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00 KB
- 2021-08-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 学 试 卷
注意事项:1、本卷包括两部分,I卷为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占50分;II卷为非选择题,共4个大题占50分。满分100分。
2、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Al-27 Mg-24 Mn-55
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稻壳进行控制性焚烧热解,从中提取一种叫做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将少量这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即可轻易制备出超高强度和超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关于二氧化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
B.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
C.由CaCO3+SiO2CaSiO3+CO2↑可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2.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C. 可用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制取硅酸
D. SiO2既能与HF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3.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的事实是
A.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B. 在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能发生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
C. 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的熔点高
D. 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无论新制还是久置的氯水,滴加AgNO3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
B. 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Cl2
C.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5.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 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
A. 方法①比方法②多 B. 方法②比方法①多
C. 两种方法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6.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7.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SO2
B. 验证漂白性
C. 收集SO2
D. 尾气处理
8.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有关SO2的性质的探究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
无色
无色
无现象
无色溶液
B
红色
无色
白色沉淀
白色溶液
C
无色
无色
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
D
红色
无色
白色沉淀
白色溶液
10.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11.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氨的是
A. 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B. 在烧瓶中将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水调成泥状后加热
C. 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
D. 将烧瓶中的浓氨水加热
12.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 将红热的Pt
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的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催化氧化的产物中有NO2
C. 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 具有热不稳定性
D. 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内有 NO3-存在
13.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B. Ts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 其中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76
D. Ts在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VIIA族
14.已知a、b分别为ⅠA和ⅦA族的同周期两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系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n=m+6 B. n=m+10 C. n=m+16 D. n=m+30
15.Xn-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ag X的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N+n)mol B. (n+A) mol
C. (N+n) mol D. (N-a) mol
16.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 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1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①CaCl2 和Na2S ②CO2 和CS2 ③Na2O 和Na2O2 ④HCl 和NaOH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
A. 亚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钠分别溶解在水中 B. 硝酸铵与硝酸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 氯化钠与氯化氢分别溶解在水中 D. 碘与干冰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19.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a-b)kJ·mol-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mol A-A键和1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20.已知H2S的燃烧热 ΔH=-a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S(g) + O2(g)=2H2O(g) + 2S(s) ΔH=-akJ·mol-1
B. 2H2S(g) + O2(g)=2H2O(l) + 2S(s) ΔH=-akJ·mol-1
C. 2H2S(g) + 3O2(g)=2H2O(l) + 2SO2(g) ΔH=-akJ·mol-1
D. 2H2S(g) + 3O2(g)=2H2O(l) + 2SO2(g) ΔH=-2akJ·mol-1
21.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子从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 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
D.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22.把甲、乙、丙、丁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甲、乙相连,甲为负极;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乙、丁相连,乙是电子流入的一极。则四种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 甲>丙>丁>乙 B. 甲>丙>乙>丁
C. 甲>乙>丙>丁 D. 乙>丁>丙>甲
23.某种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的负极反应式为:O2+4e-+2H2O = 4OH-。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2e-= 2H+
D. 若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有0.4 mol电子转移,则正极消耗2.24L O2 ,
24.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容,充入N2 C. 恒容,充入He D. 恒压,充入He
25.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速率相等的是( )
①(N2)=0.6mol/(L·min) ②(NH3)=1.8mol/(L·min)
③(H2)=1.2mol/(L·min) ④(H2)=0.045mol/(L·s)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II卷
26.按要求填空:有下列物质:①O2 ②CO2 ③NH3 ④Na2O ⑤Na2O2 ⑥NaOH ⑦CaBr2 ⑧H2O2 ⑨NH4Cl ⑩N2,回答下列问题:
(1)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
(2)写出⑤、⑧、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于水只破坏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溶于水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7. 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W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且W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
(2)Y元素形成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3)X、Y、Z三种元素对应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X和Z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Y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W的氧化物,均满足8e—稳定结构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W>Z
C.由于Z的氧化物ZO2既可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ZO2为两性氧化物
D.W的氧化物W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7)足量的单质Y与一定量的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
28.
(一)某学习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A、B分别探究金属铝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中装置A中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装置B中烧杯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B中Mg上的现象是_________,Al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装置B导线中通过0.3mol电子时,装置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变化为__________(填增重或减轻多少克)。
(4)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
B.原电池装置需要2个电极
C.电极一定不能参加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
E.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而且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二)
航天飞机常采用新型燃料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燃料电池一般指采用H2、CH4、CO、C2H5OH等可燃物质与O2一起构成的电池装置。它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甲烷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
(1)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耗标准状况下的5.6 L O2时,有________ mol电子发生转移。
(3)开始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9.
SO2是一种重要的氧化物,可用于生产三氧化硫、硫酸、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也可用作熏蒸剂、防腐剂、消毒剂、还原剂等。
(1)SO2性质多变,若将SO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能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该反应中SO2表现出______性;若将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中SO2表现出__________性。
(2)SO2有毒,且能形成酸雨,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原理:①SO2+Ca(OH)2=CaSO3↓+H2O②2CaSO3+O2+4H2O=2CaSO4·2H2O碱法的吸收原理:将含SO2的尾气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请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已知: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
0.36
2.9
余石灰-石膏法相比,碱法的优点是吸收快、效率高,缺点是__________;
(3)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双碱法,能实现物料循环利用。
上述方法中,实现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Na2SO3溶液中加入
CaO后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
化学答案
1.B 2.C 3.D 4.D 5.B 6.D 7.B 8.B 9.C 10.D
11.A 12.B 13.B 14.B 15.A 16.B 17.A 18.D 19.B 20.D
21.D 22.A 23.B 24.C 25.D
26.
(1)②③ ①⑩ ⑧ ④⑦ ⑤
(2)
(3)④⑥⑦⑨ ⑤
27.
(1)第三周期ⅣA族 (2) (3)Mg>Si>C (4)CH4 (5)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和黑色粉末 (6)BD (7) SO2和H2
28.
(一)(1)2Al+2OH-+2H2O=2AlO2-+3H2↑ (2)有气泡冒出 Al-3e-+4OH-=AlO2-+2H2O (3)增重2.4g (4)ABDE
(二)(1) CH4+10OH--8e-===CO32—+7H2O (2)1 (3)增大
29.
(1)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 氧化性 2MnO4-+5SO2+2H2O=5SO42-+2Mn2++4H+ 还原性
(2)SO2+2NaOH=Na2SO3+H2O 成本较高
(3)NaOH CaO+H2O=Ca(OH)2 Ca(OH)2+Na2SO3=CaSO3↓+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