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0 KB
- 2021-05-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1.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法律原则,可以被看作是( )。
A.政策性原则
B.社会政治原则 C.专门法律原则
D.自然公正原则
2.当今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在这里,“法的渊源”一词通常被理解为法的( )。
A.文件渊源
B.形式渊源 C.历史渊源
D.本质渊源
3.《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该条文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该条规定属于命令性规范
B.该条规定属于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4.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律解释不能独立于法律推理,有推理才有解释
B.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解释,有推理未必需要解释 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必然涉及到解释
D.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都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5.关于法系问题的如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法系的概念首先是西方法学家提出的
B.法系是从形式特点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对法制所做的划分 C.法的阶级和社会本质不同,也可能归属于同一法系
D.法系不等同于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
6.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人认为,王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罚。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辩证推理
7.王某窃听其邻居李某的隐私。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罚款400元,拘留5日。这种处罚属于(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经济制裁
D.民事制裁
8.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由若干法律部门构成。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 )。
A. 行政法部门
B.国际法部门 C.刑法部门
D.社会法部门 9.关于法律规则的如下理解,错误的是( )。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规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更具有稳定性和弹性
D.法律规则的适用没有法律原则那么灵活
10.邓小平同志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的是( )。
A. 倡导“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B.倡导“两手抓”,即一手抓民主建设,一手抓法制
C.阐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D.阐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1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形成而产生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关于该原则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原则是道德性的要求,不具有法律效力
B.该原则的要求不具体,法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适用
C.该原则充分体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D.该原则有助于克服具体规则的僵硬性缺陷
13.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中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从法律规则的分类看来,该条款规定是属于( )。
A.任意性规范
B.保护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
14.某法院张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王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张法官所用的基本推理形式是( )。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辩证法律推理
15.某商场所售的牛肉已经过保质期,仍然出售给了王某。王某食用后身体不适送医治疗。商场对王某的医疗费等予以相应赔偿。在此法律关系中,该商场的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经济违法行为
1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 )。
A.扩大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自由解释
1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其发展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1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 )。
A.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D.本行政区内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19.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的如下说明,错误的是( )。
A.经济基础并不是决定法的唯一重要因素
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法可以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
D.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表现为法总是促进经济发展
2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最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尊宪
C.确立“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
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 21.按照马克恩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
22.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
B.社会权的兴起
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 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
23.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B. 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逻辑性规范
2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
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
2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民事制裁
D.司法制裁
2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 )。
A.扩大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自由解释
2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2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 )。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2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 )。
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
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3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 3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的法。该法学流派被称为( )。
A.自然法学
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
D.综合法学
32.法律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和谐。从法的价值来看,这主要体现了法的( )。
A.确认性价值
B.目的性价值
C.法本身的价值
D.认识性价值
33.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从法律规范的分类看来,该法条属于( )。
A.保护性规范
B.相对确定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3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条中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关于该法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条是对国家政策的规定,说明国家政策都是法的一部分
B.该条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置了国家义务
C.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明确具体的作用
D.该规定对违法经营者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并无作用
35.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其中,“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规范的逻辑结构看,属于规范的()。
A.假定部分
B.处理部分 C.制裁部分
D.处分部分
3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
A.法律汇编
B.法典编纂 C.法规清理
D.司法判例汇编
37.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3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会发生冲突
B.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二者关系密切
C.法律与道德在本质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
D.法与各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9.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
B.它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它与中国传统法文化有本质区别,二者之间并无继承关系
D.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经验无关
4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 )。
A.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监察机关的监督
D.审判机关的监督
4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
42.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
B.社会权的兴起
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 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
43.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逻辑性规范
44.关于判例法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
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
4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民事制裁
D.司法制裁
4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 )。
A.扩大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自由解释
47.关于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4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 )。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4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 )。
A. 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
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5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 51.最终决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该国的( )。
A. 文化历史传统
B.阶级力量对比 C.政权组织形式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52.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53.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查看相应后果是否( )。
A.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54.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C.大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 )。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56。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法律和发布的决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和发布的所有决定 57.法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有的情形是( )。
A.二者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B.二者各行其是,并行不悖 C.二者相互冲突,相互抵触
D.二者相互融合,合为一体 5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的机动性阶段是( )。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D.法的适用阶段 59.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有权制定( )。
A.地方性法规
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D.地方规章 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司法适用之基本原则的是( )。
A.司法为民原则
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
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3.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 )。
A.新中国法制彻底废除国民党伪法统
B.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
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
4.张法官审理一起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保护了村民老李的土地承包权。张法官的依法办案行为( )。
A.从社会调整的角度看,是正式的社会调整
B.从社会调整的角度看,是一种个别性调整
C.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看,是对法的解释和适用
D.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产生了新法律关系
5.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习惯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与社会习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B.法律与社会习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C.当法律与社会习惯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
D.法律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方式,但习惯依然重要 6.民主立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立法原则。该原则要求( )。
A.立法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立法应当保障多种途径的立法参与 C.立法应当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D.立法应当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7.在我国,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为法律的事项包括( A.民族区域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D.民事基本制度 8.在我国,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包括( )。
A.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9.有关自由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B.自由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 C.自由可以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D.自由总是和法律相联系,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10.关于中国古代法家法治观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家主张以法为本,垂法而治 B.法家主张以刑去刑,严刑峻法 C.“一刑”主张即现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法家赞同“德主刑辅”论
11.关于法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需要借助国家强制,法律也限制国家权力
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及相应阶级冲突的产物
C.国家意志即是法律意志,法律意志即是国家意志
D.二者都具有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12.关于大陆法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
B.大陆法系国家偏重纠问式诉讼制度
C.《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D. 大陆法系比英美法系更重视法官的作用
13.由于立法的内在协调性不够,同一位阶的不同民商事法律规定可能对某一问题上有不同的规定。从司法角度来处理该问题,法官通常依据的判断原则是( )。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法律解释优于制定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在一定情形下法可以溯及既往
14.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有关该法条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 )。
A. 该规定涉嫌违反契约自由和用工自由原则
B. 该法条包含了强行性规范,也包含授权性规范
C.该规定体现了劳动者受法律平等对待的法律平等原则
D.劳动合同法属于民商法律部门
15.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属于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
B.二者都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社会公共性
C.二者都是历史的产物,并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D.二者都受制约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16. 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 )。
A.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
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
C.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
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
17.制约法律得以完善实施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 )。
A.实施法律人员的素质
B.人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C.社会的普遍道德水准
D.实施法律的物质条件
18.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关于该法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
B.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
C.该省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该条例,此解释为立法解释
D.该条例仅在该省适用,因而从效力上看不具有普遍性
19.在我国立法体制下,各民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 )。
A.自治条例
B.单行条例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 )。
A.“惟仁者宜在高位”
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己” 2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2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23.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 )。
A.新中国法制彻底废除国民党伪法统
B.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
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
24.张法官审理一起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保护了村民老李的土地承包权。张法官的依法办案行为( )。
A. 从社会调整的角度看,是正式的社会调整
B.从社会调整的角度看,是一种个别性调整
c.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看,是对法的解释和适用
D.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产生了新法律关系
25.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习惯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与社会习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B.法律与社会习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C.当法律与社会习惯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
D.法律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方式,但习惯依然重要 26.民主立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立法原则。该原则要求( )。
A.立法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立法应当保障多种途径的立法参与 C.立法应当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D.立法应当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27.在我国,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为法律的事项包括( )。
A.民族区域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D.民事基本制度 28.在我国,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包括( )。
A.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9.有关自由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自由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B.自由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 C.自由可以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D.自由总是和法律相联系,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30.关于中国古代法家法治观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家主张以法为本,垂法而治 B.法家主张以刑去刑,严刑峻法 C.“一刑”主张即现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法家赞同“德主刑辅”论 31.与大陆法系相比较,有关英美法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特别注重司法程序和法官的作用
B.法官在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权更大一些
C.普通法与衡平法是几乎同时发展起来的 D.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源于大陆法系
3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关于这一规定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规定属于义务性规范,也是强行性规范
B.设定经营者的义务,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方式
C.该规定促使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隶属型法律关系
D.理解“消费者”和“个人信息”等概念应首先采用文义解释
33.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做出解释。有关该解释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法律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法律解释的效力与该基本法相同
C.就该法作出法律解释符合“一国两制”的方针
D.该解释仅在香港地区适用,不具有普遍性
34.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遗弃未成年子女
B.法官审判案件
C.办理工商执照
D.交通违章罚款
35.王某有祖传的国画一幅,委托某画廊予以卖出。李某以1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画。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与画廊的委托关系是私法性质的关系
B.画廊与李某的交易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C.本案中的法律关系客体包括自然人和物
D.该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属于经济法部门 36.关于社会主义法的产生问题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B.社会主义法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C.暴力革命是一种超越法制的人民权利 D.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具有历史继承性 37.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B.保障人权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要求 C.人权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实有的法律权利 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也可能阻碍人权事业 38.关于我国立法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基本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 B.法律和行政法规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 C.行政法规以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文本为标准文本 D.我国所有法律案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和通过 39.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 B.法制有姓“社”姓“资”之分,法治则无 C.法制和法治都强调“良法”之治 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 40.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 )。
A. 正确及时
B.合法合理 C.自然公正
D.司法独立
41.关于法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高于法律,法律依赖国家
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国家意志即是法律意志,法律意志即是国家意志
D.二者都具有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42.关于大陆法系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
C.大陆法系国家偏重纠问式诉讼制度
D.大陆法系比英美法系更注重程序和程序正义
4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一般原则是( )。
A.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私法优先于公法 C.新法优于旧法
D.一般法优于特别法
44.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关于该法条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 )。
A.该规定从根本上侵害了契约自由原则
B.该规定包含了强行性规范
C.该规定体现了同工同酬的法律平等原则
D.劳动合同法主要属于社会法部门
45.有关法律关系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 )。
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
D.法律关系基于法律事实而产生、变更或消灭 46.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 )。
A. 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
B.“财产权神圣”、“契约自由”等原则受到更多限制
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
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
47.有关法律推理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
B.法律推理可以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C.形式推理就是指演绎推理
D.类比推理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在刑法和民法领域中运用
48.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关于该法规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 该条例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
B.该条例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
C.该条例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D.该条例仅在该省适用,因而从效力上看不具有普遍性
49.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
B.法制受社会形态的直接影响,法治则不受其影响
C.法制和法治都强调“良法”之治
D.法治与法制在价值指向上有所不同
5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 )。
A. “惟仁者宜在高位”
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 51.关于法的溯及力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
B.罪刑法定原则完全排斥了刑法规范的溯及既往
C.民法中允许法的“有利追溯”原则
D.“有利追溯”原则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补充 52.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中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关于该条文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规定所涉及的诸法律概念是构成法的要素之一
B.该规定宽泛,难以起到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中的“等”字说明民事权益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诸项权利
D.对“生命权”、“隐私权”等概念的解释应首先采用文法解释
5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做出专门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54.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村长调解邻里纠纷
B.法官审理相邻权纠纷 C.伪造工商营业执照
D.拒交交通违章罚款
55.王某有祖传的国画一幅,委托某画廊予以卖出。李某以14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画。有关此交易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购买行为是一项法律事实 B.王某与画廊的委托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C.在本案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因素是事件 D.该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属于民商法部门 56.有关社会主义法的如下陈述中,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B.社会主义法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C.革命是创建社会主义法的重要方式 D.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具有历史继承性 57.关于法律与人权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B.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的重要使命之一 C.人权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实有的法律权利 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也可能阻碍人权事业 58.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 A.自治条例
B.单行条例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59.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机关包括(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60.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正确及时
B.合法合理 C.自然公正
D.司法民主 三、填空题 1.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2. 有一类法律关系,其一方主体是确定的、具体的,另一方主体则是不确定的、除权利主体之外的一切人。这类法律关系被称为一般法律关系。
3. 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
4.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者的有机统一。
6.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可以被统称为法的工具性价值。
7.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主要包括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8.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9.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法的适用阶段。
10.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11.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补偿。
12. 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13.当今世界主要有两类基本的法律渊源。这通常是指制定法和判例法。
14. 在我国,有权提出宪法修改议案的主体是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15.我国立法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批准、备案、审查、裁决和清理。
16.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17. 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假定和制裁两个要素构成。
18. 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法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19. 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0. 立法应当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科学立法原则。
21.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四、名词解释
1.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2分)、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2分) 2. 目的解释:是论理解释的一种方式。(1分)它是指联系法律的目的来确定法律含义的一种解释。(3分) 3.广义的法律监督: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2分)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2分) 4. 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如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法的活动等),(2分)对相应社会关系所施加的规范、组织、控制和调节活动。
(2分)5.法规清理: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1分)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3分)6.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1分)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2分)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2分)7.系统解释:是把要解释的法律规范放在其所在的系统中(2分),联系其他的法律文本来确定其含义的一种解释方法。(2分)它是论理解释的一种。(1分)8.法律体系:是指法的内在结构,(1分)即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4分)9.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4分)10.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4分)11.规章:是指行政规章,即特定行政机关出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需要,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4分)12.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司法权,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4分)13.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4分)法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1分)14.立法体制:是指有关国家立法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立法制度的重要部分。(2分)主要包括在一个法律体系中,哪些国家机关享有立法权,各个机关立法权限的范围,各个立法机关之间的关联等。(3分)15.习惯法:法的重要渊源之一。(1分)指经有权的国家机关以一定方式认可,赋予其法律效力的习惯规范。(3分)16.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2分)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分)17.构成性规范:是指以该规范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范。(3分)这种规范先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没有这种规范,相关社会关系也就不会存在。(1分)18.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一个法律规范由哪些要素构成,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在逻辑上的关系。(4分)19.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4分) 20. 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调整因其本身性质而要求有同类调整方法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分)每个法律部门都以它调整的社会关系及调整方法的不同而与其他部门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协调统一。(1分)21.法的制定: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4分)五、问答题 1. 现代司法的基本功能什么?
答:(1)解决纠纷,塑造权威。司法适用的直接功能是解决纠纷、调整利益冲突,保护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司法活动是解决纠纷的最正式、最程序化的方式。(3分) (2)适用法律,发展规则。在出现法律缺漏或空白之时,司法起到了一种“准立法”功能。司法裁判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与立法活动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3分) (3)维护政治秩序,强化国家权力合法性。司法适用活动有助于把社会中存在的激烈的矛盾和利益转化为具体的诉讼问题加以解决,从而缓和剧烈的社会动荡、避免大规模的动乱和社会的崩溃。(2分)司法是一种裁判活动,更是国家的权力活动。国家借助于树立和强化司法的正义形象,而强化自身的正当性。(2分)2.当代中国法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对市场经济的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法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和稳定发展。(1分)主要表现在:法律保障商品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有序、安全、公平和高效;以法律保护市场中的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律保护和推动市场的开放性。(2分) (2)法律保护市场主体的自由独立地位及合法权益。(1分)表现为:以法律确认和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以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各种市场行为;以法律保障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利益。(2分) (3)法是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分)如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为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法律保障,使相关宏观调控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解决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宏观经济领域及相关社会领域中的问题;促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
(1分) (4)法律有助于抑制市场经济对基本社会价值和利益的侵害。(1分)对社会共同目标、基本价值等关注不够甚至有所损害,正是市场的自身缺陷之一。法律除了在经济领域中促进市场缺陷的克服,还在社会价值领域中阻止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法律是捍卫社会基本价值的强有力盾牌。(1分)3.法的工具性价值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法的工具性价值是从法这一客体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来理解法的价值的。从这方面看,法有以下一些价值: (1)确认性价值,即确认其他价值的价值。(2分) (2)分配性价值,即有分配其他价值(如财富、权利等)的价值。(2分) (3)衡量性价值。法律往往对其所中介的价值,依其价值的大小多寡作不同的规定,从而法律就成了人们衡量不同价值的标准,具有衡量性的价值。(2分) (4)保护性价值,即法具有保护其所确认和分配的价值的价值。(2分)(5)认识性价值。法律规范可以成为人们认识它所规定的事实、关系的性质和意义的手段,法具有提高人们认识,对人们进行一定价值观的引导的意识形态性、宣传性的价值。
(2分)4.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 (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2.5分)
(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2.5分)
(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2.5分) (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2.5分) 5.我国科学立法原则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答:科学立法原则要求: (1)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而言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立法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和实际,以此作为根本依据,而不能脱离、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3分) (2)立法工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反对脱离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地为完备法制而进行立法,甚至照搬照抄外国法律的倾向;也要反对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的情况下,不积极主动、抓紧时机去完备法制的倾向。(3分) (3)立法工作必须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立法者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使立法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港律法规。(4分) 6.行政执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行政执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广泛性。(2分)行政执法活动广泛地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1分) (2)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意志性。(2分)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管理活动的上下级之间都是管理和从属的关系。(1分) (3)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2分)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职人员按照法律的授权可采取积极主动的职务行为,以履行其职责。(1分) (4)行政执法活动具有灵活、高效、快速的特点。(1分)7.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国家强制力的使用会更少些,而法的实施程度会更高。(2分) (2)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其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保证,纵有良法美制也不能自然得到实施。(2分) (3)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强,法与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法律实施的成本就低,实施效果则更好。(2分) (4)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律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2分) (5)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多种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多重参与治理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决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2分)8.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分) (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和要求。执法为民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广泛人民性。(2分)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通过法治实践活动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平等地得到法律表达,公平地得到法律的保障、维护和实现。(2分) (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所服务的大局,最基本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迈向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改革、稳定和发展等。(2分) (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所确定的政治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和强大推动力。(2分)9.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7 答;我国法律适用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正确。(1分) 首先,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其次,要求适用法律准确。最后,要求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分) (2)合法。(1分)
首先,法律适用机关处理案件要有法律依据,而不能自立其他标准,或者依据其他非法律的标准。(1分) 其次,法的适用机关在行使职权时要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权限划分,各司其职,分工负责,互相监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1分) (3)公正、合理。(1分) 这是指法律适用行为要尽量符合社会主义邻里道德要求,符合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公正要求,合情、合理、合法。(1分) (4)及时。(1分) 这是指法的适用活动在保障办案质量的前提下要注重效率,在法定期间内及时办案,及时结案,不能拖延。(1分)10.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哪些?
答: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1分)它们通常是一般性法律关系或保护性法律关系的客体,如基本的人权。(1分) (2)物质财富,指的是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财产权的对象的物品和其他一切物质财富。(2分) (3)智力成果,指人们的智力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知识产权所指向的对象。(2分) (4)人身利益,指与人身不可分割的利益,如名誉、肖像、隐私、尊严、姓名等。(2分) (5)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和行为的结果,后者如服务行业的服务等。(2分)11.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哪些? 答: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是人民的治国。这是说,依法治国的最终主体是人民。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管理、治理这个国家。国家的所有权、治理权和受益权从根本上看属于人民。遵循人民民主原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3分)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治国。宪法也早己确认党是我们国家一切事业的领导力量。依法治国方略从提出到全面落实,都是在党的主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本身也会推进依法治理。党的依法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恰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关键环节。(3分) (3)确立宪法法律的至上性。这是说,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宪法和法律在社会调整系统中具有最高的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尊严。依法治国是依宪法治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宪政之国。这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切实保障宪法在效力上的至高性,保障整个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内部协调性。(2分) (4)依法治国是依“良法”治国。这要通过健全的法律程序,保障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公正立法,使得所立之法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利益要求和呼声,保障基本人权与人的尊严,使法律制度设计在价值指向上以追求公正、约束权力、保障权利、促进发展等为己任。(2分)12.法律权利的概念以及特点是什么?
答: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3分) 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
(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2分) (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2分) (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2分) (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1分)13.当代中国法的基本形式渊源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当代中国法的基本渊源包括:(1)宪法;(1分)(2)法律;(1分) (3)行政法规;(1分) (4)地方性法规、规章;(1分)(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分)(6)军事法规和规章;(1分)(7)特别行政区的形式法源和国际条约。(1分)我国法的形式渊源的主要特点是:(1)基本的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1分)(2)法的制定机关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多样性;(1分)(3)存在着“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特别形式渊源。(1分)14. 法的外在特征是什么?
答:法的外在特征有: (1)法是一种社会规范。(1分)即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1分)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1分)无论是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都是国家创制的法规。(1分) (3)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2分) (4)法是有专门的机构和程序来落实的规范。(2分)
(5)法是以设定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2分)15. 如何认识法律原则在法的创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答:(1)法律原则在法的创制活动中的意义。在法的创制过程中,法律原则对立法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所设计的法律规范不得同法律原则相违背,否则便会失去其效力。法律原则对立法还具有组织协调作用。如通过基本原则、部门法原则,可以把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庞杂法律规范组织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之相互关联、相互配合、达到法律制度内部的协调统一。(5分) (2)法律原则在法的实施活动中的意义。首先,法律原则的功能表现在它可以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提供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导向,避免法律解释和推理的任意和无序。其次,法律原则还可以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白或漏洞。由于法律原则特别是公理性法律原则实际上就是伦理道德原则,因此,法律原则也就成为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联结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