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8 发布

其他(心得)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思考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思考 ‎ ‎  严家坳中学  徐景华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就像一条链子,任何一方脱节,都会影响整条链子的完整性。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留守”一词的出现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留守儿童”的出现动摇了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给我们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里,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作一些浅显的思考。‎ ‎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浅析。‎ ‎  1、亲情的缺失给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困难。‎ ‎  由于父母长年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越来越远。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两地,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就相对的减少,造成了亲情的缺失,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淡薄。‎ ‎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的亲自的照顾和关爱,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和依恋,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薄。例如:在我家附近有这样一个儿童,很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把她留在家交给姨妈看管,由于父母不能照顾她,沟通较少,只能在金钱上满足她,随着时间这个女孩有什么想法都不告诉父母,她和她的父母就像俩家人,越是这样沟通就越少,形成了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漠,相互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  (2)情感的缺乏引发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  不少儿童因为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也得不到父母当面的开导,随着时间的慢慢累积,天长日久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儿童心理问题。比如:内向、不安、孤独、抑郁、自卑、敏感、不善于与其他人交往、情绪消极等。‎ ‎  2、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效能低下。‎ ‎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家中祖辈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上存在着不科学不符合现代家庭教育思想的一些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祖辈们生活的年代子女众多、农田劳作繁忙,他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无暇更多的照顾自己的子女。而今,他们的孙辈们多为独生子女,又远离父母。所以,祖辈们把年轻时未能倾注的亲子之爱一股脑的倾注于孙子辈们的身上!在这种家庭中祖辈对孙辈们百般依从、过分溺爱,使孙辈们从小就养成了娇生惯养,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不良品行习惯……其次,祖辈们对于孙辈们过于随便。农村的老人大多数认为经过了大半辈子的操劳,儿子也已娶妻生子,总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如今儿子儿媳们都出去外出打工,他们留在家里也总该轻松一下:搓搓麻将,打打牌,终日沉迷于小赌的游戏中,从没有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孩子一哭一闹的来搅局,他们就会给小孩一些零钱来打发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尝到了甜头,就会用这种方法来要钱。钱来得容易,花的也很潇洒,从而孩子就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和蛮不讲理的不良品性。有的老人不沉迷于游戏,却也闲不下来,自己找了点活干,没有时间来教育孩子。‎ ‎  再次,祖辈们的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能够上学就行,家庭教育则无须他们多费口舌,再说了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孩子表现不好自有老师去教育。即使有些老年人能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在他们教育孙辈的时候,却也避免不了会夹杂着一些自私自利,弱肉强食等错误偏差的观念,甚至还会夹杂一些封建迷信糟粕等。‎ ‎  再者,祖辈们和孙辈之间严重缺乏沟通。有些老年人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缺乏与孩子的有效的情感的沟通,使这些“留守儿童”‎ 的情感交流产生了空白无处倾诉,他们不得不把这种迫切需要的交流对象在自己的同伴中进行选择,再加上如今孩子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以及受到社会媒体的一些负面引导,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一些小学高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几乎都把把异性同学选择为倾诉的对象,他们模仿大人的方式约会,向同学炫耀他们之间的“恋爱”,甚至还模仿大人与异性同学接吻……这种不正常的“过家家”游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  这一切,给学校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大的压力,也带来新的挑战。‎ ‎  二、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策略浅析1、建设好家长学校,促进祖辈父母转变观念。‎ ‎  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家长具有正确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培训让他们明白:应该把自己的思想转变过来,孩子少了固然是宝,但是过多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祖辈们应该承担起自己家庭教育的责任,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祖辈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了解,避免孩子情感交流出现空白。‎ ‎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孩子的父母,解决的办法应该从父母入手。最有效的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是要强化父母的意识和责任。引导家长充分衡量儿童教育和成长与外出打工挣钱之间的轻重关系,认识到外出打工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乡给孩子生理及心理上带来了严重问题,要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性。做到父母不同时外出,或者父母外出时把孩子也带在身边,选择到打工地的学校就读。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 ‎  2、架设好连心桥梁,形成教育合力。‎ ‎  一是开好家长会,增进交流,加深了解。‎ ‎  召开家长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实现教育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好的家长会既要使家长能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又能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并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长会的实效性更多地表现为家长教育心态的转变、思想的提升和亲子关系的改善。‎ ‎  开家长会,要选择好时机,尽可能使第一监护人到会率高。家长会准备要充分,效果要好。‎ ‎  利用家长会,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家长进行充分探讨交流,让家长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真实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学生的问题,教师与家长一道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要求家长们积极配合,增强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  家长会对象不一定是家长本人,他们中可能大多是受委托负责照看儿童的亲友,学校对他们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树立角色意识。使他们明白,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履行自己该进的义务,努力为其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爱与严相互结合,从而促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既然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来进行看管,就要把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顾虑,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物质、安全这两个方面来照顾,还应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父母联系,寻求孩子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和他们的父母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及生理问题,使孩子留守在家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  二是落实好访万家活动,使家庭教育缺岗不缺位。‎ ‎  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使之成为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的有力抓手。开展多种学习的家访活动,如:入户走访、电话走访、利用QQ、邮箱走访等。开通 “亲情热线”,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进行电话聊天,让孩子感受亲情温暖,在亲情传递中消除“留守儿童”心理障碍。‎ ‎  通过家访加强教师、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  许多事实证明,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父母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  三是加强关爱工程建设,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和谐地成长。‎ ‎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动员教师全员参与关爱工程,当然,也欢迎社会各界参与,通过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做爱心爸爸妈妈,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地成长。‎ ‎  关爱行动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本着“真诚、真心、真爱、真行动”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