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1-07-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高考化学 冲刺训练 5.2 探究性实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崇文模拟)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2.(2011·四川高考)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3.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4.下列化学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5.“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 NH4Cl,说明 NH4Cl 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②、③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
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二、不定项选择题
6.(2011·南京模拟)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 MnO4
-的颜色,而不是 K+的颜色,他设计了
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判断下列方案与本实验目的无关的是( )
A.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的 K+无色
B.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 K+不反应
C.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 MnO4
-为紫红色
D.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的固体质量减轻
7.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乙醇与乙酸的分离
B.装置②可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的乙烯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溴乙烷与 NaOH 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8.(2011·无锡模拟)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三、非选择题
9.(2010·江苏高考)高纯 MnCO3 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 MnO2 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 MnCO3
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 MnSO4 溶液:
在烧瓶中(装置见下图)加入一定量 MnO2 和水,搅拌,通入 SO2 和 N2 混合气体,反应 3 h。停止通入 SO2,继
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 MnO2+H2SO3====MnSO4+H2O)。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 SO2 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 SO2 和 N2 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
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将 N2 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 Mn2+、SO4
2-的浓度随反应时
间 t 变化如图。
导致溶液中 Mn2+、SO4
2-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制备高纯 MnCO3 固体:已知 MnCO3 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
空气氧化,
100 ℃开始分解;Mn(OH)2 开始沉淀时 pH=7.7。请补充由(1)制得的 MnSO4 溶液制备高纯 MnCO3 的操作步骤[实
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低于 100 ℃干燥。
10.[问题提出] 教材中在检验 Cu 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时,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由于试管中有
空气,开始往往看到的是红棕色气体,导致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无法吻合。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对这一实验
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目的与要求 ]
(1)克服教材实验的缺点,并能证明 Cu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 NO。NO 不溶于水,可以与 O2 反应产生红棕
色的 NO2。
(2)改进后的实验必须达到的要求: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减少污染。
[实验过程]
实验方案一:
(1)按图 1 所示接好仪器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装置和研究目的的理解,请补充制取 NO 并验证 NO 不溶于水的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 NO 和 O2 生成 NO2 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二:
(4)按图 2 所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在干燥管内加入 3.2 g 铜片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经过预热的稀
硝酸。
(5)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快速抽空干燥管内的空气,使稀硝酸充满整个干燥管,然后关闭止水夹。观察
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将抽取的空气慢慢推入干燥管内,发现干燥管内的气体变成红棕
色,且液面缓缓上升,Cu 和稀硝酸反应继续进行。不断充入 O2,直至加入的 3.2 g Cu 完全反应,则共消
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11.(2011·天津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 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 一定条件
CH3CH2CH2CHO 2H
Ni,△ CH3CH2CH2CH2OH;
CO 的制备原理:HCOOH 2 4H SO浓
△ 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出化
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 CO,装置中 a 和 b 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和 d 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以上装置制备 H2,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 H2
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 SO2、CO2 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
序是__________ (填序号)。
①饱和 Na2SO3 溶液 ②酸性 KMnO4 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 CuSO4 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
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 1-丁醇粗品。为纯化 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
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
34 ℃,1-丁醇 118 ℃,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 1 为__________,操作 1 为__________,操作 2 为__________,操作 3 为__________。
12.已知,室温下存在反应 3HNO2====HNO3+2NO↑+H2O;在酸性溶液中,NO2
-可将 MnO4
-还原为 Mn2+且无气
体生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 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C 瓶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 D 管内固体颜色逐渐变为白色。据此甲同学认为 D 管中生成物是 NaNO3,而乙同学则认为
D 管中生成的是 NaNO2,请设计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4)E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的同学经讨论认为上述装置仍有缺陷,为了避免 D 管中生成 NaOH,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创新预测
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有关装置中的夹持仪器略去) ( )
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
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 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
碳酸,其熔点为 101.5 ℃,在 157 ℃升华。为探究乙二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 1 mL 饱和 NaHCO3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 KMnO4 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
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MnO4
-+__________H2C2O4+__________H+====__________Mn2++____CO2↑+__________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 C、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中 CuSO4 粉末变蓝,F 中 CuO 粉末变红。据此回答:
上述装置中,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 2.52 g 乙二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 100 mL 0.2 mol·L-1 的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简单表述)。
(5)以上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解析
1.【解析】选 C。A 项,生成的 H2 能将体系中的 O2 排出,观察到 Fe(OH)2 白色沉淀;B 项,脱脂棉燃烧,能
说明 Na2O2 与水反应放热;C 项,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NO2 气体;D 项,NaOH 溶于水放热,且提供 OH-,抑制
NH3·H2O 的电离,能用于制备少量 NH3。
2.【解析】选 D。A 项会发生反应:3Fe2++4H++NO3
-====3Fe3++NO↑+2H2O, 2NO+O2====2NO2,NO2 是红棕色气体,
由此可知 NO2 不是 HNO3 分解产生的,故 A 错误;B 项淀粉水解后未加 NaOH 溶液调成碱性环境,故 B 错误;
C 项产生的气体除乙烯外,还含有 SO2,因此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的不能确定只是乙烯,故 C 错误;D 项
发生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析出了 NaHCO3,由此可知 D 项正确。
3.【解析】选 A。 A 项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B 项收集氧气应该“长进短出”;C 项氯化铵固体分解生
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化合成氯化铵固体,得不到氨气,甚至可能会堵塞导管;D 项
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不能吸收 SO2,应改为“浸有 NaOH 溶液的棉花团”。
4.【解析】选 D。浓硫酸稀释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更不能将浓硫酸倒入水中,A 项错;蒸馏时温度计水
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相切处,B 项错;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 NO2 气体应长进短出,C 项错,所以答
案为 D。
5.【解析】选 C。加热时 NH4Cl 分解为 NH3 和 HCl,在封管上部遇冷 NH3 和 HCl 又化合成 NH4Cl,说明 NH4Cl
的热稳定性差,故 A 项错误;加热时②溶液变无色,冷却后变为红色,加热时③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变
为无色,故 B 项错误;由于 2NO2 N2O4 为放热反应,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
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故 C 项正确;封管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是可逆反应,故 D 项错误。
6.【解析】选 D。氯化钾在水中完全电离,溶液无色,则 K+无色,A 正确;由 B、C 两项对比分析可知,锌
不与 K+反应,紫红色褪去只能是锌与 MnO4
-反应,则证明 MnO4
-为紫红色,B、C 两项正确;高锰酸钾晶体加
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 不正确。
7.【解析】选 B、C。装置①中乙酸与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 错;装置④应该在两装置间添加除
乙醇装置,D 错。
8.【解析】选 A、C。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因此欲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
制其他条件均相同;蔗糖在稀硫酸溶液中水解后,应加入 NaOH 溶液中和掉硫酸,使溶液呈碱性,否则加
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并加热时,得不到 Cu2O 红色沉淀,也无法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因此实验基础的考查依
然是以后学习和复习的重点。(1)①石灰乳参与反应主要是与 SO2 的反应。②为使 SO2 尽快转化,在比例不
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或控制气体的流速以确保反应的充分进行;③从图中可以看出,c(Mn2+)减
少,c(SO4
2-)增加,可以认为 Mn2+在 O2 与 H2SO3 反应中起了催化作用;(2)根据题给信息,可以得出制备高纯
MnCO3 的操作流程:加入 NaHCO3 溶液,同时控制溶液的 pH<7.7→过滤、洗涤→检验 SO4
2-是否被除去→为了
降低 MnCO3 的损耗,用 C2H5OH 洗涤→低温干燥。
答案:(1)①Ca(OH)2+SO2====CaSO3+H2O
②控制适当的温度 缓慢通入混合气体
③Mn2+催化 O2 与 H2SO3 反应生成 H2SO4
(2)①边搅拌边加入 NaHCO3(Na2CO3 ),并控制溶液 pH<7.7 ②过滤,用少量水洗涤 2~3 次 ③检验 SO4
2-
是否被洗涤除去
④用少量 C2H5OH 洗涤 (凡合理答案均可)
10.【解析】题干已经指出教材实验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实验方案的要求,要克服教材实验的缺点,必
须使反应在无 O2 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方案一:
(1)根据实验装置图 1 可以确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从 U 形管的右端加水使两边产生液面
差,静置一会,观察液面差是否缩小。
(2)连接好装置,打开活塞,从 U 形管的右端快速注入稀硝酸,直到左端完全充满液体,关闭活塞,会发
现 U 形管中液面左降右升,这就证明了生成的 NO 不溶于水。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在压力作用下,NO 会进入分液漏斗内,与分液漏斗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
体 NO2。
实验方案二:
(5)根据操作和装置知反应时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液面下降,溶液变蓝等现象。
(6)根据电子守恒:2n(O2) =n(Cu)=3.2÷64=0.05(mol),V(O2)=0.56 L。
答案:(1)关闭活塞,从 U 形管的右端加水,使两边产生液面差,静置一会,观察液面差是否缩小
(2)连接好装置,打开活塞,从 U 形管的右端注入稀硝酸,直到左端完全充满液体,然后关闭活塞,观察
现象
(3)将活塞慢慢打开,观察到分液漏斗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5)干燥管内铜片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干燥管内液面逐渐下降,溶液变成蓝色,当稀硝酸不与铜片接
触时,液面停止下降
(6)0.56
11.【解析】(1)选择锌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2-丙醇在浓硫酸中发生消去反应制丙烯,反应方程式是
Zn+2HCl====ZnCl2+H2↑、
2 4H SOV
浓 CH3CH=CH2↑+H2O。
(2)导管 a 连通了分液漏斗上部和蒸馏烧瓶的上部,使二者压强相等,起到了保持恒压的作用,有利于分
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锥形瓶 b 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可以防倒吸;若用上述装置制取 H2,气体发生
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必须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3)先通过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来检验水蒸气,检验丙烯之前必须先检验二氧化硫,因为二者都可以使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检验完后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将二氧化硫除去,再检验
丙烯和二氧化碳(二者顺序可互换)。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但是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故温度不能
太高也不能太低,必须采用适当的温度;合成正丁醛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高压既有利于反应
正向移动又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5)根据信息可知正丁醛会和饱和 NaHSO3 溶液反应得到钠盐沉淀,故试剂 1 为饱和 NaHSO3 溶液,操作 1 是
过滤;滤液是 1-丁醇的水溶液,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后分液,故操作 2 是萃取;有机层经过干燥之后,再利
用 1-丁醇和乙醚的沸点差异进行蒸馏分离。
答案:(1)Zn+2HCl====ZnCl2+H2↑
2 4H SOV
浓 CH3CH=CH2↑+H2O。
(2)保持恒压 防倒吸 NaOH 溶液 浓 H2SO4
分液漏斗、蒸馏烧瓶
(3)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4)b
(5)饱和 NaHSO3 溶液 过滤 萃取 蒸馏
12.【解析】装置 A 的试管中发生的是 C 与浓硝酸的反应,生成的 CO2 和 NO2 混合气体进入 B 装置与水反应,
生成的硝酸与 Cu 反应,B 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C 瓶出来的气体是 NO。
要验证 D 管中生成的是否是 NaNO2,可通过以下方法来验证:一种方法是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
酸,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另一种方法是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
看溶液紫色是否褪去。E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以免污染空气。为避免 D 管中生成 NaOH,可在 C、D 之
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
答案:(1)C+4HNO3(浓)
△
CO2↑+4NO2↑+2H2O
(2)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 NO
(3)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3NO2
-+2H+====NO3
-
+2NO↑+H2O、2NO+O2====2NO2(或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5NO2
-
+2MnO4
-+6H+====5NO3
-+2Mn2++3H2O)
(4)吸收尾气,以免污染空气
(5)在 C、D 之间增加一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或在 C、D 之间增加一个装无水 CaCl2 的干燥管)
高考创新预测
1.【解析】选 C。因碘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它不会从溶液中 析出,故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解析】(1)由于题中强调足量的乙二酸,故反应后乙二酸转化为 HC2O4
-,若写成 C2O4
2-是错误的。
(2)中显然说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把 MnO4
-还原为 Mn2+。
(3)由各物质的性质可推测 B 中 CuSO4 固体检验乙二酸分解产物中的水,C 装置检验乙二酸分解产物中的 CO2,
D 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尽 CO 2,防止影响后续实验现象的判断,E 装置用来干燥气体,F、G 装置用来判断乙
二酸分解产物中有无 CO 生成。
(4)两者正好 1∶1 反应生成 NaHC2O4,溶液显酸性说明 HC2O4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5)由(4)中原因
可得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
答案:(1)HCO3
-+H2C2O4====HC2O4
-+CO2↑+H2O
(2)还原性 2 5 6 2 10 8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CO2 H2C2O4
△
H2O+CO↑+CO2↑
(4)反应所得溶液为 NaHC2O4 溶液,由于 HC2O4
-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 c(H+)>c(OH-),所以溶
液呈酸性
(5)Na+>HC2O4
->H+>C2O4
2->OH-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反应热的有2021-07-0931页
-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知2021-07-0919页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9有机化合2021-07-0924页
- 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模拟专练卷02(学2021-07-097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解池 金2021-07-09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解池金属2021-07-0914页
- 备战2021 高考化学 加餐练30 常见2021-07-097页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认识有机化2021-07-0915页
- 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化2021-07-0972页
- 2020高考化学冲刺核心素养微专题22021-07-0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