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8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今天“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要和必须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于知识的讲授和上机的训练之中。[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德育  德育渗透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今天“学校教育,德育为首”这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 的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将不能真正到位。因此,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要和必须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灌输教育,而是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其次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及时性与形象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以下就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第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如:拉键盘抽屉不要用力过猛,或乱敲键盘、乱按鼠标,开机和关机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否则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并注意养成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的习惯等等。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要像爱护自己家里的财物一样爱护学校的电脑。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1)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提炼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按掉POWER键或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 ‎ (2)教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晓,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方面: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葫芦画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3)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第二、‎ ‎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用途。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冲击波病毒、振荡波、CIH病毒……的情况介绍,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第三,贯彻网络文明工程,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迫在眉捷。网络德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德育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层次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和道德伦理。  首先,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倡导“积极,健康,文明”‎ 的网络新生活。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教师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如洪恩、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参加他们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其次 ,要培养学生网络的“环保意识”。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另外,在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中,还要积极的取得家长的配合。一方面及时向家长介绍学生目前在网络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要向家长通报学校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正在和将要采取的步骤和措施,改变家长“谈网色变”的心态,走出单纯以防以堵为主的消极方式,和学校配合,主动出击,使正面的信息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从而赢得家长对学校网络道德建设方面的全面和积极的支持。行  第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    ‎ ‎ 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新世纪,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集体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比如,在网络教室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有趣味性和难度适宜的小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完成任务(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开展交流、讨论,在学习共同成长,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许多新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师应继续探索和研究,从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贯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主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