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6 KB
  • 2021-04-12 发布

法治政府建设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法治政府建设 2018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 化服务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广随机抽查和联合检查,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 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 制,逐步实现一张表格管检查,切实解决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 等问题,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我市已在湖北省双随机一 公开监管平台录入随机抽查事项 162 项,执法人员 879 人,抽查对象 30856 家;已开展 随机抽查事项 162 项,累计抽查次数 315 次,并在省监管平台公开抽查结果 23 件。 二是优化政府服务。通过深化先照后证改革、推行多证合一改革、深化企业名称 登记改革、推行企业网上登记、开展企业注销登记改革、整合国地税服务窗口、简化 办税业务流程、拓展纳税服务渠道、取消公章刻制审批等措施,大力简化审批程序, 创新服务方式,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得到普遍实行,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一大 批烦扰公众的各种证明和繁文缛节,解决了办证多、办证难等问题。 三是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我市将互联网+与放管服改革紧 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目标, 逐步打造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体系。及时安排各相关部门完成省 通用清单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认领工作。认真梳理并及时行文公布一次办好 事项目录清单,全市一次办好事项(第一批)共计 104 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 65 项,公 共服务事项 39 项。 2.打造诚信政府。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 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我市把推进诚信政府体系建设作为健全市场经济社 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以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 设为根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取得 了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市政府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 立健全政府信息协调发布机制,拓展信息公布渠道,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 广泛知晓的事项和按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都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等方 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开设市长信箱, 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问题。 二是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诚信教育。对公职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是构建政府诚信体系 的基础。市政府将诚信教育纳入公职人员培训的的范围,多次组织全体公职人员进行 理论培训,培训覆盖面达到了 100%。 三是完善政府承诺制度。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工作目标、富民惠民政策等承诺 事项,按件、按时进行了兑现。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实事,各责任单位充分利用广 播、电视、报刊、政府门户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无条件组织了实施。对群众普遍 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经承诺,立即办理。市政府实施的惠民实事 工程均已按时间要求完成或动工。 四是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签订合同前,均进行了合法性审查。 签订合同时,严格遵守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合同签订生效后,按照合同文本履 行了合同义务。去年以来,市政府及职能部门与企业共签订 21 件合同,除一件书面要 求终止合同外,其他合同均按要求履行了约定义务。 (二)扎实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1.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规范流程议事、办事,把合法性审查作为行政决策的基本要 求。继续严格执行《XX 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 风险评估等程序落实到实处。 2.深入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按照《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石政发[2016]11 号)文 件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防范政府法律风险。市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 政府法律事务,为政府引导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意见,为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提 供法律服务,严格审查政府各类行政行为、合作协议,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有力的法 律支持和保障。 3.全面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程序。去年,市政府法制办摒弃以往纸质文档签审方 式,利用公务通政务软件进行规范性文件签审,完善了规范性文件审核办理程序。去 年以来,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有 6 件,分别是:《XX 市市长质量奖 评定管理办法》、《XX 市湖泊保护暂行办法》、《XX 市渣土管理实施办法》、《XX 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试行)》、《XX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XX 市 城市规划区集体土地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以上文件印发后均已向 荆州市人民政府和 XX 市人大常委会报备。 (三)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做好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工作,组织全市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件 人员参加培训并考试,同时做好行政执法证件信息变更、遗失情况统计。开展行政执 法案卷评查,结合全市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把案 卷评查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抓手,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评查组,对公安、人社、住 建、卫计、食药等部门的行政执法案卷开展进驻式重点评查,其他部门报送案卷参加 集中评查。针对市城市管理部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制定《关于市城市管理 综合执法的几点具体意见》,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为。 (四)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严格按照及时、便民原则,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今年收 到行政复议申请 9 件,受理 8 件,不予受理 1 件。针对人少案多且复议案件的严格时 限规定,积极采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重视运用调解和解方式结案,促使许多矛盾和 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2、认真履行行政应诉职责。 面对行政应诉案件数量激增、案情日趋复杂、办理难度越来越大的新形势,市政 府切实强化行政应诉工作,提升行政应诉能力和水平。积极化解行政争议,维护政府 合法规范为民的形象。严格按照《荆州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要求,落实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促进行政机关 形成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今年代表市政府参加行政诉讼 4 件。 (五)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1.全面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 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 责规定》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 XX 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 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认真研读《规定》原文,掌握主要内容,领会基本精神,真正做 到学深悟透、细照笃行,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 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2.不断加大干部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力度。 依托司法部学法平台、湖北省领导干部学习平台和党校培训活动,加大各级领导 干部学法力度,组织全市所有公职人员参加网上法律知识考试。继续开展新任市管领 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今年以来,我市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 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依法行 政工作机制尚待完善;现行行政执法监督有待加强和深化;政府法制机构人少事多的矛 盾日益突出,工作疲于应付,制约了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 律顾问作用的发挥。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适应法治建设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法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 弱环节。针对行政执法过程中还存在不规范、不严密等问题,切实推进行政执法规范 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证行政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针对行政复议应诉案 件数量持续增长,办理难度加大,能力亟待提升的短板,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规范 化建设;针对政府制度建设质量有待提升的不足,要进一步提高建规立制的科学性、民 主性和精细化,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二)加大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发挥好依法行政考核、行政执法专项监督 和个案监督等监督考评机制的作用,严格行政问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 约和监督体系。同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 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 事项,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强化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继续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 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进一步规范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的职 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各地各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 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四)提高法治建设能力。促进法制机构建设,整体提升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人员 的法律理论素养和法治思维能力。优化法制环境氛围,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抓好 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影响绝大多数公职人员,提高各级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 维、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