表彰优秀。借此对榜样者自己,以及对先进学生、一般学生、后进学生产生都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向思想品德修养优秀的模范学习,指引学生明确新的努力方向。3、要重视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评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使反馈调节。对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偏离目标,要作什么修正,以及如何修正等,在下一个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自我规范、完善的效果。对得到较差的评价的学生要通过正确引导,激起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要重视评价的凝聚作用。对目标进行评价是要将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离不开同学、班级和学校,借此增强学生对同学、班级、学校的认同和感情,促进团结合作精神的形成,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进一步提高德育管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良好的德育管理效果是民办寄宿制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赢得社会认同的一个关键,直接关系着民办寄宿制中学这种新型办学体制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科学、合理的利用目标管理德育模式,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德育管理效果中的作用将对民办寄宿制中学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汪刘生著:《教育中的心理诊断》,四川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国家教育委员会:《新的里程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 9月版。〔美〕哈罗德、孔茨等著:《管理学》,郝国华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
此文获《教师报》教师论文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