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7.50 KB
- 2021-07-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教师用书备选)
模块综合测评(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的上升
D.《抱朴子》中记载有“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D [D项中的两反应的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B.明矾、漂白粉处理自来水的原理不相同
C.工业上常用电解MgO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D.SO2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B [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MgO的熔点高,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金属镁,C项错误;SO2具有还原性,而酸性KMnO4溶液具有氧化性,SO2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D项错误。]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以苯甲醇为原料可制取苯甲酸
D.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但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错误;苯与溴单质在Fe或FeBr3
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苯和溴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乙酸分子中含有甲基,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项错误。]
4.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海水资源利用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碱工业中采用阴离子交换膜可提高产品的纯度
B.工业生产中②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C.由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的关键是要低温小火烘干
D.④、⑤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溴元素在反应④、⑥中均被氧化,在反应⑤中被还原
D [氯碱工业的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采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使钠离子转移到阴极,阳极得到Cl2,阴极得到H2和NaOH,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与阳极产生的Cl2反应,还可以防止Cl2与NaOH反应,A项错误;工业上沉淀海水中的Mg2+,常采用Ca(OH)2,不用NaOH,因为NaOH的价格较贵,B项错误;由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的关键是在HCl氛围中加热,以抑制Mg2+的水解,C项错误。]
5.白磷和红磷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转化为红磷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相同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
C.常温下,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不易自燃
D.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低
A [由题图知,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白磷转化为红磷放出一定能量,A项正确;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项错误;常温下,白磷能量高,着火点低,易自燃,
C项错误;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高,D项错误。]
6.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硝酸均能脱去蔗糖中的水
B.浓硫酸和浓硝酸均能与炽热的木炭反应
C.稀硫酸和稀硝酸均能与铁反应生成有毒气体
D.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
B [蔗糖的分子式是C12H22O11,其组成可表示为C12(H2O)11,但不代表蔗糖中含有水,另外,浓硝酸不能使蔗糖炭化,A项错误;浓硫酸与炽热的木炭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浓硝酸与炽热的木炭反应生成CO2、NO2和H2O,B项正确;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无毒气体H2,C项错误;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铝发生钝化,故可用铝制容器盛放,D项错误。]
7.某温度下,往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2A(g)+B(g)C(g)。物质C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表所示。在0~6 s内,平均反应速率为( )
t/s
2
4
6
8
C的浓度/(mol·L-1)
0.22
0.36
0.42
0.46
A.v(A)=0.070 mol·L-1·s-1
B.v(A)=0.140 mol·L-1·s-1
C.v(A)=0.035 mol·L-1·s-1
D.v(A)=0.420 mol·L-1·s-1
B [在0~6 s内,物质C的浓度变化是0.42 mol·L-1,则此段时间内,用生成物C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42 mol·L-1÷6 s=0.070 mol·L-1·s-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得,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2×0.070 mol·L-1·s-1=0.140 mol·L-1·s-1,故选B。]
8.等质量的锌与过量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收集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是 ( )
组别
A
B
C
D
盐酸浓度/(mol·L-1)
2.0
2.5
2.5
2.5
温度/℃
25
30
50
50
锌的状态
块状
粉末
块状
粉末
D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项符合题意。]
9.下列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要求的是 ( )
A.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
B.甲烷与Cl2反应制备一氯甲烷
C.用SiCl4制备高纯Si
D.Cu和浓HNO3反应制备Cu(NO3)2
A [按照绿色化学的思想,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写出题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正确答案为A。]
10.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石墨棒
C.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将稀硫酸换成乙醇,灯泡亮度不变
B [该原电池中,锌是负极,石墨是正极,结合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及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可得,正确选项为B。]
11.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SO3(g)+NO(g)NO2(g)+SO2(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B.体系总质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C.NO(g)和NO2(g)的生成速率相同
D.SO3(g)和NO(g)的浓度比为1∶1
C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及体积均不变,故密度不变,A、B项错误;NO(g)和NO2(g)的生成速率相同,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C项正确;SO3(g)和NO(g)的浓度比为1∶
1不能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D项错误。]
12.如图所示是探究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水槽中盛有水,试管中盛满SO2,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B.若水槽中盛有水,试管中盛满NO2,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并充满试管
C.若水槽中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试管中是NH3,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并呈红色
D.若水槽中盛有NaOH溶液,试管中是Cl2,可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黄绿色褪去
B [SO2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可与水反应生成H2SO3,则可以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A项正确;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O不溶于水,则可以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但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B项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使溶液显碱性,遇酚酞溶液变红,则可以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并呈红色,C项正确;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黄绿色褪去,D项正确。]
13.选用下图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装置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
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C.丙中品红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
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
A [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2和SO2,验证混合气体中有CO2,必须先将SO2除去且验证SO2已被除尽,再通入澄清石灰水验证CO2,
故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A项正确;丙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SO2已被除尽,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故B、C、D项均错误。]
14.某甲烷燃料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中的Na+向b电极移动
B.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a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电极流向a电极
D [从题图可看出,b电极产生大量OH-,b电极为正极,故Na+应向b电极移动,A项正确;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B项正确;a电极上甲烷发生氧化反应,故为负极,C项正确;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a电极流向b电极,D项错误。]
15.异丙烯苯和异丙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者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异丙烯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B.异丙烯苯和乙苯是同系物
C.异丙苯与足量氢气完全加成所得产物的一氯代物有6种
D.0.05 mol异丙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13.44 L
C [异丙烯基与苯环以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因而异丙烯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A错误;异丙烯苯分子式为C9H10,乙苯分子式为C8H10,两者相差一个“C”,不符合同系物之间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B错误;异丙苯与足量氢气完全加成生成,其含有6种氢原子,因而其一氯代物有6种,C正确;异丙苯分子式为C9H12,燃烧方程式为C9H12+12O29CO2
+6H2O,0.05 mol异丙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0.6 mol,但氧气所处状况未知,无法计算气体体积,D错误。]
16.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功能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着色剂——苯甲酸钠
B.调味剂——亚硝酸钠
C.营养强化剂——碘酸钾
D.防腐剂——苋菜红
C [苯甲酸钠具有防腐性,可用作防腐剂,不能用作着色剂,A项错误;亚硝酸盐有毒,不能用作调味剂,但可用作防腐剂,B项错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可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因此碘酸钾可以用作营养强化剂,C项正确;苋菜红为着色剂,不能用作防腐剂,D项错误。]
17.如图甲所示,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或CaCl2
B.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未充满三颈烧瓶,肯定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
C.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乙,则E点时喷泉最剧烈
D.工业上,若出现液氨泄漏,可通过喷水处理
D [CaO与H2O反应放热,且OH-浓度增大,有利于氨气的逸出,而CaCl2为中性盐,能溶于水,热量的变化很小,不与水反应,对氨气的逸出没有促进作用,A项错误;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未充满三颈烧瓶,可能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也可能是因为氨气中混有空气等,B项错误;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之差越大,喷泉越剧烈,C点的压强最小,大气压不变,则大气压和C点的压强差最大,则C点喷泉最剧烈,C项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D项正确。]
18.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B.该工艺中HI的量没有改变,可视作该工艺的催化剂
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I2===H2+2H2SO4+2HI
C [分离器中的物质都可溶,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由题干知该工艺中碘先作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生成H2SO4和HI,而后HI分解生成碘,HI是中间产物,并非催化剂,故B错误;反应器中,碘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H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2I-+4H+,在膜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HII2+H2,反应器中消耗的碘的量等于膜反应器中生成的碘的量,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故C正确;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SO2+I2+2H2O===2HI+H2SO4,在膜反应器中的反应为2HII2+H2,将两个方程式相加得总反应为SO2+2H2O===H2SO4+H2,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7分)人类使用能源经历了三个时期。
(1)柴草时期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木材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成________能和光能。
(2)化石能源时期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电子式为,其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某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据此写出该物质的结构式 ________。
(3)多能源结构时期
基于环保理念,海南省将逐步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燃料电池汽车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图所示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示
意图,其基本工作原理与铜锌原电池的相同。根据图中电子流动方向判断,A电极是__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木材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2)CH4中存在C—H极性共价键;由题给的分子模型可推断出该有机物的结构式是。(3)根据电子由电池的负极流出、正极流入的原理,可推断出A电极是电池的负极;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持续产生稳定的电流等。
[答案] (1)热 (2)共价键 (3)负极 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持续产生稳定的电流等(任写一条即可) O2+4e-+4H+===2H2O
20.(8分)为探究H2O2、SO2、Br2的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A B C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A中有气泡产生,B中橙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ⅱ.取C中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盐酸
沉淀不溶解
ⅲ.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溶液
开始时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逐渐变成橙色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他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③按照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3)ⅲ中滴入少量H2O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①: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②: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②,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解析] (1)A中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①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也能将溶液中的SO2氧化,故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弹簧夹;②由于溴单质有挥发性,溴单质也可以将SO2氧化,产生同样的实验现象,所以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来除去挥发出的溴蒸气,D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CCl4、苯或饱和NaHSO3溶液。(3)由于H2S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具有漂白性的SO2,所以为验证观点②,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得出H2O2、SO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Br2>SO2。
[答案] (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弹簧夹
②CCl4(或苯或饱和NaHSO3溶液)
(3)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4)H2O2>Br2>SO2
21.(13分)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Cu2+、Fe2+、Hg2+、H+等离子,某化学小组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准备回收废水中的Cu和Hg,同时得到绿矾。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现有仪器:酒精灯、玻璃棒、坩埚、蒸发皿、蒸馏烧瓶、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等,完成步骤Ⅳ的实验操作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设计简单实验检验绿矾是否变质: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步骤Ⅱ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3)步骤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应与装置________(填“甲”“乙”或“丙”)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氧化铜制取铜有如下四种方案:
方案甲: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方案乙: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方案丙:利用炭粉还原氧化铜;
方案丁:先将氧化铜溶于稀硫酸,然后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再将滤渣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再过滤、洗涤、烘干。
从安全角度考虑,方案________(填“甲”“乙”或“丙”,下同)不好;从产品纯度考虑,方案________不好。
(5)写出步骤Ⅰ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滤液中硫酸亚铁的浓度较低,先进行蒸发得到热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最后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过滤还需要漏斗,蒸发结晶还需要坩埚钳;绿矾变质时有Fe3+生成,检验Fe3+用KSCN溶液。(2)加入过量的铁粉,将Cu2+和Hg2+全部转化成铜和汞;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制得的绿矾中会混有FeCl2杂质。(3)汞在常温下呈液态,易挥发且有剧毒,所以需要在密闭装置中收集,且要采用冷凝装置。(4)氢气和一氧化碳易燃,且一氧化碳有毒,用二者还原氧化铜易发生爆炸,所以从安全方面考虑,方案甲、乙均不好;用炭粉还原氧化铜,所得铜中易混有炭粉,即从纯度方面考虑,方案丙不好。(5)步骤Ⅰ涉及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Cu2+===Cu+Fe2+、Hg2++Fe===Hg+Fe2+、2H++Fe===Fe2++H2↑。
[答案] (1)BC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绿矾已变质,若溶液不变红,说明绿矾未变质
(2)将Cu2+、Hg2+全部转化成铜和汞 不能
(3)甲 汞易挥发且有剧毒
(4)甲、乙 丙
(5)Fe+Cu2+===Cu+Fe2+、Hg2++Fe===Hg+Fe2+、2H++Fe===Fe2++H2↑
22.(10分)某温度下,在一个5 L的恒容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题图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时,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与起始时比较,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
(4)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Y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v(X)∶v(Y)=3∶1
D.单位时间内消耗3n mol X同时生成2n mol Z
[解析] (1)由题图知,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反应在2 min时达到平衡,消耗0.3 mol X、0.1 mol Y,同时生成0.2mol Z,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X+Y2Z。(2)反应开始至2 min时,Z的浓度变化是Δc(Z)=0.2 mol÷5 L=0.04 mol/L,则v(Z)=0.04 mol/L÷2 min=0.02 mol/(L·min);平衡时,X的转化率是0.3 mol÷1.0 mol×100%=30%。(3)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但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由公式M=,推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的大;因容器容积不变,故气体的密度不变。(4)根据反应特点,当Y的体积分数不变,即Y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即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也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B。
[答案] (1)3X+Y2Z (2)0.02 mol/(L·min) 30% (3)增大 不变 (4)AB
23.(8分)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
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
(1)写出D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反应①时,钠在________。(填“液面上”或“液体底部”)。
(4)写出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
(5)比B多一个碳原子的B的同系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一种高分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给条件及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推断出A是乙醇,B是乙烯,C是乙酸乙酯,D是乙醛,E是乙醇钠。(1)乙醛中的官能团是醛基(—CHO)。(2)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3)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大,故在乙醇的底部。(4)反应②是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的过程,属于加成反应。(5)比乙烯多1个碳原子的乙烯的同系物是丙烯(CH2===CHCH3),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答案] (1)醛基 (2)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3)液体底部 (4)加成反应 (5)nCH2===CHCH3
相关文档
-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律---学案2021-07-094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 第5章 第2021-07-0926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 第4章 第2021-07-0923页
- 江苏省连云港市老六所四星高中20202021-07-0923页
-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2021-07-095页
- 高中化学_知识点按章节汇总2021-07-0825页
- 高中-化学:3铁的重要化合物2021-07-0840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一化学2021-07-08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八硅氯2021-07-085页
- 北京市丰台区2020年普通高中合格性2021-07-08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