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 MB
  • 2021-07-09 发布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17高考导航]‎ 考纲要求 真题统计 命题趋势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015,卷Ⅰ 7T;‎ ‎2015,卷Ⅱ 7T ‎  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分类和胶体的性质,分值4~6分,2017年不会有很大变化。预计2017年高考对胶体的考查可能出现在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中,对物质分类的考查会分散在其他试题中,单独考查的可能性很小,题型将延续选择题的形式。物质的分类与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知识,在备考时应予以关注。‎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8]‎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概述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三、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1.(2016·北京丰台区一模)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品 主要成分 Na2SiO3‎ NaClO NaHCO3‎ Al(OH)3‎ 用途 木材防 腐剂 消毒、漂白 食品加工 抗酸药 解析:选C。纯碱是Na2CO3,小苏打是NaHCO3。‎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5)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1)正确;(2)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等可以再分;(3)正确;(4)正确;(5)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6)错误,如铁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7)错误,如N2和CO。‎ 名师点拨 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名师点拨 ‎ (5)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溶液。‎ ‎(6)一个一元酸分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 (2014·高考四川卷)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 A ‎1.(名师原创)(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2)H2与H互为同素异形体吗?‎ 答案:(1)不一定,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因为H不属于单质。‎ ‎2.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Fe ⑤Cu ⑥C ⑦Si ‎⑧O ⑨S ⑩N ⑪P ⑫Cl ⑬H ⑭He。‎ 在自然界中,‎ ‎(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⑦⑫ (2)⑭ (3)④⑤⑥⑧⑨⑩⑪⑬‎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答案:C ‎2.(2016·绵阳高三月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 ②爆鸣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 ⑥有机玻璃 ⑦漂白粉 ⑧TNT ⑨H2SO4 ⑩含氧40%的氧化镁 ⑪花生油 ⑫福尔马林 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⑭CaSO4·5H2O ⑮液氯 ⑯王水 ‎⑰KAl(SO4)2·12H2O 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 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 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辨别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要从微观分子的角度,只要确定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相同的即为纯净物,否则为混合物。‎ 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 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 ⑱‎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2015·高考全国卷Ⅰ,7,6分)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解析:选B。A.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对钢铁腐蚀比较差,氨水可以贮存于陶瓷等材料的容器中,故A不正确。B.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铂和金除外)和材料,故B正确。C.醋具有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没有强氧化性,不能腐蚀“五金八石”,醋酸也可贮存于塑料瓶,故C不正确。D.卤水又称作卤碱,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离子,是制作食盐过程中渗滤出来的液体,不能腐蚀金属,故D不正确。‎ ‎4.(2016·最新改编题)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组合为(  )‎ ‎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形成酸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它与水反应形成的水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A.②③⑤⑥⑦         B.①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⑥⑦‎ 解析:选A。①正确。②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③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④正确。⑤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⑥、⑦错误,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O2,后者如O2和O3的混合物。‎ ‎(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4)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 ‎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生用书P30]‎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三、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续 表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 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白磷变成红磷是物理变化。(  )‎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3)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4)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5)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7)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8)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5)× (6)√‎ ‎(7)× (8)×‎ ‎2.下列分类图表示的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答案:B 名师点拨 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 (2015·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解析] A.火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B.粮食酿酒的过程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转化为酒精,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C.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D.铁的冶炼是将铁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2O3+3CO2Fe+3CO2。‎ ‎[答案] C ‎1.焰色反应是化学反应吗?‎ 答案:焰色反应是原子内部电子的跃迁形成的现象,不是化学反应。‎ ‎2.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否是化学变化?‎ 答案:不是。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变化虽有新物质生成,但由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因此不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均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焰色反应、NaOH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吸附作用使物质褪色等均是物理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 ‎ ‎ 题组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解析:选B。A项,属于蜡烛的不完全燃烧;C项,其中的原料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O2;D项,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食醋中的醋酸发生化学反应。‎ ‎2.对于物质:①干冰、②食盐水、③高锰酸钾、④氧气、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盐酸、⑦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B.除去食盐水中的水最好采用化学方法 C.以上7种物质中相互间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获得纯净的Na2CO3‎ 解析:选C。选项A,干冰是固态CO2,干冰变为气态CO2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食盐水中的水最好采用蒸发法除去,蒸发属于物理过程;选项C,铁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气与铁发生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足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均是化合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 常考易错的几个物质的转化 ‎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以及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4)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 ‎(5)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 ‎ 考点三 分散系与胶体[学生用书P32]‎ 一、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2.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注意:同种胶体所带电荷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4.聚沉 ‎(1)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方法 ‎(3)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等。‎ 三、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10-‎‎9 m B.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C.往NaOH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立即可制得胶体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反射形成的 解析:选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即10-9~10-‎7 m之间,A错。往NaOH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胶体,C错。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D错。‎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答案:②③④‎ 名师点拨 ‎(1)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离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 ‎(2)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书写Fe(OH)3胶体制备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易错点。‎ ‎①用“===”而不用“”;‎ ‎②Fe(OH)3分子式后注明胶体而不使用“↓”符号;‎ ‎③反应条件是“△”;‎ ‎④HCl后不能标“↑”符号。‎ ‎ (2016·最新改编题)高一(3)班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利用必修1教材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方法如下: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得到呈透明的红褐色液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验证。‎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 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①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③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Fe3++3H2O ‎1.胶体是否一定呈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案:不一定。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与存在状态无关,如云、雾、烟都是胶体。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胶体的电泳现象是胶体粒子发生定向移动,是物理变化。‎ ‎2.医疗上进行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利用了胶体的什么性质?‎ 答案:利用的是蛋白质、血细胞的微粒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微粒直径,即胶体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原理。‎ 解答有关胶体及其性质的题目时应注意的问题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 nm)。‎ ‎(2)分离提纯胶体时应用半透膜,不能使用滤纸。‎ ‎(3)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简单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4)制备Fe(OH)3胶体时,不能用Fe3+与碱反应制得;利用饱和FeCl3溶液加热制Fe(OH)3胶体时,不能长时间加热。‎ 题组一 分散系类型的判断 ‎1.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蔗糖溶液 ‎⑤Fe(OH)3溶胶 ⑥肥皂水 A.①③           B.⑤⑥‎ C.② D.④‎ 解析:选D。②中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④中物质属于溶液;剩余物质均属于胶体。‎ ‎2.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答案:C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D.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 解析:选D。臭氧、Cl2用于水的消毒净化是因为臭氧、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常考易错胶体知识归纳 ‎(1)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液体是胶体。‎ ‎(3)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Fe(OH)3胶体。‎ 一、选择题 ‎1.(2014·高考北京卷)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的是(  )‎ ‎            ‎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解析:选B。这两个标签说明该药品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A.C2H5OH无氧化性和腐蚀性,A错误。B.HNO3是一种强氧化性酸,也具有强腐蚀性,B正确。C.NaOH具有强腐蚀性,但无氧化性,C错误。D.HCl不具有强氧化性,D错误。‎ ‎2.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 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解析:选D。A项中水是纯净物,双氧水为H2O2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后两者均属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C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正确。‎ ‎3.(2016·最新改编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③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④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⑤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①④ B.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选D。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既可以形成O2,也可以形成O3,若两者混合则为混合物。②分子显电中性,离子带电,如果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质子数相同,则电子数一定不相等。③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④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且反应中无化合价变化。NO2与碱反应的产物虽然是盐和水,但N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其不是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Na2O2和酸虽然能反应但生成物不只是盐和水,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⑤两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如Na2CO3+2NaHSO4===2Na2SO4+CO2↑+H2O。‎ ‎4.(2016·肇庆高三模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产业中光缆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利用激光笔可以区别鸡蛋清和浓盐水 C.油脂、糖类、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解析:选B。光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不是单质硅,故A选项错误;鸡蛋清是胶体,激光笔照射时有一条光亮的“通路”,浓盐水是溶液,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激光笔照射无光亮的“通路”,因此现象不一样,可以区分,故B选项正确;油脂又称甘油三酯,是由1分子甘油与3分子高级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类中的二糖、单糖等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选项错误;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化学变化,故D选项错误。‎ ‎5.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图①:日光下的树林 B.图②: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图③: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 D.图④:钠的焰色反应实验 解析:选D。图①:空气是一种胶体,日光穿过空气照射到地面上,此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了丁达尔效应;图②:长江水(含大量胶体粒子)在入海口遇到海水,海水含大量的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而形成三角洲;图③:发生了丁达尔效应;图④: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6.(2015·高考重庆卷)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选D。A.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B.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C.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D.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7.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⑤焰色反应 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解析:选B。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①、⑥正确;高铁酸根还原得到的Fe3+能够水解,产生胶状的Fe(OH)3,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确。‎ ‎8.(2016·景德镇高三质检)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象环境报告中的“PM‎2.5”‎是一种新分子的描述 B.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C.“玉兔号”月球车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选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不是一种新分子,A项错误;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不是二氧化硅,C项错误;NxOy中的NO、NO2等都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9.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选D。气溶胶属于胶体,应包含在胶体中,A错;氧化还原反应应包含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B错;碳酸盐与钠盐或钾盐属于交叉关系,C错。‎ 二、非选择题 ‎10.有下列词语:①渗析 ②盐析 ③聚沉 ④溶胶 ⑤凝胶 ‎⑥电泳 ⑦丁达尔效应 ⑧中和 ⑨水解,选出适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往浓肥皂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或固体食盐),肥皂凝聚,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2)在肥皂水中透过强光,可看到光带,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3)使热的浓肥皂水冷却并完全固化后的物质叫________。‎ ‎(4)在肥皂水中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高级脂肪酸根离子发生了________。‎ ‎(5)在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产生红褐色沉淀,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6)用半透膜把制取Fe(OH)3胶体中生成的氯化钠分离出的方法叫做________。‎ ‎(7)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小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 解析:(1)肥皂水是高级脂肪酸盐的水溶液,分散质粒子较大,为胶体。NaCl使其凝聚的过程叫盐析。(2)肥皂水中透过强光,看到光带,此现象为丁达尔效应。(3)块状肥皂是凝胶。(4)高级脂肪酸是弱酸,其钠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显碱性。(5)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NH4)2SO4时发生聚沉。(6)用半透膜将胶体提纯,此过程叫渗析。(7)水泥和冶金厂产生的气溶胶,其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利用电泳现象,使烟尘在高压直流电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达到除尘目的。‎ 答案:(1)② (2)⑦ (3)⑤ (4)⑨ (5)③ (6)① (7)⑥‎ ‎11.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组物质为________。‎ ‎(3)D组物质中,与水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若E组和F组均有两种物质,则其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与水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或是否发生化合反应) (2)Na(或钠) (3)Cl2、Na2O2 (4)水溶液的酸碱性(或是否是酸性氧化物)‎ ‎12.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 ‎(2)‎ 物质 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 式 ‎①HCl ‎②______‎ ‎③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H2CO3等;碱有NaOH、KOH、Ba(OH)2、Ca(OH)2等;盐有NaCl、Na2SO4、Na2CO3、NaNO3、Na2SO3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2(少量)+2NaOH===Na2CO3+H2O。‎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②H2SO4(或HNO3或H2CO3) ③NaOH(或KOH)‎ ‎⑥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以上各小题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3)2NaOH+CO2(少量)===Na2CO3+H2O ‎13.(2016·泰州高三模拟)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3O4固体(黑色)可以写成Fe2O3·FeO,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1)中反应后的溶液通入过量氯气后,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 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 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 解析: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价态,但Fe3O4属于纯净物,与HCl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8HCl===2FeCl3+FeCl2+4H2O,通入Cl2后,Fe2+转化为Fe3+,加入NaOH后反应的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和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 答案:(1)纯净物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2)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反应 (3)红褐 (4)乙 胶体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