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9 发布

其他(心得)之谈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谈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 ‎  心理辅导是通过心理咨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升学、择业、健康等方面的人生发展课题进行指导和训导,以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它渗透的价值观、蕴含的人生观,可以说是一种基础的隐形的个人定向的思想教育。而德育工作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人生观的传输,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政治观、社会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主观能动力。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超我的社会取向的心理辅导。‎ ‎  实践工作告知,心理辅导的效果取决于个体内在的动机、需要、态度、价值等心理倾向性的改变和协调。但这种改变和协调要受到社会、历史规定性的制约,而对这些制约条件的认识和认同,就需要德育工作来完成。德育工作的效果则往往取决于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对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把握。对此,一个有效途径是通过心理辅导,倾听学生的心声,辅以心理测量,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解除心理困惑,使思想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既促进了心理健康发展,也促进了思想健康成长。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具备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不怕挫折,积极进取。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思想心理系统中,相对来说,虽然心理属于低层次的,思想属于高层次的,但是构建大厦总得从基础开始向上建筑,崇高的思想境界有赖于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心理品质,而且,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调节支配着思想意识和思想过程。基于上述认识,可见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全面的帮助、启发、提高、升华,产生显著的育人效果。那么在心理辅导中就要发挥德育工作的功能,在德育工作中就要发挥心理辅导的功能,实现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  一、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  思想疏导是广开言路、因势利导、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将思想导向预定目标。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与学生沟通情感,做“听话”‎ 的大人,排除学生心理阻碍,以诱发良好的情绪。其次,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引导心理共鸣上升为思想认同,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心理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由于认识和思维的发展、情绪和个性的变化、升学和职业的选择,个性化和社会日趋增强,而对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心理上经常处于不平衡的、矛盾的状态,并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或遇到挫折而悲观失望。在德育工作中要进行心理引导,将学生的心理导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实际上,思想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因为个性与外界的互动,已有的思想认识与新的思想观念的碰撞首先都是心理影响,这种影响的方向和强度调控支配着思想成长。所以,心理引导有助于德育工作按预定方向发展和准确地实施,而德育工作有助于保证心理引导的正确方向和目标,在有意和无意中,让学生得到教育。思想工作都是在特定的氛围下解决处理日常生活大量具体的情绪、交友、学业等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和与心理发展直接相关,需要运用心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对于学生个性和特殊性的问题,采取个别教育的日常思想工作来处理解决。然而,由于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一些共性的和发展性的问题,针对性地分别在不同场合,利用不同的方式,如个别谈话、广播、画廊、班会等形式,介绍心理知识,传授调节方法,并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活动。例如,“今天我当家长”、“竞选班干部”、“难不倒运动会”和创办“心理辅导手抄报”等,从学生互相交流中启迪,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调控自己、发展自己,提高学生的情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以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定其信念,自律其行为。‎ ‎  思想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导致的,有些是由于长期缺少宣泄郁愤的合理渠道或机会导致的,有些是缺乏有效的调节心理冲突的方法导致的。这些思想问题表现的是社会认识、思想观点的误差,或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偏差,但根源却是由于心理障碍或变态。因此,解决这类问题要根据学生心理承受的特点,通过心理行为的矫治和思想认识的导向,提高认知能力,帮助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启发领悟,将错误认识、偏差行为转移到积极进取、健康向上、适应社会的轨道上来。同时,应充分发挥学校隐性教育资源的导向作用,巧用环境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充分发挥“无声之教”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心理品质,形成健康心理。思想灌输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或学生自己进行系统学习和接近先进思想及科学理论。它的效果随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低转移。因此,灌输活动必须首先考虑到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配合,主动接近灌输,并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接近的态度和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进而承担人生中的各种责任。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区分周围的信息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臆想;哪些是真理,哪些是主观臆断;哪些只能成为常识,哪些可能成为信念。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生产者和发布者的立场、动机以及处理信息,形成观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批判性阅读能力,从而巩固正面教育效果,增强思想预防能力、心理承受力,勇敢地面对社会的挑战,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这就是心理免疫。单纯的思想灌输、正面教育和一面之词,在遇到负面因素时其教育影响力往往会被冲淡、抵消甚至淹没。‎ ‎  二、将社会实践与心理训练相结合 ‎  德育工作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体验、升华,能形成稳固的正确、健康的思想品质,而不是单纯地说教。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单纯的说教,只能是停留在客观认识层面上而不会落实到行动。同时,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适应竞争以及阅读、口才等操作性能力,也只能在实践中通过心理训练经过不断重复、反复强化才能形成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心理训练,在心理训练中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随时进入角色,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价值,启发自我意识,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感受充满阳光的生活,产生正确的理念,又能用它指导行为活动,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使学生积极向上与远大追求、内在动力与社会动力、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协调整合,达到一致。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行为导向规范,心理趋于健康。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够产生显著的优化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以相信,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是开创学校德育新局面的一项有力措施,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