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 KB
  • 2021-05-17 发布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一个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根本目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其内涵是:其一,坚持主权和治权的统一。‎ 一个国家的真正统一必然是主权和治权的统一。主权离不开治权,通过治权来体现,没有治权的主权,只能是空的;治权也离不开主权,离开主权的治权,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其二,在国际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统一后的港、澳、台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主权 的组成部分,属于地方行政单位,虽有某些特殊权力,但不能行使国家的整个权力,没有对外代表国家全面行使外交、国防、宣战、媾和等权力。‎ 其三,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企图。邓小平坚决地指出:“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没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他对台湾人民寄予深切的希望:“我们相信他们都是中国人,会站在我们民族一边维护我们民族的大局”,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外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 ‎2.实行“两种制度”‎ 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邓小平还指出,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搞几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确定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主体是很大的主体,社会主义是在10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 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不同于中国内地其他省、市、自治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在此地的私人投资等,均予以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到台湾去。‎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邓小平在构想“一国两制”之初,就明确表示台、港、澳回归后,要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的现行制度。邓小平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的思想,明确写进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二)‎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唯物史观 ‎(1)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个根据 ‎(2)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精英主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 ‎(3)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 ‎(3)生产方式:生产力(人和自然)+生产关系(人和人)决定应用 ‎3、人类社会基本结构 ‎(1)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中地位+产品分配关系 ‎(2)政治结构:国家(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 国体:阶级属性;政体:国家形式 ‎(3)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不进入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进入。。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三)‎ 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 ‎1、总特征:联系、发展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重关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蝴蝶效应)‎ ‎(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新事物(好的)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中国成立)‎ 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论)‎ ‎2、3个规律 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口子)(两点论)‎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决定外因)‎ ‎(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时时处处都有矛盾 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论)‎ 基本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 ‎(1)度(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为质变做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起新的质变 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机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讲究适度原则(方法论)‎ 基本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内部矛盾);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2)事物的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个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3、五对范畴(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辩证关系)‎ ‎(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四)‎ 认识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6.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7.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9.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1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社会实践 ‎1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 ‎12.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1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1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1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16.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是从认识到实践 ‎18.事物发展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 ‎19.真理是指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20.真理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 ‎2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客观性 ‎2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23.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4.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25. 客观真理是指 :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27.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28.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 ‎2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32.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五)‎ 辩证法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4.否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5.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2.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 :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13.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对抗和非对抗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5.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16.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1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19.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2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22. 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24.割裂量变和质变统一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25.因果联系所提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7.所谓本质,就是事物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2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29.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 ‎30.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31.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32.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3.典型的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1)形而上学: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主观唯心主义:万物皆备于我;存在就是被感知;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天下无心外之物;‎ ‎(3)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4)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号召;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等。‎ ‎(6)质量互变规律: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阶段,步骤,结构调整,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5)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因地(时)制宜,因人而异,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等 ‎(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7)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灭;‎ ‎(9)时间的不可逆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