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9 发布

其他(心得)之浅谈“FFS”教学模式中“三单”的开发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浅谈“FFS”教学模式中“三单”的开发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教 改实验。在为期三个月的“FFS”教学模式实验过程中,我的感触很多, 感受到课改转变的力度大。刚开始试验我对此抱有怀疑,认为这样一节 课学生能讨论个什么结果,还不是像以前一样最后由老师告诉答案。通 过学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 教学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才从思想上真正转变认识,真正理解“知 识传授型”教学范式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范式,在“知识建构型” 理论视野下,创新性地建构“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先学后导-问题 评价”教学模式是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涵义 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 学。该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要素, 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这种要素意识,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对应教师 要设计出“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 价单”,现就“三单”开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三单的制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哪些 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懂,哪些内容通过自学还学不懂但通过合作学 习可以议懂的,老师必须讲哪些内容、非讲授不知的,哪些内容老师讲 了以后学生还不懂,需要通过活动、实践才能掌握的。避免知识性问题 的简单罗列,避免脱离学情的零碎拼凑,避免教辅资料的随意搬家。“三 单”之间的题目也要有梯度,从课文理论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课内 到课外的逐步延伸。教有方法,但无定法。 “三单”的设计与开发同样 有理念、原则的指导,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完全可以创新,调整。   一、“问题导读—评价单”的设计:   问题导读单要有目标性、基础性、铺垫性、预设性相对稳定, 这个过程是本节课要达到的最低学习目标。   (1)明确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3)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能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 上来;   (4)知识与经验拓展,即指导学生适当拓展课本知识,并为 课本知识的学习准备经验背景;   (5)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期待。   这个环节也就是学生的结构化预习,体现我读书我发现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查、划、写、记、练、思学习新知,然后发现问题。也就是 课前独立自主先学。   我在《劳动的开端》一课的导读单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 á o d ǔ b ā n pínɡ zhànɡ   煤( ) ( )气 ( )倒 ( )乡 记( )   二、理解词语。   油煎: 深 渊:   威胁: 欺 侮:   开端:   三、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 会。   3.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第一天挑煤的?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想 想分别写了什么?   我的问题:   二、“问题生成——评价单”的设计   在“问题生成课、展示解决课”中,“问题生成评价单”是整 个课堂教学的载体,该单子上的问题不宜多,围绕“重点句子赏析、课 后研讨与练习、文本写作特色、主题思想”来设计,一般 4-5 小题合适。 学生在“问题导读—评价单”的有效引导下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 长把本组经过讨论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老师,老师把各小组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将共性问题以“问题生 成—评价单”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生的课前独立自主先学,然后老师把各小组在自主学习 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共性问题以“问题生成—评价单”的形 式呈现出来,最后在问题解决课上重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在《囚歌》一课生成单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当时叶挺将军身处何地?他可以有怎样的选择?他又 是怎样选择的?   问题二: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 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问题三:“地下的烈火”指什么?“活棺材”又指什么?作者 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问题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为了革命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和革 命者崇高的尊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并划出读的节奏。   小组问题:   三、“问题训练—评价单”的设计:   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再温习和巩固。题目围绕“字、词、句、 课内文段阅读、课外阅读等环节设计,不一定这些内容都设计,教师可 以根据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酌情设计。   我在《西门豹治邺》一课训练单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一、学完本课后,相信文中的好词佳句一定很吸引人,那就赶 快动笔把它们摘抄下来吧!   二、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面如土色(带”如“字)   提心吊胆(心理描写)   眼睁睁(AAB)   三、《史记》中一段这样的记载。   西门豹奉命出任邺郡太守,见百姓纷纷出走,遂颁律令,禁止 巫风。巫吏勾结,煽惑百姓跪衙抗之。西门豹为解谜团,唤醒百姓,暂 撤禁令。于河伯纳妇之日将计就计,巧将吏巫投掷河中。百姓幡然省悟。   你读懂了什么?(译成现代文)   四、拓展阅读。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 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 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 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 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 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 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 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 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 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就要死了,你喝 吧。“这时一个过路人正好路过,他口渴难忍,向小姑娘要水渴。小姑 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 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 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中的”干枯“在下面哪句话中用的 不恰当( )   A.秋天来了,干枯的落叶好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层花毯   B.村里的水井早就干枯了   C.他长得干枯   D.她终日沉浸悲伤中,心渐渐地干枯了。   2.小姑娘醒来为什么能得到一罐清亮新鲜的水( )   A.因为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B.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   C.因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D.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3.水罐由木头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原因是( )   A.魔术师看小姑娘太穷了,可怜她   B.魔术师不想让小姑娘一下子就得到金水罐   C.没有原因,水罐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D.爱心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这句话包含了小姑娘的几种心态, 下面哪一种最不正确( )     A. 很 想 喝 水 B. 渴 C. 贪 心 D.舍不得   5.全文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展开故事情节(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层 层递进   6.作者为什么写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星星( )   A.让钻石被每一个人看到   B.说明爱心是永恒的   C.让第一个人都看到小姑娘的爱心   D.让读者对钻石印象深刻   7.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写出你的感想,字数 300 字以内。   总之,”三单“的设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要熟悉学生,要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设,要设计出 80%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可以 独立完成的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才能达到高效的目的, 才能真正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