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1 KB
  • 2021-05-17 发布

2020小学教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小学教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才干、偏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教育决定论的观点 ‎2.如果不注意眼部卫生就容易患沙眼,在学校中预防沙眼的重点是( )。‎ A.不用脏手擦眼睛 B.群防群治 C.保持水源清洁 D.搞好卫生,做好一人一巾 ‎3.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4.“小学”一般指8至15岁儿童的教育,也称为“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 )。‎ A.生活与礼仪训练 B.识字训练 C.认知和行为处世训练 D.识字与礼仪训练 ‎5.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 A.皮亚杰 B.劳伦兹 C.桑代克 D.班杜拉 ‎6.办学宗旨、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等属于( )。‎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 ‎7.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成就动机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9.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0.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二、简答题 ‎21.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基本结构。‎ ‎22.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三、材料分析题 ‎24‎ ‎.小明因喜欢小动物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班主任发现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5.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个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甲、乙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分别是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四、教学设计题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1)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 ‎(2)以高年段小学生为对象,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题千中的言论正是其环境决定论观点的具体体现。‎ ‎2.[答案]B。解析:预防沙眼的重点是做好群防群治。教师应向儿童普及眼病的预防知识,并协助搞好学校卫生,做到儿童一人一巾,毛巾用完后通风晾干,不用脏手擦眼睛,并保持水源清洁及室内通风。‎ ‎3.[答案]D。解析: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4.[答案]C。解析:“小学”一般指8至15岁儿童的教育,也称为“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世的训练。‎ ‎5.[答案]B。‎ ‎6.[答案]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故本题选C。‎ ‎7.[答案]B。解析: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8.[答案]D。解析:德育的实施顺序要依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此,可视具体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 ‎9.[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10.[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是直观教学类型之一,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而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22.[答案要点]‎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3.[答案要点]‎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时间也多,不及时复习,就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6)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对小明的行为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惩罚,而是加以配合鼓励,使小明的行为得到强化,从而激发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其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25.[答案要点]‎ ‎(1‎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2)甲同学是因为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乙同学是因为尊重、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3)①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家长沟通,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②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恰当地表扬和批评,满足学生尊重和安全的需要。‎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1)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2)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掌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生自读课文,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点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点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点名读,提问:‎ ‎(1)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 ‎(4)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学生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写出的逼真的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点名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