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7 KB
  • 2021-08-07 发布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概 念 含 义 概 念 含 义 氧化剂 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还原剂 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被氧化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氧化性 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 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反应 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产物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1)不同反应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MnO2+ 4HCl(浓) MnCl2+ C12↑+ 2H2O 绝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这一类.‎ ‎②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H2S+ SO2=3S+ 2H2O KClO3+ 6HCl(浓)=KCl+ 3C12↑+ 3H2O 在这类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归中反应.‎ ‎(2)同一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同一反应物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lO32KCl+ 3O2↑‎ ‎②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4NO3N2O↑+ 2H2O ‎③同一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同一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C12+ 2NaOH=NaCl+ NaClO+ H2O 3NO2+ H2O=2HNO3+ NO 在这类反应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升高了,另一部分则降低了.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又叫歧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表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里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 ‎ 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 ‎(2)双线桥法.表示在反应物与生成物里,同一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还原剂与氧化产物之间分别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反应前的有关元素指向反应后的该种元素,并在两条线的上、下方分别写出“得”、“失”电子及数目.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 ‎(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规律.‎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单质(原子)的还原性也越强,而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如还原性:Mg>Fe>Cu>Ag;氧化性:Ag+>Cu2+>Fe2+>Mg2+‎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 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ClO>HClO3>HClO4.‎ ‎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行.‎ ‎④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 ‎⑤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⑥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①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HCl.‎ ‎②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 ‎(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2.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类型和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 ‎(2)离子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 ‎①离子互换(复分解)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使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即离子反应就会发生.‎ a.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2++ 2OH-=Cu(OH)2↓‎ 注意: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也能发生.如:‎ ‎2Ag++ SO42—=Ag2SO4↓ Ca2++ 2OH-=Ca(OH)2↓‎ 或者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生成.如当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 Ca(OH)2 + CO32—=CaCO3↓+ 2OH-‎ 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如:H++ OH-=H2O H++ CH3COO-=CH3COOH c.生成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CO32-+ 2H+=CO2↑+ H2O NH4++ OH-NH3↑+ H2O ‎< >②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即反应朝着氧化性、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例如: ‎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区 别 能否导电 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 不能导电 能否电离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能电离,因此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所属物质 酸、碱、盐等 蔗糖、酒精等大部分有机物,气体化合物如NH3、SO2等 联系 都属于化合物 说明 某些气体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其原因并非该物质本身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这些气体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例如;氨气能溶于水,但NH3是非电解质.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与H2O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NH4+和OH-的NH3·H2O的缘故,所以NH3·H2O才是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一部分分子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代表物质 ①强酸:如H2SO4、HNO3、HCl等②强碱:如KOH、NaOH、Ba(OH)2等③盐:绝大多数可溶、难溶性盐,如NaCl、CaCO3等 ①H2O②弱酸:如CH3COOH、HF、HClO、H2CO3等③弱碱:NH3·H2O、A1(OH)3、Fe(OH)3等 电离情况 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不可逆).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如:HNO3=H++ NO3- 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如:CH3COOHCH3COO-+ H十 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合离子(离子)和H2O分子 大部分以电解质分子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电离出来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情况 拆开为离子(特殊:难溶性盐仍以化学式表示) 全部用化学式表示 注意: (1)在含有阴、阳离子的固态强电解质中,虽然有阴、阳离子存在,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如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注意:不是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性就强;反之,溶液的导电性就弱.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但在相同条件(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所谓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即是在反应前后数目发生变化的离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 OH-=H2O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2)“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改写为离子形式;而难溶于水的物质(难溶性盐、难溶性碱)、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将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包括个数)删去,并使各微粒符号前保持最简单的整数比.‎ ‎(4)“查”:检查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左右相等.‎ ‎[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总是朝着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具体表现为:‎ ‎(1)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Ba2++ SO42-=BaSO4↓‎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如H++ OH-=H2O ‎(3)生成气体.如:CO32-+ 2H+=CO2↑+ H2O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 热量 + 其他形式的能量 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贮存”在反应物内部的能量转化并释放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热量 + 其他形式的能量 吸热反应也可以看成是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并“贮存”为生成物内部能量的反应过程.‎ ‎*[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统称为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1.‎ ‎(2)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关系:△H=生成物键能的总和 -反应物键能的总和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反应热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含义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 反应本身的 能量变化 反应放出热量后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 反应吸收热量后使反应本身的能量升高 表示符号或ΔH值 “-” ΔH<0 “+” ΔH>0‎ 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3—1—2所示.‎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为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也不同.若不注明时,则是指在101kPa和25℃时的数据.‎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要注明.同一化学反应,若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则反应热就不同.例如:‎ H2(g) + 1/2O2(g)=H2O(g) △H=-241.8kJ·mol—1‎ H2(g) + 1/2O2(g)=H2O(l) △H=-285.8kJ·mol—1‎ 比较上述两个反应可知,由H2与O2反应生成1 mol H2O(l)比生成1 mol H2O(g)多放出44 kJ·mol—1的热量.‎ ‎③反应热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放热时△H用“-”,吸热时△H用“+”.‎ 例如: H2(g) + 1/2O2(g)=H2O(g) -241.8kJ·mol—1‎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只表示物质的量(mol),因此,它可用分数表示.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例如:‎ ‎2H2(g) + O2(g)=2H2O(g) △Hl=-483.6 kJ·mol—1‎ H2(g) + 1/2O2(g)=H2O(g) △H2=-241.8kJ·mol—1‎ 显然,△Hl=2△H2.‎ ‎*[盖斯定律]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4.燃烧热和中和热 燃烧热 中和热 定义 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热量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形式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注意点 “完全燃烧”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①燃烧的物质全部燃烧完;②生成稳定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生成CO2,S完全燃烧生成SO2;等等 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 molH+与1 molOH-发生反应生成1 molH2O,都放出57.3kJ的热量.即:‎ H+(aq) + OH-(aq)=H2O(1)‎ ‎△H=-57.3 kJ·mol-1‎ 说明 利用燃烧热可以计算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 当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或弱酸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因生成的盐会发生水解而吸热,故此时中和热要小于57.3 kJ·mol-1‎ ‎ ‎ ‎ ‎ ‎ ‎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碱金属 ‎1.钠 ‎[钠的物理性质]很软,可用小刀切割;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常见的钠的表面为淡黄色);密度比水小而比煤油大(故浮在水面上而沉于煤油中);熔点、沸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钠的化学性质]‎ ‎< >Na与O2反应: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与非金属反应:钠可与大多数的非金属反应,生成+1价的钠的化合物.例如:‎ ‎2Na + C122NaCl 2Na + SNa2S ‎(3)Na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及氧化还原分析: ‎ 离子方程式: 2Na + 2H2O=2Na+ + 2OH- + H2↑‎ Na与H2O反应的现象: ①浮 ②熔 ⑧游 ④鸣 ⑤红.‎ ‎(4)Na与酸溶液反应.例如: 2Na + 2HCl=2NaCl + H2↑ 2Na + H2SO4=Na2SO4 + H2↑‎ 由于酸中H+浓度比水中H+浓度大得多,因此Na与酸的反应要比水剧烈得多.‎ 钠与酸的反应有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