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 MB
- 2021-07-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第
14
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
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
2.
了解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栏
目
导
航
考点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考点二 氨 铵盐
微
专题
14
全面突破喷泉实验
考点三 典型的氧化性酸
——
硝酸
微专题
15
全面突破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
探究高考
·
明确考向
1
.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氮的固定
考点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2
.
氮气的性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
_
_
_
_
__
________
(Mg
3
N
2
遇水强烈水解
)
;
②
_______
_
_
_
_
_
_
_
_
_
___
__
_______
(
工业合成氨原理
)
;
③
________
_
_
_
_
_
_
_
_
__
_______
(
不能一步生成
NO
2
)
。
3
.
氮的氧化物
氮元素有+
1
、+
2
、+
3
、+
4
、+
5
五种正价,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
N
2
O(
俗称
“
笑气
”
,具有麻醉作用
)
、
NO
、
N
2
O
3
、
NO
2
、
N
2
O
4
、
N
2
O
5
(
白色固体
)
。其中
N
2
O
3
和
N
2
O
5
分别是
HNO
2
和
HNO
3
的酸酐。它们都是空气污染物,
NO
2
是造成光化学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
NO
和
NO
2
是中学阶段两种重要的氧化物
NO
NO
2
物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
与血红蛋白结合
)
有毒
溶解性
不溶
能溶
化学
性质
与
O
2
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H
2
O
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来源
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
2NO
+
O
2
===2NO
2
3NO
2
+
H
2
O===2HNO
3
+
NO
[
想一想
]
(1)
如何收集
NO
和
NO
2?
提示:
①
NO
应用排水法收集,若用排空气法,则
NO
转变为
NO
2
。
②
NO
2
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排水法收集,则
NO
2
转变为
NO
。
(2)
如何鉴别
NO
2
与溴蒸气?
提示:
由于
NO
2
和
Br
2
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
①
均具有氧化性;
②
溶于水均有酸生成;
③
均可与碱反应;
④
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
KI
试纸、
pH
试纸、
NaOH
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
①
AgNO
3
溶液;
②
CCl
4
溶液;
③
用水洗法。
4
.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
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
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
NO
x
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
HNO
3
和
HNO
2
,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
NO
2
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
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
常见的
NO
x
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
2
+
2NaOH===NaNO
3
+
NaNO
2
+
H
2
O
NO
2
+
NO
+
2NaOH===2NaNO
2
+
H
2
O
NO
2
、
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
(NO
2
)≥
n
(N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
NO
x
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N
2
)
或
NO
x
与
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
(N
2
和
CO
2
)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题组一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1
.
(2019
·
辽宁大连检测
)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
NO
2
,
NO
2
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
NO
2
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
O
3
,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①
2NO
2
―→2NO
+
2O
,②
2NO
+
O
2
―→2NO
2
,③
O
+
O
2
―→O
3
。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生成物叙述正确的是
(
)
A
.
NO
2
起催化剂作用
B
.
NO
起催化剂作用
C
.
NO
2
只起氧化剂作用
D
.
O
3
与
O
2
为同分异构体
A
解析
反应过程
①
+
②
得
O
2
―→
2O
,
③
O
+
O
2
―→
O
3
,
NO
2
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
NO
2
还作氧化剂,
A
项正确,
B
、
C
项错误;
O
3
与
O
2
不是同分异构体,属同素异形体,
D
项错误。
2
.
(2019
·
广东广州模拟
)
工业尾气中的
NO
2
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与其反应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2NO
2
+
2NaOH===M
+
NaNO
3
+
H
2
O,8NH
3
+
6NO
2
===7X
+
12H
2
O
。则
M
、
X
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
A
.
NaNO
2
、
N
2
B
.
HNO
2
、
N
2
C
.
NO
、
HNO
3
D
.
N
2
、
N
2
解析
根据化合价升降关系以及原子守恒,判断
M
为
NaNO
2
,
X
为
N
2
。
A
3
.汽车尾气主要含有
CO
2
、
CO
、
SO
2
、
NO
x
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
汽车尾气中的
CO
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
NO
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两种
)
。
(2)NO
x
能形成酸雨,写出
NO
2
转化为
HNO
3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汽车尾气中的
CO
、
NO
x
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
NO
被
CO
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
2
与
O
2
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
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
3NO
2
+
H
2
O===2HNO
3
+
NO
解析
(1)
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当空气不足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
CO
;当空气过量时,
N
2
和
O
2
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NO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
(3)CO
、
NO
x
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
CO
2
和
N
2
。
题组二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定量计算
4
.盛有
O
2
和
NO
2
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
O
2
和
NO
2
的体积比是
(
)
A
.
2∶1
B
.
1∶2
C
.
3∶2
D
.
3∶1
C
5
.同温同压下,在
3
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
2
种气体,它们是①
NO
和
NO
2
,②
NO
2
和
O
2
,③
NH
3
和
N
2
。将
3
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V
1
、
V
2
、
V
3
,则下列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
V
1
>
V
2
>
V
3
B
.
V
1
>
V
3
>
V
2
C
.
V
2
>
V
3
>
V
1
D
.
V
3
>
V
1
>
V
2
B
有关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两种方法
无论是单一气体
(NO
2
)
,还是
NO
、
NO
2
、
O
2
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
3NO
2
+
H
2
O===2HNO
3
+
NO,2NO
+
O
2
===2NO
2
,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
NO
或
O
2
,不可能是
NO
2
。
(1)
关系式法:①若
NO
和
O
2
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
4NO
+
3O
2
+
2H
2
O=== 4HNO
3
。
②若
NO
2
和
O
2
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
4NO
2
+
O
2
+
2H
2
O===4HNO
3
。
(2)
电子守恒法
当
NO
x
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
NO
x
与
O
2
混合,则反应中
O
2
得到的电子数与
NO
x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1
.
氨
(1)
物理性质
考点二 氨 铵盐
颜色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无色
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
(1
∶
700)
(2)
化学性质
①氨气与水的反应
②
氨气与酸的反应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______________
,将浓盐酸改为
__________
,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与盐溶液的反应
如过量氨水与
AlCl
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
④氨气的还原性
——
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
提醒:
NH
3
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确定
NH
3
的存在。
有白烟生成
浓硝酸
HCl
+
NH
3
===NH
4
Cl
、
NH
3
+
HNO
3
===NH
4
NO
3
(3)
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
NH
3
方法的多维探究
2
.
铵盐
(1)
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
“
三解
”
①不稳定性
(
热解
)
a
.
NH
4
Cl
受热分解: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
b
.
NH
4
HCO
3
受热分解: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蓝
题组一 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探究
1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
3
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
NH
4
Cl
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
3
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
AlCl
3
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
3
是一种可溶性碱
A
解析
NH
3
能与
HCl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NH
4
Cl
白色固体,
NH
3
也能与
H
2
SO
4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NH
4
)
2
SO
4
;
NH
3
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铝、氯化镁等;
NH
3
溶于水生成
NH
3
·
H
2
O
,
NH
3
·
H
2
O
属于碱,
NH
3
不属于碱。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
(2)
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
(3)
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H
4
NO
3
乙同学方案合适。
CO
2
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
CO
2
再通
NH
3
生成的
NH
4
HCO
3
的量少,而且易生成
(NH
4
)
2
CO
3
;先通
NH
3
至饱和再通
CO
2
至过量,保证产物量大,且生成的全部是
NH
4
HCO
3
溶液
题组二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多维探究
3
.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1)
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
)
。
A
.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
B
.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C
.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BC
(2)
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
________
。
CD
(3)
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
。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4)
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
________
,集气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④
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解析
(1)
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
(2)
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用
C
装置,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制氨气选用
D
装置。
(3)
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
(
密度、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
)
,也可采用排水法
(
不易溶于水
)
,与其他性质无关。
(4)
氨气极易溶于水,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
.
喷泉实验的原理
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
2
.
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
(1)
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
(2)
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气压减小。
(3)
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
全面突破喷泉实验
3
.
形成喷泉的条件
①气体易溶于液体,②烧瓶内要充满气体,③气体和仪器要干燥,④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
4
.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如下表:
气体
HCl
NH
3
CO
2
、
Cl
2
、
SO
2
、
H
2
S
NO
2
NO
、
O
2
、
(4
∶
3)
NO
2
、
O
2
(4
∶
1)
吸收剂
水、
NaOH
溶液
水或
盐酸
浓
NaOH
溶液
水
水
水
1
.
(2019
·
贵州遵义调研
)
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
.
CO
2
(NaHCO
3
溶液
)/
无色喷泉
B
.
NH
3
(H
2
O
中含酚酞
)/
红色喷泉
C
.
H
2
S(CuSO
4
溶液
)/
黑色喷泉
D
.
HCl(AgNO
3
溶液
)/
白色喷泉
解析
二氧化碳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产生压强差,无法形成喷泉,
A
项与实验事实不相符。
A
2
.
(2018
·
黑龙江六校联考
)
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
)
A
.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
CCl
4
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
.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
.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
.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答案
B
3
.
(2019
·
河南周口检测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
NH
3
和
HCl
的有关性质。实验前
a
、
b
、
c
活塞均关闭。
(1)
若要在烧瓶
Ⅱ
中产生
“
喷泉
”
现象,烧瓶
Ⅰ
中不产生
“
喷泉
”
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先打开
a
、
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
Ⅰ
中产生
“
喷泉
”
现象,烧瓶
Ⅱ
中不产生
“
喷泉
”
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先打开
a
、
b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
(
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
a
、
b
活塞
)
烧瓶
Ⅱ
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先打开
a
、
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
(
或先打开
a
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
c
活塞
)
,片刻后,关闭
a
活塞,然后打开
b
活塞
先打开
a
、
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
(
或先打开
a
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
c
活塞
)
,片刻后,打开
b
活塞
解析
(1)
打开
a
、
b
活塞,再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
Ⅱ
中,由于
NH
3
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
Ⅱ
中,形成喷泉。
(2)
先打开
a
、
c
活塞,再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
Ⅱ
中,烧瓶
Ⅱ
中的气压迅速减小,烧瓶
Ⅰ
中的
HCl
气体会流向烧瓶
Ⅱ
中,且与
NH
3
化合生成
NH
4
Cl
而产生白烟。
(3)
在
(2)
基础上,若关闭
a
活塞,打开
b
活塞,烧杯中的水会迅速进入烧瓶
Ⅰ
中,形成喷泉;若打开
b
活塞,不关闭
a
活塞,烧瓶中的水便会同时进入烧瓶
Ⅰ
和
Ⅱ
中,形成双喷泉。
4
.如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某同学用烧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
(
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
)
(1)
若用
HCl
气体,则
c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用
NO
2
气体,则
c
(HNO
3
)
=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用
n
(NO
2
)∶
n
(O
2
)
=
4∶1
的混合气体,则
c
(HNO
3
)
=
__________________
。
(4)
若用
n
(NO
2
)∶
n
(O
2
)
=
2∶1
的混合气体,则
c
(HNO
3
)
=
_________________
。
1
.
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
.
化学性质
考点三 典型的氧化性酸
——
硝酸
(1)
不稳定性
反应:
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__
____
____
。
[
想一想
]
久置的硝酸呈黄色,如何除去?怎样保存硝酸?
提示:
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生成的
NO
2
溶于浓硝酸所致,所以消除的方法是通入
O
2
(
或空气
)
,使其发生反应
4NO
2
+
O
2
+
2H
2
O===4HNO
3
。保存时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
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
浓硝酸与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
3Cu
+
8HNO
3
(
稀
)===3Cu(NO
3
)
2
+
2NO
↑
+
4H
2
O
Cu
+
4HNO
3
(
浓
)===Cu(NO
3
)
2
+
2NO
2
↑
+
2H
2
O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1)HNO
3
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
H
2
。
(2)
还原产物一般为
HNO
3
(
浓
)
→
NO
2
,
HNO
3
(
稀
)
→
NO
;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
N
2
O
、
N
2
或
NH
4
NO
3
。
(3)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②
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
C
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__
_______
__
_________
;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
H
2
S
、
SO
2
、
Na
2
SO
3
、
HI
、
Fe
2
+
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
FeSO
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2019
·
山东泰安段考
)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使金属镁钝化
B
.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主要放出氢气
C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
.室温下,铜能与浓硝酸反应,不能与稀硝酸反应
解析
常温下,浓硝酸不能使金属镁发生钝化,
A
错误;稀硝酸是强氧化剂,与活泼金属反应是硝酸根得电子,而不是氢离子得电子,所以无氢气产生,
B
错误;浓、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都是强氧化剂,
C
正确;室温下,铜能与浓、稀硝酸都反应,只不过与稀硝酸反应速率慢,
D
错误。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试管
Ⅰ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
NO
2
,由硝酸还原生成
B
.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Ⅰ
中消耗的
HNO
3
更多
C
.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
Ⅱ
中反应更剧烈
D
.试管
Ⅱ
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
Ⅰ
中的不同,是由于溶有
NO
2
D
解析
A
.试管
Ⅰ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
NO
2
,是由硝酸还原生成一氧化氮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故
A
错误;
B
.依据
Cu
+
4HNO
3
(
浓
)
=
Cu(NO
3
)
2
+
2NO
2
↑
+
2H
2
O
、
3Cu
+
8HNO
3
(
稀
)
=
3Cu(NO
3
)
2
+
2NO
↑
+
4H
2
O
,可知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Ⅰ
中消耗的
HNO
3
更少,故
B
错误;
C
.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行,故
C
错误;
D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试管
Ⅱ
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
Ⅰ
中的不同,是由于溶有
NO
2
,故
D
正确。
3
.
(2019
·
江西临川模拟
)
常温下,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
50mL10 mol/L
硝酸
(①)
中,待其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2L(②)
,所得溶液能够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
(③)
,该溶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中数据表明,硝酸是浓硝酸,因此
Fe
已经钝化
B
.②中数据表明,生成的气体中只有
NO
2
C
.③中现象表明,硝酸一定有剩余
D
.④中现象表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Fe
2
+
D
解析
硝酸与
Fe
反应生成的溶液能使淀粉
KI
溶液变蓝,则溶液中含铁离子,溶液又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一定含亚铁离子。由上述分析可知,硝酸与
Fe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则铁没有发生钝化,
A
错误;由于有亚铁离子生成,故硝酸完全反应,该过程中硝酸浓度逐渐减小,则产生的气体为
NO
2
和
NO
的混合物,故
②
中数据不能表明气体的成分,
B
错误;由
B
项分析可知硝酸完全反应,
C
错误;
④
中现象表明,存在还原性亚铁离子,
D
正确。
4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适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突出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要验证最终得到的气体生成物,最简便的操作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慢慢溶解并逐渐消失
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
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后来慢慢变成无色
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
反应体系封闭,无氮氧化合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通入适量的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证明最终气体生成物为
NO
气体
现象描述答题模板
(1)
全面描述现象的程序
——
“
海、陆、空
”
“
海
”
——
溶液有什么变化;
“
陆
”
——
固体有什么变化;
“
空
”
——
气体有什么变化。
(2)
规范描述现象的答题模板
如
①
颜色:
……
由
……
(
具体颜色
)
变为
……
(
具体颜色
)
;
②
气体:溶液中产生
……
(
颜色
)
的气泡,
(
或
)
在固体表面产生
……
(
颜色
)
气泡;
③
沉淀:在
……
(
颜色
)
溶液中产生
……
(
颜色
)
的沉淀
(
浑浊
)
。
5
.
(2019
·
山东青岛调研
)
研究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1)Ⅰ
中的无色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_
。
(2)Ⅱ
中生成
H
2
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
(20
℃
)
现象
Ⅰ
.
过量铜粉、
2mL 0.5 mol/L HNO
3
无色气体
(
遇空气变红棕色
)
,溶液变为蓝色
Ⅱ
.
过量铁粉、
2mL 0.5 mol/L HNO
3
6mL
无色气体
(
经检测为
H
2
)
,溶液几乎无色
NO
或一氧化氮
Fe
+
2H
+
===Fe
2
+
+
H
2
↑
硝酸浓度相同,
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
Ⅰ
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
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
金属的种
类、硝酸的浓度
温度
取
Ⅱ
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
.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思维模型
全面突破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
1
.
(2019
·
四川南充模拟
)
将镁铝合金溶于
100mL
稀硝酸中,产生
1.12L NO
气体
(
标准状况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产生沉淀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
B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
3 mol/L
C
.可以求出沉淀的最大质量
D
.不能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D
解析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开始没有沉淀,说明硝酸过量,与硝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是
10mL
,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消耗氢氧化钠是
50mL
,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是
10mL
,则生成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是
30mL
,因此生成氢氧化镁消耗氢氧化钠是
20mL
,所以根据方程式
Al
3
+
+
3OH
-
===Al(OH)
3
↓
、
Mg
2
+
+
2OH
-
===Mg(OH)
2
↓
可知金属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
。生成的
NO
是
0.05 mol
,转移
0.15 mol
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金属镁铝的物质的量均是
0.15 mol÷5
=
0.03 mol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
A
正确;溶解
0.03 mol
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是
0.03 mol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
0.03 mol÷0.01L
=
3 mol/L
,
B
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求出沉淀的最大质量,
C
正确; 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钠,根据钠离子守恒和硝酸根守恒可知能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D
错误。
2
.
(2019
·
辽宁葫芦岛模拟
)
在
15.2 g
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
X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生成
25.4 g
沉淀,则下列表示气体
X
组成的选项中合理的是
(
)
A
.
0.3 mol NO
、
0.1 mol NO
2
B
.
0.3 mol NO
2
、
0.1 mol NO
C
.
0.6 mol NO
D
.
0.3 mol NO
2
B
解析
由题意知
15.2 g
铁和铜组成的合金转化生成
25.4 g
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沉淀,利用质量守恒则沉淀中
m
(OH
-
)
=
25.4 g
-
15.2 g
=
10.2 g
,
n
(OH
-
)
=
10.2 g÷17 g/ mol
=
0.6 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即金属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
。若生成
0.3 mol NO
、
0.1 mol NO
2
,则转移电子为
0.3 mol
×
(5
-
2)
+
0.1 mol
×
(5
-
4)
=
1 mol
,
A
错误;若生成
0.3 mol NO
2
、
0.1 mol NO
,则转移电子为
0.3 mol
×
(5
-
4)
+
0.1 mol
×
(5
-
2)
=
0.6 mol
,
B
正确;若生成
0.6 mol NO
,则转移电子为
0.6 mol
×
(5
-
2)
=
1.8 mol
,
C
错误;若生成
0.3 mol NO
2
,则转移电子为
0.3 mol
×
(5
-
4)
=
0.3 mol
,
D
错误。
3
.
(2019
·
安徽阜阳检测
)
2.8 g Fe
全部溶于一定浓度、
100 mL
的
HNO
3
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1.12 L
,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
为
1
。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
HNO
3
溶液的浓度为
2.0 mol
·
L
-
1
B
.
1.12 L
的气体全部为
NO
C
.反应后溶液中
c
(NO)
=
1.6 mol
·
L
-
1
D
.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
1.61 g Fe
A
5.824
5.376
1.52 mol
57.8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
√
”
,错误的划
“
×
”
。
(1)
(2018
·
江苏卷,
6C)
NH
4
Cl
与
Ca(OH)
2
混合加热可生成
NH
3
(
)
(2)
[2018
·
全国卷
Ⅰ
,
28(1)
改编
]
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N
2
O
5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氧气
(
)
(3)
(2018
·
海南卷,
7)
通过盛有
P
2
O
5
的干燥管可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
)
探究高考
·
明确考向
√
√
×
×
√
×
×
2
.
(2018
·
全国卷
Ⅱ
,
8)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
(
如下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
NH
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C
解析
C
错:
NH
3
参与反应生成铵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
A
对: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
B
对:雾霾中的无机颗粒物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D
对: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氨的含量。
D
4
.
(2018
·
天津卷,
9)
烟道气中的
NO
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Ⅰ
.
采样
采样系统简图
采样步骤:
①检验系统气密性;②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
140 ℃
;③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④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⑤关闭系统,停止采样。
(1)A
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为
___________
。
(2)C
中填充的干燥剂是
(
填序号
)________
。
a
.碱石灰
b
.无水
CuSO
4
c
.
P
2
O
5
除尘
c
(3)
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与
D(
装有碱液
)
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
(4)
采样步骤②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防止
NO
x
溶于冷凝水
Ⅱ.NO
x
含量的测定
将
v
L
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
H
2
O
2
溶液中,使
NO
x
完全被氧化成
NO
,加水稀释至
100.00 mL
。量取
20.00 mL
该溶液,加入
v
1
mL
c
1
mol
·
L
-
1
FeSO
4
标准溶液
(
过量
)
,充分反应后,用
c
2
mol
·
L
-
1
K
2
Cr
2
O
7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Fe
2
+
,终点时消耗
v
2
mL
。
(5)NO
被
H
2
O
2
氧化为
NO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滴定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
则气样中
NO
x
折合成
NO
2
的含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
·
m
-
3
。
(8)
判断下列情况对
NO
x
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
填
“
偏高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
。
若缺少采样步骤③,会使测定结果
________
。
若
FeSO
4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
________
。
偏低
偏高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二十2021-07-0517页
-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七2021-07-0537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4单元2021-07-0533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8讲化2021-07-0516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有机化合2021-07-0524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44讲分2021-07-0521页
-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二2021-07-0520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金属及其2021-07-0518页
-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1讲2021-07-0311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07-0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