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 19页

  • 28.64 KB
  • 2022-03-28 发布

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篇一】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牢牢抓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以“稳粮调结构、转型增效益、发展可持续”为指导,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以“五小庭院经济”为载体,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土地确权颁证等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发展势头,全面实现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一、转方式调结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篇一】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牢牢抓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以“稳粮调结构、转型增效益、发展可持续”为指导,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以“五小庭院经济”为载体,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土地确权颁证等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发展势头,全面实现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一、转方式调结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2020年农业局总结二篇【篇一】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牢牢抓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以“稳粮调结构、转型增效益、发展可持续”为指导,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以“五小庭院经济”为载体,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土地确权颁证等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发展势头,全面实现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一、转方式调结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28.2万亩,同比增加0.5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8.7万亩,总产量达28.2万吨,同比增长0.4%。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大力实施种植业“百万亩”工程,稳定粮油播面,强化绿色模式攻关和高产高效创建,确保粮油产量。在堰塘、茶垭、官渡、梨树等乡镇建设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片2.25万亩;在白沙、石塘、铁矿等4个乡镇建设油菜高产示范片1.2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15.14公斤,获xx市第一名;在沙滩、官渡、茶垭、皮窝乡等10个乡镇建设玉米高产示范片2个2.1万亩,示范片机收测产达756.17公斤/亩,获xx市第二名。二是特色种植加快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富硒茶叶、马铃薯和蔬菜产业发展。全市建成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1万亩、优质脱毒生产种薯扩繁基地5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9万亩,改造高山蔬菜基地500亩;编制富硒茶产业“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富硒茶产业带建设,新建富硒茶叶基地茶园3万亩,全市茶园面积达28.2万亩,富硒茶产量达到0.7万吨,产值达13.6亿元;成功承办了xx市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推广现场会。扎实抓好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新建果园500亩,强化技术指导,巴山硒李、红心猕猴桃、xx脆李、欧洲樱桃等产业加速发展壮大。三是特色养殖势头强劲。围绕畜牧业“千百十”工程,重点加快发展生猪、肉牛、板角山羊、旧院黑鸡、蜂桶中蜂等特色养殖。新(改扩)建养殖小区10个、新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3个;申报创建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xx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目前,全市出栏生猪45.05万头、肉牛4.88万头、肉羊17.56万只、家禽414万只;肉类总产量4.7万吨、禽蛋产量4138吨。四是健康水产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提高稻田、水库、池塘以及大水面健康养殖水平,新培育水产养殖示范户6户,新增冷水鱼养殖20亩,完成池塘标准改造50亩,新增稻田养殖500亩。发挥我市水产资源优势,提高渔业经济总产值,大竹镇柏杨溪水电站1300亩库区生态渔业养殖对外成功招商引资并入驻、2020年现代农业水产专项资金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加快了休闲渔业、特种渔业、特色渔业、观光渔业的发展。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280吨,实现产值达5630万元。二、抓改革增活力,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 一是“七项改革”成效显著。今年,我局承担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专项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改革、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七项改革任务,坚持科学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来,新成立专业合作社58家、家庭农场26家,流转土地43015余亩。工商资本进农业领域发展的势头强劲,如九硒农牧、国储农业、魏家硒李专合社等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土地确权收官在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全力开展颁发证书、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力争年底打证率达到95%。现已完成与农户已签订合同12358份,预计明年1月底前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是“三资清理”全面推进。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清查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摸清农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等情况,指导贫困村依法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公开、公正的进行“三资”管理和经营,建立与村集体形成按股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村发展集体经的活力,已发展村(社区)集体经济66家;启动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面抓好村(社区)三资管理专项整治,现已自查问题497个。四是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面落实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改革,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落实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认真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增加保险品种、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三、抓典型促示范,精准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一是产业扶贫精准推进。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的一年,全市将有58个村退出贫困村,按照省农业厅产业扶贫及技术扶贫要求和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科学制定《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规划方案》,以梨树乡三合面村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为抓手,引导贫困群众持续培育以富硒茶叶、富硒马铃薯、优质肉牛为主导、长远能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蔬菜、板角山羊、旧院黑鸡、生猪、蜂桶中蜂等短期能增收的特色产业;深入科技扶贫,开展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已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350户。二是“五小庭院”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大力支持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已在全市52个乡镇371个村实施,收益农户1.3万余户,预计总投资3400万元。目前,庭院小畜牧已发展畜禽共50余万头(只、群),庭院小种植已发展蔬菜篱笆37.1万米,庭院小果木已发展32.1万株。三是抓实农业科技人员技术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优化调整选派到全市170个贫困村的农业科技人员,科学推进产业扶贫,开展贫困户技术培训4.5万余人次,促进科技助农增收;扎实抓好驻村农技人员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督促驻村工作落到实处。四是产业扶持周转金作用显著。为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产业扶贫,鼓励贫困群众坚持自愿申请、有借有还、用于发展产业的原则,按照年度产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扶持周转金的作用,有效推动了产业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周转金5240万元,受益农户3687户,11867人。四、强基础增后劲,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推进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快完成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工作。青花镇方家梁2020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竣工投入使用,涉及受益农户189户,791人,其中建卡贫困户24户64人。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提升现代农机装备水平。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上半年共兑现农机购置补贴75.36万元,补贴机具1221台,受益农户1105户;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33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33%,实现全市机耕面积23.5万亩,油菜机播1万亩,油菜机收1万亩。稳定机耕道建设,新建魏家乡石坝村机耕道4.7公里,全市机耕道总里程达315公里。三是现代种业生产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种子法》,严格执行种子经营备案登记、档案建立、广告管理制度;对城区及52个乡镇145家种子经营门市加强市场监督抽检,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建基地2.7万亩,在茶垭李家沟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在官渡诸葛坝开展玉米和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5000亩。加大粮油作物主推品种推介推广力度,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五、重科技强保障,努力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促进科技服务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培训到人,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率。重点抓好了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全市组织开展科技讲座、农民实用技术、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80余期(次),培训人数达2.6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宣传资料8万余份;积极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大提升行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率达100%,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二是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种农业协会、学会发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鼓励开展良种苗繁育、水稻集中育插秧、农机承包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动物诊疗等经营性服务。支持发展粮食烘干、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15%。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深入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促进互联网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做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四个转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龙头企业、休闲农庄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目前,通过电商途径销售产品达20余个品种,交易额达6000万元。六、育品牌拓市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争取农产品加工项目政策,大力支持农民及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分等分级、产地初加工,提高农产品增加值。成功引进了李子酒加工企业,落户魏家乡。全市农产品初加工率提高5%。二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和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积极申报xx旧院黑鸡注册第29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非活禽)和第35类普通商标(广告宣传)。切实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强化巴山雀舌、旧院黑鸡(蛋)、蜂桶蜂蜜等品牌农产品监管,提高农业品牌市场信誉度。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和地域优势,中铁建川、浙商集团、深圳蓝源等10余家企业均深入xx实地考察,并表示愿意落户发展生猪养殖、富硒茶叶、旧院黑鸡、辣椒产业等项目。目前正极力跟进中,加强与企业洽谈,全力以赴争取招商成功。四是拓宽农产品市场。坚持“农业开放”战略,2020年2月,xx富硒茶宣传片在CCTV-7亮相播出;在xx国际茶博会上,选送的6个茶产品全部获得金奖;市域三家茶叶龙头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茶杯”评优活动,巴山雀舌公司、巴山富硒茶厂提供的产品均获得一等奖。积极组织组织巴山食品有限公司、恒康农业公司等6家农产品企业参加重庆渝洽会、xx农博会、成都茶博会等展销,我市特色富硒农产品在展会上深受欢迎,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市场。 七、强监督严管理,确保农业行业安全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成果,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已通过实验室“双认证”,增设了52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我市4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平台系统。二是日常监督检查强化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例行监测指标稳步向好,各类种植业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畜产品瘦肉精抽检合格率达100%。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投入品监管水平。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组织开展了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标语15幅,开展现场咨询20次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提高了广大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全市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50台次、人员700余人次,检查整顿全市各类农资市场150个次,检查整顿经营单位283家,立案查处18件。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强化“瘦肉精”使用环节监管,全市“瘦肉精”日常抽检4800头份,检出率为零。四是全面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全市春防、秋防共免疫注射猪瘟60万头、口蹄疫80万头(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60万头、免疫禽流感500万羽,免疫鸡新城疫600万羽,群体免疫率达100%,确保了全市清净无疫;狠抓稻水象甲防控工作,紧急采购防控物资,及时组织召开防控工作现场会,实施防控面积达1.72万亩;切实抓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全市共产地检疫生猪25.1万头,牛羊4.28万头;监督消毒运载工具2.44万辆,定点屠宰生猪8万余头;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采取设置监测点、临时关闭活禽交易点、强化消毒等措施,扎实抓好防控工作;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强化《渔业法》宣传,开展不定期执法检查行动20余次,出动执法车96台次、执法人员270人次,累计查处渔事案件28起,共收缴违规地笼网86余个、刺网95张、捕鱼器11台、围网106幅、没收渔获物20余公斤,非法捕捞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五是加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组织开展了农业行业安全大检查,开展路检路查25次,出动执法用车25台(次),执法人员113人(次),检查农用机械387辆(台),查纠农机安全违法行为41人(次)。加强拖拉机注册登记、年度检验、驾驶(操作)人员培训考试等源头监管,拖拉机年检299台,过户27台,变更与备案58台,上半年全市无农机事故发生。八、重生态防污染,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一是扎实抓好环保迎检工作。认真践行 “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今年以来共计出动环保宣传车45台次、出动检查整治人员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制作宣传标语150幅。积极办理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5个,农业部门出具整改意见27份,配合环保部门立案查处养殖企业2家,罚款40万元,确保了全市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查。二是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农业基础工作,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加大了省环保督查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对罗文、花楼等地畜禽养殖污染深入治理。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新建沼气集中供气点2处、170户。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养殖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清洁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万亩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6%以上。四是农业污染不达标企业分类处置。根据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科学进行分类处置,分别采取关闭整治措施,深入整治农业环保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改治理451家,完成率87.7%;禁养区关闭搬迁30家,完成率85.7%。九、强素质转作风,持续提升农业队伍战斗力 一是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新知识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五大新理念,着力从区域统筹、供给侧改革、特色错位发展、规模品牌推动、绿色生态可持续等方面研究xx现代农业绿色、融合、循环、创新、高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模式,不断提升农业干部推动发展能力,加快推动xx农业提档升级。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杜绝“四风”问题,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强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认真践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行业宗旨,大力弘扬“提升能力、真情为民、崇尚实干、坚守清廉”的行业新风。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意识,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构建教育、制度、执纪监督有效机制,确保全系统风清气正。 2021年,我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增添措施,加快推进,奋力开创全市农业工作新局面。一是抓好产业扶贫。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依托,突出“生态、富硒、有机”优势,大力实施种植业“百万亩”工程和畜牧业“千百十”工程,全力支持“五小庭院经济”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推动脱贫攻坚。二是抓好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此为基础,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引导农民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利用资产经营增收。三是抓好农业基础建设。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作业;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加强沼气网点建设,强化沼气安全监管,确保农村沼气使用安全。四是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全面落实“创新兴农”理念,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生产方式和运用模式创新。重点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科技讲座、农民实用技术各类培训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五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严格饲料、兽药市场监管,强化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打制售假劣农药、兽药、渔药、饲料以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免疫综合防控措施,突出抓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加强生猪屠宰监管,强化屠宰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统计监测等日常监管,健全畜禽屠宰行业管理机制;专项整治制售病害肉、注水肉及私屠滥宰等重点问题。六是抓好农业环境保护。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和土壤环境的监测治理,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循环生产模式,努力构建规模养殖与规模种植协调平衡、农牧互动的生产体系,确保农业生态安全。七是抓好依法治农工作。建立农业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农业法治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规范执法主体,增加执法装备,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培训,全面高效执行农业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健全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八是抓好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导向,工作“实”字当头,落实“干”字为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统一领导、纪检协调、依靠群众的工作机制,实行“一岗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加大信访处理和案件查办力度,强化内部监督渠道和手段。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大廉洁文化的培育力度,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促进形成弘扬正气、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良好风尚。深入推进源头防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之风,为全市农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篇二】2020年,我局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的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特色精品”为要求,开展了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20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科学规划,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行动计划》以及市农业局的要求,我县确立了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总体思路,制订了工作计划 。沿着“四线两区一村”来布局,以设施蔬菜、优质稻、中药材、水产、白茶、果业等六大产业发展规划,向各相关部门征求了意见,上报市农业局进行审定。在此基础上做好承接全省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和水产业发展工程,规划了沿黎泰线的设施蔬菜种植区,沿洪门水库上游的日峰、中田、社苹、潭溪龟鳖特色优势产区和德胜、潭溪“稻虾共养”优势区。发展荷源、洵口、厚村、熊村等乡镇2万亩黎米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一个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的水稻加工企业。引进北京国医研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立1.5万亩中药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依托我县开展的红色、古色游推广农业生态绿色游,实现休闲乡村游产值达亿元。全县共有12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余个专业合作社、60余家家庭农场、300多户种养大户参与了产业结构调整。二、稳步推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将监管网络覆盖至村小组。按照省市要求重点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截至目前已有51个村623个村小组完成清产核资,占任务总数的46%。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在全县全面推开清产核资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确定日峰镇、潭溪乡、荷源乡为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乡推进试点,要求在2021年6月前完成试点任务,在成员确定资产量化,股份设置,收益分配及权能完善等方面形成全县可复印推广的经验。二是按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农药、化肥负增长实施力度,推广有机稻种植面积2万亩。调整畜禽养殖“三区”划分,关闭禁养区内的6家养殖场和整改了中央环保督查整改的9家为建设配套设施规模的养殖场。 三是巩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成果。探索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三、精准实施,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2020年高标准粮田建设验收工作,召开了由施工、设计、监理、项目乡镇、县高标办等参加的项目推进约谈会和迎接项目验收的工作会议,研究了验收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及2020年项目安排。目前2020年项目已全面竣工验收;同时加紧实施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主要围绕“四线两区一村”和“整乡推进”及秀美乡村建设、产业布局进行规划设计,7个乡镇16个村1.6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预算评审,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进度按时报省市高标办。二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进一步提升。按照“四区四型”及一县多园要求,加快提升xx县聚龙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xx县船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xx县五圆科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xx县德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等4个省级农业示范园,重点建设五圆科农省级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将新增的香榧产业示范园及艾草种植产业园两个申报省级示范园。 三是加大设施农业大棚建设。引进3户以上有一定实力的农业企业进驻,带动我县设施农业生产,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建设千亩稻虾共养基地、千亩水果休闲采摘园;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抚府发【2020】25号)意见,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县委主要领导召开了政府分管县长、农业局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任参加的调度会,对农业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入园进行了安排部署。已建设出口蔬菜(西红柿)基地80亩、签订了出口俄罗斯合同,预计年产值达160万元;积极同杭州应三集团接触,商谈脱水蔬菜项目建设,引进xx客商建设中药材产业园。四、创新培育,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 一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家庭农场达到79家,专业合作社达到5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销售产值突破亿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期300余人次。二是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推进行动,已向上级部门递交3个无公害上报材料,获得2个绿色农产品认证;“草菇”地理标志已通过农业部认证。“xx白茶”地理标志已报至农业部,待批复。三是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为加大对我县农业品牌和农产品推广宣传活动,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坚持因地制宜、节俭热烈、以农民为主的原则,配合宣传部门在农历秋分日筹办具有我县农业特色的第一个“农民丰收节”,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报道,xx农产品及品牌知名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四是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制订了《产业扶贫三年实施方案》,按照规划,配合县扶贫移民局在十五个乡镇开展了黑木耳栽种培训,实施项目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等形式扶贫。五、长效坚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病害防控一是坚持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00人次,检查农药、化肥、种子经营网点100余户,兽药、饲料经营户11家,调解农资纠纷5起,立案查处农业行政案件3起,整顿农资市场9次。全县共抽检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100余批次,合格率达100%,全县农产品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二是加强动物病害防控,层层签订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状,明确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任务和责任。做好春秋季动物防疫集中免疫工作,强制防疫免疫密度达100%,杜绝口蹄疫和H7N9、H8N10、禽流感等疾病发生,开展非洲猪瘟防控,设置了一个省级临时检查站、两个县级临时检查站,下发《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告知书》700份、《防控知识手册》200份、《现场排查手册》200份、宣传挂图200份。对全县178家生猪养殖场(户)就行了排查,排查生猪71701头,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三是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特别是柑橘“黄龙病”防治和木虱普查工作。开展植物调运检疫和植物病害普查,重点做好柑橘黄龙病普查,认真部署落实相关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宣传牌、宣传资料以及培训会议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在全县普查果园面积30000余亩,普查树株100000余株,已发现了木虱的传播,及时发放了防治药品。 2020年,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目标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差距,2021年我们将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2020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接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制定我县2021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制定资金分配方案,落实项目实施主体,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加强项目监管,使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按照规划要求明确发展模式和目标,基本实现“四区四型”。重点规划布局“一区五园”(以德胜、潭溪为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建设聚龙湾现代渔业示范园、xx五圆科农众创产业示范园、xx船屋白茶示范园、xx香榧产业示范园、xx国医研药艾草产业示范园),加大设施农业大棚建设和运营,结合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招商团队,精心制作现代农业示范园招商资料,赴泉州、厦门、上海、xx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积极引进企业签订投资协议进驻园区。三、平稳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折股量化、资产收益等分配制度。组建督导组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度进行督导。 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20年项目验收扫尾工作,开展2021年项目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同艾草产业基地、稻虾共养基地、设施农业基地共同建设、协调发展。加大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五、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定期检测,完善监管手段,将监管对象全覆盖。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春耕春播农资市场执法专项行动和金秋护农执法专项行动,确保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加强动植物病害防控,争取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点。六、认真履行产业扶贫牵头单位职责。按照产业扶贫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派出“连心小分队”和帮扶责任人,组建技术帮扶组,开展产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