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5-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推动探究性学习
所谓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拟订或选择研究课题,模拟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新,并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得到发展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行动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我校呈报的市级科研课题。一年来,我们结合课程改革的进行,在小课题研究这一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我们尝试进行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阶段性的总结:
1、拟订选择研究课题
1.1 提供可能或者可以研究的小课题选题
对于所研究的小课题,它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在尝试的最初阶段,连我们自己也有些把握不好究竟有哪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因此,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学习讨论,提出了一些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参考,并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提出问题、选定课题。
经过讨论,我们在征求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领域、活动领域、社会与环境领域等三个领域的备选主题或课题。
学科领域
(1)不同水域生物种类知多少
——人工湖、小沙河、微山湖中生物种类多少的比较研究
(2)鲨鱼的奥秘
——关于鲨鱼习性特点的文献研究
(3)抱犊探秘
——关于抱犊崮生物资源情况的调查研究
(4)网络与生物
——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网络上生物资源情况的调查研究
(5)生物新科技知识知多少
——利用学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媒体资源收集生物新科技知识
活动领域
(6)我最喜欢的生物活动
——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生物学科学习或活动方式的调查研究
(7)小小生物园
——学校生物园区的设计和研究
(8)我能行
——学生生物学习中动脑与动手能力的调查和培养
(9)我长大了
——班级男女同学进入青春期以后发育情况的比较研究
(10)课余动动手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小制作、小种植活动
社会与环境领域
(11)绿化与环保
——关于薛城焦化厂对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12)秋天的树叶
——树叶变化与气温等关系的调查研究
(13)校园绿化
——学校绿化面积与全市人均面积的比较研究
(14)清明风俗与柳树的保护
——关于我国的节日风俗与植物保护的关系之情况调查
等等。以上这些课题,只是一些典型的、学生容易操作的课题的代表。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尽量体现了如下的特点:
(1)内容的浅显性,使课题贴近学生的实际;
(2)主题的宽泛性,以启发学生提出新的课题;
(3)活动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操作。
1.2 帮助学生筛选、提炼有价值的小课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筛选。
如有些学生想到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活动生活有自己的特点,为了给学校生活提出自己的建议,提出了课题:“寄宿生活的能量和营养消耗情况调查和营养”,希望能通过集体研究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营养菜单。当时,老师觉得学生大胆的设想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应予以鼓励和发扬,但开展这项研究要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活动安排和能量消耗等情况,还要了解各种菜肴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计算学生活动后应摄入的热量等。这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有较大的难度。于是,老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建议同学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角度再作相应的调整。通过讨论,最后大家针对平时有些人存在偏食、挑食的毛病,将原课题改为“关于学校生活中合理用餐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这样,课题研究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得以在情趣盎然中展开。
在平时的教学和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冒出的各种问题,如站在学校的草皮球场或草坪上,学生会问:我校的绿化面积有多少?这样的问题提出后,老师们及时加以引导。经过提炼,与同学们一起将原先的这些问题转化成了研究的小课题:学校绿化面积与全市人均面积的比较研究,学校生物园的设计与研究等等。只要老师们具备了较强的探究意识,类似的课题一定会层出不穷。
2、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就是要指导学生做好方案的设计和论证,使学生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2.1课题小组独立进行方案设计
研究计划的制订,应由参与探究的人共同来完成,所以我们首先要求各探究小组独立完成方案的设计工作。小组的组成,我们主张自由结合,教师调整,一般以4~6人小组合作研究为宜。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的方案可以是书面方案,也可以是口头方案,而且刚开始时教师要作些指导。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小课题实施方案》表,根据采取的方法不同,其方案可以是调查方案、实验方案、观察方案等。这些都要求各课题小组明确并规范填写。
2.2 组织课题论证
设计好后,我们尝试组织了几次论证。具体过程是:由学生主持论证,宣布会议内容及由学生、教师等组成的“专家组”成员名单。然后由学生课题组组长宣读方案;接着再由“专家组”对该课题方案的研究价值、科学性、操作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由课题组组长或成员对“专家”点评作出回应。
通过集体论证,除了继续完善方案之外,还使课题组成员和学生“专家”进一步把握了方案设计的要求,提高了大家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和关注程度。
3、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发展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因此整个探究过程(包括探究的目标、内容、形式、时空和环境等)也都体现了这一特性,它将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
3.1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活动
由于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各不相同,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的要求集体查阅资料(包括上网查询等);有的要求走访专家,开展社会调查;也有的要求通过实验操作,体验学习……这所有的活动,我们都要求学生在详细制定方案的前提下,根据课题小组的分工,自己去完成,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不断提出创新观点。同时也要求他们注意积累资料,随时记下数据或感受体会等。
3.2 结合实践进行专项技能的指导
学生独立开展探究活动,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搜集资料时不知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社会调查不知如何开展,课题论证时也不知道该提些什么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了探究活动深入进行的障碍。为此,我们在二年级定期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除了用于探究活动的几个主要环节如讨论选题、设计方案和交流评价外,再有就是用来进行与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专项技能指导。
指导课上,我们没有空讲理论、概念,而是要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结合探究的实践有机地进行。如我们曾专门指导学生学会信息的搜集,联系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和所碰到的实际困难,使学生明白:搜集信息可从社会调查、现象观察、查找资料等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则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展开。这种与实际相结合的、逐步推进的技能指导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操作起来也更容易。
当然,有些问题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尝试、体验,甚至在失败中获得经验的。但在适当的时候“递”上一根“拐杖”,使他们多掌握一种探究的工具,对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探究的实践,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4、成果交流,总结升华
班级的探究性活动,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至多是在同一个主题下,围绕各自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相互之间大多不是很了解。所以,当小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有必要组织一些交流、评价活动。
4.1 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小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与思维的空间,在这里,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举行的交流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起思维的火花。
就我们已经开展过的课题交流活动来看,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各小组通过交流,可以在资料的搜集和在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上相互补充,加以丰富;(2)在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他人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自我修正、自我发展;(3)有时候激烈的争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更主要的一点,是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永不满足,将正在研究的课题尽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
4.2 举行成果鉴定,完善成果表达
根据年级的不同,小课题成果的表达也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形式。但表达前首先要学会筛选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验证研究目标,并以探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对策建议、结果展示等形式表达探究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举行成果评价鉴定,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时,我们要求重点是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成果表达等,大家可以提出看法或进行辩论,而不是简单地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必要时,我们也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具体做法是:先将成果发给“专家”
,在学生主持下,由课题组组长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特别是介绍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并要介绍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研究体会等;之后由“专家组”对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质疑,同时学生进行答辩;最后由“专家组”代表对成果给予评价。
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技能的运用更加熟练,情感也将得到升华。
一年来,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小课题研究活动,积累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少同学,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如:学校的生态规划、营养菜谱等等。其中,王觯程、陈大衡两位同学的《“用丝瓜络改善人体脚部生活环境”的研究报告》、王晓明同学的《从“清明插柳习俗”看市民的环保意识》、张超同学的《“茶叶的保鲜”研究》、仇曾、种启两位同学的《龙虾养殖——校西人工湖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张斌同学的《用加温法促水仙提前开花的试验》等文章作为活动成果编入了我校的校本课程。
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大量源自生活的研究课题,还吸引了他们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使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