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 MB
- 2021-07-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二 常用化学计量及应用
第二部分
内容索引
01
02
03
考情分
析 备考
定向
高频
考点 能力
突破
热点专攻
(
二
)
考情分
析 备考
定向
1
.
了解物质的量
(
n
)
及其单位摩尔
(mol)
、摩尔质量
(
M
)
、气体摩尔体积
(
V
m
)
、物质的量浓度
(
c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N
A
)
的含义。
2
.
能根据微粒
(
原子、分子、离子等
)
的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
(
标准状况下
)
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
.
了解溶液的含义。
4
.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5
.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
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
.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备考要点说明
核心价值引领
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
学习物质的量
,
重点在于理解应用以下十大关系
:
1.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2.
摩尔与量度对象的关系
;3.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
6.02×10
23
的关系
;4.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5.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6.
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质量的关系
;7.
不同的物理量与其单位的对应关系
;8
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粒子数的关系
;9.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0.
基本粒子与基本粒子成分之间的计量关系。
高频
考点 能力
突破
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真题示例】
1
.(2020
全国
Ⅲ
)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2.4 L(
标准状况
)
氮气中含有
7
N
A
个中子
B.1 mol
重水比
1 mol
水多
N
A
个质子
C.12 g
石墨烯和
12 g
金刚石均含有
N
A
个碳原子
D.1 L 1 mol·L
-1
NaCl
溶液含有
28
N
A
个电子
答案
C
解析
标准状况下
,22.4
L
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1
mol
N
2
中含有
14
N
A
个中子
,A
项错误
;1
个重水分子和
1
个普通水分子都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
所含质子数都是
10,
故
1
mol
重水和
1
mol
水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B
项错误
;
石墨烯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12
g
石墨烯和
12
g
金刚石中都含有
1
mol
碳原子
,C
项正确
;1
L
1
mol
·
L
-1
NaCl
溶液中含有
1
mol
NaCl
和大量的水
,1
mol
NaCl
中含有
28
mol
电子
,
再加上溶剂水中的电子
,
则溶液中的电子数大于
28
N
A
,D
项错误。
2
.(2020
浙江
7
月选考
)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
,
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N
A
时
,
阳极应有
32 g Cu
转化为
Cu
2+
C.
常温下
,pH=9
的
CH
3
COONa
溶液中
,
水电离出的
H
+
数为
10
-5
N
A
D.1 L
浓度为
0.100 mol·L
-1
的
Na
2
CO
3
溶液中
,
阴离子数为
0.100
N
A
A
答案
A
解析
阳极粗铜中放电的有
Fe
、
Zn
、
Cu
等
,B
项错误
;
常温下
,pH=9
的
CH
3
COONa
溶液中
,
水电离产生的
H
+
与
OH
-
浓度应相等
,
未指明溶液的体积
,
无法计算水电离出的
H
+
数
,C
项错误
;
发生
如下水解
:
,
1
L
0.100
mol
·
L
-1
Na
2
CO
3
溶液中
,
阴离子数大于
0.100
N
A
,D
项错误。
3
.(2019
浙江
4
月选考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 mol CH
2
=CH
2
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6
N
A
B.500 mL 0.5 mol·L
-1
的
NaCl
溶液中微粒数大于
0.5
N
A
C.30 g HCHO
与
CH
3
COOH
混合物中含
C
原子数为
N
A
D.2.3 g Na
与
O
2
完全反应
,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
0.1
N
A
和
0.2
N
A
之间
答案
D
解析
1
个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含
2
个共价键
,
另外还有
4
个碳氢共价键
,
因而
1
mol
CH
2
=CH
2
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6
N
A
,A
项正确
;500
mL
0.5
mol
·
L
-1
的
NaCl
溶液中
,
n
(Na
+
)=
n
(Cl
-
)=0.5
L×0.5
mol
·
L
-1
=0.25
mol,
n
(Na
+
)+
n
(Cl
-
)=0.5
mol,
因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总计
0.5
N
A
个
,
但水会电离出极少量的
H
+
和
OH
-
,
因而
NaCl
溶液中微粒数大于
0.5
N
A
,B
项正确
;HCHO
与
CH
3
COOH
的最简式均为
CH
2
O,30
g
HCHO
与
CH
3
COOH
的混合物相当于
30
g
CH
2
O,
n
(CH
2
O)=1
mol,
因而
C
原子数为
N
A
,C
项正确
;
不管钠和氧气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
,
还是生成二者的混合物
,
钠元素的化合价都由
0
价变为
+1
价
,
因而
2.3
g
Na(2.3
g
Na
为
0.1
mol)
转移电子数为
0.1
N
A
,D
项错误。
4
.(2019
全国
Ⅱ
)
已知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3 g
3
He
含有的中子数为
1
N
A
B.1 L 0.1 mol·L
-1
磷酸钠溶液含有
的
数目
为
0.1
N
A
C.1 mol K
2
Cr
2
O
7
被还原为
Cr
3+
转移的电子数为
6
N
A
D.48 g
正丁烷和
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13
N
A
答案
B
5
.(2018
全国
Ⅰ
)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6.25 g FeCl
3
水解形成的
Fe(OH)
3
胶体粒子数为
0.1
N
A
B.22.4 L(
标准状况
)
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
N
A
C.92.0 g
甘油
(
丙三醇
)
中含有羟基数为
1.0
N
A
D.1.0 mol CH
4
与
Cl
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
3
Cl
分子数为
1.0
N
A
答案
B
解析
FeCl
3
的摩尔质量为
162.5
g
·
mol
-1
,16.25
g
FeCl
3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FeCl
3
的水解为可逆反应
,
且
Fe(OH)
3
胶粒是若干个
Fe(OH)
3
“
分子
”
的集合体
,
所以形成的
Fe(OH)
3
胶体粒子数远小于
0.1
N
A
,A
项错误
;
氩气为单原子分子
,
标准状况下
,22.4
L
氩气含有
1
mol
氩原子
,
而
1
个氩原子中含有
18
个质子
,B
项正确
;92.0
g
甘油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而
1
个甘油分子中含有
3
个
—OH,
则
92.0
g
甘油中含有羟基数为
3.0
N
A
,C
项错误
;
甲烷与氯气反应时
,
会同时生成
CH
3
Cl
、
CH
2
Cl
2
、
CHCl
3
、
CCl
4
及
HCl,
所以
1
mol
甲烷反应生成的
CH
3
Cl
分子数一定小于
1.0
N
A
,D
项错误。
6
.(2018
全国
Ⅱ
)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
,124 g P
4
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4
N
A
B.100 mL 1 mol·L
-1
FeCl
3
溶液中所含
Fe
3+
的数目为
0.1
N
A
C.
标准状况下
,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
N
A
D.
密闭容器中
,2 mol SO
2
和
1 mol O
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
N
A
答案
C
解析
124
g
P
4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根据
P
4
的结构可知
1
个
P
4
分子中含有
6
个
P—P
键
,1
mol
P
4
中含有
6
N
A
个
P—P
键
,A
项错误
;
因为
Fe
3+
会发生水解生成
Fe(OH)
3
,100
mL
1
mol
·
L
-1
FeCl
3
溶液中
Fe
3+
的数目小于
0.1
N
A
,B
项错误
;
根据化学式可知
,1
mol
CH
4
和
1
mol
CH
2
=CH
2
中均含有
4
mol
氢原子
,
标准状况下
,11.2
L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ol,
即所含氢原子数目为
2
N
A
,C
项正确
;SO
2
和
O
2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2
mol
SO
2
和
1
mol
O
2
不能全部转化成
2
mol
SO
3
,
故分子总数大于
2
N
A
,D
项错误。
【
必备知识
】
物质
的量、摩尔质量等化学常用计量的综合应用
【
应考训练
】
考
向
1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
.(
双选
)(2020
山东济南一模改编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1 L 0.1 mol·L
-1
醋酸钠溶液含有的
CH
3
COO
-
数目为
0.1
N
A
B.2.24 L N
2
和
CO
2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π
键的数目为
0.2
N
A
C.7 g
乙烯和环丁烷
(C
4
H
8
)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
N
A
D.100 mL 12 mol·L
-1
的浓硝酸与过量
Cu
反应
,
转移的电子数大于
0.6
N
A
答案
AB
解析
1
L
0.1
mol
·
L
-1
醋酸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1
L×0.1
mol
·
L
-1
=0.1
mol,
由于部分
CH
3
COO
-
发生水解
,
故
CH
3
COO
-
数目小于
0.1
N
A
,A
选项错误
;N
2
的结构式为
N
≡
N,1
个
N
2
分子中含有
2
个
π
键
,CO
2
的结构式为
O=C=O,1
个
CO
2
分子中含有
2
个
π
键
,
但此处没有注明标准状况下
,
不能准确得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
故不能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
π
键的数目
,B
选项错误
;
乙烯和环丁烷
(C
4
H
8
)
的最简式均为
“CH
2
”,7
g
“CH
2
”
的物质的量
为
=
0.5
mol,
则氢原子数目为
N
A
,C
选项正确
;
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
NO
2
,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
NO,
即
Cu+4HNO
3
(
浓
)
==
=
Cu(NO
3
)
2
+2NO
2
↑+2H
2
O
、
3Cu+8HNO
3
(
稀
)
==
=
3Cu(NO
3
)
2
+2NO
↑+4H
2
O,100
mL
12
mol
·
L
-1
的浓硝酸中含有的
n
(HNO
3
)=0.1
L×12
mol
·
L
-1
=1.2
mol,1.2
mol
HNO
3
参与反应
,
若其还原产物只有
NO
2
,
则反应转移
0.6
mol
电子
,
还原产物只有
NO
则反应转移
0.9
mol
电子
,100
mL
12
mol
·
L
-1
的浓硝酸与过量
Cu
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NO
和
NO
2
,
因此转移的电子数大于
0.6
N
A
,
故
D
选项正确。
2
.(2020
山东威海一模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
,11.2 L
三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
1.5
N
A
B.90 g
葡萄糖中含羟基数目为
3
N
A
C.
常温下
,1 L 0.5 mol·L
-1
醋酸铵溶液
(pH=7)
中
CH
3
COO
-
与
数目
均为
0.5
N
A
D.1 mol Na
2
O
和
1 mol Na
2
O
2
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6
N
A
答案
D
解析
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为液体
,11.2
L
三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
0.5
mol,
故
A
错误
;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C
6
H
12
O
6
,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5
个羟基
,90
g
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所含羟基数目为
2.5
N
A
,
故
B
错误
;
醋酸铵溶液的
pH=7,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
n
(CH
3
COO
-
)=
n
( ),
但由于铵根和醋酸根都会发生水解
,
所以二者的数目均小于
0.5
N
A
,
故
C
错误
;1
mol
Na
2
O
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3
mol,1
mol
Na
2
O
2
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为
3
mol,
所以
1
mol
Na
2
O
和
1
mol
Na
2
O
2
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6
N
A
,
故
D
正确
。
【
特别提醒
】
有关
N
A
判断需要注意的
问题
考查方向
注意问题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
,
先考虑该物质是否为气体
,
如果是气体再需考虑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物质的聚集状态
熟悉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的物质
,
如
H
2
O
、
HF
、
SO
3
、
Br
2
、
CHCl
3
、
CCl
4
、己烷、苯、乙醇等
物质的微观结构
①
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
如
Ne
、
O
3
、
P
4
等
;
②
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
,
如
D
2
O
、
T
2
O
、
18
O
2
、
H
37
Cl
等
;
③
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
如
SiO
2
、
Si
、
CH
4
、
P
4
、
CO
2
、
C
60
、烃等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电解质的电离与离子的水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
,
如
1
mol
CH
3
COOH
或
1
mol
FeCl
3
溶于水时
,
溶液中
CH
3
COO
-
或
Fe
3+
的物质的量均小于
1
mol
考查方向
注意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如
Na
2
O
2
、
NO
2
与
H
2
O
反应
,
电解
AgNO
3
溶液
,Fe
、
Cu
与
S
反应
,Cl
2
与
H
2
O
、
NaOH
溶液反应
,Fe
与稀硝酸反应等
分散系中的微粒数目
FeCl
3
溶液转化为
Fe(OH)
3
胶体
,
因为胶体微粒是
Fe(OH)
3
“
分子
”
的集合体
,
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
Fe
3+
的数目
隐含的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如
2NO
2
N
2
O
4
,Cl
2
+H
2
O HClO+HCl
,
合成氨反应、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等
考向
2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3
.
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
12
C
18
O
和
14
N
2
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
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答案
C
解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
,
物质的量相等
,
因为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相等
,
则质量不等
,
又因为二者体积相等
,
则密度不相等
,
故
A
项错误
;
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
,
原子数相等
,
则物质的量相等
,
前者一个分子的中子数为
16,
后者一个分子的中子数为
14,
则中子数不等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
,
两者物质的量相等
,
前者一个分子的电子数为
14,
后者一个分子的电子数为
14,
因此等物质的量时
,
两种物质所含电子数相等
,
故
C
项正确
;
质量相等
,
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等
,
则物质的量不相等
,
质子数不相等
,
故
D
项错误。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计算
【真题示例】
1
.(2020
全国
Ⅰ
节选
)
由
FeSO
4
·7H
2
O
固体配制
0.10 mol·L
-1
FeSO
4
溶液
,
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
(
从下列图中选择
,
写出名称
)
。
答案
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解析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
由于题目要求是
配制
0.10
mol
·
L
-1
FeSO
4
溶液
,
除药匙、玻璃棒之外
,
还需要烧杯、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容量瓶。
2
.(
高考题组合
)
下列实验操作
(1)
、
(2)
是否规范
?
说明理由。按要求填写
(3)
中空白。
(1)
配制
0.400 0 mol·L
-1
的
NaOH
溶液
:
称取
4.0 g
固体
NaOH
置于烧杯中
,
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
,
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
(2)
配制浓度为
0.010 mol·L
-1
的
KMnO
4
溶液
:
称取
KMnO
4
固体
0.158 g,
放入
100 mL
容量瓶中
,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3)
将称得的
AgNO
3
配制成
250 mL
标准溶液
,
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
答案
(1)
不规范。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
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2)
不规范。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3)250 mL(
棕色
)
容量瓶、胶头滴管
3
.(
高考题组合
)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
,
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B.
若要称取
2.0 g NaOH
固体
,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
张滤
纸
,
然后在右盘上添加
2 g
砝码
,
左盘上添加
NaOH
固体
C.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
(
如图
1)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NO
3
溶液
(
如图
2)
E.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
,
若加水超过刻度线
,
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F.
配制
0.100 0 mol·L
-1
氯化钠溶液时
,
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
AF
解析
称量
NaOH
固体应该用小烧杯或者称量瓶盛放
,B
项错误
;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
,
俯视会造成结果偏高
,C
项错误
;
配制溶液时
,
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D
项错误
;
加水超过刻度线时应重新配制
,E
项错误。
【
必备知识
】
1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所需仪器及配制步骤
:
(2)
仪器使用
:
①
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
“
检漏
”
。回答容量瓶时应指明规格
,
并选择合适的容量瓶
,
如配制
480 mL
溶液
,
应选用
500 mL
容量瓶。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释和存放液体
,
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
②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
(3)
根据表达式
c
B
=
进行
误差分析
:
①
导致
c
B
偏低的错误操作
:
垫滤纸称量
NaOH
固体
;
左码右物
(
用游码
);
称量时间过长
(
潮解
);
洗涤或转移时溶液溅出
;
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
超过刻度线时用滴管吸出液体
;
定容时仰视
;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②
导致
c
B
偏高的错误操作
:
砝码生锈
;
定容时俯视
;
未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
2
.
有关溶液的计算
(1)
熟练推导两种换算关系。
①
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标准状况下
,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
V
L,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ρ
g·cm
-3
,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
-1
,
②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
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其单位是
mol·L
-1
,
ρ
为溶液的密度
,
其单位是
g·cm
-3
,
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
,
其单位是
g·mol
-1
)
。
(2)
理解两条规律。
①
稀释定律。
a.
如用
V
1
、
V
2
、
c
1
、
c
2
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有
c
1
V
1
=
c
2
V
2
。
b.
如用
m
1
和
m
2
、
w
1
和
w
2
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
有
m
1
w
1
=
m
2
w
2
。
②
混合规律。
计算或判断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
设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w
1
和
w
2
的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
。
a.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
:
w
= (
w
1
+
w
2
)
。
b.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
(a)
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
,
则
w
> (
w
1
+
w
2
),
如
H
2
SO
4
溶液。
(b)
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
,
则
w
< (
w
1
+
w
2
),
如氨水、酒精溶液。
【
应考训练
】
考
向
1
溶液配制过程及误差分析
1
.(
双选
)(2020
天津杨村第一中学高三质检改编
)
以下有关物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等体积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钾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
,
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相等
,
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
∶
1
∶
1
B.Na
2
O
2
和
Na
2
O
各
0.1 mol
分别放入
100 g
水中
,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C.
质量分数分别为
5%
和
15%
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10%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
CD
解析
因为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相等
,
所以三种盐提供的硫酸根的比例为
1
∶
1
∶
1,
所以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
∶
3
∶
3,A
错误
;Na
2
O
2
和
Na
2
O
各
0.1
mol
分别放入
100
g
水中
,
消耗的水的质量相等
,
生成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也相等
,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
错误
;
若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
由于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
所以两种硫酸溶液混合后
,
质量分数更接近较浓硫酸的浓度
,
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10%,C
正确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则加入的蒸馏水偏少
,
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
正确。
2
.
用重铬酸钾法
(
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
)
可测定产物
Fe
3
O
4
中二价铁的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
0.010 00 mol·L
-1
的
K
2
Cr
2
O
7
标准溶液
250 mL,
应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
K
2
Cr
2
O
7
[
已知
M
(K
2
Cr
2
O
7
)=294.0 g·mol
-1
]
。
(1)
计算配制
250 mL 0.010 00 mol·L
-1
K
2
Cr
2
O
7
溶液时需要准确称量
K
2
Cr
2
O
7
的质量是
g(
结果保留
4
位有效数字
)
。
(2)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
,
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的有
(
用编号表示
)
。
①
电子天平
②
烧杯
③
量筒
④
玻璃棒
⑤
250 mL
容量瓶
⑥
胶头滴管
⑦
移液管
(3)
配制
0.010 00 mol·L
-1
K
2
Cr
2
O
7
溶液时
,
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有何影响
?(
选填
“
偏高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①
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②
定容时
,
仰视刻度线
。
(4)
配制
0.010 00 mol·L
-1
K
2
Cr
2
O
7
溶液
,
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
,
应如何操作
?
。
(5)
用
0.010 00 mol·L
-1
K
2
Cr
2
O
7
溶液滴定
20.00 mL
未知浓度的含
Fe
2+
的溶液
,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
10.00 mL K
2
Cr
2
O
7
溶液
,
则溶液中
Fe
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答案
(1)0.735 0
(2)
③⑦
(3)
①
偏低
②
偏低
(4)
重新配制
(5)0.030 00 mol·L
-1
解析
(1)
配制
250
mL
0.010
00
mol
·
L
-1
K
2
Cr
2
O
7
溶液
,
需要溶质的质量为
0.250
L×0.010
00
mol
·
L
-1
×294.0
g
·
mol
-1
=0.735
0
g
。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
: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
,
用到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
25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
用不到的是
③
量筒和
⑦
移液管。
(3)
①
配制溶液过程中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
,
溶液的浓度偏低
;
②
定容时
,
仰视刻度线
,
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
,
溶液的浓度偏低
。
(4)
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
,
导致实验失败
,
且无法挽救
,
必须重新配制。
(5)
根据方程式
,
设二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
计算得出
c
=0.030
00
mol
·
L
-1
,
所以溶液中
Fe
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030
00
mol
·
L
-1
。
考向
2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3
.(
双选
)(2020
辽宁抚顺一中高三质检改编
)
相对分子质量为
M
r
的气态化合物
V
L(
标准状况
)
溶于
m
g
水中
,
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w
%,
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
-1
,
密度为
ρ
g·cm
-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CD
4
.(2020
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七调
)
用密度为
ρ
1
g·cm
-3
、质量分数为
w
的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为
1
∶
4
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稀盐酸
,
该稀盐酸的密度为
ρ
2
g·cm
-3
,
则所配制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答案
C
考点三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
【真题示例】
1
.(2019
全国
Ⅱ
节选
)
立德粉
ZnS·BaSO
4
(
也称锌钡白
),
是一种常用的白色颜料。回答下列问题
:
(1)
以重晶石
(BaSO
4
)
为原料
,
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
:
①
在回转炉中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钡
,
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
,
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
CO
2
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的
“
还原料
”,
会逸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
且水溶性变差。其原因是
“
还原料
”
表面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
填化学式
)
。
③
沉淀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成品中
S
2-
的含量可以用
“
碘量法
”
测得。称取
m
g
样品
,
置于碘量瓶中
,
移取
25.00 mL 0.100 0 mol·L
-1
的
I
2
-KI
溶液于其中
,
并加入乙酸溶液
,
密闭
,
置暗处反应
5 min,
有单质硫析出。以淀粉为指示剂
,
过量的
I
2
用
0.100 0 mol·L
-1
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
,
反应式
为
。
测定时消耗
Na
2
S
2
O
3
溶液体积
V
mL
。终点颜色变化为
,
样品中
S
2-
的含量为
(
写出表达式
)
。
(2)
碘单质与硫离子的反应为
S
2-
+
I
2
==
=
S
↓+2I
-
;
碘单质与淀粉混合显蓝色
,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
I
2
,
故终点颜色变化为浅蓝色至无色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
,
设硫离子物质的量为
n
:
2
.(2018
全国
Ⅰ
)
焦亚硫酸钠
(Na
2
S
2
O
5
)
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
(1)
生产
Na
2
S
2
O
5
,
通常是由
NaHSO
3
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
(2)
利用烟道气中的
SO
2
生产
Na
2
S
2
O
5
的工艺为
:
①
pH=4.1
时
,
Ⅰ
中为
溶液
(
写化学式
)
。
②
工艺中加入
Na
2
CO
3
固体
,
并再次充入
SO
2
的目的是
。
(3)
制备
Na
2
S
2
O
5
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
,
装置如图所示
,
其中
SO
2
碱吸收液中含有
NaHSO
3
和
Na
2
SO
3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后
,
室的
NaHSO
3
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
,
可得到
Na
2
S
2
O
5
。
(4)Na
2
S
2
O
5
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
2
S
2
O
5
残留量时
,
取
50.00 mL
葡萄酒样品
,
用
0.010 00 mol·L
-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
消耗
10.00 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样品中
Na
2
S
2
O
5
的残留量为
g·L
-1
(
以
SO
2
计
)
。
解析
(1)NaHSO
3
和焦亚硫酸钠
(Na
2
S
2
O
5
)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4
价
,
则
NaHSO
3
经结晶脱水生成焦亚硫酸钠
(Na
2
S
2
O
5
)
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SO
3
==
=
Na
2
S
2
O
5
+H
2
O
。
(2)
①
根据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
则
SO
2
通入
Na
2
CO
3
溶液中可反应生成
Na
2
SO
3
或
NaHSO
3
,
再结合溶液
pH
为
4.1
可知
,
溶液
Ⅰ
中的溶质为
NaHSO
3
。
②
工艺中加入碳酸钠固体
,
并再次充入
SO
2
,
可生成更多的
NaHSO
3
。
(3)
根据电解目的
——
得到更多的
NaHSO
3
,
因此阳极是水电离出的
OH
-
放电
,
留下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
a
室
,
使
a
室中的
NaHSO
3
浓度增大。
【
必备知识
】
化学
计算常用方法
1
.
关系式法
多步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多个反应先后发生
,
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
依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
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
列出计算式求解
,
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
2
.
守恒法
所谓
“
守恒
”
就是物质在发生
“
变化
”
或两物质在发生
“
相互作用
”
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
“
不变
”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守恒定律
,
在化学变化中有多种守恒关系
,
如质量守恒、元素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3
.
差量法
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
,
找出
“
理论差量
”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把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理论差量及实际差量与未知量列成比例式
,
然后求解。
4
.
热重分析法
热重分析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待测样品的质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技术
,
用来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组分。晶体加热时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
,
仍在残余固体中
,
失重最后一般剩余金属氧化物
,
根据剩余物质的质量可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
应考训练
】
考
向
1
关系式法的应用
1
.(2020
山东实验中学线上检测节选
)
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主要以铵盐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
测定污水中磷含量的方法如下
:
取
100 mL
污水
,
调节至合适
pH
后用
AgNO
3
溶液使磷全部转化为
Ag
3
PO
4
沉淀。将沉淀过滤并洗涤后
,
用硝酸溶解
,
再使用
NH
4
SCN
溶液滴定产生的
Ag
+
,
发生反应
Ag
+
+
SCN
-
==
=
AgSCN
↓,
共消耗
c
mol·L
-1
NH
4
SCN
溶液
V
mL
。则此污水中磷的含量为
mg·L
-1
(
以磷元素计
)
。
2
.(2020
山东枣庄期末节选
)
利用
K
2
Cr
2
O
7
标准溶液定量测定某样品中硫代硫酸钠晶体
(Na
2
S
2
O
3
·5H
2
O,
M
=248 g·mol
-1
)
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
①
配制溶液
:
称取
1.200 0 g
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
,
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配制成
100 mL
溶液。
②
滴定
:
取
0.009 50 mol·L
-1
的
K
2
Cr
2
O
7
标准溶液
20.00 mL,
用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
KI,
发生反应
:
。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
,
发生反应
:
。
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
继续滴定
,
当溶液
,
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
,
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
24.80 mL,
则样品纯度为
%(
保留
1
位小数
)
。
答案
蓝色褪去
,
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95.0
解析
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
继续滴定
,
当溶液蓝色褪去
,
且半分钟不复原时即为终点
,
平行滴定
3
次
,
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
24.80
mL
。
考向
2
守恒法的应用
3
.(
双选
)(2020
山东烟台调研测试
)
将
m
g
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分成两等份
,
将其中一份加入
200 mL
的稀硝酸中并加热
,
固体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
,
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
NO
气体
2.24 L;
将另一份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
得到
n
g
固体
,
将所得固体溶于上述稀硝酸
,
消耗硝酸的体积为
V
m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V
=150
B.
硝酸的浓度为
2 mol·L
-1
C.
m
g
铜粉和锌粉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0.15 mol
D.
n=m
+2.4
答案
CD
解析
其中一份与
200
mL
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
,
溶液中溶质为
Cu(NO
3
)
2
和
Zn(NO
3
)
2
,NO
的物质的量为
2.24
L
÷
22.4
L
·
mol
-1
=0.1
mol,
转移电子为
0.1
mol×(5-2)=0.3
mol
。铜和锌被氧后都表现
+2
价
,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n
(Cu)+
n
(Zn)=0.3
mol
÷
2=0.15
mol,
故反应后溶液
中
的
物质的量为
0.15
mol×2=0.3
mol,
由
N
原子守恒可知
200
mL
溶液中
HNO
3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0.3
mol=0.4
mol,
故
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4
mol
÷
0.2
L=2
mol
·
L
-1
。铜和锌在空气中充分加热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硝酸
,
反应后生成
Cu(NO
3
)
2
、
Zn(NO
3
)
2
消耗
HNO
3
的物质的量为
0.15
mol×2=0.3
mol,
故消耗硝酸的体积为
0.3
mol
÷
2
mol
·
L
-1
=0.15
L,
即
150
mL,
故
A
正确
;
由分析可知
,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4
mol
÷
0.2
L=2
mol
·
L
-1
,
故
B
正确
;
每一份金属混合物中
n
(Cu)+
n
(Zn)=0.15
mol,
则
m
g
铜粉和锌粉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0.15
mol×2=0.3
mol,
故
C
不正确
;
每一份金属混合物总质量为
0.5
m
g,
得到
n
g
固体为
CuO
、
ZnO
的混合物
,
n
(O)=
n
(Cu)+
n
(Zn)=0.15
mol,
则
n
g=0.5
m
g+0.15
mol×16
g
·
mol
-1
=(0.5
m
+2.4)g,
故
D
不正确。
4
.(2020
河北衡水高中第七次检测
)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加入到
100 mL
某浓度的稀硝酸中
,
充分反应后
,
容器中剩有
m
1
g
铜粉
,
此时共收集到
NO
气体
448 mL(
标准状况
)
。然后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反应为止
,
容器中剩有铜粉
m
2
g,
则
m
1
-
m
2
的值为
(
)
A.5.76 B.2.88
C.1.92
D.0
答案
A
解析
铜粉加入到
100
mL
某浓度的稀硝酸中
,
充分反应后
,
容器中剩有
m
1
g
铜粉
,
反应生成
Cu(NO
3
)
2
和
NO
气体
,NO
的物质的量为
n
(NO)=0.448
L
÷
22.4
L
·
mol
-1
=0.02
mol,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
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5-2)
÷
2=0.03
mol,
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
,
溶液中
n
[Cu(NO
3
)
2
]=0.03
mol
,
考向
3
差量法的应用
5
.(2020
江西第一次大联考
)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
NaCl
、
Na
2
SO
4
等杂质。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
通过纯碱与酸反应生成
的
CO
2
来测定质量为
m
g
的工业纯碱的纯度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B
的质量
,
获取
CO
2
的质量
B.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C
的质量
,
获取
CO
2
的质量
C.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C
和
D
的质量
,
获取
CO
2
的质量
D.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D
的质量
,
获取
CO
2
的质量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
,
装置
B
的目的是干燥二氧化碳
,
不能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B
的质量获取反应生成的
CO
2
的质量
,
故
A
错误
;
装置
C
的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C
的质量可以获取反应生成的
CO
2
的质量
,
故
B
正确
;
装置
D
中的碱石灰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
C,
不能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D
的质量获取反应生成的
CO
2
的质量
,
故
C
错误
;
装置
D
中的碱石灰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
C,
不能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
D
的质量获取反应生成的
CO
2
的质量
,
故
D
错误。
6
.
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
5.00 g
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
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
,
混合物质量减少了
0.31 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
)
A.3.38 g
B.4.58
g C.4.16 g
D.4.41
g
答案
C
解析
碳酸钠较稳定
,
加热一般不分解
,
只有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设混合物中含有
NaHCO
3
的质量为
x
,
则
2NaHCO
3
Na
2
CO
3
+CO
2
↑+H
2
O
Δ
m
2×84
62
x
0.31
g
(2×84)
∶
62=
x
∶
0.31
g,
解得
x
=0.84
g,
所以
m
(Na
2
CO
3
)=5
g-
m
(NaHCO
3
)=5
g-0.84
g=4.16
g,
选项
C
正确。
考向
4
利用
“
热重分析法
”
确定物质组成
7
.(2020
山东高密一中月考
)ZnSO
4
·7H
2
O
在不同的温度下分解产物不同
,
取
28.70 g ZnSO
4
·7H
2
O
加热至不同温度
,
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数据
,680
℃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
)
A.ZnO
B.Zn
3
O(SO
4
)
2
C.ZnSO
4
D.ZnSO
4
·H
2
O
答案
B
解析
28.70
g
ZnSO
4
·
7H
2
O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由
Zn
元素守恒可以知道
,
生成
ZnSO
4
·
H
2
O
或
ZnSO
4
或
ZnO
时
,
物质的量均为
0.1
mol
。若得
ZnSO
4
·
H
2
O
的质量为
17.90
g(100
℃
);
若得
ZnSO
4
的质量为
16.10
g(250
℃
);
若得
ZnO
的质量为
8.10
g(930
℃
);
据此可确定
680
℃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Zn
3
O(SO
4
)
2
。
8
.(2020
山东莱芜一中月考节选
)
煅烧
NH
4
VO
3
可制得
V
2
O
5
,
煅烧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加热到
200
℃
时
,
得到的固体物质化学式为
,300~350
℃
放出气态物质的化学式为
。
答案
HVO
3
H
2
O
解析
煅烧
NH
4
VO
3
时
,
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题图所示。加热到
200
℃
时
,
质量减少
0.17
g,
所以
0.01
mol
NH
4
VO
3
受热分解生成气体为
0.01
mol
NH
3
,
发生
NH
4
VO
3
NH
3
↑+HVO
3
;
加热到
350
℃
时固体质量减少
0.09
g,
失去
0.005
mol
H
2
O,
发生的反应为
2HVO
3
H
2
O+V
2
O
5
,
则放出气态物质的化学式为
H
2
O
。
9
.(2020
湖北武汉重点中学联考节选
)
如下图是小组同学将
MnC
2
O
4
·2H
2
O
晶体放在坩埚里加热分解时
,
固体失重质量分数随温度
(
T
)
变化的曲线
(
已知草酸锰不稳定
,
但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在
300
℃
以下不变
)
。
试根据各点的坐标
(
近似值
)
回答下列问题
:
(1)C~D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从
D
点到
E
点过程中固体失重的质量分数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
(
1)MnC
2
O
4
MnO+CO
↑+CO
2
↑
(2)MnO
与空气中的
O
2
发生化合反应
,
生成新的锰的氧化物
解析
(1)MnC
2
O
4
·
2H
2
O
的摩尔质量为
179
g
·
mol
-1
,
假设
1
mol
MnC
2
O
4
·
2H
2
O
发生分解
,
则
C
点失重
179
g×0.201≈36
g,
即恰好失去水分子。
C
点固体为
MnC
2
O
4
,D
点失重
60.3%,
则
D
点质量为
179
g×(1-60.3%)≈71
g,
则
D
点为
MnO,
则
C~D
的化学方程式为
MnC
2
O
4
MnO+CO
↑+CO
2
↑
。
(2)
由于
MnO
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新的锰的氧化物
,
导致从
D
到
E
点过程中固体失重的质量分数下降。
热点专攻
(二)
有关
N
A
的正误判断题常以相关数目的计算为载体
,
在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等知识点上设计陷阱
,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及易错点的掌握情况。题目形式灵活、范围广泛、综合性强
,
复习时要宏观把握
,
各个击破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
一
)
审题关注
什么
典型示例
(
判断正误
)
(1)
常温下
,11.2 L
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
0.5
N
A
(×)
(2)
标准状况下
,22.4 L
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
19
N
A
(×)
(3)
常温常压下
,2.24 L
氯气与
2.4 g
镁粉充分反应
,
转移的电子数为
0.2
N
A
(×)
(4)
常温常压下
,11 g CO
2
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5
N
A
(
√
)
(5)
标准状况下
,11.2 L
苯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0.5
N
A
(×)
归纳点拨
一看物质是否处在
“
标准状况
”
二看
“
标准状况
”
下
,
物质是否为
“
气体
”(
如
CCl
4
、
H
2
O
、
Br
2
、
SO
3
、
HF
、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都不是气体
)
三看非标准状况下涉及的物理量是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还是质量
(
二
)
题目考查什么
1
.
考查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典型示例
(
判断正误
)
(1)
在常温常压下
,32 g
18
O
2
中含有
2
N
A
个氧原子
(×)
(2)17 g —OH
与
17 g OH
-
所含电子数均为
10
N
A
(×)
(3)28 g
乙烯和环丁烷
(C
4
H
8
)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
N
A
(
√
)
(4)CH
4
与
P
4
的分子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
,
在
1 mol CH
4
分子或
P
4
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均为
4
N
A
(×)
(5)1 mol
甲苯含有
6
N
A
个
C—H
键
(×)
(6)
m
g CO
与
N
2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
为
N
A
(
√
)
归纳点拨
①
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
,
如
Ne
、
D
2
O
、
18
O
2
、
—OH
、
OH
-
等
②
记最简式相同的物质
,
如
NO
2
和
N
2
O
4
、乙烯
(C
2
H
4
)
和丙烯
(C
3
H
6
)
等
③
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
,
如
N
2
、
CO
、
C
2
H
4
等
④
记物质的特殊结构
,
如白磷、
SiO
2
、苯等
⑤
记特殊物质的组成
,
如
He
、
Ne
为单原子分子
,O
3
为三原子分子
,P
4
为四原子分子
⑥
记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
,
如一分子
H
2
O
2
、
C
n
H
2
n
+2
中化学键的数目分别为
3
、
3
n
+1
2
.
考查粒子数目的
判断
典型示例
(
判断正误
)
(1)0.1 L 0.5 mol·L
-1
CH
3
COOH
溶液中含有的
H
+
数目为
0.05
N
A
(×)
(2)0.1 L 3.0 mol·L
-1
的
NH
4
NO
3
溶液中含有
的
的
数目为
0.3
N
A
(×)
(3)
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
,
密闭容器中
2 g H
2
与足量
N
2
反应
,
转移电子数为
2
N
A
(×)
(4)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和
KCl
溶液中
,
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
2
N
A
(×)
归纳点拨
①
是否有弱酸、弱碱离子的水解
②
是否有弱电解质的电离
③
是否为可逆反应
④
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3
.
考查电子转移的
数目
典型示例
(
判断正误
)
(1)
电解
NaCl
溶液得到
22.4 L H
2
(
标准状况
),
理论上需要转移
N
A
个电子
(×)
(2)
标准状况下
,0.1 mol Cl
2
溶于水
,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
N
A
(×)
(3)1 mol Na
2
O
2
与足量
CO
2
充分反应
,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
N
A
(×)
(4)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
22.4 L(
标准状况
)
气体时
,
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2
N
A
(×)
(5)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
,
电子转移数为
2
N
A
(×)
归纳点拨
①
注意特殊物质的化合价
,
如由
Na
2
O
2
或
H
2
O
2
生成
1 mol O
2
转移
2 mol
电子
,
由
H
2
O
生成
1 mol O
2
转移
4 mol
电子
②
注意反应是否为歧化反应
,
如
1 mol Cl
2
与足量
NaOH
反应转移
1 mol
电子
,
与足量
Fe
反应转移
2 mol
电子
③
注意变价金属
(Fe
、
Cu)
在生成物中的价态
,
如
Fe
与盐酸
(
过量
)
反应生成
Fe
2+
,
而
Fe
与
HNO
3
(
过量
)
反应生成
Fe
3+
【
应考训练
】
1
.(
双选
)(2020
山东潍坊三模改编
)
设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
,1 L C
2
H
5
OH
完全燃烧后生成的
CO
2
分子个数约
为
B.20 g D
2
O
与
20 g
含有
的中子数均为
10
N
A
C.14.0 g Fe
发生吸氧腐蚀生成
Fe
2
O
3
·
x
H
2
O,
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0.5
N
A
D.50 mL 12 mol·L
-1
盐酸与足量
MnO
2
共热
,
转移的电子数为
0.3
N
A
答案
BC
解析
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
,
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
,
故
A
错误
;D
2
O
与
的
摩尔质量均为
20
g
·
mol
-1
,
故
20
g
D
2
O
与
20
g
的
物质的量均为
1
mol,
且它们每个分子中均含
10
个中子
,
故
1
mol
两种物质中均含
10
N
A
个中子
,
故
B
正确
;14.0
g
Fe
的物质的量
为
=
0.25
mol,Fe
发生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
Fe-2e
-
==
=
Fe
2
+
,
则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0.25
mol×2
N
A
=0.5
N
A
,
故
C
正确
;50
mL
12
mol
·
L
-1
盐酸与足量
MnO
2
共热反应一段时间后
,
盐酸浓度减小
,
无法继续反应
,
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
0.3
N
A
,
故
D
错误。
2
.(2020
山东章丘第四中学月考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
,1 L pH=10
的
NaClO
溶液中
,
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
1×10
-10
N
A
B.12 g NaHSO
4
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
0.2
N
A
C.71 g Cl
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
N
A
D.
标准状况下
,11.2 L HF
含有的分子数为
0.5
N
A
答案
B
解析
NaClO
为强碱弱酸盐
,ClO
-
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
,
常温下
,1
L
pH=10
的
NaClO
溶液中
,
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
1×10
-4
N
A
,A
项错误
;12
g
NaHSO
4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固体时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
,
故总离子数为
0.2
N
A
,B
项正确
;
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题给条件下无法计算
71
g
Cl
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
,C
项错误
;
标准状况下
HF
是液态
,
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
,D
项错误。
3
.(
双选
)(2020
江西抚州南城一中质检改编
)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
,11.2 L Cl
2
溶于水
,
溶液中
Cl
-
、
ClO
-
和
HClO
的微粒数之和为
N
A
B.32.5 g FeCl
3
水解形成的
Fe(OH)
3
胶体粒子数为
0.2
N
A
C.1 mol PCl
3
与
1 mol
36
Cl
2
反应达到平衡时
,
产物中含
P—
36
Cl
键的数目小于
2
N
A
答案
CD
解析
标准状况下
,11.2
L
Cl
2
物质的量为
0.5
mol,
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根据物料守恒得出溶液中
Cl
-
、
ClO
-
和
HClO
的微粒数之和小于
N
A
,
故
A
错误
;32.5
g
FeCl
3
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
其水解形成
Fe(OH)
3
胶体
,
胶体粒子是聚合体
,
因此胶体粒子数小于
0.2
N
A
,
故
B
错误
;1
mol
PCl
3
与
1
mol
36
Cl
2
反应达到平衡时
,
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
,
产物
PCl
5
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
因此
PCl
5
中含
P—
36
Cl
键数目小于
2
N
A
,
故
C
正确
;
根据质量守恒可得
反应
4
.(2020
天津杨村一中高三月考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
,8 g O
2
和
O
3
的混合气体含有
4
N
A
个电子
B.1 L 0.1 mol·L
-1
的
FeCl
3
溶液中的
Fe
3+
水解
,
形成
0.1
N
A
个
Fe(OH)
3
胶体粒子
C.
标准状况下
,22.4 L Cl
2
通入水中发生反应
,
转移的电子数为
N
A
D.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
2
O
2
,
失去
2
N
A
个电子
答案
A
解析
氧气和臭氧均只含氧元素
,
则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为
8
g,
由于
n
= ,
则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1
mol
氧原子含有
8
mol
电子
,0.5
mol
氧原子含有
4
mol
电子
,A
正确
;
水解是微弱的
,
且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是多个
Fe(OH)
3
“
分子
”
形成的聚合体
,
因此
1
L
0.1
mol
·
L
-1
FeCl
3
溶液中的
Fe
3+
水解得到的
Fe(OH)
3
胶体微粒数小于
0.1
N
A
,B
错误
;
标准状况下
,22.4
L
Cl
2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通入水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
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
因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N
A
,C
错误
;1
mol
钠反应可失去
1
mol
电子
,D
错误。
本 课 结 束
相关文档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学案:专题2021-07-0816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021-07-08294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2021-07-088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2021-07-088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学案:专题2021-07-0837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2021-07-088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选择题专2021-07-087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选择题专2021-07-088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021-07-08136页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021-07-07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