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9 KB
  • 2021-05-07 发布

在X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在X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刻认识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深刻认识我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类风险挑战日趋严峻的复杂形势,全市上下保持定力、顶压前行,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二是“三大攻坚战”成绩显著。全市155个贫困村成功出列,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3%。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成功获批第二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未发生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4%和19.4%。三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有效推进九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继续排位全省前列。工业产业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特色轻工等百亿级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省持续领先,军民融合向纵深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3%、19%。四是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6‎ 批共229个项目,总投资556.53亿元。完成交通投资51亿元、水务投资22.4亿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亿元。预计全年新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亿元以上。五是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一分三向”安顺模式深入推进,“1+N”镇村联动覆盖率达87%,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42.5%、51.25%。建成市政道路48.52公里、新增燃气管道67.37公里、新增改造供水管网25.5公里。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1686户。实施示范小城镇“8+X”项目171个,新增示范小城镇5个。六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和10.5%。‎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不少。一是脱贫攻坚压力大。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四是债务风险不小。但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安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应加快释放;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扩内需补短板、推动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六网会战”等系列政策措施;安顺近年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安顺高新区等一些重要开放平台作用不断发挥,总的来看,明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压力。‎ 第二,深刻认识2020年目标任务的特殊意义。‎ 明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9%左右,力争突破 ‎1000亿元。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一是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考虑与“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长14%的差距、安顺经济总量在全省垫底需要突围的迫切需求,以及我市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和支撑条件。二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2020年,我市将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带动城镇就业、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增长。三是最大限度完成“十三五”目标、实现“十四五”开好局的需要。必须保证“十三五”最后一年奋力冲刺、顺利收官,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深刻认识明年经济工作的原则底线。‎ 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有几个原则底线必须要坚持: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个决不能、一个更不能”;二是志刚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要把握“四个原则”,特别是严防死守“六条底线”;三是谌贻琴省长在省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五点把握”;四是训华书记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预期目标和五个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明确。‎ 总的来讲,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五个根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根本政治任务;保稳定防风险是根本发展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创新是根本发展动力;保障改善民生是根本发展目标。这“五个根本”必须统筹把握好,不能顾此失彼,要统筹兼顾,把握主旋律,弹好钢琴。‎ 二、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九大重点任务 根据中央、省委要求和市委部署,围绕训华书记提出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明年我们具体要抓好以下9个方面任务。‎ 第一,扎实补短板抓长远,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确保全部脱贫。实施“决胜收官大会战”,确保关岭通过脱贫攻坚省级专项评估检查,紫云完成脱贫摘帽,所有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分类抓好脱贫攻坚,已经摘帽的县区要落实好“四不摘”要求。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减贫脱贫接续政策。对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好兜底保障。二是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深化“五抓五强”措施,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明年上半年确保全部解决到位。要深入开展常态化筛查,加快查缺补漏,确保精准。加快推进各类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率。三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与当地居民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四是整合资源凝聚帮扶合力。深化与青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发挥安顺—青岛产业园聚集效应,吸引“青企入安”。用足用好中航工业、南方电网定点帮扶和“千企帮千村”等资源,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五是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乡村规划和农村建筑风貌管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每个乡镇都要打造塘约、大坝那样的“样板村”,激发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抓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讲好脱贫攻坚安顺故事。‎ 第二,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坝长制”,加快推动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大力发展九大农业主导产业和林下经济。加快安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建设,建成核心区5万亩。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以县为单位,聚焦1-2个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塘约经验”“大坝模式”“兵支书”等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加快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强化农业生产服务。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大数据与农业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农银企合作。推动农业产业项目保险全覆盖。四是抓实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第三,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一是做大做强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实现基础能源产值达到100亿元、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轻工业产值超过190亿元、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加快安顺电厂三期项目建设,推进安顺铝业等煤电铝一体化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30户以上。二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速发展。加快建设安顺市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三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深化“千企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三力制药、翰瑞电子等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亚陇等5处煤矿辅助系统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引进5个智能终端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及研发机构。持续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打造融合标杆项目6个、融合示范项目60个、带动融合企业120户。贯彻落实《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产业园区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全市产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0亿元。‎ 第四,围绕“一分三向”安顺模式,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是做大中心城区规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一尊重、五统筹”指导思想,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加快北部新城、高铁新城、娄湖片区、黄铺新区等拓展建设,收储好城镇建设用地。二是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市场化运作的思维,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城市“双修”长效机制,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断完善交通路网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地下管网等配套性基础设施、学校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等。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3.5%、52.8%。三是提升城市形象。坚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定位,加强安顺城镇建筑风貌设计。加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并实现 运营。加强城市综合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300户,申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520户,推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物业”等服务进社区。推进主城区旧街巷整治10条,新改建城镇社区公厕20座,加强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小镇、农产品精深加工小镇、旅游小镇、商贸物流小镇,培育新增示范小城镇5个,新打造20个美丽乡村。‎ 第五,大力舞好全域旅游龙头,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是创新旅游景区产品。推进本土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品牌打造,精心设计以安顺为中心的旅游线路,推动观光游向休闲游、体验游转型升级。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黄果树国家路游公园和综合游客接待中心,加快建设黄果树各国里文化旅游项目、龙宫爱必侬国际旅游度假区、云马三线文化等项目。三是优化旅游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委会、集团公司、控股企业之间的关系,深化黄龙屯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安顺各景区产品、服务、品牌、营销一体化推进。四是加强旅游宣传推介。精心组织策划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旅游营销宣传,利用新媒体、新平台、新方式,打造更多符合地域特色的时尚旅游“网红打卡点”,让安顺成为“网红旅游城市”。五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改造提升老大十字等传统商圈,加快建设虹山湖、娄湖、高铁新城等一批新兴商业中心。大力发展文创、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等服务,实现服 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加快推进黄桶幺铺物流园区建设。‎ 第六,守牢发展和生态底线,全力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0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平方公里,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力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所有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力争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二是推动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行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加强磷石膏绿色建材推广使用。推动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造,抓好工业节能降耗、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第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防死守安全底线。‎ 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落实“七严禁”“八个一批”和14条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降低债务率。充分发挥“三色”预警机制,发挥好应急资金池作用。加快组建市级资本运营公司,盘活资产资源。清理经营性存量资产,加快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工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级部门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要继续压减。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惩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规违法行为,‎ 及时处置金融风险。三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加大网络舆情管控,对重点敏感领域舆情风险要加强预期管理。四是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加强煤矿、危化品、地质灾害、道路交通、旅游、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五是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风险。抓实信访维稳、涉军维稳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及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八,狠抓项目建设,全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认真分析研究国家战略和政策走向,深入谋划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储备规模4000亿元以上。分类施策、精致细致做好项目编制的准备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双重”调度,加快项目进库入统,确保全年完成重大工程项目投资65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黄果树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乐平通用机场和蚕种场、新龙堡、龙井湾和戈林等水库,加快贵安大道延伸段和坝陵河、木桥、打冲沟、龙宫河等水库建设。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实效。聚焦我市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九大农业主导产业以及我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开展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乡情友情亲情招商,努力招引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和激励机制,严肃查处影响投资环境行为。全年新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项目到位资金500亿元以上。‎ 第九,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全面振兴安顺教育。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的意见》文件精神。建立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工作机制,从严考评落实责任。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所,加快推进市一中扩容改造、安顺经开区高中建设。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支持镇宁申报示范性高中。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战略性合作。二是推进医疗卫生及其他民生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全科医生、儿科医生、村医队伍建设。正式启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进一批优秀剧目,举办好“虹湖音乐季”和“双阅读”活动。三是全面加强社会保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8万人,新增创业3600户,创业带动就业1.72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3.5%和4.5%。‎ 三、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激活四大动力保障 第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市场化运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放管 服”改革,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服务“凹地”。‎ 第二,加强科技人才支撑。强化新科技在各领域的运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机制。‎ 第三,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抓好煤电油气等生产要素的保供调度,加强建设用地和资金保障。各金融机构要对重点民生事业和重大工程给予更大支持。‎ 第四,持续转变干部作风。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抓好问题整改,推动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督促调度,加强追责问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照进度顺利推进。‎ 岁末年初,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春节前后市政府系列专项工作会议筹备、“两节”期间民生保障、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工作,抓紧对明年各项工作早部署、早启动、早见效,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