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MB
- 2021-07-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
(2)Na、NaCl、SiO
2
、H
2
SO
4
都称为分子式
(
✕
)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
√
)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
)
(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
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
(6)由NaH
2
PO
2
是正盐可知H
3
PO
2
是一元酸
(
√
)
(7)SiO
2
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SiO
2
是两性氧化物
(
✕
)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D
)
A.SO
2
、SiO
2
、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
酸性氧化物是指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不属于酸性
氧化物,A项错误;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B项错误;四氯化碳为非电解质,C项错
误;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
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D项正确。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①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②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
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
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③
游离态
和④
化合态
。
a.游离态:元素以⑤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b.化合态:元素以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
(3)纯净物与混合物
a.纯净物:由同种⑦
单质
或⑧
化合物
组成的物质。
b.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c.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⑨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a.原子个数不同,如O
2
和O
3
。
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⑩
物理
性质差异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
化学
变化。
1.物质的树状分类
物质
2.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如对
BaSO
4
、BaCO
3
、MgSO
4
、MgCO
3
进行分类,就可以从物质类型入手,分为钡
盐、镁盐、硫酸盐和碳酸盐。
方法提醒
①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主要从它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来判断。若是由分
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就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例如:冰水混合物,表面上看为混合物,但它们实质上都是由同一种物质——
水组成,只是状态不同,所以冰水混合物仍为纯净物。②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
的区别主要从组成元素来判断。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
素,而含氧化合物的组成可以是两种元素,也可以是多种元素,但必定含有氧
元素。也就是说,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盐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它们电离后生成离子的性质。④化合物还
可以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
1
.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陶瓷坩埚和石英坩埚都是硅酸盐产品
B.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高分子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不溶于水,可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的水
解析
石英坩埚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不是硅酸盐产品,A
项错误;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乙醇使蛋白质脱水变性,B项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
物,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项错误;聚丙烯酸钠含亲水基团,相对分子质量在1
0 000以上,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D项正确。
2
.(2019浙江东阳中学月考)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C
)
A.“长飞光纤光缆技术创新工程”中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中半纤维素酶的主要成分是蛋
白质
C.“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中聚酯是天然高分子
有机物
D.“煤制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中煤的气化属于化学
变化
解析
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正确;半纤维素酶是一种能使构
成植物细胞膜的多糖类水解的酶类,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正确;聚酯是由多
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大多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煤的气化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煤焦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
性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归纳总结
研究物质组成的两个角度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2019北京理综,1,6分)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
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
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解析
B项,2022年冬奥会的速滑服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C项,碳包
覆银纳米线是金属材料;D项,钛合金筛网轮是金属材料。
4.(2019课标Ⅱ,7,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
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A、B两项正
确;蜡炬燃烧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C项正确;古代的蜡的成分为高级脂
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归纳总结
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
O
7
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
O
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
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
2
、
Fe
2
O
3
。
(4)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
3
COOH不是四元
酸,而是一元酸。
考点二 物质转化及化学反应类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
)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
(
✕
)
(3)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
(4)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
)
(5)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
(6)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也
一定是化学变化
(
✕
)
(7)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
✕
)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
2
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
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的浓硝酸变黄 ⑨
16
O与
18
O间的相互转化
A.②③④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⑧
C.②③⑥⑦⑨ D.④⑤⑥⑧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
a.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①
化学反应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
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b.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发生②
化学反应
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
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变化
a.物理变化:物质仅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③
新物质
的变化。
b.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有④
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
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其实质是⑤
旧化学键
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
注意
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
反应、电离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
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煤的液化都归为化学变
化。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3.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构建网络一大片:
从物质的分类上,横向、纵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通过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的差异性。
(1)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H
2
S+O
2
(不足)
2S+2H
2
O;
②SO
2
+2H
2
S
3S↓+2H
2
O;
③2SO
2
+O
2
2SO
3
;
④Cu+2H
2
SO
4
(浓)
CuSO
4
+SO
2
↑+2H
2
O。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HCl+Fe
FeCl
2
+H
2
↑;
②6HCl+Al
2
O
3
2AlCl
3
+3H
2
O;
③2HCl+CaCO
3
CaCl
2
+H
2
O+CO
2
↑;
④HCl+NaOH
NaCl+H
2
O。
题组一 物质的变化
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B
)
A.“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因为发生了碘的升华现象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解析
A项,“日照香炉生紫烟”描述的现象中,不存在固气之间的相态
变化,与碘的升华无关;B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过程中发生了硫
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C项,相同质量和温度的同种物
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相比较,水的能量
高;D项,“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该诗
句表明玉的熔点很高
C.“蘸梦羊毫, 耕耘累累;开春猴棒,再拓涓涓”,制作毛笔的羊毛属于蛋白质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用该方法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于化学
变化
解析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
发生了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试
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故B
正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正确;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了相似相溶原
理,为萃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名师点拨
题组二 化学反应
3.现有Al、Cl
2
、Al
2
O
3
、HCl(aq)、Al(OH)
3
、NaOH(aq)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下列推断不合
理的是
(
A
)
A.X可能为Al或Cl
2
B.Y一定为NaOH(aq)
C.N一定是HCl(aq) D.Q、Z中的一种必为Al
2
O
3
解析
题图中Y能与其他5种物质反应,N能与其他4种物质反应,分析所
给物质可知,六种物质中只有NaOH(aq)和其他五种物质都反应,则Y一定为
NaOH(aq),HCl(aq)和Cl
2
不反应,和其他物质都反应,则N为HCl(aq),X为Cl
2
,
Al、Al
2
O
3
、Al(OH)
3
都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只有Al能与
Cl
2
反应,则M为Al,Q、Z为Al
2
O
3
、Al(OH)
3
中的一种。
4.(2019浙江嘉兴模拟)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
……
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
方面的特性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
3
)和朴硝(Na
2
SO
4
)的记载:“以火烧
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
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A项,由“蒸令气上”可知与混合物沸点有关,则这里所用的
“法”是指蒸馏;B项,“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硬度大于各
成分金属的硬度;C项,鉴别KNO
3
和Na
2
SO
4
,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
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中,有单质(水银)生
成,且单质(水银)重新生成化合物,故该过程包含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
应。
易错警示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只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
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
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2)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3)金属与酸反应不一定生成氢气,如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Fe+4HNO
3
(稀)
Fe(NO
3
)
3
+NO↑+2H
2
O。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不一定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如:2FeCl
3
+Cu
2FeCl
2
+CuCl
2
。
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
(1)直径为20 nm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
(
✕
)
(2)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
✕
)
(3)向饱和FeCl
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
3
胶体
(
✕
)
(4)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
3
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
)
(5)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
)
(6)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
3
胶体:Al
3+
+3H
2
O
Al(OH)
3
↓+3H
+
(
✕
)
2.用Fe(OH)
3
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1)区别FeCl
3
溶液和Fe(OH)
3
胶体的简单方法是
。
(2)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
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
,这种现
象称为
。
(3)向其中加入饱和(NH
4
)
2
SO
4
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
是
。
(4)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
,其原因是
。
(5)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
。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Fe(OH)
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电泳 (3)产生红褐
色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4)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又使沉淀
溶解 (5)渗析法
1.分散系
(1)概念:①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②
大小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③
胶体
,可用如下示意图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④
<1 nm
⑤
1~100 nm
⑥
>100 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⑦
能
⑧
能
⑨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
3
胶体
泥水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Fe(OH)
3
胶体的制备
化学方程式为FeCl
3
+3H
2
O
Fe(OH)
3
(胶体)+3HCl。
题组一 分散系
1.(2019浙江富阳中学检测)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分散剂一定为液体
B.均一的分散系只有溶液
C.只有胶状物质如胶水、果冻才能称为胶体
D.一束平行光线照射Fe(OH)
3
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通路”
解析
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A项错误;均一的分散系有溶液
和胶体,B项错误;氢氧化铁胶体是透明的红褐色液体,C项错误;胶体具有丁达
尔效应,即一束平行光线照射Fe(OH)
3
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通
路”,D项正确。
2.(2019浙江鄞州高级中学月考)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B.通直流电后,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
一极运动
C.CuSO
4
溶液中通过一束光没有特殊现象,蛋白质胶体中通过一束光出现一
条光亮的“通路”
D.向Fe(OH)
3
胶体中滴入过量稀硫酸,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
溶液中溶质粒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溶液中含有阴、阳
离子,通直流电后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同其他分散系一样,整体呈电中性,胶
体粒子带正(或负)电荷,必然有其他粒子带负(或正)电荷,通直流电后胶体粒
子和其他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B错误;一束光通过溶液无现象,通过胶体可出
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向Fe(OH)
3
胶体中滴入电
解质溶液(稀硫酸),稀硫酸中存在H
+
和S
,一方面,稀硫酸中的负电荷和Fe
(OH)
3
胶粒所带的正电荷作用,胶体发生聚沉,另一方面,Fe(OH)
3
可与H
+
反应,
故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沉淀又会溶解,D错误。
题组二 胶体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B.SiO
2
既能与NaOH 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C.CO
2
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CO
2
是电解质
D.H
2
SO
4
、NaOH、K
2
CO
3
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它们均为离子化合物
解析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故A正确;
SiO
2
与氢氟酸反应不是生成盐和水,SiO
2
不是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CO
2
的水
溶液可以导电,是由于碳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离子,CO
2
不是电解质,故C错
误;离子化合物和部分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故D错误。
4.(2019浙江庆元中学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
3
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FeCl
3
+3H
2
O
Fe(OH)
3
(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
,其原因是
。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是
,原因是
。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是
,原因是
。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
3
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
3
胶体中逐滴加入了
稀硫酸,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
3
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
3
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
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③长时间加热,胶体会发
生聚沉。
易错警示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nm)。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
荷。
(3)Fe(OH)
3
胶体中,Fe(OH)
3
胶粒的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
(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
相关文档
- 北京版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2021-07-0710页
- 广东省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四2021-07-0727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1第3讲2021-07-0779页
- 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6化2021-07-0794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反2021-07-079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质检卷82021-07-078页
- 重庆市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2021-07-0768页
- 浙江省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2021-07-075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第2讲化2021-07-0716页
- 课标版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六2021-07-07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