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MB
- 2021-07-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2017高考导航]
考纲要求
真题统计
命题趋势
1.能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能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能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5.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2015,卷Ⅰ 26T(1)(3);
2015,卷Ⅱ 13T、26T(3)、28T(2)(3);
2014,卷Ⅰ 13T、26T(4)(5)、28T(2);
2014,卷Ⅱ 27T(3)、28T(1)(5)(6);
2013,卷Ⅰ 13T、26T(2)(5)、27T(3);
2013,卷Ⅱ 26T(2)(6)
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一是保持对传统知识的考查;二是结合题目中信息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三是对教材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进创新(在形式上实验方案或原理设计上创新)。题型仍将以选择题和综合实验题为主。预计2017年高考将会以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有机物的性质为基础,依托新的信息背景进行实验设计和方案的评价进行考查。备考中要注意有机物的涉入,理清关系,熟记切入点——从安全、环保、可行、简约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
考点一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用书P251]
一、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及所选用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且从几种方案中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
三、实验设计示例
设计实验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
1.实验原理
2KClO32KCl+3O2↑,Ag++Cl-===AgCl↓。
2.实验试剂:氯酸钾固体、MnO2、AgNO3溶液、稀硝酸。
3.操作步骤
(1)将氯酸钾和MnO2混合共热。
(2)冷却至室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3)取少量滤液于洁净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
四、实验方案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3.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NH3、HCl)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五、实验方案创新设计的几个方面
1.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
在设计尾气处理装置时,要充分考虑装置是否符合以下几点:能充分吸收气体、不能倒吸、尾气处理装置应与大气相通。
例如:下列吸收氨气的装置(未标出的液体为水)中,A、C、E、F、G装置均能防止倒吸,B、D装置均不能。
2.防污染安全装置的设计
例如:下列尾气处理装置中,A装置可吸收有毒的尾气(如Cl2等),B和C装置可吸收易溶的尾气(如HCl、NH3等),D装置可用于除去CO等可燃性气体,E装置可用于收集所有气体。
3.量气装置的设计
例如:下列装置中,A装置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D装置是改进后的装置,而E装置则不能测量气体体积。
4.启普发生器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是气体制备的常用装置。实验室中没有启普发生器时,可以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出简易制气装置,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2015·高考福建卷)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 g 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解析:选C。NaOH具有强吸水性和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A项错误;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水解,可将其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B项错误;NH能够与碱反应生成NH3·H2O,受热分解产生NH3,C项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D项错误。
2.(2014·高考北京卷)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 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续 表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CCl4溶液褪色
解析:选A。A.肥皂水冒泡,也可能是气体受热膨胀的结果,A错误。B.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了NH3,B正确。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生了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生成了CO2,C正确。D.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D正确。
名师点拨
(1)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细节要求较高,往往在细节上失分,如实验原理、仪器选择、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安全等方面,不全面、不准确是失分的重要方面。
(2)实验设计不完整,也是实验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例如:制备一些在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时,在制备装置后还要连接一个防变质装置。
(3)补画装置图的题目中,装置图画得不准确、不规范也会失分。
(2015·高考全国卷Ⅰ,26,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结合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组成可知,澄清石灰水应是用来检验其分解产物CO2的存在。因草酸晶体易升华,且草酸钙难溶于水,若草酸进入C装置,会干扰CO2的检验,故装置B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挥发出来的草酸。
(2)①要验证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只能通过检验CO与CuO反应的产物CO2的存在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本身含有CO2,会对CO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在检验CO前应将分解产物中的CO2除尽,可选用F装置来除去CO2,D装置用来检验CO2是否除尽。将除去CO2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装置G干燥,然后通过盛有CuO的装置H,CuO将CO氧化为CO2,再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用来检验CO2的存在。因CO有毒,最后可将尾气通过排水法收集。
②若前一个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CO2已除尽;H中黑色CuO变红,同时其后的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
(3)①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可选择NaHCO3加入草酸溶液的实验方法来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可采用中和滴定的方法用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草酸溶液,根据反应的草酸与NaOH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证明草酸是二元酸。
[答案] (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要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能否根据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草酸钠溶液的碱性证明?
答案:不能。此方法只能证明草酸氢根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应根据碳酸氢钠溶液的pH大于草酸氢钠溶液的pH来证明。
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题组 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16·哈尔滨高三测试)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从Fe(OH)3胶体中过滤出Fe(OH)3胶粒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掉CuCl2溶液中部分水制得CuCl2·2H2O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从CH3OH与C2H5OH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醇
D.用图4所示装置从C2H5OH与C2H5OOCCH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解析:选C。胶粒能透过滤纸,A错误;氯化铜溶液中铜离子会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因此蒸发氯化铜溶液,得不到氯化铜晶体,B错误;乙醇与甲醇互溶,但乙醇与甲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可实现分离,C正确;乙酸乙酯易溶于乙醇,不能分液分离,D错误。
2.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和杀菌剂。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有________;
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有________;
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Ca(ClO)2,又含有CaCO3。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 mol/L盐酸、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提示:不必检验Ca2+和Cl-)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取少量上述漂白粉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Ca(ClO)2 CaCO3
(2)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加入适量1 mol/L盐酸溶解后,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则假设1成立;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假设2或假设3成立
②
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或另外取样操作)
若品红溶液褪色,则假设3成立;
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成立
实验方案设计中几个易忽视的问题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止爆炸。例如:H2还原CuO实验中应先通入H2,气体点燃前要先验纯。
(3)防止氧化。例如:H2还原CuO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要在水中进行等。
(4)防止吸水。例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6)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例如: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
考点二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一、实验方案评价题的解题要点
1.理论上要科学。
2.操作上要简单可行。
3.原料用量要节约。
4.要环保,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二、实验评价题的常见考查角度
1.可行性方面
(1)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2.绿色化学方面
(1)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2)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3)原料利用率是否较高;(4)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安全性方面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3)防氧化;(4)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5)防吸水。
4.规范性方面
(1)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2)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3)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4)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5.最佳方案的选择
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所谓最佳,就是装置最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价格低廉,现象明显,干扰小,无污染。
1.(2016·西安一中模拟)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饱和Na2CO3溶液的pH
B.通过观察右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是吸氧腐蚀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解度:Fe(OH)3Br2
B
浓氨水
碱石灰
AgNO3溶液
AgOH具有两性
C
浓硫酸
Na2SO3
FeCl3溶液
SO2具有还原性
D
稀盐酸
Na2CO3
Na2SiO3
非金属性:Cl>C>Si
解析:选C。A项,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故不能完成实验;B项,本实验中只在硝酸银溶液中通入了氨气这一种碱性气体,没有加入酸性物质,故不能说明AgOH具有两性;D项,稀盐酸和Na2CO3反应生成的CO2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杂质,且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得不到相应的结论。
5.(2014·高考全国卷Ⅰ,13,6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S
AgNO3与AgCl的浊液
Ksp(AgCl)>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
可生成白
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解析:选B。分析①和②中物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所产生的气体与③中物质的反应,根据相关现象得到实验结论。
A.Na2S与稀硫酸发生反应:Na2S+H2SO4===Na2SO4+H2S↑,H2S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产生Ag2S黑色沉淀,可能是H2S与AgNO3反应的结果,不能得出Ksp(AgCl)>Ksp(Ag2S)。B.浓硫酸使蔗糖发生脱水炭化,并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混合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其中SO2与溴水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C.稀盐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2HCl===2NaCl+SO2↑+H2O,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若③中为BaCl2等可溶性钡盐,则不能生成沉淀。D.浓硝酸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说明HNO3的酸性强于H2CO3。③中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其原因是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气体与CO2一并进入Na2SiO3溶液,且均能与其发生反应而产生H2SiO3沉淀。
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混合液溶液分层得到上层液体
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NaI溶液溶液变蓝色
D.鉴定盐A的成分是FeBr3:
解析:选B。Na2SO3与Ba(NO3)2反应生成的BaSO3可被HNO3氧化生成BaSO4,A错误;乙酸能与Na2CO3反应,上层是乙酸乙酯,B正确;在NaI溶液中加HNO3酸化,HNO3可氧化I-,C错误;D项中若盐A是FeBr2,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故D错误。
7.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解析:选C。A项,生成的H2能将体系中的O2排出,能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B项,脱脂棉燃烧能说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C项,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D项,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且提供OH-,抑制NH3·H2O的电离,能用于制备少量NH3。
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上称量
B.欲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C.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火柴头燃烧产生的SO2
解析:选D。NaOH固体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A项错;Na2CO3溶液在除去SO2的同时也会与CO2反应,B项错;加热NH4Cl固体不会得到氨气,且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错。
9.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物质一定是氨气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该气体一定是氧化性气体
C
苯与溴水混合,溴水褪色
苯中含碳碳双键
D
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物质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解析:选B。A项,只要是碱性溶液均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一定是氨气的水溶液;B项,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氧化性气体,如NO2
、溴蒸气等;C项,苯与溴水混合,溴水褪色,是萃取过程,不是加成反应;D项只能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元素或S、H元素,既可能为碳氢化合物,也可能为碳氢氧化合物,还可能为硫氢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
10.(2016·长春高三测试)在实验室用氢气、一氧化碳、碳均可还原氧化铜。比较三个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种装置中,可用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________,可用于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CO还原CuO若采用装置3,装置3中广口瓶内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反应开始后广口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还原CuO若采用装置4,装置4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待还原反应结束、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故需选装置1;用碳还原氧化铜时,两种固态反应物可先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再加热,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有无CO2生成,从而证明反应是否已发生,故应选用装置2。(2)由CO+CuOCO2+Cu可知反应开始后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CO2+Ca(OH)2===CaCO3↓+H2O。(3)CO有毒,故CO还原CuO若采用装置4,要进行尾气处理,末端酒精灯的作用就是使CO燃烧,防止污染空气。
答案:(1)装置1 装置2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二氧化碳生成
Ca(OH)2+CO2===CaCO3↓+H2O
(3)点燃尾气,防止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11.(2016·广东六校联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所示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填写下列空格:
A.稀盐酸 B.稀硫酸
C.KSCN溶液 D.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淀粉KI溶液
G.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________(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________,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________(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________色,则试样中含有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到少量的________中(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为________色,则试样中含有Fe2+。
解析:(1)比较两个装置的不同点,发现发生装置设计不同,可抽动的铁丝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而铁片却不具有这样的优势。(3)检验溶液中仅含Fe2+需事先确定溶液中是否含Fe3+(用KSCN溶液),再利用氧化剂(不要有很深的颜色,以免影响红色的观察)把Fe2+氧化成Fe3+,观察有无红色现象出现;检验溶液中既有Fe2+又有Fe3+,首先可用KSCN溶液或淀粉KI溶液检验Fe3+的存在,因为Fe3+的存在必然会影响Fe2+的检验,故只能选择KMnO4溶液与Fe2+反应,观察KMnO4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答案:(1)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品红溶液褪色
(3)C G C(或F) 红(或蓝) Fe3++3SCN- Fe(SCN)3(或2Fe3++2I-===2Fe2++I2) D 浅红
12.(2016·开封高三统测)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1)①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变为橙色
Cl2、Br2、Fe3+
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关闭活塞a,打开止水夹b,将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微热圆底烧瓶,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微热后,有水进入导管且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②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Cl2>Br2>Fe3+
(3)①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而褪色 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上述推测合理 ②过量的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BrCl发生水解反应:BrCl+H2OHBrO+HCl只产生Cl-,不产生Br- ③BrCl+2KI===KCl+KBr+I2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2021-07-0612页
- 2021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2021-07-0614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7-06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2021-07-061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有关计2021-07-0618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与自然2021-07-0613页
- 2021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2021-07-0614页
-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7-064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2021-07-062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键作业2021-07-06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