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3.00 KB
  • 2021-07-09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鲁科版3-1碳的多样性学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考纲定位 全国卷5年考情 ‎1.掌握碳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碳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了解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2017年:Ⅱ卷T13(B);Ⅲ卷T11(C)‎ ‎2016年:Ⅰ卷T8(D);Ⅱ卷T7、T12;Ⅲ卷T7(A)‎ ‎2015年:Ⅰ卷T26;Ⅱ卷T10(B)、T13(D)‎ ‎2014年:Ⅰ卷T8、T13(CD);Ⅱ卷T7(A、B)、T9(B)、T10(B、C)‎ ‎2013年:Ⅰ卷T7(D);Ⅱ卷T9(B)、T10(C)‎ 考点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碳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存在 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Ⅳ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碳又有化合态的碳。‎ ‎2.碳单质的多样性 ‎(1)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C60、石墨、金刚石,氧元素的有O2和O3,磷元素的有红磷和白磷。‎ ‎(2)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的结构 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排列  每一层形成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正四面体和,网状结构 提醒:(1)碳单质的结构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用短线连接起来):‎ ‎【提示】 ①—c ②—a ③—d ④—b ‎(4)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与O2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O2不足:‎2C+O22CO。O2充足:C+O2CO2。‎ ‎②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与CuO反应:2CuO+C2Cu+CO2↑(可用于金属的冶炼);‎ 与SiO2反应:SiO2+‎2CSi+2CO↑。‎ 与CO2反应:C+CO22CO(用于炼铁还原剂的制备);‎ 与水蒸气反应:C+H2O(g)CO+H2(制水煤气)。‎ 与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毒性 CO 无色 气体 无味 与空气相当 不溶于水 有毒 CO2‎ 无色 气体 无味 ρCO2>ρ空气 微溶于水 无毒 ‎(2)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4)用途 ‎①CO用作炼钢、炼铁的还原剂。‎ ‎②CO2用于制饮料、碳酸盐,作制冷剂。‎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 碳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其探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2017·全国Ⅲ卷)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2)(2016·全国Ⅱ卷)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3)(2016·四川高考)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4)(2016·四川高考)标准状况下,‎5.6 L CO2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5NA ‎(5)(2016·海南高考)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 ‎(6)(2014·全国Ⅱ卷)利用如图装置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7)(2015·江苏高考)元素碳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8)(2013·江苏高考)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转化关系:甲乙丙,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9)(2017·全国Ⅲ卷)含石墨烯的电极中石墨烯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的导电性 ‎【答案】 (2)(4)(8)(9)‎ ‎2.甲气体可发生如下变化:‎ 甲气体乙气体丙气体乙气体丁固体。则甲、乙、丙、丁分别为(  )‎ A.CO2、CO、O2、CaO B.O2、CO、CO2、CaCO3‎ C.O2、CO2、CO、CaCO3‎ D.CO、CO2、O2、Ca(OH)2‎ C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可依次确定丁为CaCO3,乙为CO2,丙为CO,甲为O2。]‎ ‎3.(2018·信阳模拟)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 ‎【导学号:95160050】‎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怎样处理尾气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解析】 (1)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时,可先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故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CO2,以排除对下面实验的干扰。‎ ‎(2)CO有毒,故将CO点燃生成CO2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3)CO还原CuO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利用这一现象来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O。‎ ‎【答案】 (1)吸收CO2‎ ‎(2)点燃 2CO+O22CO2‎ ‎(3)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确认混合气体(CO、CO2)中含有CO气体的实验设计方法 各装置的作用是:‎ A——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气体 B——检验混合气体中CO2是否除尽 C——CO还原CuO:CO+CuOCu+CO2‎ D——验证CO的氧化产物CO2‎ E——除去尾气中的CO2气体 F——除去尾气中的CO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确定混合气体中含有CO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C中的物质由黑色变成光亮的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方法。‎ ‎(1)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O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 (2)通过盛放灼热CuO的硬质玻璃管 (3)通过盛放灼热铜网的硬质玻璃管 (4)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5)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命题点2 CO2与碱反应的产物判断 ‎4.往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M。通入CO2的体积V(CO2)/mL(标准状况下,下同)与M的质量W/g的关系如图所示。‎ ‎(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通入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通入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3)推算B点时M的组成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及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解析】 首先NaOH转化为Na2CO3,继续通CO2又转化为NaHCO3,结合图形得出:A点M为Na2CO3,V(CO2)=1 120 mL;C点M为NaHCO3,V(CO2)=2 240 mL;B点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由守恒法求出V(CO2)=1 792 mL。‎ ‎【答案】 (1)Na2CO3 1 120 (2)NaHCO3 2 240‎ ‎(3)Na2CO3和NaHCO3 1 792‎ 当n(OH-)∶n(CO2)的值不同时产物如下:‎ 考点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 ‎[考纲知识整合]‎ ‎1.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水中易溶,比Na2CO3的溶解度小 提醒:因NaHCO3的溶解度较小,将CO2通入到饱和Na2CO3溶液时,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析出。‎ ‎2.Na2CO3与NaHCO3的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 ‎②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CO2↑+H2O。‎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填写化学方程式)‎ ‎①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3)与碱液反应(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①与NaOH溶液 ‎②与石灰水(足量)‎ 提醒:Na2CO3与NaHCO3的转化 Na2CO3NaHCO3‎ ‎[应用体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会分解。(  )‎ ‎(2)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有NaHCO3晶体析出,说明了溶解度Na2CO3大于NaHCO3。(  )‎ ‎(3)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4)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5)Na与H2反应可生成NaH,NaH与H2O反应时,NaH作还原剂。(  )‎ ‎(6)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炊具上的油污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 ‎(7)(2015·全国Ⅱ 卷)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 ‎(8)利用加热法可以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 ‎(9)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H2OHCO+OH-。(  )‎ ‎(10)(2015·全国Ⅱ卷,改编)‎1 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HCO和H2CO3的粒子数之和为0.1NA。(  )‎ ‎(11)(2014·全国Ⅱ卷)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如图所示。(  )‎ ‎【提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与鉴别 ‎1.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②⑤‎ B [①Na2CO3、NaHCO3溶液均因水解呈碱性,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前者溶液中c(OH-)大,pH大,正确;‎ ‎②因Na2CO3溶液中c(OH-)大,分别滴加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溶液,正确;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均没有气体生成,错误;④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NaHCO3开始就有气体放出,正确;⑤向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正确;⑥二者均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二者,错误。]‎ ‎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装置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 (1)图Ⅰ,加盐酸后均生成CO2,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图Ⅱ根据气球变化的快慢可鉴别。‎ ‎(2)根据NaHCO3的不稳定性鉴别。‎ ‎(3)根据NaHCO3不稳定,Na2CO3稳定,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将Na2CO3放于A管。‎ ‎【答案】 (1)Ⅱ (2)2NaHCO3Na2CO3+H2O +CO2↑,CO2+Ca(OH)2===CaCO3↓+H2O D (3)NaHCO3‎ 命题点2 碳酸的钠盐样品中纯度的测定实验探究 ‎3.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导学号:95160051】‎ ‎(1)方案一:用下图所示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 ‎①操作Ⅰ涉及的实验名称有________、洗涤;操作Ⅱ涉及的实验名称有干燥、________。‎ ‎②该方案测得的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 ‎(2)方案二:用下图所示装置,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和足量稀硫酸反应进行实验,完成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①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打开活塞a,由b注入水至其下端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再将针筒活塞向内推压,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实验完成时,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CO2的________(填“体积”或“质量”)。‎ ‎(3)方案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 g;‎ c.准确称得‎6 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Ⅱ中;‎ d.打开分液漏斗Ⅰ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e.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 g。‎ ‎①若d、e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②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______。‎ ‎③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 (1)①生成沉淀A,故操作Ⅰ需要涉及过滤操作。要知道固体的质量需要称重;②经过计算,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 ‎(2)①将针筒活塞向内推压,增大了容器中的压强,故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②CO2是气体,故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CO2的体积。‎ ‎(3)①反应过快会使产生的CO2气体不能完全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快速鼓入空气,也会使装置内残留CO2不能被D装置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则测得的CO2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小;②鼓入空气,可把残留在装置B、C中的CO2赶出由D中碱石灰吸收,因为空气中含有CO2,因此应把鼓入空气中的CO2吸收处理,所以装置A应放入NaOH溶液;③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H2O和CO2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H2O和CO2进入装置D中;④反应中放出CO2气体的质量=‎85.6 g-‎83.4 g=‎2.2 g,设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O2‎ ‎106   44‎ x    ‎‎2.2 g 解得x=‎‎5.3 g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0%≈88.3%。‎ ‎【答案】 (1)①过滤 称量 ‎②×100%‎ ‎(2)①液面上升 ②体积 ‎ ‎(3)①偏小 ②NaOH溶液 ③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 ④88.3%‎ 气体法 发生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依据CO2的体积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纯度 沉淀法 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依据BaCO3‎ 沉淀的质量,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纯度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C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根据差量法可求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A正确;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B正确;C项,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由于逸出气体中含有H2O(g),故无法求解,C错误;D项,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由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