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4-29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 ‎  安阳县白壁镇西王小学 秦志平 ‎  当今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如孤傲、怪僻、任性、自卑、懦弱、胆怯、嫉妒,甚至厌学和自弃等等。这些不健康心理不仅束缚了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和承载力,而且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而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许多实现的途径,因此我们把视角由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观转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上。‎ ‎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知识制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件,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形成了学生的依赖性过强,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帮助,就会无所适从。因为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极易丧失信心,无法坚持下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网络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计算机,来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合作式的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获得了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习的双丰收。‎ ‎  三、合作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有利于形成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传统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并不注意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有益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亟待培养和提高。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 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 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多向交流,这无疑会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每个教师只要能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