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29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班主任谈话中的“冷热”处理艺术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班主任谈话中的“冷热”处理艺术 ‎ ‎  谈话法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问题生时显得必不可少。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或用一些严肃的口吻,甚至大声呵斥的口气,或用一些春风化雨般温柔的语词,和蔼可亲的语调,积极开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疙瘩,认识自己的错误或问题,并积极悔改。在现实工作中,若是单用“冷”法,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抵抗的情绪;若是单用“热”法,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娇柔纵容之感,都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谈话中,班主任如能正确地把握谈话过程中的冷热度,就可以使“谈话”这一最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方法起到积极作用。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冷热度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  一、先冷后热。这是指先用激怒的情绪和语词,雷霆般地向作用于学生,鲜明地表明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问题的态度,以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及其严重性。待学生认清问题以后,再用热切的期盼和鼓励,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谈话方式往往适用于性格开放、外向的学生。先用暴风雨式的态度把学生的问题凸现出来,再用高涨的热情提出殷切的希望,往往能收到谈话的预期效果。班上曾有一位学生,是体育班委,平时朋友很杂,换上新班主任后,他经常旷课和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混在一起。和这位同学谈话时,我先用非常“‎ 激愤”的口气大声训斥,向他表明我对此的态度,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说出“我错了以后”,我又转为温和的语气,从人格上、从班级的威信上与他进行和颜悦色地交流。最终,他说:“老师,我已20多岁了,请你相信我一次。”我点点头。后来,我从侧面了解到,他果真不再旷课,连迟到的现象都消失了。在校运会上,他还积极组织并带头参加活动,使班级取得了较好的名次。事后,我想,若是处理不好谈话中的冷热度,该生可能不会很快认清自身的问题,也不会转变得这么快。‎ ‎  二、先热后冷。这是指先用愉快的事情与学生作温情的谈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包括家长)对其的关爱与期望,然后在友好的氛围中切入到实质问题,通过班主任严厉的话语,让学生在老师的“爱”与“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此种方法适合于内心较为敏感、多思、脆弱、自尊心特强的学生,以及随时准备与班主任“大声呵斥”相对抗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不适宜用“先冷后热”法,先冷容易使学生紧闭起嘴巴,关闭起心灵,不与老师坦诚交谈,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迎接谈话。在这种情况下,谈话往往是无法进行下去的。所以,需要先暖其心,让其敞开心扉,真诚对待老师的每一份感情,在真诚友好中认识问题,作出判断选择。班上一位很水灵的女孩子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偷出校门进网吧。在网上聊天中,认识了一位发型设计人员,并在现实中与之建立了过密的交往关系。其父知此事后,采用了“暴躁”‎ 的方式,要求该生断绝这种交往。但换来的只是该生更坚定了交往的决心。其母较温和,动情动理地分析了这种交往的种种危害,但收效甚微。我与其交谈时,先让她猜猜在我心中她的印象和地位,再与她谈到家庭中父母亲情和姐弟亲情。气氛一度很活跃。我忽然话语一转,引出本次谈话的实质性问题,并将语调提高八度与其谈话,剖析这种“早恋”倾向与违反校纪校规的危害,并从学生本身的职责以及将来的幸福上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话峰转变中,学生有些手足无措,但每一句话都是心中的真实想法。这次谈话较成功,学生保证断绝交往。两个星期后,我收到了她发来的电子邮件,坦率地说明已和那社会青年断绝了交往,并感谢我那次很“艺术”的谈话。‎ ‎  三、时冷时热。对于一些属“鸭子型”的学生(心已“烂”了,但嘴巴就是不肯“烂”)以及只会认准死理的“偏执型”学生,在谈话中往往要通过几个回合的“斗争”,学生才能逐步认识问题的实质。为了便于将谈话顺利进行到底,班主任有必要在谈话中对学生“打打揉揉”,不断揭出“伤疤”,不断贴上新“膏药”。因为无论是“先冷后热”,还是“先热后冷”,谈话结束时,必须要让学生认清问题,否则谈话就陷入了僵局。因此,班主任要掌握好火候,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不断循环往复,直到学生心服口服地相信班主任,彻底认识自身问题。‎ ‎  四、不冷不热。有一些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已经认识到问题,并有了积极悔改的态势,还有一些特别胆小怕事的同学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误等等情况下,长篇大段式的谈话已显得很多余。但班主任又不能不找其谈话,否则学生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放松悔改。班主任用一种不冷不热、轻描淡写的方式与其交谈,本身就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态度,给学生一种心理“压力”,以促使学生在认识问题的同时,尽快改正自己的错误。谈话过后,要注意学生思想、行为的回馈,以诊断是否要继续作一次严肃认真的谈话,直至学生完全摒弃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