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9 发布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小学品德教学拓新》读书心得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小学品德教学拓新》读书心得 ‎ ‎  《小学品德教学拓新》是一本很实在的书。实在地描述着学生的生活状况,实在地回顾了原有的思想品德课的优点与不足,实在地对现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一些探索……读后让人想起了原来的思想品德课,想起了两年来走进新课程的艰难,也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 ‎  一、对思想品德课的记忆与认识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是以“德目”搭建起教材结构的。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爱护公物…… 不谦虚地说,在思想品德课的阶段,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是蛮不错的。虽然我教思想品德课的时间并不长,但对教研员老师先进的理念,以及对她们抓教学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却有着清晰的记忆。‎ ‎  记得原来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是先要“解题”,而后就是关键的“明理”,明得越透彻越清楚越好。“明理”的时候,教研员老师们非常重视我们是否“激情”了。因为作为人来讲,情感是行动的催化剂,所以“激情”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再接着,就进入到了“导行”阶段。但由于前面的部分占据了很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到了“导行”阶段,时间往往就不够了。我们有时会把“导行”‎ 处理成了对作业思考题的处理,并且带着孩子们说几句我们认为充分指导了他行为的话,当然这一定会得到教研员老师的点评,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指导还不够。这也能看出教研员老师们对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视。‎ ‎  原来上课的时候,我们会很认真地分析教材上的点。比如:有责任心,那么就要做到做事情精益求精、对分内的事情忠于职守、犯了错误敢于承认并且勇于改正等等。在上课时,我们不会一股脑儿的将知识点灌给学生,而是会努力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事理,从而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愿意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并且在行动中去试着去做。‎ ‎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始,我们接触到了“体验式教学”,接触到了“建构主义”,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来建构。我们讲团结合作,就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出团结合作的重要。我们讲我为家庭添欢乐,就让孩子们找来了反映自己成长的小故事,小物品,让孩子们在自己父母讲述的故事里品味家庭的温暖,感悟自己的责任。‎ ‎  课堂上有着学生的笑声,也有感动的泪水。可以说,我们没有一味地灌输,没有一言堂,我们总在努力尝试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理解那些优秀的品质,自愿学习它们,并且成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 ‎  现在看来,我们当初走的路应该就是《小学品德教学拓新》中提到的,“内化性”的道德教育,我们要力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顺应、接受,并被我们同化,让学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体谅、顺从。‎ ‎  这似乎很符合我们中国的传统──儒家的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那么要“仁”就要忠、恕、悌、智、勇、恭、宽……这些思想都是在趋于和谐,劝人向善,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美德,但是我们在教授这些美德的时候,似乎忽视了一点,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求,而这是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儿童十分重要的,所以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  二、走进新课程是一种蜕变因为我们原来的教学并非一味地灌输,所以一开始从内心深处来讲,真的没有感觉新课程和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新学期开始了,我还是使用着那些方法,开始教授这本品德与生活教材,自己感觉变化的只是教材的内容。‎ ‎  过去的教材呈现的都是一种种优秀的品质,用事例来说明优秀品质的重要,而今,教材呈现的是生活,于是我努力的去设计活动,想让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从而知道在具体生活中该怎样做。‎ ‎  现在想一想,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而体验的目的呢?我想我当初的目的一定是让学生接受我所理解的教材的观点。这是以前的“内化性”道德教育的继续。但我并不觉得这个继续有什么不好,因为没有走过这一步,就没有今天,就没有对新课程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  通过和全体品社组老师的共同钻研,慢慢地,我发现了自己教学的问题。我还是没有脱开原来的套路,还是在“用学生的生活讲我的故事”。‎ ‎  应该说对新课程的不断思考,对很多论著的学习使我对课程的思索一点点发生着本质的变化,所以我感觉自己走进新课程是一种脱变。经过了两年的试验,我对很多问题有了重新的思考:什么是学生的生活?我们的教学该以什么作为基础?‎ ‎  总之,阅读此书之后,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关于目标、关于评价、关于方法……一本好书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因为它需要慢慢地品味,每次再拿起来都会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应该属这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