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及其维护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欢迎访问cz910.com
小学高年级的安全问题近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年龄处于儿童与青少年的过渡,往往在心理特征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小学的教学环境,可能会得不到重视,从而导致一些心里的变化得不到尊重与理解
一、什么是心理安全
学生的“心理安全”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关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大致认为有以下一些解释:(1)心理安全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体验到与他人关系的安全感,不用担心自己的思想能否被人接受或遭到嘲讽[1];(2)心理安全是指必须感到被人承认避免消极和谴责性评价,在努力争取创造时感到自己被人理解[2];(3)心理安全是指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3];(4)理安全是指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参与作用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得到他人的尊重,没有心理顾虑,有一种安全感[4];(5)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或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5];(6)心理安全是指必须感到自己被人承认,受到别人的信任,这样他就抛弃羞怯和虚伪而自为地存在,同时还必须避免消极和谴责式评价,这种评价使人产生被威胁感[6]。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所谓的“心理安全”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人际关系上的接纳感和信任感;(2)行为表达上的无焦虑感和自由感;(4)情绪上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这种心理安全不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体验,而应该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中学生心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少年初期,他们的发展是自身与生活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分化、自我评价能力增长、反抗心理产生,开始进入半成熟的矛盾状态,因此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的因素应该包括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及人格三大因素。
(一)人际关系因素
1、亲子关系
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长,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有阶段性演变。由于生理上的发育,他们期望逐渐疏远父母,使自己成为一个看似成熟的个体,于是开始在情感上、行为上和观点上与父母脱离。但是由于心理发展的滞后性,使这个过程容易产生重重矛盾。在这个特殊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同子女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假如一个家庭亲子关系良好,常有充足的沟通,在加上父母的宽容与民主,容许子女的发言,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说些批判性的话,可以促进这个阶段的子女顺利发展。但是相反,如果家庭关系不好,很少沟通,不允许子女说话,只准听上辈的训斥,那么子女与父母就容易发生摩擦,产生亲子关系的隔膜,这种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环境会使子女缺乏安全感。
2、师生关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往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重要他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有可怕的力量能在学生的心灵上撒播怀疑自己命运的种子,他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消除学生在以往所受的不良影响,有强大的力量影响学生的一生,使他变得更好或更坏,他能打开或关闭学生的心灵。可见,教师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安全。开明、宽容、民主的教师更能贴近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创新自己的思维。而专制、过于严厉的教师使学生与之产生一种距离感,不敢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教师的呵斥、批评、惩罚,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与压抑的感觉,形成恐惧不安的心理,甚至有些教师采取体罚的方式惩罚学生,会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有时在其一生中都留下阴影。在这种强压的环境下学习,势必会形成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学习上的焦虑,不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安全。
3、同伴关系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同伴交往克服了团伙交往的方式,交友范围逐渐缩小,所建立起的友谊更加密切和稳定,同伴在他们的生活中日益重要。如果朋友能坦率、通情达理、关心别人、保守秘密,可以培养同伴双方的信任感,形成一种良好的外部支持。相反,如果同伴关系不良,或者交损友,会使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不稳定,缺乏一定的良好交际网络,产生焦虑感。
(二)环境因素
从总体上看,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成长的三种环境。这三种环境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安全。
1、社会环境
在社会中,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以及各种文化机构、社会服务结构、社会体制、成人行为、社会事件、社会文化等,构成了中学生成长的宏观氛围。虽然这种打的环境为中学生的增加了许多学习资源,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创新的兴趣等,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社会环境中也充满了危机、冲突和矛盾。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如地震、空难、袭击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安全。不良的社会氛围,如吸毒、厌学、酗酒、赌博、违法犯罪等,也会对他们造成消极的影响。
2、学校环境
学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所处的一个重要环境,学校的教学方式、校园文化的好坏都直接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安全。特别是在应试环境下的学校氛围可能过于压抑,追求高分、搞升学率的目标迫使学校对学生采取“高压”政策,严重威胁着中学生的心理安全。同时,校园周边的环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校园周边的校园暴力现象严重,会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一种恐惧感,缺乏心理安全感。
3、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除了上面提到的亲子关系外,还有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的类型,家族环境等等其他因素。例如,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的子女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上将自己与普通同学拉开距离,性格内向,在行为表达上比较拘束,这些都不利于安全心理的塑造。家庭的感情气氛也会影响子女的心身状态健康与否。破裂型、专制型家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三)人格因素
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他们在人格的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其心理安全。
1、自我意识
小学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形成一个人同一性的关键期,如果产生同一性混乱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同时,他们的自我评价容易出现偏高的倾向,导致行为表现上的自负,骄傲自大,争强好胜,因此面对失败和挫折较为敏感,耐挫能力差。
2、情绪的两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出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特点。他们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次来形容这个时期的情绪特点。他们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感受性强而适应性弱,这种不太健全的心理素质会对他们的心理安全产生消极影响。
3、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存在的一种特征,反抗心理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都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出现与父母、教师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时候这种反抗会有迁移性,不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安全心理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安全的维护
《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出:学生应当享有心理权益,其中最基本的是拥有心理安全的权益,即儿童有获得生活、学习安全感,避免遭受各种威吓、恐惧和帮助解除恐惧感的权利。学生有了心理安全的保障,才会舒展心灵、张扬个性、释放潜能。因此,家长、教师、社会都有责任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1、和谐的亲子关系
(1)增加家庭集体活动。在家庭中,父母要多与子女一起吃饭、做游戏、闲聊、外出游玩,营造一种温馨、欢乐的气氛。
(2)改变父母行为模式。专制、命令型的父母自然会给子女带来一种压力,使其处处受到约束,不能自由的成长。相反,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型的家庭,在解决问题时多多考虑子女的感受以及意见,一来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二来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全家人应该能很轻松的交谈,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彼此都很清楚各个的内心想法。父母要鼓励子女发表意见,容许“双线性”的来往沟通,培养子女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增进家庭相互感情。全家人应该彼此感到亲近、喜爱,避免互相仇视、讨厌。
2、和谐的师生关系
1、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从古至今,教师一直处于一种“圣贤”的地位,问过古之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育思想,还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做法。而在倡导平等教育的今天,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新型关系。现在的教师可能更多的注意到要关心学生,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尊重不同的学生,尊重学生不同的观念和需要。
(2)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教师不能呵斥、体罚、嘲讽学生,这会是他们产生怨恨、回避、焦虑、恐惧的心理,有时还会成为反面样板,负面强化学生。教师应洞察学生的心理,多换位思考。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有正确的惩罚,要晓之以理。教师要把可能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换成对学生的爱,懂得包容和鼓励。
(3)拉进师生之间距离。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开放的心,接纳各类学生,和学生同感互动,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协助学生学习以及面对各种问题,给予他们温暖和安全感,引导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改善校园环境
(1)管理以人为本。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根本,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成长环境。
(3)开展健康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交流或者拓展活动,让中学生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4)建立安全校园。校园暴力的存在使中学生生活在一定的恐惧和焦虑的状态下,建立安全的校园环境是使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必需条件。学校应该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校级校规,正确处理不良学生的违纪行为。
当然,对于中学生心理安全的维护需要综合协调的开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改善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从各方面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黄艳芬。 三类课程优势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J]. 天津教育,2001,5.
2. 陈红西。 审美教育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 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2
3. 陈涛。 论如何促进创新性班级文化的建立和发展[J]. 现代教育论丛,2001,6
4. 炼永文 王立华。 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和方法[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5. 张立元 徐维克。 学校体育呼唤创新教育[J].
许昌师专学报,2001,5
6. 张建平。 创造型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7.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8. 周宗奎。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曾文星。 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M].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10.郑日昌。 真诚·同情·尊重——心理学家谈师生关系[M]. 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欢迎访问cz9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