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2 KB
  • 2021-05-17 发布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D.史密斯 2.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A.公民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D.大众传媒 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 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 4.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罗威 C.林布隆D.科臣 5.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B.小论证 C.二级论证D.一级论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的阶段包括( )。 A.创建 B.形成 C.自我批判反思 D.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7.在我国,公民参与的方式分为( )。 A.全民公决 B.自下而上参与 C.自上而下参与 D.游行示威 8.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熏要因素包括( )。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政策环境 9.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 )。 A.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B.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C.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D.大众传媒的曝光 10.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 A.技术可行性 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C.政治可行性 D.行政操作可行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12.复杂动态性: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维度的问题又不断变化、发展,不断改变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 13.补贴: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转移的目的是资助一项预期的活动,从而影响社会行为主体对不同备选方案成本与收益的估计。 14.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思想库的构成类型。 答:一般而言,思想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官方思想库这类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直接反映政府的态度、立场和感兴趣的问题。(4分)、(2)半官方思想库这类思想库处于民间,但与政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是政府资助重点研究领域,使其为政府服务。二是政府与思想库签订合同,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三是与政府部门对口挂钩的思想库,直接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3分)(3)民间思想库这类思想库是由民间各学科专家学者组成、以研究人类全球问题为主的政策研究机构,研究范围包括环境保护、战争与和平、资源利用、人口控制等。(3分) 16.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答:(1)客观因素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的是政策主体及政策内容方面对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影响。(4分)(2)主观因素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3分)(3)环境因素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策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两个方面。(3分) 17.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答:(1)公益机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度量。(3分)(2)公益机构服务的间接性。(3分)(3)监督主体方面的缺陷。(2分)(4)监督机制制度化不足。(2分) 五、论述题(25分) 18.试论述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答: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维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公共政策环境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反之,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它在适应政策环境的前提下,又可以能动地利用和改造政策环境。(2分)(一)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分) 在政 策制定过程中,政策主体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把握环境,并了解各种优势和弊端,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政策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尊重和适应政策环境。可以说,政策环境对于政策的基础性影响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一般来说,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的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2分)(1)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与公共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内容与方向,为公共政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可能的选择空间。在一定层面上,我们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是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2分)(2)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是立体式的,贯穿于公共决策的始终。经济社会环境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为公共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公共政策主体总是依据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利益矛盾、资源分配等因素来制定和推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因此,政府要想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方案,并使其取得预期效果,首要的和根本的一条就是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可以说,经济社会环境是一国或地区的公共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2分)(3)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治法律环境中,对公共政策直接影响最强的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政治地位及决策的运行程序,规定着社会种利益要求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公共决策权力作不同分配,规定着不同的实际决策机构,采用着不同的决策程序。(2分)政治法律环境同时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公共决策本身的合法性,二是公共政策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的法制化状况。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了,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2分)(4)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贯穿于公共政策全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决定着公共政策执行的认同感和执行效力,构成政策评价所依据的重要标准。文化环境,特别是政治文化环境,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也是政策评估的重要依据。(2分)(5)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开辟了全新的公共政策领域,国际政策环境导致了公共政策主体的国际化,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既充满机遇,又潜伏危机的国际环境中,各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一方面需要强化国际合作的政策途径,通过双边、多边合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国际规则,依靠实力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合作与双赢。(3分)(二)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1分) 政策环境在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同时,也受到公共政策对其产生的能动反作用。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实质上来讲,该系统就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全过程,它通过不断调整来实现与环境的功能耦合,同时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影响环境的优化提升。制定公共政策,就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以适度改造环境,达成既定目标。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转变职能,界定产权,通过对经济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和再分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了企业生产力,重塑了经济社会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分)当然,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的反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达到改善政策环境的目的,使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使政策环境不断恶化,成为政策环境健康发展的羁绊,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过分地、随意地强调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依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决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冲突与混乱,促进有序、和谐发展。(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