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50 KB
  • 2021-06-24 发布

2019届二轮复习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不等式学案(全国通用)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回扣教材,纠错例析 基础回扣(一)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不等式 ‎[要点回扣]‎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对点专练1] 集合A={a,b,c}中的三个元素分别表示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答案] A ‎2.集合的表示方法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f(x)}——函数的定义域;{y|f(x)}——函数的值域;{(x,y)|y=f(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对点专练2] 集合A={x|x+y=1},B={(x,y)|x-y=1},则A∩B= .‎ ‎[答案] ∅‎ ‎3.空集问题 遇到A∩B=∅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同样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不要忽略A=∅的情况.‎ ‎[对点专练3] 设集合A={x|x2-5x+6=0},B={x|mx ‎-1=0},若A∩B=B,则实数m组成的集合是 .‎ ‎[答案]  ‎4.子集个数的计算 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n,2n-1,2n-1,2n-2.‎ ‎[对点专练4] 满足{1,2}M⊆{1,2,3,4,5}的集合M有 个.‎ ‎[答案] 7‎ ‎5.集合中的数形结合 注重数形结合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列举法常借助Venn图解题,描述法常借助数轴来运算,求解时要特别注意端点值.‎ ‎[对点专练5] 已知全集I=R,集合A={x|y=},B={x|0≤x≤2},则(∁IA)∪B等于(  )‎ A.[1,+∞) B.(1,+∞)‎ C.[0,+∞) D.(0,+∞)‎ ‎[答案] C ‎6.否命题和命题否定的区别 ‎“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而“命题p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命题p的结论.‎ ‎[对点专练6] 已知实数a、b,若|a|+|b|=0,则a=b.该命题的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分别是 .‎ ‎[答案] 否命题:已知实数a、b,若|a|+|b|≠0,则a≠b;命题的否定:已知实数a、b,若|a|+|b|=0,则a≠b ‎7.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能推出A,且A不能推出B;而“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指A能推出B,且B不能推出A.‎ ‎[对点专练7] 设集合M={1,2},N={a2},则“a=1”是“N⊆M”的 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8.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b都是奇数”.求参数范围时,常与补集思想联合应用,即体现了正难则反思想.‎ ‎[对点专练8] 若存在a∈[1,3],使得不等式ax2+(a-2)x-2>0成立,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1)∪ ‎9.集合、区间的规范应用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直接用不等式表示.‎ ‎[对点专练9] 不等式-3x2+5x-2>0的解集为 .‎ ‎[答案]  ‎10.算法 ‎(1)首先要弄清楚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其次要看清楚循环结束的条件,这个条件由输出要求所决定,看清楚是满足条件时结束还是不满足条件时结束.‎ ‎(2)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中对判断条件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其中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在解题时对判断条件要仔细辨别,看清楚条件和函数的对应关系,对条件中的数值不要漏掉也不要重复了端点值.‎ ‎[对点专练10]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a的值为 .‎ ‎[答案] 341‎ ‎11.复数的概念 在复数中,对实数、纯虚数、模、共轭复数的考查是重点.‎ ‎[对点专练11] 若复数 =lg(m2-m-2)+i·lg(m2+3m+3)为实数,则实数m的值为 .‎ ‎[答案] -2‎ ‎12.复数的运算法则 复数的运算法则与实数运算法则相同,主要是除法法则的运用.‎ ‎[对点专练12] 已知复数 =,是 的共轭复数,则||= .‎ ‎[答案] 1‎ ‎1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常见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点专练13]  图1有面积关系:=,则图2有体积关系: .‎ ‎[答案] = ‎14.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综合法、分析法;间接证明——反证法.‎ ‎[对点专练14]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应假设 .‎ ‎[答案] 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大于60°‎ ‎1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数,必须讨论这个数的正负,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进行.‎ ‎[对点专练15] 已知a,b,c,d为正实数,且c>d,则“a>b”是“ac>bd”的 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16.基本不等式 ≥(a,b>0)‎ ‎(1)推广:≥≥≥(a,b>0),‎ ‎(2)用法:已知x,y都是正数,则 ‎①若积xy是定值p,则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 ‎②若和x+y是定值s,则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s2.‎ ‎[对点专练16] 已知a>0,b>0,a+b=1,则y=+的最小值是 .‎ ‎[答案] 9‎ ‎17.线性规划 解线性规划问题,要注意边界的虚实;注意目标函数中y的系数的正负;注意最优整数解.‎ ‎[对点专练17] 设定点A(0,1),动点P(x,y)的坐标满足条件则|PA|的最小值是 .‎ ‎[答案]  ‎[易错盘点]‎ 易错点1 忽视元素互异性致误 ‎【例1】 已知集合A={1,x,2},B={1,x2},若A∪B=A,则x的不同取值有 种情况(  )‎ A.1 B.2 C.3 D.4‎ ‎[错解] 由x2=2,解得x1=,x2=-.‎ 由x2=x,解得x3=0,x4=1.‎ ‎∴选D.‎ ‎[错因分析] 当x=1时,集合A、B中元素不满足互异性,错解中忽视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导致错误.‎ ‎[正解] ∵A∪B=A,∴B⊆A.∴x2=2或x2=x.由x2=2,解得x=±,由x2=x,解得x=0或x=1.当x=1时,x2=1,集合A、B中元素不满足互异性,所以符合题意的x为或-或0,共3种情况,故选C.‎ 由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值应注意元素性质的具体情况,对求出的参数值要进行验证.‎ ‎[对点专练1] ‎ ‎(1)已知1∈{m,m2},则实数m的值(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1 D.m≠0且m≠1‎ ‎(2)已知1∈{a+2,(a+1)2,a2+3a+3},则实数a的值为 .‎ ‎[解析] (1)因为集合元素具有互异性,所以m2=1,解得m=-1或m=1(舍),故选B.‎ ‎(2)由题意得a+2=1或(a+1)2=1或a2+3a+3=1.解得a=-1或a=-2或a=0.‎ 又当a=-2时,(a+1)2=a2+3a+3=1不符合集合中元素互异性这一特点.故a≠-2,同理a≠-1,故只有a=0.‎ ‎[答案] (1)B (2)a=0‎ 易错点2 遗忘空集致误 ‎【例2】 已知集合A={x∈R|x<-1或x>4},B={x∈‎ R|2a≤x≤a+3},若A∪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错解] 由A∪B=A知,B⊆A,‎ ‎∴,‎ 解得a<-4或2a+3,解得a>3.‎ 综上可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4或a>2.‎ 造成本题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性质.当题目中出现A⊆B,A∩B=A,A∪B=B时,注意对A进行分类讨论,即分为A=∅和A≠∅两种情况讨论.‎ ‎[对点专练2] ‎ ‎(1)设集合A={x|x2+x-6=0},B={x|mx+1=0},且A∪B=A,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已知集合A={x|x2+(p+2)x+1=0,p∈R),若A∩R+=∅,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1)因为A={2,-3}.由A∪B=A得B⊆A.当m=0时,‎ B=∅,满足;当m≠0时,B=,所以-=2或-=-3,解得m=-或,故m的取值集合是,故选C.‎ ‎(2)由-≤0,得p≥-2;‎ 由,‎ 得-40,解得a=5或a<-2或a>5,故a的取值范围是(-∞,-2)∪[5,+∞).‎ ‎[答案] (1)若x≠0且y≠0,则xy≠0 (2)(-∞,-2)∪[5,+∞)‎ 易错点4 充分、必要条件判断不准致误 ‎【例4】 设U为全集,A,B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使得A⊆C,B⊆∁UC”是“A∩B=∅”的 条件.‎ ‎[错解] 若A⊆C,则∁UC⊆∁UA,又B⊆∁UC,‎ ‎∴A∩B=∅,故填“充要”.‎ ‎[错因分析] 没有理解充分条件的概念,p⇒q只能得到p是q的充分条件,必要性还要检验q⇒p是否成立.‎ ‎[正解] 若A⊆C,则∁UC⊆∁UA,当B⊆∁UC时,可得A∩B=∅;若A∩B=∅,不能推出B⊆∁UC,故填“充分不必要”.‎ 充分、必要条件判断时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只有充分性和必要性同时成立,才判断为充要条件.‎ ‎[对点专练4] ‎ ‎(1)设A,B为两个互不相同的集合,命题p:x∈A∩B,命题q:x∈A或x∈B,则綈q是綈p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x2-2x-8>0”是“x0得x<-2或x>4;依题意得知,由x4,于是有m≤-2,即m的最大值是-2.‎ ‎[答案] (1)B (2)-2‎ 易错点5 循环次数把握不准致误 ‎【例5】 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若p=0.8,则输出的n= .‎ ‎[错解] 3或5.‎ ‎[错因分析] 陷入循环运算的“黑洞”‎ ‎,出现运算次数的偏差而致错.‎ ‎[正解] n=1,S=0,0<0.8,S=0+=,‎ n=2,<0.8,S=+=,‎ n=3,<0.8,S=+=,‎ n=4,>0.8,‎ 故输出n=4.‎ 解答循环结构的程序(算法)框图,最好的方法是执行完整每一次循环,防止执行程序不彻底,造成错误.‎ ‎[对点专练5] ‎ ‎(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出的结果是4,则常数a的值为(  )‎ A.4    B.2    C.    D.-1‎ ‎   ‎ ‎(1)题图       (2)题图 ‎(2)执行如上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的值是 .‎ ‎[解析] (1)S和n依次循环的结果如下:,2;1-,4.所以1-=2,a=-1,故选D.‎ ‎(2)由程序框图可知,n=1,S=0;S=cos,n=2;S=cos+cos,n=3;…;S=cos+cos+cos+…+cos=251cos+cos+…+cos+cos+cos+…+cos=251×0++0+-+(-1)+-+0=-1-,n=2015,输出S.‎ ‎[答案] (1)D (2)-1- 易错点6 复数的概念不清致误 ‎【例6】 若 =sinθ-+i是纯虚数,则tan的值为(  )‎ A.-7 B.7‎ C.- D.-7或- ‎[错解] 由 为纯虚数,知sinθ-=0,‎ 则sinθ=,从而cosθ=±.‎ ‎∴tanθ=±.由tan=,‎ 得tan=-或-7,故选D.‎ ‎[错因分析] 混淆复数的有关概念,忽视虚部不为0的限制条件.‎ ‎[正解] 由 为纯虚数,知sinθ-=0,且cosθ-≠0.则sinθ=,从而cosθ=-.所以tanθ==-.‎ ‎∴tan===-7,故选A.‎ 纯虚数是指实部为零且虚部不为零的虚数.‎ ‎[对点专练6] ‎ ‎(1)复数+i2(i是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为(  )‎ A.-+i B.-i C.+i D.--i ‎(2)若复数 1=4+29i, 2=6+9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1- 2)i的实部为 .‎ ‎[解析] (1)由题意知,+i2=-+i ‎=-+i,其共轭复数为--i,故选D.‎ ‎(2)( 1- 2)i=(-2+20i)i=-20-2i,‎ 故( 1- 2)i的实部为-20.‎ ‎[答案] (1)D (2)-20‎ 易错点7 忽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条件致误 ‎【例7】 函数y=x+的值域是 .‎ ‎[错解] y=x+=x-1++1≥2+1=2+1,当且仅当x-1=,即x=1+时等号成立,故函数值域为[2+1,+∞).‎ ‎[错因分析] 错解中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而忽视了x-1<0时的情况.‎ ‎[正解] 当x>1时,y=x+=x-1++1≥‎ ‎2 +1=2+1,当且仅当x-1=,‎ 即x=1+时等号成立;‎ 当x<1时,-y=-x+=1-x+-1‎ ‎≥2-1=2-1,‎ ‎∴y≤1-2;‎ 当且仅当1-x=,即x=1-时等号成立.‎ ‎∴原函数的值域为(-∞,1-2]∪[1+2,+∞).‎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无论怎样变形,均需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本例由于忽视了x-1的正、负问题,导致结果错误.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时,首先应考虑a,b是否为正值.‎ ‎[对点专练7] ‎ ‎(1)x<0,则函数y=2-x-有(  )‎ A.最小值6 B.最大值6‎ C.最小值-2 D.最大值-2‎ ‎(2)函数y=的最小值为 .‎ ‎[解析] (1)因为x<0,所以-x>0,所以-x-≥‎ ‎2=4,所以y=2-x-≥2+4=6,当且仅当x=-2时等号成立,故选A.‎ ‎(2)y==+,令t=,则t≥2,∵y=t+在[2,+∞)上为增函数,∴ymin=2+=.‎ ‎[答案] (1)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