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是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教〔2009〕249号)精神,我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作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以落实游仙区建设生态绿洲的总体思路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教改项目,全面提升我校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探索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均衡发展。
二、研究背境进入课改八年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学校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决定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决战场,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提高课堂效益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教改实验就是在这一背境下提出并启动的,其实质是落实对新课程理念的纵深发掘,是激活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减负增效的重大举措。
“竹文化”是我校的特色文化,“竹精神”是我们校园的特有精神,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竹文化环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竹、种竹、加工竹,达到以物化人;办竹展,写竹、颂竹、唱竹、咏竹,达到以文育人;品竹魂、树竹神,达到精神养人。同时围绕着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寸空间,让它们充满文化气氛,使学生时时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真正达到 “以情感人、以境育人”的目的。
三、课改研究内容围绕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竹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情境”为切入点进行如下研究内容:
(一)课堂有效教学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只有进行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把情境引入课堂,并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教师有效教学发展研究。
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创造者、设计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只有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学实验就能顺利开展。这方面主要要研究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创设情境、合理使用情境并让之为教学服务。
(三)学生有效学习主体研究。
有效学习的显著特点是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落实。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学生在所有的情境模式教学中的得与失。
四、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新课改理论及理念。
3、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课改主要工作思路(一)、一个核心——“主动学习”
要始终围绕这一核心,创办优质教育。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把握住课堂教学、教材的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观摩、比赛、研讨、交流等活动,用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进步,学校健康发展。
(二)、二个特色——“以情感人、以境育人”
我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首要因素“情、境”为特色,着力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达到用“情、境”沟通师生、感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同时在师生的教与学之中、在师生的互动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三个目标——“乐学、乐教、奠基终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互联网教育不断普及,社会信息量不断增加,学生越来越需要变“苦学”为“乐学”;而传统的“强制接受”“金字塔”模式,让学生苦不堪言,以致出现厌学、逃学情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形象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是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出发,认为学生乐学是新课程的核心,鲜明地提出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成功中体验学习和创造的快乐。
而教与学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新课程也是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的统一,在注重学生乐学的同时,教师乐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和谐的人际气氛,能使人产生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使教师具有乐教的心情。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多给教师关心与鼓励,尊重教师,信赖教师,从而达到使教师乐教的目的。教师要积极建立自己与学生之间民主的师生关系,因为理解、尊重、信赖是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要素。由于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心理特征,所以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乐教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格、品行,对教育的态度就更易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否乐教对学生是否乐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地热爱,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动力。
“珍视童年价值、放飞孩子梦想”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仲辉校长时常告诫我们的老师们:“
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时间里,要经历大大小小许多活动。这些活动,是他人生的重要经历,也是影响他今后发展的教育基础,也可以说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奠基阶段。一个小时候参加的活动甚至会成为孩子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因材施教,发现、挖掘学生的个性优势,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就成为了我们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了。我们的愿境:走向孩子,还其一个幸福而完整的童年。惟其如此,在学校里,学生才能够真正轻松而有收获;在课堂上,才会有师生智慧的对话、会心的微笑;在家庭里,学生才能看到其乐融融的情境。不至于因为学生有写不完的作业,使一家人愁容满面,使教师怒气冲天。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技能,都有学习的自信,在将来的人生路上才能笑得从容,走得轻松。
肖川老师如是说:“在我看来,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这也是我们忠兴小学在课改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四)、课改研究五大策略:
1、吃透教材明目标课堂教学效益既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深钻课标、吃透教材,针对自己所教教学班级的现状,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开展好一各项工作:
首先,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以”四定“”五有“ ”三做到“为准绳,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各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组内成员和分管领导积极参加,探讨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精典问题以及教学情境的设计,真正作到多人一备,一课多备,达到深钻教材、资源共享的效果。
其次、认真进行课后反思。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反思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一堂课后,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及时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解决问题,得到提高。
第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充分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为了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观念,提高个人的执教水平,教师积极参加到外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勇于创新。
第五、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教给学生知识。所以教师要自学业务方面的有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2、创设情境激兴趣这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求教师成为情境创设大师,用以帮助教学,达到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达到完成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
(3)通过创设情境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愉快参与勇探究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4、因材施教扬个性通过提高课堂效益研究,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5、举一反三求创新举一反三是获取新知认识新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碰到新问题时,具有正确的思维道路和解决办法。:”举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信息的过程,而”反三“是师生间互相反馈信息的过程,没有学生反馈的教学,是不完全的教学,是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的连索,引领学生从旧知走向新知,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手。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地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就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六、课改工作的目标本课改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行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以”情境创设“为主线,构建”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的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业成绩、探究创新能力等全面显著提升。
七、本课改研究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的步骤为:①计划——②行动——③观察——④
反思。参加人员根据以上四个步骤获得的数据、结论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原有计划,再研究,再反思。这样在多次循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
八、课改工作主要内容:
1、打造教师队伍,锻造教师的精湛业务夯实常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工作常规管理的规范的要求,坚持平时检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管理。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教师工作情况,鼓励教师撰写”精品教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
2、统一认识、突出教学质量意识。
进一步建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体系,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扎实抓好各学科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落实转化措施,大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提高。
3、聚焦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情境课堂“与”高效课堂“,强化贯彻”以情感人、以境育人“的改革原则。
邀请教研员、专家指导。按照”备课-上课-评课-展示课-专题总结“的工作线索,开展主题课例教学研究活动,为高效课堂提供课例,构建教师学习研究的平台。
开展蹲点 ”磨课“活动。对部分教师推门听课,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指导,蹲点”磨课“。让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改进提高。
开展研究课实录分析活动。每个教师结合研究课写一篇教学实录评析。学校进行资料汇总建成专档,其结果作为教师学期工作评价依据。
开展”看课 学课 评课“系列活动。
4、广泛开展教师自研自改活动。
教师个体研究要做到”三个必须“:即”每个教师一学期必须有自己关注的教学问题、教师每月个体研究必须形成教学反思、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必须专题论述教师个体研究的情况“。
5、调研学生课堂学习问题。
为”以学定教“提供信息,以教研组牵头广泛搜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为课堂教学真正以学定教、让学生主动学习寻找切入点。
深入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形入手,重质研究。
6、把对”情境课堂“的研究延伸至课外。
借助学校”竹“文化的研究与运用、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研究情境课堂的成因,融合课内外资源,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因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7、规范学生的学习常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更是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从学生的学习常规抓起,规范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把教师的劳动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实验、考试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九、工作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变革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方案的实施。
组 长:仲辉副组长:夏宜贵 王新金 王正清成 员:王思辉 何菊兰 王宏 赵丽萍及各年级学科组长2、考核评估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取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必须将提高课堂效益研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为此成立课改考核组进行考核:
组 长:仲 辉副组长:夏宜贵组 员:王思辉 何菊兰 王宏语文评估组:张云华 杨 平 白 瑜数学评估组:唐元琼 王 宏 谢玉琼英语评估组:程 黎 范红艳3、资金保障学校每期从公、业务经费中挪出固定经费用以保障本次教改实验的进行,主要用于外派教师参观学习、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兄弟学校相互交流、校本培训的开展等方面。
4、市、区教育教研部门专家对我们的培训、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5、广大教师有强烈的教育科研热情,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本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十、本课改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本研究力求形成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其实验主要成果为:
1.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实验系列报告、调查报告等。
2.论文。包括课改体会、课改总结、专题研究、理论研究等。
3.改革方案。包括课改实施方案、学科教学改革方案、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方案等。
4.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设计、教学案例等。
5.音像资料。包括图片、优质课课件、论文集等音像资料。
十一、课改实验研究的步骤本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启动阶段(2012年)①成立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②召开开题会议,安排部署实验工作。
2.实施阶段(2013年-2015年)①开展调研指导活动,分析、指导、解决重点问题;②
召开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促进课改研究向纵深发展;③举行示范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培植典型教师;④按学月进行质量检测及评价与分析,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⑤开展征文活动,将应对策略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加以完善。
3.总结验收推广阶段(2016年-2020年)①部署验收工作,形成学校课改研究总结性报告;②接受教体局、教研室的验收和鉴定;③评选、表彰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