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28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状态分析及教育对策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状态分析及教育对策 ‎ ‎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民工潮,远走他乡,长年工作在外。很多民工由于工作流动性强,他们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学生往往被托付给亲戚或祖父祖母照顾,而目前中学特别是高中都是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与在家时间多得多,他们已提前开始独立生活,由此形成了不少“留守学生”。‎ ‎  与在父母身边的学生相比,这些尚未成年的留守学生少了父母的唠叨,少了父母的督促,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多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一定的零用钱,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过去人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说穷人的孩子很早就得学会谋生,思想成熟早。但在当代社会,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们都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与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孩子与社会接触少,自然就出现了孩子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平衡,会带来系列成长的困惑与烦恼。诸如,希望被人理解与心理意识封闭的烦恼;强烈的上进心与自控能力差的烦恼;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依赖心理的烦恼;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烦恼;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烦恼等等。这些困惑处理不好,将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  目前从很多学校的情况来看,留守学生在校表现不尽如人意,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成绩在中等偏下,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喜欢我行我素,生活随意性很强。外向型的学生在交接朋友方面投入的精力多,不善于理财,总是寅吃卯粮;内向型的学生则总是情绪压抑,郁郁寡欢。这些学生的表现给学校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  学生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和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学生的品质、性格都深受父母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唠叨、饭后茶余的谈话,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在父母身边,他们心里是踏实的,但张扬狂放的少年时期又正是需要约束修剪的时候,而父母因外出打工给孩子一个很大的自由空间,这些孩子试探着脱离父母的牵引,他们发现对自己的行为有比同龄的许多人更多的支配权,便用种种能让自己愉快的、有些非理性的做法肆意挥霍这份权利。‎ ‎  对孩子们来说,当前的学校教育并不轻松。父母的期望、考试的压力让学生们背上了学生的包袱。由于缺少家长的关注与督促,很多自制力弱的留守学生更显出竞争的劣势,他们一方面想用理想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另一方面学习又只是浅尝辄止,往往总是处于郁闷与茫然中。又由于内心的封闭,与老师、托管的亲戚有距离感(少数学生还有寄人篱下之感),缺少沟通与安慰,缺乏心理上的依赖感,于是开始逃课,用泡网吧等方式逃避现实,时间一长,也就变得迟钝与麻木了。‎ ‎  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群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被人爱被人尊重的需要,青少年学生迫切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求保护、安慰和发展。不少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更乐于与自己意气相投的、能给自己一些帮助的同龄人交朋友,在这个群体中,大家谈得来、讲义气、能忘却烦恼。留守学生有强烈的情感需求,手头的生活费又往主比其他学生要多,交朋结友也较其他人容易,这个群体成员身上的弱点比较具有传染性,导致离学生的主航线越来越远,父母对孩子也越来越不了解了。‎ ‎  留守学生一般都是用电话与父母联系,所谈内容是一些生活琐事,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父母叮嘱自己听,一般都不愿意与父母谈学习成绩(除非成绩较好),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觉得不应再让父母管得太多,同时,内心的愧疚感,也使得他们回避学习问题。‎ ‎  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学校、社会该做些什么呢?‎ ‎  首先,家长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加强与孩子的联系,给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亲情穿越时空,让孩子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名次,苛求与放纵都是不可取的。‎ ‎  其次,学校教育要高扬“以人为本”‎ 这面大旗,应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取得学生的信赖,真正平等地与学生对话,给学生提供自由倾诉的机会。要多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他们的生活细节、交朋结友多作指导;要指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积极主动地消除这些孩子的寂寞孤独感。可以邀请打工家长与学生座谈,让学生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也让做父母的了解子女读书的实情,以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交流。还应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要教给学生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毕竟,解决烦恼最终最靠学生自己。‎ ‎  再次,社会要关注这些孩子,特别是关注留守学生的假期生活,可以社区为单位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各种活动,既让外出打工人员放心,又减轻了留守学生的孤独感。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各地创设条件让孩子不离开父母读书,因为那份亲情是许多东西都替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