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5-08 发布

纪委书记党课讲稿:从孩子“该打就要打”说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纪委书记党课讲稿:‎ 从孩子“该打就要打”说起 同志们:‎ 按照年初计划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上党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好故事要求,同时也是我个人的爱好,要让大家记忆深刻,确实听课后有所收获,还是尽可能通过故事来阐述大道理,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昨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感觉非常好。今天的党课就以这个故事来开头。‎ 前段时间,在合肥中铁国际城小区,发生了一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事儿:‎ 一个“熊孩子”,不知道是因为无聊还是好玩,从28层向下扔了15个啤酒瓶。孩子家长得知后,急疯了: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后果还是不堪设想!于是,家长连忙在业主群里郑重向邻居们道歉,反思自己平时没有对孩子进行高空抛物危险性的教育,同时,还晒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 对于熊孩子的行为,这一次罕见地,没有看到有人说,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为,孩子该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后还不知道做出什么事。‎ 一位资深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去小学看看,会发现有些孩子,面部表情呆滞,学习成绩也不好,上课不听讲,考试的卷子都不做完。他们没有什么疾病,父母也很健康,符合优生优育,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这位老师把原因归结为,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挨过打。‎ 是不是很奇怪?‎ 但是老师的理由似乎很站得住脚,经常挨打的孩子,他就会闪躲,眼神变得很机警,身体也变得非常灵敏。当父母打孩子,孩子会竖起耳朵听父母在讲什么,仔细观察父母的眼神,他们学会察言观色,会主动接受信息,搜寻信息,灵敏地保护自己。而孩子长期不挨打,只是对他讲道理,而他不想听大道理,就会故意走神,屏蔽父母的声音,不跟你讲话。慢慢养成习惯后,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上课心不在焉,表情呆滞,木讷迟钝,这跟太平过久,军纪涣散是一个道理。‎ 有没有道理?不是完全赞同,但也有一定的说服性。‎ 这里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孩子,而是告诉父母一个道理,孩子该有的惩罚中,如果只有说教,显然是不够的。‎ 过去老私塾中先生的戒尺,并不是悬在那里图好看的,只要孩子犯了错误,直接就是打手心,所以孩子们很敬畏老师,也的确能够学出成绩。‎ 打孩子一定都是负面的吗?而是当今的环境,故意夸大了打孩子的种种负面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种风气,只要是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而关于惩罚的问题,教授也不止一次提到过。‎ 最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圆桌派》中说的一席话,正好能解释这个观点。‎ 她说:“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言下之意,正是在强调要让孩子知道怕,知道规矩不能违背。如果孩子犯了错,唯有惩罚能让孩子清醒时,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姑息。‎ 这不是李玫瑾教授第一次强调敬畏,她在此前分析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也曾多次提到过,人犯罪的原因是没有敬畏之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敬畏要遭灾殃。‎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要让他们知敬畏,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 人应该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古语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所以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故事。教育成本的上升,换来的却是效率的降低,这一点该让我们反思。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并不提倡打孩子,即使一个小小的问题,父母要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孩子听。‎ 对于这种教育,当然是提倡的,但是如果车轱辘话翻来覆去的说,孩子把它当成一种噪音,是不是也要换一种方式?‎ 举个例子,小时候的我从来不害怕老爸,他从来没有打过我,所以每次犯了错误,都是先告诉他。如果这件事老爸也兜不住,老妈知道后拿起鸡毛掸子要打我,我的大脑就会高速运转,感觉那一刻度日如年,心中的悔恨无以复加。此后的很长时间,都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什么心理产生阴影,痛恨父母,感觉自卑胆小。这些统统不存在,因为我确实犯了错误,自己知道这顿揍跑不了,还想什么其他的?‎ 现在的父母,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会先看看书怎么说,考虑很久才会做出决定。换做二十年前,父母上来两个嘴巴子,孩子啥问题也没有了,虽然粗暴,但是效率高超,我们永远都会长记性(现在当然是不提倡的)。但这种对比也会给我们反思。‎ 我们会经常反思这样的问题,在80后90后小时候,是经常挨打的,经常的场景就是被父母打出门。自己跟着小伙伴在外面晃荡到晚上,回到家看看爸爸妈妈气消了吗,然后弱弱地问一句,妈妈,饭做好了吗?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饭,谁也不提刚才的事情,大家都跟没事人一样了。而现在的孩子,打一下就受不了了,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家长存在愧疚心理,孩子还会出现种种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挨打,两代人出现了如此截然相反的情况?‎ ‎1、现在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 现在的孩子,都是蜜罐里泡大的,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什么风雨都不会经历。父母都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切,所以孩子的童年是很快乐的,但是他终究会长大。面对学习的压力,面对社会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差的,过去的孩子挨打是常有的事,父母一招呼,就知道赶紧跑。现在的孩子呢,父母说一句“我要打你了”,就先受不了了,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归根结底,是抗压能力太弱,说不得,受不了苦,别说打了,连骂都成了罪过。‎ ‎2、不经常挨打的孩子,更受不了偶尔的挨打 现在的孩子挨打很少,所以在偶尔挨打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反应。身体不灵活,也不知道躲,而大人下手不知道轻重,也不知道如何收场,所以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家长也有愧疚心理。如今,还有很多家庭是打孩子的,不过父母也是在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时,雷声大雨点小的动动手。这是有技巧的,父母一个抄家伙的动作,孩子就吓得跑远了,不一会回家了,就会老实好几天。这种打其实更倾向于一种“吓唬”,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很严重,触犯了底线,学会反省和畏惧。‎ 这样的孩子,心比较大,也比较皮实,长大后受到挫折,也不认为是多大的苦。别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也不会难受好几天,他嘻嘻哈哈就过去了,心理承受能力很强。‎ 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长,敬畏规则。‎ 旧时中国,家有家规。家规会刻在戒尺上,子弟一旦违反,戒尺伺候。古人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须有惩戒。没有惩戒,规矩形同虚设。‎ 现在很多家长会和不听话的孩子“约法三章”,但坚持不了几天,孩子就反悔。究其因由,多是因为只有胡萝卜,没有大棒。‎ 通过合理的惩罚让孩子从抱有敬畏之心,才不会无视家规国法,公序良俗。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最近几十年,国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西方先进开明的民主教育理念,注意到了对孩子们身心的保护,将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的“戒尺”轻易扔掉,却没有学到西方对问题学生的惩治手段和法律法规,导致教育用“一条腿”走路,自然容易变得畸形。只用表扬和哄去教育孩子,期望单纯用感化去教育问题学生,只是“鸡汤大师们”的一厢情愿。‎ 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惩戒制度,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有禁闭室,学校有权将违纪学生停课、关禁闭、周六返校禁闭、开除直至送少年惩戒学校。韩国有《大韩民国教育处罚法》,包括允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打男女学生的小腿。英国《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规定,教师有惩罚不规矩学生的法定权利,包括:罚写作文、周末禁闭、校长惩戒、停学。体罚包括允许打手心,每双手不超过三次,允许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过六下……‎ 我当然不提倡恢复体罚制度。但是,如果只维护孩子的权利,而不强调他们的责任,如果孩子可以随意挑战秩序而没有任何惩戒,家长和老师只能说服,只能作所谓的“思想工作”,那这种教育制度是不是有效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是一种隔靴搔痒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溺子如弑子。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孩子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做过一次演讲,题目叫《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其中有一段话我很认同: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打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过去有句话,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其实是做人的一种底线,这种底线的形成,跟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人有很多界限是不能触碰的,而很多时候,这种观念的形成,是靠惩罚来完成的。人生有些错误,孩子犯了无伤大雅,说说就过去了,但是有些错误,一生犯一次就够了。这种错误就要惩罚,这是在保护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会遵守和适应规则。但,最好的惩罚方式不是打骂,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但暂时没有更好的惩罚手段时,“打”算不算一种有效的方式呢?‎ 同志们:‎ 我想听了以上我讲的故事,我就不在多讲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为什么要严格执纪监督问责,为什么要运用好“四种形态”等等。‎ 今天为什么给大家将这个故事,就是有几次了,我在与办案子的年轻同志谈心的时候,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看了这些人干的事,真的就地枪毙的心都有,好多人真的是丧尽天良,但是看到年老的父母哭得昏厥过去,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又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反问自己,到底自己是在做正义事业,还是良心遭谴责的事,很迷惑。‎ 同志们: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你们经常看到落马官员的忏悔录,无一不是刚开始很努力奋斗,结果随着权力的增大,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就连二三百元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也不放过,而他一年的工资是二十万!有干部甚至给困难群众贷款明目张胆所要高达20%的回扣。‎ 我们是党和国家的纪律部队,我们是啄木鸟,我们如果不严格执纪执法,不把这些社会蛀虫揪出来,同志们,一棵树就完了,好多个家庭就完了,比如贪官自家人,家人孩子就会变得没人性,因为现实给他们的教育是他想干啥就干啥,全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被他们吃拿卡要过得那些无辜的家庭,要么孩子辍学,要么孩子因无钱治病而小病成大病,留下无尽的遗憾,有些犹豫卖官鬻爵而提拔无能无德之辈,这是不是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寒了心、死了心。‎ 同志们:试想,假如在座的各位年年拿全市先进、全国先进,但是提拔的时候一次次与你无缘,提拔的不是关系户,就是溜须拍马的,就是那些啥也不干整天揣摩我爱好的,你们服不服?被一次次无情的伤害后,你们将来走上领导岗位,是不是有种强烈的报复感?凭什么他能腐败,提拔自己的亲戚朋友,把官位都给了送钱送礼的,为啥我不能?是不是?‎ 所以,严厉惩治腐败,我们绝对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好多都叫工作,唯独反腐败交斗争。何为斗争?就是你死我活,就是眼里容不得沙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