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1.00 KB
- 2021-07-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直接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即得解.
【详解】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化简求值,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已知实数集,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可得集合,求出补集,再求出即可.
【详解】
由,得,即,
所以,
所以.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补集和交集的混合运算,属于基础题.
3.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上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对于A:函数不是偶函数,不合题意;
对于B:函数是偶函数,且时,递增;符合题意;
对于C:函数是偶函数,在递减,不合题意;
对于D:函数是偶函数,在递减,不合题意;
本题选择B选项.
4.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于那么根据与0,1的大小关系比较可知结论为,选C.
【考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值域
点评:主要是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来比较大小,属于基础题。
5.设,则( )
A.3 B.2 C.1 D.0
【答案】B
【解析】先求内层函数,将所求值代入分段函数再次求解即可
【详解】
,则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具体函数值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为2,则扇形的面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先求出扇形的弧长,再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详解】
设扇形的弧长为.
所以扇形的面积为.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的弧长和面积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7.已知角的始边与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过点,则( )
A.1 B.-1 C. D.
【答案】D
【解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坐标定义求出,即得解.
【详解】
由题得.
所以.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坐标定义,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8.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且在区间单调递增. 若实数a满足,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等价为),即.∵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单调递增,∴)等价为.即,∴,解得,故选项为C.
【考点】(1)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2)对数不等式.
【思路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基本运算以及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应用,综合考查函数性质的综合应
用根据函数的奇偶数和单调性之间的关系,综合性较强.由偶函数结合对数的运算法则得:,即,结合单调性得:将不等式进行等价转化即可得到结论.
9.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若其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奇函数,则函数的图象( )
A.关于点对称 B.关于点对称
C.关于直线对称 D.关于直线对称
【答案】C
【解析】根据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求出,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奇函数,求出,可得出的解析式,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出对称中心和对称轴,由此判断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得,因为,所以
所以
设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
则
若为奇函数,则,故(),即
因为,所以,所以,
由,()解得,所以关于点,()对称
A项,不存在整数,使得,故A项错误;
B项,不存在整数,使得,故B项错误;
由()解得,所以关于直线()对称
C项,当时,,故关于直线对称,故C项正确;
D项,不存在整数,使得,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函数的图象变换以及对称中心,对称轴的求法,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属于中等题.
10.已知奇函数满足,当时,函数,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已知得到,即得函数的周期是2,把进行变形得到,
由满足,求出即可.
【详解】
,所以函数的周期是2.
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知,且;
奇函数满足和
则,
因为
,
故选:.
【点睛】
考查学生应用函数奇偶性的能力,函数的周期性的掌握能力,以及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能力.
11.设实数是函数的两个零点,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能够分析出的零点是函数和函数交点的横坐标,从而可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由图象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令,;
函数的零点是上面方程的解,即是函数和函数的交点的横坐标,
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如下:
由图看出:,,
∴,,且,
∴, ,即;
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零点和对数函数的图象,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2.已知函数,实数满足,则
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
【答案】D
【解析】先求出,再设,判断函数g(x)的奇偶性,利用其奇偶性得到,再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详解】
因为,
所以,
所以,
设,
因为,
所以函数是一个奇函数,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奇函数的判定及应用,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二、填空题
13.若幂函数的图象过点,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把点的坐标代入幂函数的解析式即得解.
【详解】
由题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4.计算:______.
【答案】
【解析】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指数对数的计算,属于简单题目.
15.若,且,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且,∴,
∴,
∴cosα+sinα=0,或cosα−sinα= (不合题意,舍去),
∴,
故答案为:−1.
16.已知函数,若在区间上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f(x)的图象如图所示
∵f(x)在上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
∴
解得<a<0,
故a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1)化简集合A,B,再求;(2)先求出得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得解.
【详解】
(1)当时,
,.
;
(2),,
若,则,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不等式指数不等式的解法,考查集合的关系和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8.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交通安全等带来了严重影响.经研究发现工业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为此,某工厂新购置并安装了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使产生的废气经过过滤后排放,以降低对空气的污染.已知过滤过程中废气的污染物数量(单位:mg/L)与过滤时间(单位:h)间的关系为(,均为非零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其中为时的污染物数量.若经过5h过滤后还剩余90%的污染物.
(1)求常数的值;
(2)试计算污染物减少到40%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精确到1h,参考数据:,,,,)
【答案】(1)(2)42h
【解析】(1)根据题意,得到,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2)根据(1)的结果,得到,由题意得到,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1)由已知得,当时,;当时,.
于是有,解得(或).
(2)由(1)知,当时,有,
解得.
故污染物减少到40%至少需要42h.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模型的应用,熟记指数函数的性质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9.已知函数.
(1)求函数对称轴方程和单调递增区间;
(2)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1)对称轴是,单调增区间是(2)
【解析】(1)化简函数得,再求函数对称轴方程和单调递增区间;(2)求出,即得解.
【详解】
(1)
由,
由,
所以对称轴是,单调增区间是
(2)由得,
从而.
恒成立等价于,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考查三角函数的对称轴和单调区间的求法,考查三角函数的最值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0.已知函数.
(1)若,对任意有恒成立,求实数k取值范围;
(2)设,,若,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0?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2)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m,详见解析
【解析】(1)由得,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2)先求出,令,则,再根据函数的最大值为零求解即可.
【详解】
(1)由,且可得,
,,
解得,
则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由有对任意,
所以,
所以.
(2),
由可得,
即,又,
,,
易知在单调递增.
令,则,
令,则,
,,
,在有意义,
对任意的都有恒成立,
即,
,
.
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对称轴在区间的左侧,
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时,时,,
设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m则:
若,则为减函数,,
即,
所以,舍去;
若,则为增函数,
,
即,
所以,舍去;
综上,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考查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考查函数最值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