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5-07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爱为先导法随行——班主任工作艺术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爱为先导法随行——班主任工作艺术谈 ‎ ‎  内容摘要:‎ ‎  作为班主任,对待差生要有爱心,要用爱去温暖感化他们,用爱去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要给他们讲道理,逐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在班级这个群体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意识——集体意识。‎ ‎  关键词:‎ ‎  给爱心 ——扬起自信的帆、给道理 ——明辨是非曲直、给方法——获得成功的钥匙 ‎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十几个春秋了,咀爵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我清晰地记得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激动和欣喜,更难忘与学生分别时那份牵挂和依恋。每经历过这样一次心灵的历程,我便对自己所从事的老师工作有了更多的深爱和执着,对做好班主任工作更多了一份信心和热情。‎ ‎  给爱心 —— 扬起自信的帆 ‎  原来我认为当教师就得严,严以立威,以威取信。但在和学生的多年交往中,我发现占据他们心灵的,不是老师的严而是爱,他们往往把接受老师爱抚的一件件小事记得清清楚楚。这时我才懂得爱的力量和价值。‎ ‎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学生沈伟宏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校领导要将他安排在我们班,当时我真有点手足无措,又有点莫名的恼怒。因为沈伟宏不求上进,学习成绩极差,顶撞老师不服管教的“劣迹”我早有耳闻。他休学半年后,竟要留到我们班上,我真不愿接受他。此时的他低着头,显出一种无奈和沮丧,抿紧的嘴角露出深深的自卑。然而从他不经意地向我瞥来的眼神中,我又分明听到了一种无声的呼喊,那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新班主任的热切期盼……我的内心不禁为之一颤:这正是一点希望的火花,也是我们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打开学生心扉的最佳切入点,如果我们把这仅有的一点火花也给无情地扑灭,那么这位学生的心灵之窗将永远向我们关闭。作为一名神圣的教育工作者,被人们誉为春蚕、红烛、园丁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能轻易地将这样的学生拒之门外吗?不!我不能这样做,老师的天职就是长善救失。这正是一位最需要我们伸出双手去援助的学生啊!于是我欣然接受了他。‎ ‎  “零拒绝……零距离……”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是呀,“零拒绝”,我们无权拒绝任何一个需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于是我尝试着寻找和他“零距离”的突破点……我找他进行了解、分析得知,因为平时较懒惰,怕学习,成绩很差,受到同学歧视。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使他失去了自信,逐渐形成逆反心理:父母打我,我就打同学。他变“野”变“坏”了。针对这位特殊的学生,必须从“唤起”‎ 他的自信入手进行教育。于是我首先与他父母联系,改变教育方式,不打孩子与学校配合齐抓共管。而后,我用充分信任的语气向沈伟宏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二是团结友爱,不得欺负同学。由于他一直自由散漫,怕做作业,要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凑效的。我边做思想工作,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有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给他成功的机会。同时,我在班上指定一名各方面表现较好的班干部和他结对子帮助他;并对他实行“优先”政策,即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发作业。只要他有点滴进步,就及时表扬。当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予讲解,甚至一字一句地教。及时把他的进步告诉家长。我的一片爱心,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努力,他能独立完成作业,在语数考试中消灭了不及格。‎ ‎  沈伟宏同学的经历,不过是我班主任工作中碰到的无数个事例中的一个。可是,它却给了我很深的启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看到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迷惘徘徊的时候,千万不能再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撒把盐,去冷落他们,歧视他们,而应该伸出我们真诚而热情的双手去拉他们一把,让他们尽快走出自卑的阴影,勇敢地抬起头来,坚强而自信地告别昨天,走向明天。老一辈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爱,应该成为教育学生的主旋律。深厚的教师之爱,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磁场,使学生把教育者看着最亲近的人,从而乐于接受教育——爱,就是扬帆的风。‎ ‎  给道理 —— 明辨是非曲直 ‎  小学生年龄小,好新,好奇,好动,加之知识阅历和经验不多,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弱,往往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以道理,教他们辨明是非,学生做错的事,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以事论理。‎ ‎  我班的董海华同学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从小随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由于过分溺爱,养成了随便打人、不讲卫生,破坏课堂纪律等恶习,老师曾对他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从心理上找原因,经过观察和多次谈话了解到,他欺负同学很多时候是没有原因,搞小动作违反纪律,常常是因为他觉得没事干而控制不了自己。究其实质,这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问题。要让这样的学生明辨是非,改掉不良习惯,就得从一点一滴的具体小事入手。我经常与他谈心,让他明白什么不对,应该怎样做,提高心理认识水平,使他明辨是非,从而在意识上产生主动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并结合他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如:他常欺负弱小的同学,就让他保护那位同学;他乱扔垃圾,就任他当卫生管理员等。通过这些训练,他感觉到老师很看重他,有了责任感受,能认真地完成任务,自控能力有所增强,违纪行为有所减少。同时,我们为他建立了家校联系簿,每天记录他的点滴进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结合他在家的行为进行教育。四年多来,联系簿用完了一本又一本。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几年的艰辛换来了他的进步,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我已不是几年前的那个蛮横无礼,是非不分的小‘野人’了,我已成为一个懂礼貌、爱学习的文明学生了。”‎ ‎  给方法—— 获得成功的钥匙 ‎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没有著名的科学家,只有著名的科学家团体。”这句话其实就暗示了集体力量的巨大,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关爱,甚至溺爱,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合作意识越来越淡薄。针对这一现状,我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如:参加学校文明班级的评比,小组手工制作比赛,朗读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那些集体意识薄弱的学生,也渐渐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受到集体的约束,集体的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他们积极参与,与同学分工合作。‎ ‎  现代管理思想提倡把人的作用放在首位,尤其是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即把被管理者看成是“社会人”,认为人际关系比物质作用更重要,所以,我从学生所处环境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出发,制定班规:“一、伤害他人利益的事——不做;二、损害班级名誉的事——不做;三、不利于国家的事——不做。”‎ 这三句话,就概括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恰恰是人际关系的总和。让学生为了避免破坏他自己的周边人际关系而遵守规章制度,从而达到约束学生行为的目的。教师也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我来帮你一把”的互助精神,“我也要出点主意”的献智精神,“我来干这件事”的争先精神,“我也有责任”的负责精神。‎ ‎  我在班级管理上,对小干部的培养采取“教、扶、放”的方法。即先教小干部“走路”,再“扶”着走,最后放手让他们自己“走”。小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再用“滚雪球”的方法,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在班级开展“帮、带、赛”活动,这样,让一般学生也学会自己“走”。由于班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小皇帝”、“小公主”们缺乏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我教他们掌握工作方法,让他们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班上有个特殊学生,为了教育他,小干部跟老师密切配合,想出很多办法帮助他。他犯错误时,小干部发动同学每人给他写一句充满希望的话,装订成册,让他照本宣读,看看大家对他的希望;当他取得进步时,大家都送他一句祝贺的话,让他尝到成功的快乐。由于小干部们的耐心帮助,他逐步改正了缺点,取得了进步。他的家长很受感动,说:“你们班的同学真好,我愿意让孩子跟他们交朋友。”‎ ‎  教师的工作,是开启一扇扇封闭的心灵之窗,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爱心这一前提,学生的心灵将会永远被阴霾充斥,活力与朝气也定难与他们同行。英国教育家罗素曾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教育工作者要留心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内心活动,引导他们在思想上自育、在生活上自理、在心理上自控,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目的。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认识到要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就必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对学生“爱之深,喻之理,导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