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1-07-08 发布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名师点拨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本讲的知识相对简单一些,没有真正难懂的东西,但却是在考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本讲的常考点是各种概念的辨析,比如单质是不是电解质?再比如就胶体的概念挖坑等。刚学完感觉没啥难度,但在考试中很容易出现越简单越做不对的情况。同时,考试时心理紧张也很容易导致反应迟钝,对一些关键字词不敏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介绍一种方法:看见题中最爱挖坑的关键词先想可能挖的坑是什么,题中是不是有坑等着我跳,要是让我设计这道题我在哪挖坑?经过这样的思考,就能将挖坑题直接秒杀。当然,这是建立在基础打牢,多刷题、多进行类似思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近几年来,高考中本讲的考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生产、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质为载体或以传统文化、古籍中的描述等为素材,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用途及变化;二是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为题材考查胶体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 ‎(2)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同素异形体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 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特别提醒:物质变化的辨析 ‎(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O3与O2间的转化。‎ ‎(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如U―→Th+He。‎ ‎(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HCl溶于水均属于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5)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4.物质的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如:‎ ‎(3)树状分类法 简单地说,是将被分类对象按照从属关系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 ‎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③氧化物的分类 特别提醒: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 ‎(1)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等。‎ ‎②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 ‎(2)氧化物辨析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 ‎5.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1)转化示意图 ‎(2)实例:‎ 请写出①②③④⑦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2Ca+O2===2CaO___,__化合反应___;‎ ‎②__CaO+H2O===Ca(OH)2___,__化合反应___;‎ ‎③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_,__复分解反应___;‎ ‎④__Fe+2HCl===FeCl2+H2↑___,__置换反应___;‎ ‎⑦__CaCO3+2HCl===CaCl2+H2O+CO2↑___;__复分解反应___‎ ‎6.化学反应的分类  ‎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 × )‎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是两性氢氧化物( × )‎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5)溶于水呈酸性的物质是酸,呈碱性的物质是碱( × )‎ ‎(6)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 )‎ ‎(7)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 ‎(8)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9)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 ‎(10)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 )‎ ‎(11)胆矾(CuSO4·5H2O)、明矾[ 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 )‎ ‎(12)NaHSO4、NaHCO3都属于酸式盐,溶液都呈酸性( × )‎ ‎2.(2019·山东淄博检测)如图W、X、Y、Z为四种物质,若箭头表示能一步转化的常见反应,其中常温下能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D )‎ 选项 W X Y Z A N2‎ NH3‎ NO2‎ HNO3‎ B Na Na2O2‎ NaOH NaCl C Fe FeCl3‎ Fe(OH)2‎ FeCl2‎ D Al AlCl3‎ NaAlO2‎ Al2(SO4)3‎ ‎[解析] 常温下N2不能直接转化为NH3、NO2、HNO3,A项错误;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而不是Na2O2,B错误;常温下Fe不能一步转化为Fe(OH)2,Fe和氯气在点燃时发生反应生成FeCl3,C项错误;Al与盐酸反应转化为AlCl3,与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2,与硫酸反应转化为Al2(SO4)3,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2,NaAlO2与过量硫酸反应转化为Al2(SO4)3,Al2(SO4)3与BaCl2溶液反应转化为AlCl3,D项正确。‎ ‎3.金属和盐反应时是否一定生成金属和盐?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如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 )‎ ‎(2)碘的升华、煤的液化都是物质状态的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 )‎ ‎(3)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 )‎ 提示:FeCl3与KI可反应生成I2。‎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 )‎ ‎(6)电离、电解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们均是化学变化( × )‎ ‎(7)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 ‎(8)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 提示:NH4Cl加热时分解成NH3和HCl,遇冷又化合成NH4Cl。‎ ‎(9)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 提示: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 ‎(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 提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11)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 ‎(12)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提示: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13)“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 )‎ ‎(14)“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 ‎(15)纯碱属于盐、甘油属于油脂( × )‎ 提示:纯碱属于盐,甘油属于醇类物质不属于油脂。‎ ‎(16)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 提示:NaCl的溶化,虽然破坏化学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17)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 )‎ 提示:活性炭吸附有机色素,属于物理变化。‎ ‎(18)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一定是化学变化( √ )‎ ‎(19)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 ‎(20)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 )‎ 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属于化学变化。‎ ‎2.(2019·新题预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B ‎《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涉及化学变化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 ‎[解析]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活泼性强于铜,A项正确;“水滴石穿”‎ 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属化学变化,B项错误;硝酸钾、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3.(2017·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解析] 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点拨] 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无机物大致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玻璃、水泥、陶瓷为传统硅酸盐产品,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无机物。‎ 萃取精华:‎ ‎(1)物质分类题的解题思路 ‎①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 ‎②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 ‎(2)特例反驳法速解分类正误判断型选择题 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若直接运用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这时可以借助一些正面特例或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选项,从而快速得到正确答案。列举正面特例或反面特例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 ‎4.(2015·课标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 考查干燥剂的有关判断。A.硅胶没有毒,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正确;B.P2O5是酸性氧化物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磷酸,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正确;C.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正确,答案选C。‎ ‎[点拨] 本题考查常见干燥剂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熟悉常见干燥剂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5.(2017·江苏化学,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C )‎ A.FeFeCl2Fe(OH)2‎ B.SSO3H2SO4‎ C.CaCO3CaOCaSiO3‎ D.NH3NOHNO3‎ ‎[解析] 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A项错误;S与O2反应生成SO2,B项错误;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与SiO2在高温时反应生成CaSiO3,C项正确;NO与H2O不反应,D项错误。‎ ‎6.(2019·山东滨洲高三检测)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A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解析] ①如CO2+Ca(OH)2=CaCO3↓+H2O,正确。②如H2S+CuSO4=CuS↓+H2SO4,正确。③如:CH3COONa+HCl=NaCl+CH3COOH,正确。④如:2H2S+H2SO3=3S↓+3H2O,正确。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正确。⑥如:3NO2+H2O===2HNO3+NO,正确。故选A。‎ ‎7.(2019·河北衡水检测)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A、B、C的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__③⑤___(填序号)。‎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2)A、B、C三种单质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单质是A、B、C中的__A___,理由是__B、C为气体,不可能为金属___。‎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__HCl___,写出E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常见离子方程式:‎ ‎__MnO2+4H++2Cl-Mn2++2H2O+Cl2↑___。‎ ‎[解析] 由于“E溶液+A→D溶液+C”,A为固体,C为气体,再结合框图中转化关系可以确定E溶液是一种酸,A是金属,C是H2。继而判断出B是Cl2或F2,A是Al、Mg或Na等金属。(1)两种元素不能形成碱,且A、B、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没有氧元素,所以形成的化合物不能是氧化物。‎ ‎(2)A为固体,B和C为气体,金属只能为A。‎ ‎(3)E是一种强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E为HCl;HCl作还原剂,最常见的是其与MnO2反应。‎ 萃取精华:‎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非化学变化 ‎2.常考易错的几个物质的转化 ‎(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以及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④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⑤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考点二 分散系 胶体  ‎ ‎1.分散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a.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__粒子直径大小___。‎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b.若按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如烟属于__气固___分散系;雾属于__气液___分散系;悬浊液属于__液固___分散系;合金属于__固固___分散系。‎ ‎(3)理清三种分散系的差异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 分子集合体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__能___‎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__不能___‎ 不能 鉴别 ‎__无___丁达 尔效应 ‎__有___丁达 尔效应 静置分层 或沉淀 ‎2.胶体 ‎(1)胶体的分类 ‎①依据分散剂的状态:‎ ‎②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2)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性质 定义 应用 丁达尔效应 光束通过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鉴别溶液和胶体(液溶胶)‎ 布朗运动 胶体粒子在胶体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在涂料生产等领域有重要作用 电泳 静电除尘等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凝结而产生沉淀的现象 江河入海口处沙洲的形成、盐卤点豆腐等 渗析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现象 除去胶体中的电解质等 ‎(3)胶体净水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颗粒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常见的净水剂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其净水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4)胶体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①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可透过滤纸孔隙,不能透过半透膜孔隙,故可用滤纸分离胶体和悬浊液,可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 ‎②利用半透膜能透过小分子和离子但不能透过胶体粒子的性质,从溶胶中除掉作为杂质的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称为渗析。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胶体。‎ 特别提醒:盐析也是一种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但不同于渗析,一般是指向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物质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3.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特别提醒:(1)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而不是丁达尔效应,但胶体和溶液通常用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分,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为胶体。‎ ‎(2)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胶体有电泳现象是因为胶粒吸附带电的粒子而带电,具体情况如下表:‎ 胶体微粒 吸附的 离子 胶粒带 的电荷 在电场中胶 粒移动方向 金属氢氧化物、金 属氧化物 阳离子 正电荷 阴极 非金属氧化物、金 属硫化物 阴离子 负电荷 阳极 注意:胶体呈电中性,带电的是“胶粒”。‎ ‎(3)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时,现象为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开始时产生沉淀是由于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后来沉淀溶解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铁盐。‎ ‎(5)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2)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 )‎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 )‎ ‎(4)含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配制成胶体后,将得到胶体粒子0.1 mol( × )‎ ‎(5)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呈红褐色( × )‎ ‎(6)可用过滤的方法将胶体粒子与分散剂分开( × )‎ ‎(7)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 ‎(8)通过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稀豆浆和氢氧化铁胶体( × )‎ 提示:稀豆浆属于胶体。‎ ‎(9)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 )‎ 提示:明矾净水只是把浑水变为清水,无杀菌消毒的作用,错误。‎ ‎(10)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 √ )‎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③⑥___。‎ ‎①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③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④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胶体与溶液 ‎⑤有色玻璃属于胶体 ‎⑥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胶体 ‎⑦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⑧热电厂用高压电除去黑烟中的炭粒,使黑烟变成白烟,减少污染,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⑨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解析] ①利用了胶体的聚沉;③胶体不带电,是胶粒带电,错误;④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溶质均能透过滤纸;⑤有色玻璃是固溶胶(将固体作为分散剂所形成的溶胶),属于胶体;⑥制取的是Fe(OH)3沉淀,错误;⑧利用了胶粒带电、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性质。⑨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 ‎3.(2019·湖北第一次联考)生产、生活中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海市蜃楼”现象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造成的 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消毒 C.在香蕉箱中放入浸有KMnO4溶液的硅藻土可延长保鲜期 D.由于碘单质受热易升华,所以炒菜时加碘盐最后放 ‎[解析]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与胶体无关,A项错误;明矾能净水,但不能给水消毒,B项错误;KMnO4可将成熟水果释放出的催熟剂——乙烯氧化,从而延长水果的保鲜期,C项正确;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不是碘单质,D项错误。‎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D.火力发电厂的烟气管道里安装的静电除尘装置,是利用了胶体的电泳原理 ‎[解析] 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故A项错误;分散系是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故分散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故B项错误;丁达尔效应是光的散射,可以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项错误;胶体中的胶粒带电,故可以在电场中向着某一电极移动,可以用于工厂除尘,故D项正确。‎ ‎2.(2019·天津高三检测)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D )‎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OH)3溶胶 ⑥肥皂水 A.①③ B.⑤⑥‎ C.② D.④‎ ‎[解析] ②中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④中物质属于溶液,剩余物质均属于胶体。‎ ‎3.(2019·山东淄博高三检测)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则无此现象 D.溶液最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很不稳定,放置后很快生成沉淀 ‎[解析] A项,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均为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B项,半透膜允许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不允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通过;C项,蔗糖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D项,溶液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时间稳定存在。‎ 萃取精华:‎ 分散系认识的2个易错点 ‎(1)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溶液和浊液没有。‎ ‎(2)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4.(2019·河北衡水高三检测)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C )‎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向该液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 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可得到Fe(OH)3胶体,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形成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了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Fe(OH)3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通入直流电后,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故B正确;该液体中还含有Cl-,会产生AgCl沉淀,结合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故C错误;在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聚沉,再发生Fe(OH)3与H+的反应而溶解,故D正确。‎ ‎5.(2019·广东高三检测)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B )‎ ‎①胶体的吸附 ②盐类水解 ③焰色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FeO的还原产物是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因此,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了①②④的变化过程。‎ ‎6.(2019·梅州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B.将饱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C.用过滤法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解析] 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分散系,则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A 正确;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B正确;胶体与溶液均可透过滤纸,则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C错误;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发生胶体聚沉,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D正确。‎ ‎7.(2019·山东滨州检测)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铜盐、碳酸盐、碱式盐、盐、化合物(任答三种即可)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___。‎ ‎(3)写出B的化学式__CuO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①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②③___(填序号)。‎ ‎(5)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2Cu+O2+CO2+H2O===Cu2(OH)2CO3___。‎ ‎[解析] (1)铜绿是Cu2(OH)2CO3,根据盐的分类,可以属于铜盐、碳酸盐、碱式盐、化合物等。‎ ‎(2)根据题中信息,和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3)反应④加热,使氢氧化铜分解成CuO,则B为CuO。‎ ‎(4)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③加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分解反应、反应⑤是置换反应,因此化合反应是①,复分解反应为②③。‎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CO2+H2O===Cu2(OH)2CO3。‎ 萃取精华 ‎1.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图 ‎2.物质类别中的“一定”和“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5)某酸分子含有n个氢原子,不一定是n元酸(如CH3COOH是一元酸)。‎ ‎3.明确关于胶体的误区 ‎(1)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2)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有些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注意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可利用丁达尔效应,而分离、提纯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4)Fe(OH)3胶体粒子是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5)书写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易错点:‎ ‎①用“===”而不是“”;‎ ‎②Fe(OH)3后不标“↓”。‎ 要点速记:‎ ‎1.一个范围: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2.三种分散系及本质区别:溶液、浊液和胶体,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3.胶体的三性质、聚沉三方法:丁达尔效应、聚沉和电泳;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或搅拌、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 ‎4.八种常见胶体:雾、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牛奶、豆浆、墨水、Fe(OH)3胶体、Al(OH)3胶体。‎ ‎5.一个易错问题:胶体是电中性的,但胶体粒子因吸附作用可能带有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