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基础教育领域要“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的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扎实学力,符合时代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更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的终极目标。
回顾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平衡,还没有真正改变教学实践活动的机械、被动的性质,“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
。教学改革在整体性和发展性方面还需要强化和完善。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更需要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系统完善与创新。为了深化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切实达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我们与我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合作共同确立了:构建发展性教学新体系,进行发展性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发展性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实施中,急需加强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深入研究,尽快解决当前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研究滞后,影响深化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
虽然我们都知道教学手段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但从教学论专著以及教育辞典中没能看到更为大众所共识的研究成果。在学科教学专著中虽有涉及,但其概念的界定却是五花八门,借用其它行业的专用术语议论泛化且模糊,反映出对教学手段理论研究的不足。再回观教学实际,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客观存在着明显的高落差,更说明研究教学手段的必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渐普及,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教具、学具、课件、投影、录音、录像、信息网络等各种教学材料和器具进入课堂后,在扩大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手段认识的同时,也明显地改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些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急需研究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由发展性课堂教学新理念引发的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对于教学手段的迫切需求,更使得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研究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现实问题。
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想组织广大“有志”、“有识”、“有能”
之士,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原理、特征、功能和操作运用、技术流程、措施标准等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性与应用性研究。并在探寻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客观规律,验证实验效果,完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手段方面的专业支持。这对深化基础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科课堂教学现代化,促使师生可持续性的共同发展,探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有机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这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教学要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是必要的,符合时代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要求。
为此,在十五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使过去的研究更为深化,更具实效。我们通过严格的申报程序,并经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下发批文通知书后,现郑重对外宣布从2007年元月开始成立总课题组,组织建立并启动进行“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课题研究的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按照教育教学中最本源的基础理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系列化研究上,用以达到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主动为上级决策和教学改革实践服务的目的。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1.对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理解
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核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核心是发展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发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发展性课堂教学将有效课堂教学引向优质课堂教学。关注师生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内化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性,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自身探索体验和感悟。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的发展,即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增长,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发展性课堂教学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既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也是我们研究的过程。它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变革具有科学而现实的指导性。
2.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理解
⑴教学手段: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措施。
⑵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据认知特点和学科规律,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传递教学信息,达到促使师生信息交流实现发展性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措施。
为避免借用其他行行业专用术语过多的弊端,根据广大教师通常的理解,抓其本质,我们把课堂教学手段简要概括为: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传递信息,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而采用的方式和措施。
⑶媒体是指携带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图片、投影、印刷材料等,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媒体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为教学媒体。
⑷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概念及其之间关系加以区分,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学手段的本质、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指导我们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例如:我们认为媒体与手段是有区别的:手段主要是解决信息交流的工具问题,而媒体则是指传递信息的性质和作用。
⒊教学手段的分类,主要可分为两类:
⑴非物质化的手段:是教师凭借个人身体器官就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包括听、说、模拟、要求等方式,如:形体、动作、语言、表情、个性等非物质化的手段。
⑵物质化的手段:是教师必须借助于自身以外的物品才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既包括读、写、演示、展示等方式,如:文字与书籍:粉笔、黑板、图表挂图、模型、标本、教具、学具等物质化的手段;还包括借助于自身以外的设备才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如:幻灯、投影、唱片、录音、录像、电视、电影、教学机器、投影仪、信息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等。
教学手段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就无法进行。我们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手段,如何理解、发掘、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何正确评价它们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影响等核心问题,还需要我们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去完善、去充实,努力解决这些多年难于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使之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服务。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要突出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创新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行动研究,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领域内忽视教学手段研究的弊端,在理论上,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原理、特征、功能和操作方式、措施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方向,探寻规律,研发物件,归纳方法,力求以发展性教学新理念对课堂教学在教学手段使用过程中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国家的课程改革提供课堂教学手段方面的支持。在实践上,加强应用性和实证性研究,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突出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操作系统的设计,发挥教学设备、教学媒体、教学工具的最佳效能,并通过以基地为中心,点面结合,资源共享的组织方式,研发和完善物化和非物质化的发展性教学手段与操作规律,促进发展性教学方式和发展性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方向与变量的确定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本课题所关心的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手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客观存在的疑难问题和瓶颈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主体的和谐统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手段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教学设备、教学媒体、教学工具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使之成为与促进新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学体系建设相匹配的有效方式与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发展性教学体系提供保障。
其意义在于深刻理解新课程变革过程的实质,提高新课程变革的效能,同时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施策略,创新典型范例,提供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构建好便于广大教师运用的发展性教学观念体系、教学实践体系和教学手段操作体系,切实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有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服务。
(二)本课题研究的变量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变量。其中,促进课堂教学发展(主要是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是自变量,由此带来学生的发展为因变量。
⒈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及其协调教学的自变量,主要包括:
⑴以发展性教育教学新理念为指导,修改、充实、完善和设计、生产有关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系列教具、学具和利于师生发展的优良工具、媒体和设备等;
⑵以多种教学手段的协调应用,改革长期采用的教师讲学生静听的单一的、低效率的教学方式和措施,设计适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有效措施;
⑶以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实现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体系,促进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革;
⑷完善与改进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物品的方式与措施,提高教学设备、媒体、工具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创建民主、和谐、利于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
⑸改变教与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
⒉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提高为因变量的内容有:
⑴师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发展,学会运用科学语言去理解和表达思想;
⑵师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具有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信息意识,养成科学的应用知识以解决日常事物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师生思维素养的发展,要结合课题研究工作和实际的教学实践,提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掌握基本的思考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思维能力,凸显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⑷思想情感素养的发展,要结合课题实践,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健全人格、社会公德和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的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研究的原则
1.前瞻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应努力反映新世纪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知识的需求,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如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师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新世纪人才的必要素质,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
作为研究课题的主要学科——“数学”、“语文”、“科学”和“英语”
;其各种教学手段所体现的原理、特征、功能和操作模式以及设计与运用的思想和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因此,要遵循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语文、科学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时要反映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科学上有定论的真经;能够反映真实的客观规律,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
在选择与使用教学手段方面,必须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特点,把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并以发展性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性教学的理论作为研究工作的指导。
3.实践性原则
在研究利用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引导学生去做、去思考、去练习、去应用、去探索、去实践。学生学习知识,会应用,会举一反三,会融会贯通,才是真知,才具有稳定的长效价值,所以在研究中对预设计划必须要经过教学实践的多次真实的验证,才能去总结升华为可以推广的课题成果。
4.协同性原则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性教学,要根据手段的不同特点与功能,优选各自的长处加以整合,使之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协调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整合后的整体功能,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综合教学的整体优化。
5.创新性原则
在探索发展性教学手段的原理、特征、功能和操作方式、措施的研究中,要联系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成果,结合学科特点和当前 “探究性、体验性、交往性、做中学”等教学改革的总趋向,创造性地设计出系列性的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提倡“这种手段还可以这样用!”的创新机制,对新的方式与措施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推广和大面积应用做好准备。
6.普适性原则
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应用,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各种教学手段的设计应经济实用,并具有推广价值;综合运用时应简单有效,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和课堂教学所需。
(二)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运用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了适当的手段类型之后,就要进行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整合工作,要保证各种手段都能够发挥最佳效果。在运用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⒈目的性原则
进行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整合,要满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形式的多样化而滥用。
⒉动态性原则
教学手段都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运用的,没有教学活动的进行,就没有教学手段的出现与运用。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是以教师付诸相应的教学行动为主要标志的。要关注如何传达这些教学信息和怎样有效传达这些教学信息,也就是说关注的主要是教学的形式,而不是内容。
⒊功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手段主要是用之于教师,受之于学生,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措施,要关注对学生学习帮助的实际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手段都应体现如何使学生更佳、更易、更快学好的目标追求。研究教学手段,侧重点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而运用,出发点是教师的教学,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终点则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⒋整合性原则
教学活动从形式上说是丰富和多变化的,虽然单一的教学手段可以独立用于解决细节问题,但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全部问题或整体问题。要想完整地解决教学活动过程的所有问题,教师既要考虑各个手段在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又要考虑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各个手段发挥何种作用,只有交叉整合地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环境,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实效。
5.趣味性原则
针对当前学生客观存在的厌烦思考的现象,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手段时,应坚持趣味性原则,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三)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选择依据
选择何种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手段特性、经济因素及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来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手段:
⒈确定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⒉根据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由哪些手段来体现教学内容。
⒊分析可供选择的手段的类型及其特点,选定有效的教学手段。
⒋设计手段呈现的时机、方式、步骤和安排。
⒌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还需确定多种手段的组合方式等。
不同手段的教学特性是不同的,不同手段所体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落后的。因此,教师必须较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手段的教学功能,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手段。
六、课题研究设计
(一)指导思想
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首先要明确站在什么角度去研究,从什么层次去研究。建议以教学手段为研究对象的,在教学论的范畴进行,并站在考察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手段的角度进行。要关注各种教学活动中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科、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摸索出运用教学手段的规律、价值与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和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的种类加以剖析,寻找出每一种教学手段的特征、价值与运用的原理。同时可以涉及手段与教学活动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包括教学手段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等因素的关系。以此来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研究的框架体系。
还要进行教学手段研究的目的和能够解决怎样问题的研究。建议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重点要探讨教师教的手段,体现出我们研究教学手段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真正研究问题,研究真正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为教师的教服务。希望通过本课题重新审视教学手段的概念,进一步研究出教学手段的种类、功能与操作的利弊功效,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探寻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广大一线教师掌握教学手段,熟练操作要领,提高运用教学技术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学技能,提供出系列化的操作原理、规范标准和操作的行动指南,真正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
1.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理论研究
2.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操作方式、措施和运用机制的研究
3.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研究
4. 构建发展性与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的模式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⒈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理论研究
⑴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概念及其相关性研究
⑵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功效研究
⑶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营造研究
⑷课堂教学手段发展史研究
⑸物质化教学手段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研究
⑹新课程课堂教学手段的方式与途径研究
⒉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
[1]学科(数学、语文、科学、英语)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实验研究。
[2]视觉手段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3]教具、学具手段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4]课堂教学中实物或模型教具、学具使用的方法与效用研究;
[5]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研究
[6]交互媒体的特性与应用的研究;
[7]互联网络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手段运用研究
[9]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与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相关性研究
[10]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落实“三维目标”关系研究
[11]动态课堂的生成与教学手段运用策略的研究
[12]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中的作用的研究
[13]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课堂学习情景创设研究
[14]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研究
[15]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
[16]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研究
[17]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验研究
[18]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19]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验研究
[20]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研究
[21]发展性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教学与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等智力技能发展的研究。
[22]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实验研究。
[23]多种教学手段配合教学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方式及学习效率的实验研究。
[2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作业讲评课、综合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组织结构的实验研究。
[25]发展性教学手段协调教学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问题的研究。
⒊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制作
⑴各学科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设计研究。
⑵各学科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制作研究。
⑶数学、科学学科发展性系列教具、学具(含l一6年级)的设计、制作研究。
⑷语文学科发展性系列教具、学具(含l一6年级)的设计、制作研究。
⑸数学学科发展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的实验研究。(包括设计应如何讲究实效性、体现艺术性、发挥交互性能)
⑹学科教学中发展性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实验研究。(含配合各年级教学内容做到系列化、科学化等)
⑺科学实验室和数学实验室的使用理论与实践研究。
⑻数学、科学实验室的设计(包括设备、管理、使用等)和应用研究。
⑼数学学科(科学学科)虚拟实验室的研究
⒋发展性教学手段的管理与评价
⑴促进教师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学校管理研究
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使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情况分析研究
⑶教师反思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运用的研究
⑷新课程理念与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考评方式研究
⑸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现状评测与诊断的研究
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及时诊断与评价研究
⑺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的研究
上述研究内容,是我们各子课题研究的参考题目。各省、市、县(区)、乡(镇)、校可分级分学科设立和选用,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定题目。各地、各校、各老师选题,要量力而行,科研力量较强的地区、单位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课题,科研力量正在形成的地区和单位可以选一个或联合选一个子课题。
不论哪种情况,选题时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题目要“小”、要“近”(贴近本地本校本人实际),内容要实(研究的内容要符合实际),视角要“新”(研究的视点要新,要比原有教学超前)。
(四)研究的方法和范围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基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范式,是一种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时辅以文献、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
由于课题受到组成人员的条件所限,本课题主要以中小学“
数学”、“语文”、“科学”、“英语”四门学科为主,通过对这四门学科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来带动全体师生可持续性发展素养的提升。
(五)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 组织与管理:
根据本课题参加人员多而广的特点,为保障研究质量和实效,我们与课程教学研究部合作,采取总课题负责人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合作研究” 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总课题负责人组织成立总课题组,并由负责人任命1人为组长,总课题组成员和科研部具体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各地、各校的教师自愿参加,选定课题后要向学校申报,由学校再向乡镇、区县教委或市教委,省教委申报审批,最后报送中央教科所教育科技研发中心《发展性教学手段的研究》总课组审批,在中央教科所批复后发批准书;各地根据《子课题组实验研究的管理细则》成立子课题组,各子课题组设课题负责人1-2人,并可设立学术秘书1人,具体负责实验单位或学校子课题组的科研管理以及同总课题组的联系。
2. 各省、地市县、乡镇和学校的组织和管理(略)。
(六)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3月
⒈组织研究队伍、确定实验校 。
⒉
制定总课题实施方案,分地区分层次落实实验学校和子课题申报工作。
⒊成立总课题研究的领导组和实验研究组,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⑴制定方案,分地区分层次落实课题。
根据本课题总的实施方案和各省、市、县(区)、校各单位的教育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提出(选定)后,实验领导组和研究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学校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填写申请审批表。并于2007年3月底各子课题完成申报,制定子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并报送总课题组,由总课题组协调、审批后,子课题开题研究。
⑵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组和研究组,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
课题是一项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要加强领导和计划管理,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争取早出、多出成果。本中心拟成立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实践研究等研究组。各省市、地市、县区、乡镇和学校在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验研究方案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加强实验过程的领导管理和指导,落实实验任务和方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准确测量实验效果。各实验学校要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搞好向本省、市、县、区、各乡镇的科研辐射作用,推动面上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
第二阶段:2007年4月-------2009年6月(研究阶段)
1.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认真开展学习研修活动。
2.认真开展探索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的实证研究。
3.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认真开展案例和叙事性的研究。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具体要做好: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理论指导水平的重要措施,实验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有正确的实践活动,才能结出丰硕的研究成果;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验就陷入盲目的实践活动,研究就将遇到挫折。
各地市、学校参加课题研究后,应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建立研究活动日(每周1天或半天),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学习内容包括;
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和新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②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吸收教改信息,提高研究的水平;
③在学习与探索中开展教具、学具创新设计比赛活动或者研讨活动。
要在学习中树立以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克服陈旧的教育教学观。要求面向全体,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建立并形成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倡动手做数学、做科学,而不是听数学、看科学。在教学研究中应努力实践“探究法”、“实验操作法”、“指导发现法”、“研究学习法”、“科学观察法”等等。着重研究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成效,使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与设计、制作过程中,应讲究实效性、艺术性和发挥其交互性能。
在设计、制作、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时应注意实际教学的需要;要把利用教学手段的教学合理运用作为重点,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教学手段的方式、措施和实效性紧密统一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开展研究。
(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资料的搜集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阅览材料中搜集,也可以从教育教学实验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设计实验课,编拟的教案、记录等;还应从上课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建立教例撰写制度,开展教例研究,叙事研究如在探寻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等。还可以从评课中、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调查中搜集和积累资料。
(3)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课堂教学是发展性教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重视和上好每节有后劲儿的实验课。
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备课工作,特别应强调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活动,它是研究活动的起点。要研究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要理解教学要点,研究教学手段的应用——各种手段的使用方式方法。要研究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拟出教案。要做好单元的备课工作。
努力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实验课要体现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方法。要凸显研究各种教学媒体手段在各种课型中的应用及其教学过程的结构,即在新授课、综合课、练习课、复习课、检测讲评课等课型中的作用和方式,研究他们的优化组合。要对实验课进行评议、执教者应进行反思和总结。
实验教学要有创新精神,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试验,体验前人没有体验过的感受,发现前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总结前人没有总结过的经验,探索前人没有探索过的规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教学手段使用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和获得成功体验。一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参与各种手段的使用和探索;二是实验教师主动参加实验教学研究,做到有计划、有次序、有效果。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开展多种科教研活动,是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活跃研究气氛、推动科研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各地应积极地扎实地开展。
多种教科研活动包括:使用多种发展性教学手段的方式、措施和效果的调查研究活动;各省、市、县(区)、校的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改前沿性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课;优秀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设计或运用的比赛等活动。以上活动应分年度或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
(5)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
根据我们构建的实验教学目标和发展性教学理念,实验教学的评估应改变过去单一的“学习成绩”测试评价,做到评价目标的导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6)各年份安排与要求。
每年的7月一8月召开课题研讨会,各子课题组汇报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同时讨论各子课题研究(实验)报告的提纲。本研究坚持先纲目、后具体内容的研究方法,通过研讨活动,加强交流和专家指导,理清研究思路,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结题、总结、评比阶段)
搞好总结、定期组织鉴定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做好表彰工作,具体要做好:
1、2009年2月一2009年10月 在各子课题研究基础上,完成研究总报告。
2、2009年12月底以前,要求各子课题完成研究(实验)报告,届时将召开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
实验研究工作应定期总结、检查督促,做到制度化。
在课题鉴定验收时,要以实验目标所倡导的教学观念为依据,根据实验资料,对实验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
鉴定验收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省、地市、县区、学校以自己的重点课题,由教委、教育局组织验收后,向中央教科所教育科技研发中心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根据中央教科所教育科技研发中心制定的每年开一次优质课观摩会和论文评比会的精神,各省、地市、县区应围绕这一活动开展自己的活动,并选出出席全国会议的代表,对科研的优秀成果和各级组织的活动中获奖者应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鼓励教师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努力投入到实验中来,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课题成果形式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用:研究报告、论文、发展性教学手段的学习材料、指导手册和有关物件等多种形式呈现,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实施和发展性课堂教学实践起到促进深化、示范指导和具体实用的价值。例如:
1.课题研究开题结题总报告和专著 。
2.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需求的调研报告。
3.深度研发系列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物化产品。
4.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教学指导丛书等。
5. 探索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的阶段报告。
6.子课题报告和若干专题报告。
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