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 MB
  • 2021-07-09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学案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九章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考点一 乙醇和乙酸 ‎  ‎ ‎1.烃的衍生物 ‎(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如CH3Cl、CCl4、、C2H5OH、CH3COOH等。‎ ‎(2)官能团 ‎①概念: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常见几种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 ‎2.乙醇和乙酸 ‎(1)分子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①乙醇: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用途 名称 用途 乙醇 燃料、饮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75%时可作医用酒精 乙酸 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医药和农药等 ‎3.乙酸乙酯的性质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乙酸乙酯通常为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存在于水果、花草中,可作食品的香料和溶剂。‎ ‎(3)化学性质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可逆)‎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完全)‎ ‎4.比较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 )‎ ‎2.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 )‎ ‎3.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饱和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 )‎ ‎4.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 )‎ ‎5.乙醇、乙酸均能与钠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 )‎ ‎6.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 )‎ ‎7.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 )‎ ‎8.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与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的反应类型相同。( √ )‎ ‎1.工业乙醇含乙醇96%(体积分数),无水乙醇含乙醇99.5%(体积分数)以上,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作医用酒精。‎ ‎2.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说明有水存在。‎ ‎3.除去乙醇中少量水的方法:在乙醇中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进行蒸馏。‎ ‎4.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 ‎(1)与钠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2)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a和c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乙醇催化氧化时,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时,生成醛;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一个氢原子时,生成酮;不含有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5.—COOH的判断 能与NaHCO3或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COOH,反应关系为NaHCO3~—COOH~CO2或Na2CO3~2—COOH~CO2。‎ 乙酸和乙醇的性质及应用 ‎1.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 B.往食醋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将变红 C.往热水瓶内胆中加入适量的食醋,可去除水垢 D.制取乙酸乙酯时,乙酸分子中的氢被乙基(—C2H5)取代 解析:尽管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只有羧基上的氢原子能发生部分电离,因此乙酸是一元酸,故A说法正确;乙酸为弱酸,其溶液可使石蕊溶液变红,故B说法正确;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所以往热水瓶内胆中加入适量的食醋,可去除水垢,故C说法正确;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醇脱氢,即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乙氧基(—OC2H5)取代,故D说法错误。‎ 答案:D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 B.乙醇和乙酸的熔点和沸点都比C2H6、C2H4的熔点和沸点高 C.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 D.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解析:乙醇、乙酸常温下都是液体,而C2H6、C2H4是气体,B正确;CH3COOH是乙酸的结构简式,C错误。‎ 答案:C ‎3.关于乙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质量的乙醇和乙二醇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前者放出的氢气多 B.将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插入到无水乙醇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最终不变 C.可以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单质碘 D.乙醇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说明乙醇具有碱性 解析:同质量的乙醇中羟基的物质的量比乙二醇少,放出的氢气也少,A错误;由于乙醇与水互溶,所以乙醇不能作为碘水的萃取剂,C错误;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只能证明乙醇中有羟基并不能说明乙醇有碱性,D错误。‎ 答案:B ‎4.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8 B.116‎ C.158 D.278‎ 解析:一元羧酸与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有机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求解。‎ 设化合物A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r,则发生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HO—RCH3COOR+H2O ‎       Mr    Mr+60-18‎ ‎     (10-1.3) g   11.85 g =,解得Mr=116。‎ 答案:B ‎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说明在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C—O键而失去羟基 B.0.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05 mol 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 C.在制备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还有乙酸剩余 D.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后得到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解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乙醇分子断裂的是H—O键,A项错;0.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05 mol 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B项正确;酯化反应需要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硫酸也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C项错误;乙醇与浓硫酸共热,温度不同,发生的反应也不同,其中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乙醇氧化,而浓硫酸被还原生成SO2,通入溴水中,也能使溴水褪色,D项错误。‎ 答案:B ‎6.乳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乳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有机物与乳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乳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羧基,都能发生酯化反应,所以A正确。1 mol乳酸只含有1 mol羧基,只能和1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而羟基不参加反应,所以B错误。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和Na反应产生氢气,所以C正确。与乳酸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所以D正确。‎ 答案:B ‎7.某一定量有机物和足量Na反应得到Va L氢气,取另一份等物质的量的同种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Vb L二氧化碳,若在同温同压下Va=Vb≠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①CH3CH(OH)COOH 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CH3CH(OH)CH2OH A.② B.②③④‎ C.④ D.①‎ 解析:1 mol —OH或—COOH与足量Na反应产生0.5 mol H2;1 mol —COOH与足量NaHCO3反应产生1 mol CO2,—OH与NaHCO3不反应。‎ 答案:D ‎8.樱桃是一种抗氧化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樱桃中含有一种羟基酸,具有健脾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羟基酸含有3种官能团 B.通常条件下,该羟基酸可以发生取代、氧化和加成反应 C.该羟基酸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同 D.含1 mol该羟基酸的溶液可与含2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从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看,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A错误;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羧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该有机物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所以既能与乙酸也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发生反应的类型相同,C错误;羟基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 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2 mol羧基,消耗含2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D正确。‎ 答案:D ‎9.莽草酸是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8O5‎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解析: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故A错误;莽草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正确;该物质中含有醇羟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醇羟基、羧基,所以有3种官能团,故D错误。‎ 答案:B ‎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1 实验原理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 实验装置 ‎3 反应特点 ‎4 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3)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4)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5 注意事项 ‎(1)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H2SO4―→CH3COOH。‎ ‎(2)用盛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收集生成的乙酸乙酯,其作用是一方面中和蒸发出来的乙酸、溶解蒸发出来的乙醇;另一方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分离。‎ ‎(3)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以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4)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5)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的作用。‎ ‎(6)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B.为了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Na2CO3溶液吸收,导气管末端应插在液面以下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D.反应结束后试管b中液体分层,有香味的液体在上层 解析: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将导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 答案:B ‎2.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解析: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115~125 ℃,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 ℃,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正确。‎ 答案:C ‎3.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B和D中的导管插到试管b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C和D试管b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 答案:A ‎4.常压下乙醇的沸点是78 ℃,乙酸的沸点是118 ℃。下列四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中最佳的一组是(  )‎ a b c d A Na2CO3饱和溶液 乙酸钠 硫酸 蒸馏 B Na2CO3固体 乙酸钠 盐酸 过滤 C CaO固体 乙酸钙 盐酸 过滤 D CaO固体 乙酸钙 硫酸 蒸馏 解析:蒸馏的方法只能用于沸点相差非常大的两种物质的分离,一般不用于分离提纯由两种挥发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因为在一种物质挥发的同时另一种物质也会有一定量的挥发。方案B、C中氯化氢比乙酸更易挥发,故方案B、C不合理。方案D第一步加入了生石灰,能减少体系中的水分,且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钙便于蒸馏分离出乙醇,再加浓硫酸与乙酸钙反应生成乙酸,蒸馏得到乙酸,D最合理。‎ 答案:D 考点二 基本营养物质 ‎  ‎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3.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 ‎(1)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 (2)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 现象A 现象B 结论 ‎1‎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未水解 ‎2‎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部分水解 ‎3‎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完全水解 ‎4.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 ‎(1)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黏胶纤维等。‎ ‎(2)油脂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等质量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完全氧化时,油脂放出的热量最多。油脂用于生产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 )‎ ‎2.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 )‎ ‎3.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 ‎4.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 )‎ ‎5.用银氨溶液能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 )‎ ‎6.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 )‎ ‎7.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8.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 )‎ ‎9.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用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 )‎ ‎10.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 ‎11.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 ‎12.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 )‎ ‎1.油脂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厨房中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油污。‎ ‎2.油脂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3.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而油脂不是。‎ ‎4.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通式均为(C6H10O5)n,但二者中的n值不同,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5.书写糖类水解方程式时,要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下面注明其名称,如在C6H12O6分子式下面注明“葡萄糖”或“果糖”。‎ ‎6.淀粉、蔗糖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而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加入碘水,不能取加NaOH后的溶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和用途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糖类物质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②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淀粉遇加碘盐变蓝色 ‎⑤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⑥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被水解为葡萄糖,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⑦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两者水解产物相同 ‎⑧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⑤⑧ D.④⑤⑦‎ 解析:②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③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④碘盐中加入的是KIO3,淀粉遇单质碘变蓝,错误;⑥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错误;⑦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错误。‎ 答案:C ‎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油脂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 C.油脂是酯的一种 D.植物油和矿物油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解析: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而矿物油的成分是烃,是石油分馏产品,前者能使溴水褪色,后者不能,D不正确。‎ 答案:D ‎3.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 解析:①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利用碘水鉴别淀粉溶液;②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鉴别蛋白质溶液;③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D ‎4.下列物质中,有相同最简式但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淀粉和葡萄糖 B.蔗糖和纤维素 C.乙酸和葡萄糖 D.果糖和葡萄糖 解析:由各物质的化学式可知,A、B项中的物质最简式不同,C、D项中的物质最简式相同,但D项中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中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5.下列有关物质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纤维素不能水解成葡萄糖 D.油脂的水解产物之一是甘油 解析: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A项正确;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项正确;纤维素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水解成葡萄糖,C项错误;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D项正确。‎ 答案: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与甘油 C.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D.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水解反应,A项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B项错误;遇I2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与淀粉成分不同,遇碘不变蓝,C项错误;食用花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鸡蛋清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最终水解为氨基酸,D项正确。‎ 答案: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葡萄糖既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又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解析: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A正确;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单糖、二糖、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二糖、多糖、油脂、蛋白质可以发生水解,而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银镜和砖红色沉淀,C正确;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D正确。‎ 答案:B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②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③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④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⑤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A.②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全部 解析:①糖类的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而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②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所以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错误。③麦芽糖是还原型二糖,而蔗糖是非还原型二糖。④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进行检验,题中没有对水解液调至碱性,故结论错误。‎ 答案:C 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9.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解析:混合液呈碱性,加碘水不变蓝,不能说明不含淀粉,因为I2能与NaOH溶液反应;加入新制Cu(OH)2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葡萄糖。故结论应为:淀粉已水解,但不能判断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D ‎10.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溶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解析:题中实验甲与乙、甲与丙都是对照实验,前者探究温度的影响,后者探究催化剂的影响,通过对照实验可知A正确;因为I2可与NaOH发生反应:I2+2NaOH===NaI+NaIO+H2O,故用I2‎ 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不能有NaOH存在,B正确;用新制Cu(OH)2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故在水解液中先加NaOH中和稀硫酸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C错误;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不必加碱中和,直接加入新制Cu(OH)2,加热即可出现预期现象,D正确。‎ 答案:C 考点三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  ‎ ‎1 典型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化学性质 ‎2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王浆酸是从蜂王浆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机酸,它有很好的杀菌、抗癌、抗放射及强化机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其结构如下所示。有关王浆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8O3‎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D.1 mol王浆酸最多能中和2 mol NaOH 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可写出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A项正确;王浆酸具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项正确;王浆酸具有羟基和羧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王浆酸中的羟基和碳碳双键也能发生氧化反应,C项正确;1个王浆酸分子中只有1个羧基,故1 mol王浆酸最多能中和1 mol NaOH,D项错误。‎ 答案:D ‎2.某有机物A的结构为CH3—CH===CH—CH2OH,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D.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A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二者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错误;B项,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正确;C项,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正确;D项,羟基和碳碳双键均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 答案:A ‎3.甘油与甲酸、乙酸、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的甘油三酯最多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6种 B.17种 C.18种 D.19种 解析:由单一羧酸与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有3种,由两种羧酸与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有4×3=12种,由三种羧酸与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有3种。‎ 答案:C ‎4.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式为C8H6O6‎ B.乌头酸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乌头酸分子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D.1 mol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3 mol H2‎ 解析:由结构简式知分子式为C6H6O6,A错误;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只有—COOH可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含3个—COOH,1 mol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5 mol H2,D错误。‎ 答案:B ‎5.有机物M可用于合成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机物M中有2种含氧官能团 B.1 mol有机物M可与1 mol NaOH发生反应 C.有机物M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有机物M最多能与3 mol H2反应 解析:由题给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可知,M中含有羟基和酯基2种含氧官能团,A项正确;M中只有酯基能和NaOH发生反应,B项正确;M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M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反应,故1 mol M最多能与3 mol氢气反应,D项正确。‎ 答案:C ‎6.下图是X、Y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与Y互为同系物 B.X与Y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X与Y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X与Y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CO2‎ 解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之间的互称,X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Y分子中含有羧基,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Y分子中含有羧基和苯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会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X和Y分子中含有的羟基和羧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项正确;X分子不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D项错误。‎ 答案:C ‎7.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苹果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能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羟基不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1 mol苹果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金属Na反应,故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C项错误;D项中结构简式表示的物质与苹果酸为同一物质,D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