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9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 ‎   摘要:教师是一项非常伟大崇高的职业,其伟大崇高之处在于教书育人。她蕴含着为人师表、爱生如子、言传身教等优秀的品质。其中热爱学生是她的天职。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全面关心和了解学生,充分地尊重、信任和鼓励学生,把严教和慈母般的爱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  关键词:热爱学生  关心  尊重  信任  鼓励 ‎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从事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道德要求已被视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正像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就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浅谈些粗见。‎ ‎  何为热爱学生呢?热爱学生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爱护。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其内涵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  一、全面关心和了解学生,因人施爱。‎ ‎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良好的期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有一种爱生如子的精神,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更应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和思想动态,在头脑中建立起学生动态的“数据库”、“活档案”,才能因势利导,便于因人施爱以及因材施教。‎ ‎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关心,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平时,我给自己制定计划,规定每天进行学生家访至少一次,每周进行学生座谈会两次。座谈的学生往往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学生,如独生子女、华侨子女、后进生、尖子生等。我班有一独生子女,家里人视他为掌上明珠,非常宠爱,以至于无心读书。经过家访和座谈,我发现这位学生性格孤僻、内向、自私、不善于交往,我采用集体熔炉法来熏陶他,经常给他讲些集体的温暖、人应如何接触社会、如何关心他人以及与同学建立健康的友谊等,这样使他实现自我激励,集体活动踊跃参加,性格也变得开朗。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今学生中的主流,便涌现出学生的许多新特点。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即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周边环境,既要了解学生的外在表现,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主动地去理解、帮助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针对不同的个性,找到学生个性特点的最佳教育途径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  二、尊重、信任和鼓励学生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才观和学生观,我们必须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民主、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从而在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  尊重学生是建立在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条件。布尔贝曾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 有相当多的教师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犯了点错,有的大声训斥,有的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虽然用心良苦,但学生并不领情。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就是在受到学生不良言行触犯时,也要冷静,不能意气用事,以宽广的胸怀变被动为主动。‎ ‎  教育学生时要信任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避免“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式强制或压服,这种过分的爱最容易出现对全面否定,伤害学生的自尊或人格,不仅达不到对学生的激励性,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灰心的情绪。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讲话,七岁才会念书,但后天的环境让他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仲永年少时即能诗书,但后天的环境却让他的智力“夭折”。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优生不可能毫无不足,后进生也不会一无是处。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即“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我班有一位来自四川的女生,生活朴素,学习困难,其本身素质不错,人也聪明,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后来得知她对本地方言及本地普通话不通,照成了语言困难。我就对这一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平时多跟她聊天或交谈,上课多让她提问题或回答问题。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让这位学生读一句话,当她读不好时,我就不断指导和鼓励她重新读,连续指导她读十次时,她终于非常流利得读出来了,我和全班同学都向她鼓掌,她高兴地流出了眼泪。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绝对的信任和无私的爱,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向最好的方面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肯定,从而变得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  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不仅是能否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同时还是是否具备为人为师的道德问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任何学生都应怀有尊重的态度和行为,应把学生看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主体,不能看成简单的工作对象,就是不能损害或践踏了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 ‎  三、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  赞科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学习和教育上,在他们的心理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  热爱学生并不是要求教师放弃对学生批评教育。但是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批评学生,又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呢?教师要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伤学生的自尊,不伤害学生的情感,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和希望,使学生认识到过错的不合理性,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所谓“严师出高徒”、“无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正是严与爱的教育效果的统一关系。‎ ‎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教育孩子。”有人把师爱说成是教育的桥梁,有人把师爱说成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应该出于诚,传于神,言于情,止于理,应该无时不在,无处不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应该学会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夹带着一份无私的爱心合理、合适、适时地洒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爱、自主、自立的心理品质,在教师的春风细雨中犹如一棵棵幼苗,在沐浴着阳光和雨露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