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50 KB
  • 2021-08-06 发布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化学(合格班)试卷(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二学期高一化学(5月合格)‎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关于化学观或化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努力实现“原子经济”‎ B.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C.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D.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努力实现“原子经济”,可以减少污染,提高原料利用率,A正确;‎ B.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B正确;‎ C. 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可以寻找半导体材料,C正确;‎ D.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Na+和F-等,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选项BD是解答易错点,注意原子和微粒的区别,本题中原子是不带电荷的,微粒包括原子、离子等。‎ ‎2.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g H2所含分子数为N0‎ B. ‎2g D2O中所含的质子数为N0‎ C. 0.5 mol/L Na2SO4溶液中所含Na+ 数为N0‎ D. 标准状况下,‎4.48 L CCl4所含原子数为N0‎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g H2的物质的量是0.5mol,所含分子数为0.5N0,A错误;‎ B. 1分子D2O含有10个质子,则‎2g D2O中所含的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因此质子数为N0,B正确;‎ C. 0.5 mol/L Na2SO4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无法计算其中所含Na+数,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4.48 L 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所含原子数不是N0,D错误;‎ 答案选B。‎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无论乙烯与Br2的加成,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 B.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 C. 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 D. 利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乙烯和甲烷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乙烯的性质。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决定了它的性质与甲烷、乙烷等烷烃的性质有所不同。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过程中碳碳双键断裂,A对;乙烯能与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是乙烷不能,故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烷,B对;乙烯和甲烷中氢的质量分数不同,故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不同,C错;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乙烯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D对。‎ ‎4.下列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铁 B. 锂 C. 磷 D. 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铁第Ⅷ族元素,不是主族,A选;‎ B. 锂是第ⅠA族元素,属于主族,B不选;‎ C. 磷是第ⅤA族元素,属于主族,C不选;‎ D. 碘是第ⅦA族元素,属于主族,D不选;‎ 答案选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水汽化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水汽化属于吸热反应 C.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能源 D. 已知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此判断: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凡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硫燃烧等,A错误;‎ B. 水汽化需要吸收能量,但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水汽化不属于吸热反应,B错误;‎ C.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因此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能源,C正确;‎ D. 已知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此判断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石墨具有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均是相对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能归为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甲烷燃烧 B. 生石灰与水反应 C. 石灰石高温分解 D.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放热反应,A不选;‎ B.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B不选;‎ C. 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C选;‎ D.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D不选;‎ 答案选C。‎ ‎7.136C和‎146C是碳元素的两种核素,它们具有不同的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排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136C和‎146C是碳元素的两种核素,它们具有的质子数,均是6,又因为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均是相同的。又因为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二者的中子数分别是13-6=‎ ‎7、14-6=8,即不同的是中子数。答案选B。‎ ‎8.下列物质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A. 苯 B. 乙烯 C. 乙烷 D. 新戊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不选;‎ B.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选;‎ C. 乙烷属于烷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选;‎ D. 新戊烷属于烷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不选;‎ 答案选B。‎ ‎9.在理论上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 2Al(s)+2NaOH(aq)+2H2O(l) = 2NaAlO2(ag)+3H2(g)‎ B. Ba(OH)2·8H2O(s)+2NH4Cl(s) = BaCl2(aq)+2NH3·H2O(aq)+8H2O(l)‎ C. NaOH(aq)+HCl(aq) = NaCl(aq)+ H2O(l)‎ D. FeCl3(aq)+3H2O(l) = Fe(OH)3(s)+3HCl(aq)‎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反应2Al(s)+2NaOH(aq)+2H2O(l)=2NaAlO2(ag)+3H2(g)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A选;‎ B. 反应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aq)+8H2O(l)是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不选;‎ C. 反应NaOH(aq)+HCl(aq)=NaCl(aq)+H2O(l)是中和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不选;‎ D. 反应FeCl3(aq)+3H2O(l)=Fe(OH)3(s)+3HCl(aq)是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D不选;‎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的设计,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 D. 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核电荷数,A错误;‎ B.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包括引力和斥力,B错误;‎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和1个0族,因此是十六个族,C正确;‎ D. 不一定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判断,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等为解答的关键,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 ‎11. 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③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在烷烃分子中,无论是C—C键还是C—H键,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正确;②在烷烃中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错误;③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达到结合氢原子的最大数目,所以一定是烷烃,正确;④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所以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正确;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也不使溴水褪色,错误。‎ 考点:考查有关烷烃的叙述正误判断的知识。‎ ‎12.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H2X为,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2XO3 B. HXO‎3 ‎C. H3XO4 D. H2XO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氢化物中X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最高价为+6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故选D。‎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3.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 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供电时的总反应是:2H2+O2=2H2O B. 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C.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D. 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两个电极反应式相加,总电极反应式为2H2+O2=2H2O,故说法正确;B、根据A选项分析,产物是H2O,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电池,故说法正确;C、能量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说法错误;D、负极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氢气在负极被氧化,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燃料电池等知识。‎ ‎14.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 ℃‎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C.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正确;B、在上述条件下,SO2转化为SO3是可逆反应,所以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正确;C、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正确;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不一定相等,错误。‎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应用。‎ ‎15. 关于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锌铜、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流向与电子流向正好相反,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解:A.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而产生气泡,故A正确;‎ B.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电流从正极铜沿导线流向负极锌,故B错误;‎ C.锌失电子、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所以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C正确;‎ D.锌易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而逐渐被腐蚀,所以其质量逐渐减小,所以锌作负极,故D正确;‎ 故选B.‎ ‎1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 A. 三氯甲烷 B. 乙醇 C. 苯 D. 四氯化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都是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所以与水混合会分层,乙醇与水互溶,所以和水混合不分层,故选B。‎ 考点:考查了分液和萃取的相关知识。‎ ‎17.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 乙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是物理变化,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A错误;‎ B、氯化铁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反应,B错误;‎ C、乙烷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反应,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D正确;‎ 答案选D。‎ ‎18.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A. 乙烯与水加成 (乙醇)‎ B.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一氯乙烷)‎ C.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做催化剂反应(氯苯)‎ D. 乙烯与氯气加成(CH2ClCH2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A不选;‎ B.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得到多种卤代烃,不能制得纯净的一氯乙烷,B选;‎ C.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做催化剂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制备氯苯,C不选;‎ D.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制备CH2ClCH2Cl,D不选;‎ 答案选B。‎ ‎19.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乙烯通入溴水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 苯与溴水混合后撒入铁粉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光照作用下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一氯甲烷等,A选;‎ B.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B不选;‎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C不选;‎ D. 苯与溴水混合后撒入铁粉,苯和溴水不反应,溴和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化铁,D不选;‎ 答案选A。‎ ‎【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苯和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和溴水发生萃取。‎ ‎20.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醋酸、纯碱、氯化钠 B. 硝酸、生石灰、硫酸钡 C. 盐酸、熟石灰、石英 D. 硫酸、烧碱、碳酸氢钠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据此判断。‎ ‎【详解】A. 醋酸、纯碱(碳酸钠)、氯化钠分别属于酸、盐和盐,A不选;‎ B. 硝酸、生石灰(氧化钙)、硫酸钡分别属于酸、碱性氧化物、盐,B不选;‎ C. 盐酸、熟石灰(氢氧化钙)、石英(二氧化硅)分别属于混合物、碱和酸性氧化物,C不选;‎ D. 硫酸、烧碱、碳酸氢钠分别属于酸、碱、盐,D选;‎ 答案选D。‎ ‎2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铝单质 B. 酒精 C. 硝酸钾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据此判断。‎ ‎【详解】A、铝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选;‎ B、酒精是有机物,其水溶液不导电,且酒精是化合物,所以酒精是非电解质,B不选;‎ C、硝酸钾是盐,其水溶液或熔融态的硝酸钾都导电,所以硝酸钾是电解质,C选;‎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出离子引起的,二氧化碳不能电离,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明确二者的区别是解答关键。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单质的升华过程中不存在化学键破坏的过程 B. NaCl溶于水后,因为共价键被破坏,从而形成了Na+和Cl-‎ C. 在N2、CO2和NH4Cl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 D. H2S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的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碘升华是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被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变,A正确;‎ B、NaCl溶于水后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键被破坏,而不是共价键,B错误;‎ C、在N2、CO2和NH4Cl中,都存在共价键,但晶体类型不同,氮气和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NH4Cl是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C错误;‎ D、H2S分子中,氢原子达到了2电子的稳定结构,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注意只有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或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键才能被破坏,另外还需要注意: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破坏,但有化学键的破坏并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为易错点。‎ ‎23.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使N2(g)+3H2(g)2NH3(g)达到平衡,不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 v正(NH3)=2v逆(N2)‎ B.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判断。‎ ‎【详解】A. v正(NH3)=2v逆(N2)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 B ‎. 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选;‎ C. 正反应体积减小,因此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选;‎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选;‎ 答案选B。‎ ‎24.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A>B>C>D B. A>C>D>B C. C>A>B>D D. B>D>C>A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般来说,原电池中金属活动性负极>正极材料;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则C是负极、D是正极,金属活动性C>D;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则C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是正极、A是负极,金属活动性A>C;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D是负极、B是正极,金属活动性D>B;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顺序A>C>D>B,故答案为B。‎ ‎25.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上有气体放出 B. M为负极,N为正极 C.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M到N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M为负极,N为正极,且N极上有H2放出,导线中电流应从N到M。‎ ‎26.下列微粒中:①11Na+ ② ③Cl- ④O2-,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11Na+的核外电子数是11-1=10;‎ ‎②的核外电子数是2+8=10;‎ ‎③Cl-的核外电子数是17+1=18;‎ ‎④O2-的核外电子数是8+2=10;‎ 因此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①②④。答案选C。‎ ‎2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CH4的球棍模型示意图为 B. HF的电子式:‎ C. 乙烯的最简式为CH2 D. ‎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H4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为,A错误;‎ B. HF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 C. 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因此最简式为CH2,C正确;‎ D. ‎14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答案选C ‎28.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一组试剂的洗气瓶 A. 溴水、浓H2SO4 B. 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 C. 澄清石灰水、浓H2SO4 D. 浓H2SO4、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不反应,洗气后利用浓H2SO4干燥即可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A正确;‎ B. 酸性KMnO4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而引入新杂质,B错误;‎ C. 澄清石灰水、浓H2SO4与二者均不反应,不能除杂,C错误;‎ D. 浓H2SO4、NaOH溶液与二者均不反应,不能除杂,D错误;‎ 答案选A。‎ ‎29.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得环己烷 B. 由乙烯制备聚乙烯 C. 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至50~‎‎60℃‎ D. 苯与溴水混合后,溴水层褪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 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得环己烷,A选;‎ B. 由乙烯制备聚乙烯属于加聚反应,B不选;‎ C. 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至50~‎60℃‎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C不选;‎ D. 苯与溴水混合后,溴水层褪色发生的是萃取,属于物理变化,D不选;‎ 答案选A。‎ ‎30.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 CH3CH3 B. CH3CHCl2‎ C. CH3CH2OH D. CH3CH2Br ‎【答案】B ‎【解析】‎ 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所以A是乙烯和氢气的加成产物,C是乙烯和水的加成产物,D水乙烯和溴化氢的加成产物。B中的2个氯原子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不可能是乙烯的加成产物。答案选B。‎ ‎3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K+、AlO2-、Cl-、SO42-‎ B. 强酸性溶液中:K+、SO42-、Fe2+、NO3-‎ C.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a+、CO32-、NO3-、K+‎ D. 某无色溶液中:Fe3+、Cl-、Na+、NO3-‎ ‎【答案】A ‎【解析】‎ A. 强碱性溶液中K+、AlO2-、Cl-、SO42-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 强酸性溶液中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如果显酸性,则CO32-、NO3-一定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某无色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32.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 ‎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Y A. 只有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变为阴离子,原子失去或获得的电子越多,其所带的电荷就越多,根据题意可得:①a-m=b-n ,整理可得a-b=m-n,错误;由于这几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Xm+、bYn+是阳离子,失去的电子m>n,所以原子序数a>b;cZn-和dRm-是阴离子,得到的电子m>n,所以原子序数c>d,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大于阴离子的原子序数。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正确;③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由于Z的原子序数大于R的原子序数,所以非金属性Z>R,正确;④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原子序数X>Y。所以最是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X,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的原子序数、元素的电子及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 ‎33.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B. X与Y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C. 由X、Y、Z、W、R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X2-‎ D. 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Z、W、R都为短周期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和主要化合价分析,X的化合价为-2价,没有正化合价,故X为O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故Y为Na元素;Z为+3价,Z为Al元素;W的化合价为+6、-2价,故W为S元素;R的化合价为+7、-1价,则R为C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Y、Z、W、R依次为O、Na、Al、S、Cl元素;则 A. R为Cl,W为S,在同一周期,非金属性Cl>S,所以HCl的稳定性比H2S强,A正确;‎ B. X为O,Y为Na,X与Y可以形成Na2O、Na2O2,两者都是离子化合物,B正确;‎ C.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O2->Na+>Al3+,C错误;‎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发生反应NaOH+Al(OH)3=NaAlO2+2H2O,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图表中化合价的数值、原子序数的变化确定元素种类。再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注意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34.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如图所示的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B. H2O(g)→H2O(l)的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B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是热量变化,同时也可以伴随其它能量的变化,例如电能、光能等,C错误;‎ D、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反应过程中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35.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缩小容器的体积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 ‎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通入CO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①正确; C是固体,增加C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②错误;通入CO2,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③正确;恒压下充入N2,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④错误;恒容下充入N2,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⑤错误;通入CO,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⑥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36.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碱金属单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 ‎②砹(At)是Ⅶ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 ‎③硒(Se)与氧同主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I)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碱金属单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①正确;‎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砹(At)是Ⅶ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HCl,②错误;‎ ‎③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硒(Se)与氧同主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③正确;‎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不一定均为酸性,例如NH3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④错误;‎ ‎⑤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铊(TI)与铝同主族,金属性强于铝,其单质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⑤错误;‎ ‎⑥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⑥正确;‎ 答案选B。‎ ‎3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进行到10秒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 mol、0.1 mol、0.2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秒时,用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s)‎ B. 当反应达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 mol C. 当SO2和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时,达到该反应限度 D. 向容器内充人SO2,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进行到10s时生成三氧化硫0.2mol,则消耗氧气是0.1mol。由于不能确定容器的体积,所以不能计算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是,A不正确;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是0.4mol,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达不到100%,所以当反应达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0.4‎ ‎ mol,B不正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速率总是2:1的,C不正确;向容器内充人SO2,增大S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和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针对性强,贴近高考,注重答题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易错点是选项A。‎ ‎38.某同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2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 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C. 每转移0.4 mol电子,生成‎3.6g水 D. H+由b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a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a通入氢气为负极,b通入氧气是正极,则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正确;B、该电池电解质为Ca(HSO4)2固体,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H2O—2e‾,则每转移0.4 mol电子,生成0.2mol水,质量是0.2mol×‎18g/mol=‎3.6g,正确;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计算。‎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39. A、B、C、D是四中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C为金属元素,A、C位于同一主族,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D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A、B、C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C、D构成化合物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 ‎(4)由元素B和D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能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ⅦA族 (1分,有错不给分)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离子键、共价键 (1分,只答出一种不给分)‎ ‎(3);‎ ‎(4)O3、Cl2、ClO2中两种即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则次外层为K层,则B为O元素;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D为短周期元素,如果D是Cl元素,则C是Na元素,A、C是同一主族,则A是H元素;如果D是Ar元素,则C是Mg原子,A、C是同一主族,A为Be元素,不符合只有C是金属元素条件,故舍去;所以A、B、C、D分别是H、O、Na、Cl元素。(1)D是Cl元素。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Cl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位于第三周期第VIIA族;在实验室是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氯气,反应的方程式是:MnO2+4HCl(浓)MnCl2+2H2O+Cl2↑;(2)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NaOH,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3)C、D构成化合物是NaCl,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形成过程是;(4)由元素B和D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能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是O3、Cl2、ClO2等。‎ 考点:考查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相互关系及应用的知识。‎ ‎40.苯和液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观察试管D和试管E,看到的现象分别为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仪器B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2). 吸收Br2蒸汽 (3). 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 (4). 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5).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便于观察溴苯的颜色 (6). 在溶液底层出现油状液体 (7). D E F ‎【解析】‎ ‎【分析】‎ 在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由于液溴易挥发,会干扰溴化氢的检验,利用苯除去溴,利用紫色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检验溴化氢,最后利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据此解答。‎ ‎【详解】(1)A中苯与液溴在铁催化下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溴苯中的溴易挥发,溴和苯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溴易溶于苯,所以苯的作用是吸收溴蒸汽;‎ ‎(3)该反应中有溴化氢生成,溴化氢溶于水得到氢溴酸,氢溴酸是酸性物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溴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所以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是D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E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4)反应生成的溴苯中混有溴,氢氧化钠能够与溴反应,将溴除去,便于观察溴苯的颜色;溴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溶液底层出现油状液体;‎ ‎(5)当两端压力发生压力变化时,液体会产生倒吸现象,因为倒置的漏斗下口很大,液体上升很小的高度就有很大的体积,上升的液体的本身的压力即可低偿压力的不均衡,因此由于上部还有空气隔离,液体不会倒吸入上端的细管道,所以F具有防倒吸作用,DE中导气管未插入溶液中也能防止倒吸,能够防止的仪器有DE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