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9.50 KB
- 2021-08-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带电荷数,表示R原子符号应写出质子数和质量数,据此解答。
【详解】依据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带电荷数,可知质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数,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所以其质子数为:a+2;
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R2+离子有b个中子,所用其质量数为:a+2+b,所以R原子符号为。
答案选C。
2.X、Y、Z、W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X 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A. 离子半径:W−>Z2− B. 酸性:H3YO4>HXO3
C. 还原性:Z2−>W− D. 氢化物的稳定性:YH3>H2Z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示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位于第二周期,X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X为N元素;结合各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P,Z为S,W为Cl元素。
A. 硫离子和氯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W−<Z2−,故A错误;
B. 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N,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3PO4<HNO3,即H3YO4<HXO3,故B错误;
C.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S<Cl,则对应离子的还原性:S2−>Cl−,即Z2−>W−,故C正确;
D.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P<S,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PH3<H2S,即YH3<H2Z,故D错误;
故选C。
3.把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有下列基本操作:①静置后分液;②把碘水倒入分 液漏斗;③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再充分振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操作为:②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③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再充分振荡、①静置后分液,故C正确;
故选C。
4.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 + O2⇌2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适宜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 2 molSO2 和 1 molO2 反应可生成 2 molSO3
C. 向上述反应中再加入 18O2,达平衡时,18O 只存在于 SO3 中
D. 升高温度,只能加快 2SO2+O2⇌2SO3(g)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所以选择适宜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
B. 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不完全进行,所以2 molSO2和1 molO2反应生成SO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B错误;
C.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并未停止反应,所以向上述反应中再加入18O2,达平衡时,18O存在于SO2、 O2和SO3中,故C错误;
D.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 X、Y 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 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的精炼中,X 是纯铜,Y 是粗铜,Z 是 CuSO4
B. 电镀工业中,X 是待镀金属,Y 是镀层金属
C.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X 是待保护金属
D. 氯碱工业中,X、Y 均为石墨,Y 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铜的精炼中,粗铜作阳极X,纯铜作阴极Y,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A错误;
B. 电镀工业上,Y是待镀金属,X是镀层金属,故B错误;
C.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中,阴极是待保护金属,即Y是待保护金属,故C错误;
D. 氯碱工业上,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阴极附近得到氢氧化钠,即Y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 元素的金属性:XAl3+>S2->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ClO>H2SO4>H3PO4>H2CO3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v逆的是点3
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图1,根据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得出T1<T2,从下到上,温度降低,C%增大,平衡正向移动,降温向放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选项,图2加压,C%增大,加压向正向即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因此该反应m+n>p,故B错误;
C选项,图3,曲线表示平衡,点3在相同温度下,B转化率比平衡时转化率小,说明要向平衡方向即正向移动,因此反应速率v正>v逆,故C正确;
D选项,图4,若m+n=p,则a曲线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加压,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 中,正确的是( )
A. 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
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 石墨的稳定性比金刚石强
D. 1 mol 石墨的总键能比 1 mol 金刚石的总键能小 1.9 kJ
【答案】AC
【解析】
【分析】先根据图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来解答。
【详解】A. 由图得: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故A正确;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 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
D.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断裂1mol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1.9 kJ,故D错误;
故选AC。
14.对下列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电流计(G)中指针是否偏转即可比较 Zn、Cu 的金属活泼性
B.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C.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测定稀硫酸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D. 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热水中变深、冰水中变浅)判断 2NO2(g)⇌N2O4(g)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u、Zn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为负极,则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可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根据指针是否偏转只能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故A错误;
B.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铁钉在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故B错误;
C. 中和热测定应选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之间来反应,故C正确;
D. 热水中颜色深,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5.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后测得气体 A 的浓度为 0.5 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 到原来的 2 倍时,反应再达到平衡后,测得气体 A 的浓度为 0.3 mol·L-1,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容积扩大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x+y=z
C. 达新平衡时,气体 C 的体积分数降低
D. 达新平衡时,气体 B 的转化率提高
【答案】AC
【解析】
【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时,如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小于实际A的浓度变为0.3mol/L,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 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正确;
B. 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x+y>z,故B错误;
C. 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C物质的量减小,故C的体积分数下降,故C正确;
D.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60 分)
16.A、B、C、D、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 元素 原子核内只有 1 个质子;A 与 C,B 与 D 分别同主族; B、D 两元素原子序数 之和是 A、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 2 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A2B b.E2 c.DB2 d.C2DB3
(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化合物 C2B2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化合物C2B中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 号)。
(3)实验室中欲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 E2气体。
①实验中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按由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填写);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c (2). 第2周期ⅥA族 (3). 离子键、共价键 (4). Na+ (5). O2- (6). AFEB (7).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解析】
【分析】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A与C,B与D分别同主族;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C应为Na,设B的原子序数为x,D的原子序数为x+8,则2×(1+11)=x+x+8,解得x=8,则B为O,D为S,E为Cl。
【详解】(1)H2O、Na2SO3均为化合物,均可发生电离,属于电解质,Cl2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SO2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则只有c为非电解质,故答案为:c;
(2)B为O,位于第2周期ⅥA族,化合物C2B2为Na2O2,含离子键、共价键;C2B为Na2O,其中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原子序数大离子半径小,离子半径为O2->Na+,故答案为:第2周期ⅥA族;离子键、共价键;Na+;O2-;
(3)①用装置A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气体,选择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用装置F中的饱和食盐水除杂;用装置E中的浓硫酸干燥;最后用B装置进行收集及尾气处理,则仪器连接顺序为AFEB,故答案为:AFEB;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7.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无色无味液体, 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H的化学式:G________,H________。D的俗名是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强弱:KMnO4>Cl2>Br2。
限选试剂:KBr溶液、KMnO4、浓盐酸。
已知:2KMnO4+16HCl(浓)=2KCl+ 2MnCl2+5Cl2↑+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答案】(1). Cl2 (2). NaClO (3). 烧碱 (4). Cl2+2OH−=Cl−+ ClO−+ H2O (5). 分液漏斗 (6). KBr溶液
【解析】A为淡黄色粉末,A是过氧化钠。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无色无味液体,B是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E为无色气体单质,E是氧气,D是氢氧化钠。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G是氯气,H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M是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F是碳酸钠,因此C是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G、H的化学式分别是Cl2、NaClO。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烧碱。(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3)装置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氯气把溴化钾氧化为单质溴,因此可以验证氧化性强弱,所以d中盛放的试剂是KBr溶液。
18.某种以甲醇为原料以 KOH 为电解质的可充电高效燃料电池,充一次电可连续 使用较长时间。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请填空:
(1)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与燃料电池的________极相连。燃料电池的正极此时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放电时:燃料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
(3)在此过程中若完全反应,当乙池中 A 极的质量增加 648 g,则甲池中理论上消耗通常状况下 O2________L(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按 22.4L/mol 计算)。
(4)若在常温常压下,当 3.2 g CH3OH 燃料生成CO2 和液态H2O时放热68.22 kJ,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正 (2). 4OH--4e-=2H2O+O2↑ (3). CH3OH+8OH--6e-=CO32-+6H2O (4). 33.6 (5). CH3OH(l)+O2(g)=CO2(g)+2H2O(l) ΔH=-682.2 kJ·mol-1
【解析】
【详解】(1)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与燃料电池的正极相连;燃料电池的正极此时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答案为:正;4OH--4e-=2H2O+O2↑;
(2) 放电时:甲醇作负极,甲醇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
(3) 乙池中A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当乙池中A极的质量增加648g,则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体积=,故答案为:33.6;
(4) 3.2g CH3OH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 CH3OH燃料生成 CO2和液态 H2O 时放热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ΔH=-682.2 kJ·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 ΔH=-682.2 kJ·mol-1。
19.2012 年2月 27 日深圳宣称进入“200 万辆汽车时代”,汽车尾气已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N2(g)+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 气中含有 NO 的原因之一。T ℃时,向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8 mol N2 和 9 mol O2, 5 min 后达平衡时 NO 物质的量为 6 mol,该反应的速率 v(NO)为________;
(2)恒容绝热 ,能说明反应2NO(g)⇌N2(g)+ O2(g) 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单位时间内消耗 2 mol NO,同时生成 1 mol N2
B.NO 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3)H2 或 CO 可以催化还原 NO 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①已知:N2(g)+O2(g)=2NO(g) ΔH=180kJ/mol
2H2(g)+O2(g)=2H2O(l) ΔH=-570kJ/mol
则 H2(g)与 NO(g)反应生成 N2(g)和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当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如图是反应:2NO(g)+2CO(g)⇌2CO2(g)+N2(g)中 NO 的浓度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 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据此判断该反应的 T1________T2,ΔH________0(填 “>”、“<”或“无法确定”)。
【答案】(1). 0.60 mol/(L·min) (2). BD (3). 2H2(g)+2NO(g)=N2(g)+2H2O(l) ΔH=-750 kJ/mol (4). > (5). <
【解析】
【分析】(1)根据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反应速率;(2)根据平衡状态本质及特征分析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3)根据盖斯定律书写目标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图像分析。
【详解】(1) 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是6mol,则v(NO)=,故答案为:;
(2) A. 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O,同时生成1molN2,只能体现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错误;
B. NO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说明N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同,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 该容器为绝热体系,温度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故答案为:BD;
(3) ①已知:ⅰ N2(g)+O2(g)=2NO(g) ΔH=180kJ/mol
ⅱ 2H2(g)+O2(g)=2H2O(l) ΔH=-57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ⅱ-ⅰ得2H2(g)+2NO(g)=N2(g)+2H2O(l) ΔH=-570kJ/mol-180kJ/mol=-750 kJ/mol,故答案为:2H2(g)+2NO(g)=N2(g)+2H2O(l) ΔH=-750 kJ/mol;
②根据图示分析知,温度T1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故温度T1>T2;平衡时,温度越高,平衡时NO的浓度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
20.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 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从胶头滴管中滴入 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编号
实验目的
碳粉/g
铁粉/g
醋酸/%
①
为以下实验作参
照
0.5
2.0
90.0
②
醋酸浓度的影响
0.5
____
36.0
③
____
0.2
2.0
90.0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____腐蚀,请在图 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____;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
(3)该小组对图 中 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____;
……
【答案】(1). 2.0 (2). 碳粉含量的影响 (3). 吸氧 (4). (5). 还原 (6). 2H2O+O2+4e-=4OH- (7).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解析】
【详解】(1) ①为参照试验,由于②探究醋酸的浓度的影响,则除了醋酸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即铁粉质量应该为2.0g;③中只有碳粉含量与①不同,则③为探究碳粉含量的影响,故答案为:2.0;碳粉含量的影响;
(2)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说明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减小,说明发生了吸氧腐蚀,碳为正极,铁为负极,电子转移的方向为:,碳电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吸氧; ;还原;2H2O+O2+4e-=4OH-;
(3) 图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可能为:铁发生了析氢腐蚀、铁与醋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所以假设二为: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