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M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小学数学篇
试讲稿一:分数与除法
分数与除法
(T=师 S=生)
2019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小学数学篇
试讲稿一:分数与除法
分数与除法
(T=师 S=生)
T:老师想知道这个月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准备要过生日呢?S:我。。。T:这么多的同学,那么这个月有哪些同学的爸爸妈妈过生日呢?S:我的妈妈过生日/我的爸爸T:同学们可真是棒呀,不但能记住自己的生日还能记住家人的生日,真的是好孩子,今天我们一边学数学,一边给爸爸妈妈庆祝生日好吗?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如果要把这8个蛋糕平均分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得多少个?你来。S:2个,8÷4=2(个)T:很好,如果把两个蛋糕分个每个小组的成员呢?又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T:在家里过生日的时候,一般会买几个蛋糕?是不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S:一个蛋糕,和爸爸妈妈一起吃T:我们一起来看课件,谁能读一读题目?题目读完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一家三口吃,每个人能得多少呢?动动脑筋,和自己的同伴交流一下。你来说说你的想法。S:因为是一个蛋糕,分成三份,用除法,列式为:1÷3,但除不尽,商是一个循环小数,等于0.33……T:说的好,但说到商是一个循环小数时,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所以声音小了下来。那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求法呢?有没有哪个同学有不一样的想法?S:要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三份,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这个蛋糕看成单位"1",分成三份就是三分子一个蛋糕T:太棒了。这样所求的蛋糕不再是烦人的循环小数,而是一个简洁的分数。也就是1÷3等于什么?1÷3和三分之一有什么关系?S:等于三分之一,它们是相等关系。T:通过上面的问题,发现了吗,如果除法不能整除,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商呢?T:对啦,整数除法不能整除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T:像这样的除法在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如有一天,有3个同学来你家做客,刚好桌子上有3块月饼,你会怎么分,每个同学能吃到多少个月饼?在这里老师要提出要求,你们4个人,每个孩子分得多少饼,怎样列式?S:3÷4=T:3除以4能否整除?我们能否像刚才那样用分数表示它的商呢?如果能,那么商又是多少?现在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请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和剪刀,用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比作三个饼,前后4人一组分一分,看每一个同学能吃到多少个月饼?分的过程使用剪刀一定要注意安全。有没有那个组分好了?方法一样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都分好了,现在我请小组代表起来分享。你来。S: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分的。先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3个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3个四分之一个饼,拼在一起是四分之三个饼。T:这个方法很直观,你们明白了吗?他说的对吗?看来大家都同意你的观点,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来。S:我们组是把3个饼叠在一起,先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这一份展开,拼在一起得到四分之三个饼,所以每个孩子得到四分之三个饼。T:这个方法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两种分法都对,相比来说,哪种分法简便些?S:后一种T: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后一种的分饼的过程。能理解这个过程吗?三个饼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个饼是什么关系?相等吗?四分之一个饼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四分之一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己独立的思考,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好思考结束一起来说一说。你先来。S:不相等,三个饼的四分之一是将三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而四分之一个饼是将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所以不相等T:3除以4是将3平均分成4分所以是多少个?S:四分之三个饼T: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1÷3= 和3÷4=
,等号左边是什么算式?右边是什么数?你能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讨论的非常激烈,有没有那个小组想分享的。S:等式的左边是两个整数相除的算式,右边是分数T:很好,那两者有什么关系呢?S: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T:再仔细观察一下,分数的分子分母和算式有什么关系?S:我发现了,被除数是分子,除数是分母T:这个算式用文字描述的话就是: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老师说的对吗?你能用文字表示出来吗?S:被除数÷除数=T:写的正确吗?在这个等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写成这样?S: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T:若用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表示?有没有同学愿意上黑板来帮助老师完成?就你来。S:a÷b=a/bT:她书写的非常认真,分数线都是用直尺写的,可是有没有什么你们觉得需要补充的?S:b不能等于零T:现在就完整了,那么老师如果现在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分数,你除了看到这个分数本身你还看到了什么?S:两个整数相除的算式T:很好,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一个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综合上面的问题,能不能说除法就是分数,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S: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试讲稿二: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
(T=师 S=生)
T:同学们,大家好,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是非常博学的,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今天就来验证一下,这里有几幅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哪里吗?S:(学生进行回答)T:很棒,那这些图片中有没有蕴涵了数学知识?S:它们有很多的特点都是跟数学有关的,比如:国家大剧院可以容纳多少观众?T:很好,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也有相关的资料?你们认识他们吗?S1:上海金茂大厦高421米,。。。S2: 1520平方米S:2416席T:很好,最后一副图片中的数字你能读出它吗?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亿以内数的认识。T:想认识比万大的数,我还是要借助我们的老朋友来帮忙,你们说是什么?S:计数器T:对了,我们认识数之前先要认识他们的单位,老师带来了计数器,你们说说想拨什么数?S:500T:好,老师拨对了吗?如果想拨1000呢S:在千位上拨1个珠子T:很好,如果继续拨是多少?S:2000,3000,4000,。。T:现在9000了,千位上还能继续拨吗?下面该怎么办?S:在加1000就是一万了,千位上的珠子要拨回,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T:他说的对吗?十个一千是多少?S:1万T:大家齐声说S:10个一千是一万T:好,跟着老师一起继续拨,2万,3万,。。。9万,下面应该怎么办?你来说?S:十个一万是十万,要在十万位上拨一颗珠子T:很好,谁想上来代替老师拨一拨,你站到讲台上来,其他同学和他一起数,10个10万是多少呢?10个100万是多少呢?S:十个十万是100万,10个100万是1000万,T:数的非常正确,你们能用计数器一千万一千万的数吗?S: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T:开始的时候我们同学数的都特别整齐,但是后面就有问题了,有的同学说10千万,老师想问问10千万是多少?S:1亿T:这个同学说的非常正确,我们一起再拨一次,9千万,还能再千万位上再拨一个珠子吗?对退回去在亿位上拨一个珠子,是一亿,通过计数器我们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那么这些是什么呢?它们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计数单位,好,同学们跟着老师齐声读一篇。T:这里有几个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帮助老师想想,第一个问题是除了这几个计数单位,我们还学过什么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前后4个人为一个小组来利用手上的计数器拨一拨讨论一下,结束后我请小组代表起来分享。T:讨论完了吗?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代表,好就你。S:我们还学过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T:很好,谁能总结一下一共有多少?S:个、。。。、亿T:那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S:是10倍的关系T:谁和谁是10倍的关系?亿和万吗?S:计数器上靠在的两位是10倍的关系T:说的很好,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就是这样的关系。T:那么这些计数单位,谁在前谁在后呢?他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S:和计数器中的位置是一样的,从右到左分别是:个、十、。。。T:这个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将它们写在黑板上,好,大家仔细来看,这些计数单位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了排队,我们称他们所在的位置为数位,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万”。明白了吗?那好,谁能告诉我们大家个级有哪几个数位?万级呢?S:。。。T:从右边起第几位是十万位?万位左边是什么?千万的右边是什么?S:。。。T:下面老师写一个很大的数在我们这表格中,你能说说这个数里面各个数字表示什么?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相互之间讨论讨论说一说。说完了吗?下面老师开始提问了,我们抢答好吗?6表示的意思是什么?你来说。S:6千万T:为什么?S:6在千万位上,因此是6千万T:很好,5呢?9呢?T:今天我们认识跟大数相关的很多知识,你们知道这些大数到底有多大吗?1亿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呢?看看我们班有没有小博士?S:很多很多的T:看来啊,我们班的同学已经有了比较模糊的认识了,下面老师来告诉大家,大家一起来看课件,地球大不大?S:我们的家园特别大T:如果有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我们就可以绕着地球三圈半,厉害吗?1亿大不大,多不多S:。。。T:我们用来表示数量很大或比较庞大的物体时都会用到大数,比如:我们的头发有多少根,等等,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大数?S:鲸鱼有多少斤?一个国家的人口?T:看来我们同学已经认识到大数的作用了。T:大数的用途那么多,你真的学会大数了吗?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谁最会数?看课件上面的数你能继续往下数吗?一万一万的数,六十七万,()()十万十万的数,七十万,()()S:。。。T:数对了吗?真是很棒,继续,这个是什么?S:别墅T:现在的房价非常高这样的房子需要100万才能买到,小明的爸爸和妈妈一年能挣10万,需要挣多少年才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S:10年,因为10个10万是100万 T:与千万位相邻的数位是什么?S:。。。T:这些数的数字你们能对号入座吗?在练习本上对号入座。完成了吗?老师还想考考大家8表示的是什么意思?5表示的什么意思?S:8是8亿,5是5百万T:很好,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都是非常不错的。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知识,你们试着给这些数分分级。
真题备考纸: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1.题目:比的基本性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4.答辩题目:
1.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请你叙述一下如何把小数之间的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比的概念,以及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比如6:8。并引导学生思考通常进行约分、通分是运用了分数的性质,那么比是不是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呢?引出新课。
(二)探索新知
1.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我们通常进行约分、通分,是运用了分数的什么性质?这一性质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在分数中相当于分子,除数在分数中相当于分母,因此推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追问1: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猜想一下,会不会存在类似商不变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导入中的例子进行讨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及比值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预设: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让学生类比刚刚的探究过程,接下来思考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运用刚才的研究方法,对比规律进行再一次的探索。
从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化简比的方法。
①让学生解决:求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
预设1:第一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5:10。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前项、后项同时除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预设2:第二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80:120。同样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前项、后项同时除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②化简比1/6:2/9 0.75:2
提问:怎样才能化为最简整数比?根据的是什么?
预设:将分数化成整数,然后进行化简。
追问:如果前项、后项出现了小数怎么办?当化简的比不是整数比时,应该怎么办?
预设:将小数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
(三)课堂练习
问题:小亮身高155cm,小红身高1m,两个人的身高比是多少?
提问:若前后项带有不同单位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课后相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6÷8=(6×2)÷(8×2)=12÷16 练习: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
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引入实际生活实例,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比的基本性质环节,我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请你叙述一下如何把小数之间的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
【参考答案】
小数之间的比要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进行计算,最后结果是两个数为互质数。如:0.25:0.4,0.25有两位小数,0.4有一位小数,两者化为整数的话,要同时乘以100才可以,(0.25×100):(0.4×100)=25:40=5:8。
小学数学《时、分、秒》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时、分、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电子表。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三)知识剖析,深化理解
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四)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作业:课后大家试着收集一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是如何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参考答案】
(1)初步建立对秒的直观感知
动态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让学生体会“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
(2)结合前面的情境图,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并出示钟面,直观地观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走一大格就是5 秒,8秒就是走了八小格。再通过动态演示3幅连续的钟面,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了60小格。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
(3)体验1秒有多长
通过亲身体验:如眨眼、听滴答声、击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1秒的长度。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追问:到底谁跑的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新知探索
1.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首先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其次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
2.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三)课堂练习
对于上例中的圆和正方形的跑道,谁的周长长呢?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大家在学习中认知了周长并学会计算了圆的周长。
小学数学《除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图片,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提问: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追问: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
总结: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引出课题——除法。
(二)新知探索
1.引入除法
提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号
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
3.介绍除法算式
活动: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所以最后等于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4.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除号表示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0÷2=5 18÷6=3 16÷8=2 15÷3=5
(四)小结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回家和父母说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是不是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参考答案】
本节课一定要强调平均分。因为认识除法是学生在感知“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抽象出除法算式,因此,充分利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引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的方法,然后用图形或小棒代替竹笋,亲自操作,让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脑海中的相应表象,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基础。
2.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参考答案】
在教学时,组织学生把平均分的结果与相应的算式对比,介绍“÷”表示平均分,12表示的是要平均分的数量,4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再介绍算式的读写法。这样把算式与平均分竹笋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除法的含义。
接着进一步组织学生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利用12个图形平均分2份、3份、6份,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经历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领悟除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在三角形王国里,出现了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人高马大,还有一个体型就娇小了些。同学们你们快听他们好像在讨论什么,场面甚是激烈,现在就让我们仔细的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子比你大了那么多,我的三个内角的和也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听完笑着说:“体型大内角和就一定比我大吗?我可不这么认为!”同学们,让我们仔细想想他们的对话,看看到底谁说的有道理。
(二)新知探索
分组测量的方式进行探索,同时记录下小组成员测量出的不同三角形的每个内角,以及三个内角和。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龙游戏复习乘法口诀:2×3= 4×6= 7×8= 5×7=
(二)新知探索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和数学有关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如何列式计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预设1:12+12+12=36
预设2:12×3=
提问:12×3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探究算法
提问:先独立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1:12×3=12+12+12=36
预设2:10×3=30,2×3=6,30+6=36,用口算的方法计算。
预设3:
用竖式的方法计算。
提问: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总结:列竖式的时候把末尾对齐,从个位开始乘,再乘十位。
提问:比较刚才三种算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三)课堂练习
计算
(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的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感受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
提问:1.你能用1、2、5三个数摆出2、5的倍数的三位数么?有几种摆法?
能不能随意说出一个三位数是3的倍数?并说说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么?
预设:123是3的倍数,我觉得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得出:其实234、333、555都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动手验证,并得出结论: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比如13。
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并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出示百数表,人手一份,要求学生观察百数表,标记其中3的倍数的数,大胆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标记、验证,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预设:3的倍数的数在百数表上组成了一条斜线,比如:3、12、24;6、15、24、33、42、51;
提问:观察发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均没有什么规律,那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呢?
预设: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提问:大家可以利用百数表中的数来验证下?
学生动手实践,得出结论。
提问:还记得课前老师说的234、333、555么?这些数满足特征么?如果是更大的数也符合条件么?
预设:2016年又要开冬季奥运会了,2+0+1+6=9,9是3的倍数,2016=3*672,确实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计算器或列竖式来计算、验证结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提问:能不能找到一个三位数是2、5、3的倍数?
学生讨论汇报:135,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且个位是0。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9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要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参考答案】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节课着重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并提出重要的数学思想,猜想、验证并概括归纳总结数学结论。3的倍数的特征是数论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简单的数的特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之后进一步学习数学计算奠定基础。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顺序,通过回顾旧知,提出猜想,接下来借助百数表验证结论的同时,尝试观察、讨论、总结归纳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讲解新知
规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1.11表示( )元( )角( )分。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同时和学生一同总结小数的性质: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鼓励学生上讲台用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剩下的同学自行完成填空):
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其中的3份是(3/10),也可以表示为(0.3)。
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为(0.01);其中的23份表示为(23/100),也可以表示为(0.23)。
让学生两两一组对刚才所填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看能否发现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1)当测量、计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3)整数、分数、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三)应用新知
现场出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的59份是( )/( ),也可以表示为( )。
(四)小结作业
1.教师通过提问互动和学生一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小数?
【参考答案】
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你的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参考答案】
新课导入结束后,趁热打铁的列出几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相关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总结的能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学数学《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答:20里面有( )个十,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70里面有( )个十。
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口答算式:18÷3=6(支)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
(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
(3)6÷3=2,60÷3=20。
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计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谈话: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吗?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十,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
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四)小结作业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1、2、3。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二、过程与方法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良好习惯。
2.数学教学的板书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板书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中最大众化的直观教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理清条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主要是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上的标题和式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思路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安徽省淮北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千克的认识
3.基本要求:
(1) 让学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
(2) 要求学生掂一掂,拿一拿;
(3) 引导学生感悟数与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辩题目
1.数”与“量”的关系和区别?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山东省济南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角的初步认识》
3.基本要求:
(1) 能感知角的大小;
(2) 动手折角;
(3) 学生能判别直角、钝角和锐角。
答辩题目
1.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2.你是如何让学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的?
小学数学《周长》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河北省秦皇岛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周长》
3.基本要求:
(1) 试讲10分钟;
(2) 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
(3) 要有过程性评价。
答辩题目
1.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的?
2.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