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3 KB
- 2021-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班教师观察记录
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要想保障学 前教育的质量,必须有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团队作为支撑。以下 是中班教师观察记录,欢迎阅读。
观察班级:中(四)班观察幼儿:
活动名称:上课
情况分析:小朋友上课很不留心,经常走神。但是一到下课, 他特别喜欢疯闹。说明他还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面对他,我想到 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和他谈心,他告诉我他的妈妈总是把他带到 那里去玩。他和孩子们一起玩。有一天我尝试了,让他到第一排坐。 他还是不学习。第二天,我就让他回答问题,他还是不会回答。第 三天,我就特别对他运用了丰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为 我不知道。我看他有兴趣了,马上让他回答问题。他还真回答对了 呢!真是奇迹呀!我想。于是后来的学习中,我就总是对孩子们时 而皱皱眉毛,时而开怀大笑,果然被我感染了。他现在已经是一个 很爱学习的孩子。
活动反思:通过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感觉老师离我很近,让孩 子能接受我。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 乐,感受愉快的情绪,感受知识的乐趣。其实说白了,就是教师要 用激情去点燃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表达,用爱去照亮孩子的心 灵。让所有孩子快乐才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给所有孩子知识的乐趣 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我们的辛勤培育下快 乐、健康成长!这也是我的个人愿望。相信我是最棒的!
观察实录:
昨天晚上与萧萧妈妈聊天的时候,他妈妈反映说最近萧箫很受 不了在家里,每次只要一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再加上这次受伤事 件让他就更厉害了。每次只要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我们班的萧 萧小朋友的在幼儿园的时候都非常乖,而且象个大哥哥一样很会管 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为了是伤口不在再次受伤就只好每次都只要 他哭就答应他的要求,有一次要求实在太过分了爸爸妈妈都准备说 什么也不要答应他,可是他的一句话又心软了,他说:我都受伤了 你们还这样了,你们不爱我了吗?爸爸妈妈都傻了……结果可想而 知。
分析与反思:
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特别是萧箫小朋友,他可以抓住爸爸妈 妈对他的无私的爱对他的哭没有办法这个弱点,就利用哭来达到自 己的目的。
具体措施:
为了改正萧萧这个毛病我就把他一个人叫了过来和他聊天,问 问为什么会这样和他讲讲这样做的坏处,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他是 个聪明的孩子,一听就明白了,而且和他约定如果不在这样做我就 私底下奖励他,使他觉得不用哭比哭能更容易得到奖励,并和他爸 爸妈妈沟通好做好家园共育,而且我会对他进行跟踪他并且每天都 问问他在家里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办法一个礼拜来,我发现他哭的 现象少多了,这样,慢慢的帮他改正这样的坏毛病!
行为表现
孙萍是个观察力较强的幼儿,今天她来到自然角,却看到了不
堪的一幕,她发现上次徐佳思带来的小金鱼死了一条,很伤心的急 匆匆的跑来告诉我:“沈老师,我们班的小金鱼死了一条了。”
教育过程
一听到这句话,班里的孩子议论纷纷,孩子们全都涌向自然角, 亲自看看究竟。教室里也象烧开了水一样,闹闹腾腾。一部分先睹 为快的幼儿也跑来拉我:“真的,金鱼死了,快去看看吧! ”我想 到自上周五换了水以后,昨天我忘了换水,今天早上来看见金鱼还 是活鲜鲜的又忘记了换水,所以连续几天没换水,有这个结果是必 然的。我怀着抱歉和愧疚的心情来到自然角,看见金鱼肚皮朝天, 一动不动,水也很脏了。孙萍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是峰峰用手 抓了金鱼,金鱼才死了。”我故意问:“你看见了吗? ”她摇头又 很肯定的说:“一定是峰峰,我猜的。”其他幼儿都用询问的眼光 要我给他们答案。我想这不是很好的探讨金鱼生存条件的教育题材 吗?提前结束了自由活动时间,郑重地端出金鱼缸,幼儿们情绪再 次激动。于是,我顺势利导,请幼儿猜测金鱼为什么死了。有的说 是给峰峰抓死的,有的说是水太脏了,有的说金鱼是饿死的,因为 我们没有给金鱼喂过食物……最后,我肯定了幼儿们积极动脑的精 神,总结了金鱼之死的原因。幼儿之间的种种猜疑和相互指责也戛 然而止了。
效果
孩子们在交谈中,透射出了对“金鱼之死”的极大兴趣,当我 感受到了幼儿的这一兴趣时,不是漠不关心,而是判断价值后回应。 当我看到班里幼儿对“金鱼之死”的兴趣时,立即意识到孩子们的 这一兴趣非常有教育价值,因为金鱼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
物,顺应着孩子们的兴趣,扩展孩子们的问题,预设了集体教学活 动,选择适当的时机展开了本次集体活动。这使我们意识到,作为 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以幼儿的 兴趣、需要为“起点”,使预设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经验与生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