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0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数学职称考试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的过程。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用教材教)。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概念 )
的教学。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
动词。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9、“用数学”的含义是(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
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
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学习 )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
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 自主探索 )、( 合
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 )(层次性 )( 发展性 )( 开放
性 )。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 )、(引导者 )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 )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
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
法 )。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
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9、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 )的数学,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
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
种功能。
3、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
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
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四、论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
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
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
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
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
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
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
问题,是正确的。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
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小学数学职称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
习领域。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
用 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
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
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
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
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中实现的。
二、简答题(每题 4 分 ,共 20 分)
1、《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⑴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
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
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
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2、“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基本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
3、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加强估算,
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简要说明第一学段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
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以 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5、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的一种学习方式,谈谈在哪些情况下适合进行小组学习?
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易混淆处;在思维的交锋处、发散处;在规律的探索处;在动手操作处。
一、填空(30 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 ,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
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
面图形,感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
一些简单的收集 、整理和描述数据 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 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二、简答(40 分)
1、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数与代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 行转化(不包括
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
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 2,3,
5 的倍数的 特征,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
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
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 3x+2=5,2x-x=3)。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
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
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
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三、论述题(30 分)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
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
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
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
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
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
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
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
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
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
的重要性。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小学数学职称考试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③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①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 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② )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 ② )。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
学习 )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
(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 )(层次性 )
( 发展性 )( 开放性 )。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 )、(引
导者 )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 )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9、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数与代数)、( 空
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
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3、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
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
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
题分析。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 分)
根据提供的教材《平行四边形》(四年级下册),按照新授课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理由。(10 分)
1、①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认识平
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它的高。(知识目标)
②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力目标)
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情感目标)
评分:①4 分、②3分、③3 分。
2. 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作简要分析。(10 分)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
教学中应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让学生量出平
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评分:对教学重点的表述准确、全面(5 分),分析清楚、合理(5 分)
3.下面两题只要做一题,申报中级职称的做甲题,申报高级职称的做乙题。
甲:请为本节课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并说明设计思想。(20 分)
乙:请为本节课设计学生活动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20 分)
甲:①教学流程设计科学合理,语言表述正确、精炼(10 分)。
②设计思想体现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新课程理念(10 分)。
乙:①学生活动过程易于操作,符合学情,语言表述正确、精炼(10 分)。
②设计思想能体现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学生认知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等(10 分)。
五、解题(40 分)
(一) 选择(每小题 3分,共 9 分)
1.小明在一周内跑步 4 次,最长的一次跑了
2
3
小时,最短的一次跑了
1
3
小时,他这一周跑步的总时间大约在
( D )之间。
A.1.5小时—2小时 B. 2小时—3小时
C. 2小时—2.5小时 D. 1.5小时—2.5小时
2. 在玛格内行星上,人们使用 migs、mags 及 mogs 为钱币。已知 1mags=8migs,
1mogs=6mags。请问 10mogs + 6mags=( D )migs。
A. 108 B.240 C.480 D.528
3. 五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右图),这个大
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 A )
A.6 :5 B.4 :3 C.5 :3 D.5 :4
(二)填空(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4.一幢办公楼原有 5 台空调,现在又安装了 1 台,如果这 6台空调全部打开就会烧断保险丝,因此最多只能同时使用
5台空调。这样,在 24 小时内平均每台空调可使用( 20 )小时。
5. 月历上小明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四个日期数的和是 60,那么小明的生日是这个月的( 15 )日。
6. 皮鞋尺码有“厘米”和“码”两种表示方法。请根据表中数据之间的关系填空。
(三)操作(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7. 过 A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8. 作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四)应用(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9. “13 亿粒米大约有多重?”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六(1)班同学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了分组实验。
①第一小组数出 200 粒米,称出重量为 4 克,计算后得到 13 亿粒米大约重多少吨。请你算出他们的实验结果。
②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得到 13 亿粒米的重量分别为 28 吨和 33.5 吨(由于取样的大小、
操作的误差等多种原因,实验中出现不同结果是正常的,这时一般采用取多次实验结果平均数的方法来减少误
差)。根据这三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请你算出 13 亿粒米大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③通过以上计算,简述你所想到的。
①4÷200×1300000000 =0.02×1300000000=26000000(克)
26000000 克=26 吨 (2 分)
②(26+28+33.5)÷3 =87.5÷3≈29(吨) (2 分)
③参考要点:实验操作的科学、合理,或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等。 (2 分)
10. 下面两题只要做一题,申报中级职称的做甲题,申报高级职称的做乙题。
甲:根据下面的存单,求这笔存款到期时,李明得到的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税率为 20%)
乙:金工车间加工一批零件。上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60%,装了 25 盒,剩下 3只;下午把这批零件全部加工完。
已知下午加工的零件装了 17 盒,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只?
甲:5000+5000×2.7%×3×(1-20%) =5000+135×3×0.8 =5000+324=5324(元)
(解题思路 3 分,计算及答案 3 分)
乙:3÷[60%—(1—60%)÷17×25] =255(只)
(解题思路 3 分,计算及答案 3 分)
11.下面两题只要做一题,申报中级职称的做甲题,申报高级职称的做乙题。
甲:(1)看一看。8 和 14 的最大公约数是 2,最小公倍数是 56。8×14=112,2×56=112。
(2)试一试。自己任意想两个数,看是否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举两个例子)
例 1:
例 2:
(3)我发现:
(4)做一做。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8,最小公倍数是 168,其中一个数是 24,另一个数是( )。
乙:我们知道,“+、-、×、÷”是四种基本的运算符号,如:A+B是求 A、B 两个数的和,A÷B 是求 A 除以 B 的商……
如果我们规定:A※B=A×B+A÷B
则 6※4=6×4+6÷4=24+1.5=25.5
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算出:
8※4=( )。
如果 A※4=51,则 A=( )。
甲:⑵ 例:4 和 14 的最大公约数是 2,最小公倍数是 28,4×14=56,2×28=56
8 和 12 的最大公约数是 4,最小公倍数是 24,8×12=96,4×24=96
⑶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⑷ 56
⑵、⑶、⑷题每题 2 分。
乙: 34 12 (每空 3 分
六、命题(20 分)
1. 依据第五大题所提供的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道 6-8 分的作业题,不要与教材提供的题目雷同。要写出命题
意图、做出参考答案并附评分标准,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尽可能明确、具体、全面。(8 分)
2.请对下面的试题进行分析,指出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以及试题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呈现的特点。(先答题,
再分析。12 分)
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很快还用这个计算器把正
确结果算了出来。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请用算式表示(算法是多样的,请列举三种不同算法)。
他可以这样算: ;
也可以这样算: ;
还可以这样算: 。
1. 题型符合要求,语言表述准确、简洁,鼓励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题型(4 分)。
参考答案准确,有条理性(2 分)。
评分标准分值分配合理(2 分)。
2.答题:思路一:50×6-6(多加了 1 个 6,要减去 1 个 6)
51×6-12(多加了 2 个 6,要减去 2 个 6)……
思路二:(39+10)×6=39×6+10×6 (把 49 分成 39 和 10)
(29+20)×6=29×6+20×6 (把 49 分成 29 和 20) ……
思路三:7×7×6(把 49 拆成 7×7)
思路四:98×3(49 扩大了 2倍,6 缩小了 2 倍)
(算式中如出现数字“4”不给分。每种算法 2 分,共 6 分)
分析:意图:主要考查学生算法多样化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点:本题以用计算器计算这一新知识为载体,寓问题于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分析、思考的兴趣,考
查学生的计算、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新颖、活泼,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其它分析,只要合理,均给分。(6 分)
小学数学职称考试试题(四)
A 课程标准部分(35 分)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
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
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 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
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二、简答题(每题 4分 ,共 20 分)
1、《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⑴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
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
的意识。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
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
得到充分发展。
2、“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基本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
3、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
力
4、简要说明第一学段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
掌握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
果以 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5、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的一种学习方式,谈谈在哪些情况下适合进行小组学
习?
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易混淆处;在思维的交锋处、发散处;在规律的探索处;
在动手操作处。
B 教材知识部分(35 分)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 分)
1.某一天的外汇牌价所显示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 8.4元人民币。这天李先生用 80
美元兑换了 112万越南盾,1万越南盾约合( 6 )元人民币。
2.在 100克的水中加入 20克的盐,盐占盐水的( 六分之一 ).
3.将两个棱长都是 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体积应
是( 16 )。表面积应是( 40 )。
4.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钟摆的运动 ( 旋转 )、电梯的上下移动(平移 ),
跷跷板的运动( 旋转 )、 推拉抽屉 (平移 ).
5、李家湾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一成五; 今年水稻总产量是去年的( 115 )%。
6、如果某年的四月份有 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四月一日是星期( 六 )。
二、解答下列各题(每题 5分,共 25 分)
1、在一个正方体的 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怎样能使得“2”朝上的可能性为 1/3?
答:在两个面上标上“2”。
2、教职工篮球赛市直学校组共有 5个球队,每两个队要打一场,一共要打多少场?
答:10场。
3.根据例题,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例如: a + 5 = 6 3x =12
解: a + 5 - 5 = 6 -5 解:3x÷3 =12÷3
a =1 x =4
4、魏师傅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 3分钟,怎样能最快烙完 5
张饼?最快用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5、小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 90分,其中英语成绩比语文成
绩多 6分 ,数学成绩是 98分,问小伟的语文、英语成绩各是多少?
答:语文 83分,英语 89分。
C教学案例分析部分(40分)
一、 案例分析(12分)
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
形谁的面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
生 1: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角对齐,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掉后放在正
方形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放在上面,多余的再剪掉,直到剪拼到最后,把正
方形全盖上了,长方形还剩下一点儿,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生 2:我将透明方格纸分别放在两个图形上面数方格,长方形 10个方格,正方形 9
个方格,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师:你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挺好。
生 3:我是用一个小正方形比着在两个图形上面画格子,长方形里能画 10个方格,
正方形里只能画 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 4:我在图形上摆小方块,数一数,发现长方形上面一排摆 5个,能摆 2排,一共
能摆 10个小方块;正方形里一排摆 3个,能摆 3排,一共能摆 9个小方块,所以长方形
面积大。
生 5:我是用摆小圆片的方法,长方形上能摆 10个圆片,正方形上只能摆 9个圆片,
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生 6:我量了它们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长是 5厘米,宽是 2厘米,面积是 5×2=10(平
方厘米);正方形的长是 3厘米,宽 3厘米,面积是 3×3=9(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
积大。
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 7:我也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与宽,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要长,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 7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其他学生也面露困惑之色)
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权且也算一种方法,到底行不行,我们今后会进一
步研究。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了不起!我相信今后大家会有更
多的方法。
……
请根据以上教学片段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6分)
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时间与
空间,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进一步分析,
发现教学中学生是“动”起来了,但教师却满足于学生“自发”状态的发现,停留于不同方法
的展现上。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信息,基本上教师默认的多,回应反馈的少,缺乏
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确的讲授和适时的评价指导,很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
深入。对影响后继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放任不管,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
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比较、交流与提升的机会。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纷纷说
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后,教师应“趁热打铁”,继续通过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在与同
伴的交流中不断地自行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主动地拓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你会怎么做?(6分)
答: 比如,对于其中几位学生的发言可作如下回应反馈:
生 1:我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再放在一起比一比,
看最后谁露出来,谁的面积就大。
师:这是一种剪拼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破坏了图形的原有形状,但也能比较出面积
的大小。这种剪拼的方法,在今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中用处可大了。(有效的点拨和提炼)
……
生 2:用尺子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周长长,面积肯定就大。
师:你认为周长长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肯定就大,是吗?这个猜想很有价值,但是否成
立,还必须通过验证才行。下课后,你可以想办法验证一下,然后把你的验证结论告诉
老师,好吗?
在学生展示了多种方法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生 1用的是剪拼重叠的方法,生
2、生 3和生 4的方法很相似,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生 5用的是摆小圆片的方法,以及
我们现在还不太明白的直接列式计算的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
的想法。(必要的梳理和适时的引导)
生 8:我喜欢摆小圆片和数方格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样方便。
师:在摆圆片和数方格的这两种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
思考,逐步逼近数学的核心)
生 9:我觉得摆圆片的方法更方便。
生 10:我不同意生 9的意见。用摆圆片的方法,图形的中间有空隙,容易出现误差,
不如数方格的方法科学。(这是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学生大都喜欢用数方格的方法)
师:确实,用数方格的方法能铺满整个图形,比较精确,也比较科学。下面,我们就
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几组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 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对下面的教学片断进行分析。(8分)
教学片段:
小明家今秋收稻谷 3500斤,扣除口粮和种子 1500斤,尚有余粮 2000斤,小明爸爸
准备卖出去,你看怎么卖?最多能卖多少元?
生:老师,稻谷多少钱一斤,我们不知道是不能算的!
师:稻谷 0.86元/斤,谁能算出来?
生:最多能卖 1720元。
生:老师能不能碾米以后卖呢?
师:他提出疑问,能不能……
(分组讨论。)
教师相机提供一些数据:
大米每斤 1.50元
出米率 72%
加工费 100斤稻谷 4元
信息汇总:教师出示其中 1~2位学生计算办法:
2000×72%=1440(斤)
1440×1.50=2160(元)
2000÷100×4=80(元)
2160-80=2080(元)
2080-1720=360(元)
生:还有米糠呢?
360+米糠 100=460(元)
……
案例分析:
1.“探索”学习,让“学”先行一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
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热点。以本案为例,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让他
们在调查、采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反馈得到信息:(1)丰收;(2)亩产在 1000斤左
右;(3)新米很香;(4)有的小朋友家中没有田了,只好写别人的……使学生对有关问
题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经过充分探究、思考后学到的东西是书本知识根本无法给予的,
学生发言的真实与精彩,更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这样在安排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
由性,行为过程无人干扰,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切实保证了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教师也显得轻松、自然。
2.尊重教材,更应注重开发数学内容的价值。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
教材的价值。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捕
捉、开发,然后通过教学动态地渗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两点:(1)培养学
生商品经济意识。当意外发生时,我没有制止,而是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去讨论、
比较、分析,及时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最后得到的结
果是碾米后比直接卖稻谷多赚了 460元。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在潜
移默化中渗透了一种意识,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赚钱,
而且赚钱要赚得合情、合理、合法。(2)“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我校
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家住在镇上的学生比较多。这次实践活动后,许多原先成绩优
秀的学生少了发言权,而家住农村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成了主讲。学生在讨论、汇报、
交流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了“一个生动活泼
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数学即生活。数学活动回归生活必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架构起弹性空间。新教材
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不能单一地巩固新知、训练解
题技巧,而忽视了它蕴涵的诸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创新意识
等教学价值。当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被我们合理开发并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时,数学课
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三、请选择一个课题写出你的简要教学设计(15分),并对你的设计做出简要评析
(5分)。(20分)
1、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节。
2、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节。
3、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一节。
(另附纸)
答案略《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次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通过讨论、猜测、验证,理解对圆的认识;通过
画圆,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通过建构,掌握对圆
的认识;通过应用,使学校数学向生活数学延伸,升华对圆的认识。
2.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3.通过介绍圆,培养主动建构的能力;通过学生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
究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
教学设计思路:
圆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通过举例、欣赏、想象基础上的两次
剪圆、套圈基础上的探究活动,实现对生活数学的提炼和向学校数学的过渡;通过用圆
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用绳子画圆,实现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精密结合;通过设
计汽车轮胎、测量实物圆的直径、利用圆设计图案,实现学校数学的提升和向生活数学
的延伸。
学生对生活中的圆是认识的,对数学中的圆也是有一定基础的。通过两次剪圆,感知
对圆的认识;通过讨论、猜测、验证,理解对圆的认识;通过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
通过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通过应用,升华对圆的认识。
一、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板书圆。你见过圆吗?在哪里见过?
师:放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圆。
师:请你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一下圆的形状.
师:直接剪出你印象中的圆。
师:剪下来的图形跟你印象中的圆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怎样才能剪出你印象中的圆呢?在刚才的基础上剪一剪。
师:通过剪圆,你觉得圆与带来的平面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二、探究,理解对圆的认识
师:我有一件礼物,谁先抢到就送给谁,你认为现在这种排列合理吗?为什么?怎么
排队最合理?我应该站在哪儿?你怎么跑?哪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最远?
师:我们把刚才讨论的内容在这个圆中表示出来,分别怎么表示?分别叫什么?
师:直径真的是最长的吗?怎么验证呢?
师:请你猜想一下,圆会有哪些特征?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
师:你能验证这些猜想吗?请你试一试。如果一个人验证有困难可以找人合作。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补充吗?在验证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吗?
三、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
师:我们知道要剪圆先要画圆,你以前画过圆吗?你是怎么画的?
师:如果想画一个半径是 3厘米的圆,借助什么来画会比较方便?你会画吗?
师:谁愿意展示你是怎么画圆的?先说再画。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若想改变圆的大小,我们可以怎么做?半径的作用是?
师:若想改变圆的位置,我们可以怎么做?圆心的作用是?
师:你还知道其他画圆的方法吗?
师:我想到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谁愿意示范?用这种方法
画圆要注意什么?
四、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圆进行了研究,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过程,
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五、应用,升华对圆的认识
师:如果你是汽车设计师,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不设计
成其它形状呢?
师:其实利用圆还可以设计出非常美的图案,欣赏用圆设计的图案。
师:你能利用圆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吗?
小学数学职称考试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③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①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 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② )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 ② )。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
学习 )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
(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 )(层次性 )
( 发展性 )( 开放性 )。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 )、(引
导者 )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 )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9、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数与代数)、( 空
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
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3、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
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
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
题分析。
四、论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
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
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
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
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
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
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
收。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
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
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
现方法的最优化。
相关文档
-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2021-05-1717页
-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2021-05-1724页
-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2021-05-1717页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解题技巧2021-05-1718页
-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2021-05-1742页
-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2021-05-1716页
- 技能培训专题 造价员资格考试 市政2021-05-179页
- 技能培训专题 造价员资格考试 市政2021-05-1711页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执业资格考2021-05-173页
- 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秘书基础知识2021-05-17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