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咬定考纲不放松,规范训练抓不停
语文组
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细细研读了考纲之后,我们获益匪浅,深感任重而道远。高考是一场大型的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它既考学生的知识,也考学生的能力,更是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答题训练,应对高考的大检阅,因此要想决胜高考考场,必须未雨绸缪,提早动手。
课堂教学简明有度,注重实效
一堂课是否成功,并不是指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
一、简明有度。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考纲要求去备课和组织教学,内容精简明确,不宜多横生枝节。课堂重难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教师对教参资料进行大胆取舍,为庞杂的内容“减肥瘦身”,使语文课简约而不简单。
二、注重实效。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步步引导,精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随堂练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即讲即练,即学即用,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甄选作业,让有效训练成为习惯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配套资料题目繁多等问题,我们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备课组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商讨,大胆取舍,力求所选题目难易适中,题量恰到好处,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精准训练。
二、同时要求学生每天练字,进行书写规范化训练。周末适时穿插小练笔,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结合学校或学生情况,适当布置个性化作业。
三、学习需要在作业中落实、巩固,让有效训练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
训练规范答题,依规画圆,据矩成方
语文试题,题量大,题型多,书写要求高,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必要的答题规范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做系统工程,通过严格有序的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内容。弄清题目所问,看准题目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具体作答,怎么问就怎样答,不扩大,不缩小,指导分点作答(6分题答三点,8分题答四点)。
二、 合理分配时间,规范答题流程,在答题顺序上先易后难(比如先答名篇背诵、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后答其它),时间分配上要时间与分值对等(多少分用多少分钟,选择题可适当压缩,作文要留足一小时),做到不漏答,不留空白。
三、 运用常用术语,规范组织答案。积累、熟悉常用答题术语,构建各类题型的答题模板,明确答题步骤,答题规范用语,做到条分缕析,依分分点,言之有序,不漏点,依文作答,言之有据,理析结合。
四、
书写工整美观,下笔不悔。用工整(优美)的书写将自己思维的结果简洁、条理的呈现出来,不涂改、不圈画,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要做到以上几点,在平常练习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精选典型例题(高考真题),剖析命题意图,示范审题过程,明确答题思路,呈现完整的答案,此谓示范引领知规范。
二、 选择美题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从审题、思路到作答进行模仿实践,此谓类题实践试规范。
三、 回放模板,自查自纠,比学规范答案进行自我纠错,深刻体悟规范。
四、 强化训练,让思维清晰化,让答题规范化、敏捷化,此谓拓展训练巩固规范,强化学生的思维记忆和动作记忆。
重视积累,培养能力
文言文和诗歌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2015年高考试题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实虚词积累的同时,文化常识识记也不可忽视。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词虚词的积累,落实文言文翻译。我们要立足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言句子,不可孤立的死记硬背,应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课后认真落实练习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严格做到“信”“达”“雅”。“信”,翻译要准确无误,忠实原文。“达”,语言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雅”,译文语言要优美,生动形象,符合原文的写作风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的积累,才可以落实好文言文翻译。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落实整理文化常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诵读一定量的人物传记,开阔视野,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文言文,要读通顺,读流畅,读出语感来。只有读熟了才有可能进一步领会文章。要熟读每一篇文言文,还要有重点的背诵一定的篇目。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分析,品味作者的情感,如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抓住流露感情的词语。其次,探究规律,抓技巧。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并能够作出准确判断,判断时应有理有据。再次,课堂上要注意解题思路的训练,规范语言的培养,使学生尽早与高考衔接起来。
把握命题规律,提升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试中的重头戏,重在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现代文阅读分为现代文小阅读和大阅读两部分。小阅读设置3个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答非所问,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关系,未然变已然,以偏概全。这就要求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长长的阅读中筛选有用信息,与选项对比辨真伪。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明确“五个W,一个H”(五个W:who,when,what,where,why;一个H:How)。
现代文大阅读主要是小说阅读、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解能力并非能插翅而来,而是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可以突飞猛进地增长。
另外教师还需“揠苗助长”
,在平时课堂中注意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帮助学生规范作答,取得进步。
贯彻作文“六个一” 打下试卷“半壁江山”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如何打好这“半壁江山”是重中之重。在平时的规范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六个一: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精巧的构思、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深刻的结尾、一个精彩的段落、一手漂亮的字。
作文的特殊性在于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高考真题,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接受真题的捶打。认真擦亮作文的“眼睛”,体现主旨,精准新颖的拟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题目;认真构思,选好角度,做好大纲,有一个精巧的构思;做好“凤头豹尾”工作,既体现文章的内容又展现自己积淀,开头先声夺人,结尾韵味无穷;打造一个精彩的段落,从一段开始,逐渐扩展,使整个文章成为精品;最后字是门面,在作文中更是明显的体现,写好字,“讨好老师”,才能让你文章中的“黄金屋”被人发现。
在训练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要全面充分的发挥老师的作用,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命制作文试题,明确每次训练重点。
二、及时精准批阅,做好作文升格改造训练。
三、进行审题指导,让学生学会写前构思作文。
四、利用平时小练笔,训练学生写评论类作文的能力。
增加课外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古诗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考试大纲也明确在作文发展等级评分中提出:材料新鲜,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等要求。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是什么,就是增加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像《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熟读唐诗三百首,诗作自然就脱胎换骨了。因此,作为高一起始年级,我们必须想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早、晚读、阅读课等时间诵读经典,摘录美文,品味佳句,撰写心得,让学生浮躁的灵魂在一脉书香中逐渐丰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日有所得,读有所悟,得多了,悟多了,自然就会情不自禁,思如泉涌,佳句屡现。
课外阅读要注意指导学生:
一、积累鲜活作文素材,如屠呦呦获奖,人机大战,感动中国人物等。
二、巧用经典素材,翻出新意,背诵美文美句,培养语感。如教材帮每课后的素材积累。
三、撰写交流心得,强化语言组织能力。
衡水中学的成功做法就在于“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这就启示我们无论是课堂上的习题训练,还是课后习题训练,或者是考试训练,都要训练学生审清题意,读准要求,限定时间,规范作答。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挖掘好语文教学这个源泉,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泓清泉才能流得更远。
2016版高考考试大纲研读心得体会
数学组
数学《考试说明》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的规范了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是今年数学命题的依据和纲要,主要包括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内容与要求、题型示例、题型示例参考答案。说明中既强调命题保持相对稳定,又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考查数学双基,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试卷体现数学的应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通过认真研读考纲,现从考核目标与要求、试卷结构、全国卷出题特点、全国卷与陕西卷的区别、复习备考策略及研读考纲后对高一教学的一些建议这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1、 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2、 能力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研读《考试说明》及剖析近三年高考试卷考点覆盖情况可以看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首先,
侧重于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内容的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也是高考所考查的重点。高考不是竞赛,是选拔性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发展潜能,所有具备了后继学习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将进一步到大学深造,所以试卷中会有约70%左右的基础题,但基础不等于简单,容易,这里基础是强化通性通法的考察,可仍需较高的思维品质。其次:一般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题,从而达到全面的考查。例如:三角函数与向量、解三角形、数列、线性规划等结合考查。
对数学思想的考察,考查时一般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 试卷结构
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12道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选择题多以考查基础为主。第二卷为非选择题,主要有4个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6个解答题,共70分。在解答题中一般最后一题考查选修的内容,为三选一。选择内容包括《不等式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几何证明选讲》。
必考内容为: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统计,概论,基本初等函数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倒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数原理,概论与统计。
选考内容为: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知识点与往年基本保持不变。
从考试内容上看,高考理科全国卷保持平稳,依然以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概率、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为主,在分值上占有一定的比例。这集中体现了重要内容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反复考查的原则,对于解答题的试题排列顺序上,从难易程度上,每年的要求有所变化。体现了考点不变,考法变化的思想,既符合考生的学情,也符合考试的说明和大纲的要求。
三、全国卷的出题特点
对全国卷的试题进行分析,主要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试卷结构稳定,考点略有调整。2、考点覆盖面全,突出主干知识。3、试题层次明显,小题易大题难。4、试题先易后难,关注考生心理。5、突破固有模式,创新而不落伍。6、加强通性通法,淡化变形技巧。7、试题注重基础,凸显能力立意。8、强化思想方法,考查数学素养。
由近几年的全国卷考题可以看出:知识结构考查合理、稳定,在新高考改革对高考改革之前,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化。在知识结构考查稳定的前提下,大部分题型结构都是常规性题型,难、偏、怪的题不会出现,同时又进行创新,把基础知识通过不同的背景展示,既达到了考查的目的,又强调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 全国卷与陕西卷的区别
1、全国卷题型灵活,注重考查能力,立意新颖,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而陕西卷的题目条件结论明显;
2、全国卷概率题考了正态分布,独立性检验;
3、全国卷线性回归方程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以非线性为载体;而陕西卷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以线性为载体;
4、全国卷立体几何增加了组合体的考查等,如:球的组合体的考查;
5、相比陕西卷,全国卷的试题计算量比较大。例如:在数列、解析几何解答题的考查中,全国卷明显比陕西卷的计算量大。
五、复习备考策略
1、教师应研读课标,了解对不同知识层次的要求。哪些知识在教学中要精讲,哪些需了解,在教学中要有张有弛。
2、更新教学观念:教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目前的高考,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考查,在知识交汇点设计试题。还考查中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作为数学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需要分章节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渗透与总结。所以在我们老师教授新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
3、 在教学中一定要夯实基础,充分认识课本的重要性。
近年的高考都强调以课标为依据,注重基础考察;因此课本中结论,定理与性质,都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与复习中千万不能脱离课本。阅读课本,能帮助我们触及每一个知识点,从而做到知识复习“面面俱到、不留盲点和死角”。切记不猜题,不押题。
4、在教学中要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内容。
重点知识要重点掌握,重点内容要重点训练,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方向。作为我们就应认真研究近年各省的高考试卷,重视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中档题重视其解题格式,得分点的处理,计算的准确性;难题重视熟悉知识点的得分。同时要让学生取得高分,还要注重解题表述的细节,要加强答题的规范训练,尽量做到无可挑剔不失分。
5、建议教师在高考复习按专题复习,针对学生失分的特点针对性复习,练习。
(1)复数的计算与线性规划题、算法框图题每年都考,难度不大,在此教师就应以基础复习为主;
(2)分段函数是考察的重点,一般与分类讨论的思想结合考,在复习中应侧重;
(3)三角函数的考察涉及图像与性质,与向量结合考察,出题相对灵活,复习要抓住知识本质。
(4)立体几何的考察一般两小题一大题,分值不变,在复习中要注重综合法与空间向量法的结合,基本考察二面角,线面角。异面角虽近几年未考,但也要重视。文科考察体积,表面积较多。
(5)数列一般以等差或等比数列为载体,求数列通项公式,利用错位相减、裂项、并项求和。计算要求高,此题得分率较低,学生一般能做,但得分率低,因此,在平时以基础练习为主,注重计算能力加强练习。
(6)解析几何题多以椭圆、抛物线与直线相结合,求直线方程,斜率,三角形面积,计算弦长为载体,采用设而不求、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计算量大,应在平时的学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7)概率主要考察古典概型的计算,涉及到计数问题,常用列举法。统计重在考察抽样方法、总体分布估计、几何概型和图形统计等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等。
(8)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出现频率增加,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这类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训练学会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探究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9)针对选做题,教师应交给学生解题技巧,一旦选作一道题就不要更改,否则浪费时间。
6、高考试题来源主要有:教材、历年考题、竞赛题改编、大学知识的改编,建议教师在这几方面多归纳,总结。
六、 研读考纲后对高一教学的一些建议
除了上述策略外,针对高一数学教学,我们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课本,重视基础,是学习复习的起点。如果不重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分析,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自然在解题时就不能拥有整体的构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例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揣摩每个知识点,弄清每一个原理。要从高考的要求出发,把课本熟化,概念能脱口而出,公式定理能熟练掌握,基本题型能借题发挥,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和熟化,从理解入手,体会教材内容,对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咬文嚼字,仔细斟酌,从而以扎实的基础为基点,向更深、更活的目标前进。
(2) 注意对课本习题的演变训练,将课本内容拓展、提高。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 改造和综合 ,试题注重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
(3) 做好单元复习和单元小结。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可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a、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b、本单元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对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要认真 体会,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c
、自我体会:应准备纠错本,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分析计算中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改进,以提高解题的速度 和准确性。也应记录下来本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 在平时做题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逐步克服。也有部分学生做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因此,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助于训练自己的解题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5)学会总结、归纳。很多同学都是一看到题目就开始做题,但做题如果不注重思路的分析,知识点的运用,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建议在做题前要把知识再回顾一下,梳理知识体系,回顾各个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清楚的认识,认真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思想,以及方法,还要学会总结归纳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既要横向总结,也要纵向深入;只要在每章节做题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这一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典型题型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考纲,以考纲为指导,检测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试题分析——英语》研读心得
英语组
《高考试题分析》传递了高考信息,分析了最新的高考方向,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高考,提高课堂效率,为我们的高考的备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为了提高高一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读《高考试题分析》是必须的。通过仔细研读《高考试题分析》中的题型示例,进一步了解了高考英语命题的一些理念,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开阔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自己业务素质,受益匪浅。现将自己学习的内容与心得体会汇报给大家:
一、2015年英语高考全国卷的总体分析
2015年,18个省、自治区使用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英语试卷及。考试中心根据这些省份的要求命制了两套高考英语试卷:一套用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和山东5个省份,称为试卷一;另外一套则用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贵州等13个省份,称为试卷二;贵州、云南和甘肃以其他形式提前进行了听力考试,采用了去除听力部分后的试卷二。
二、试卷考察内容
2015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了高考英语试卷各部分的考查内容,这些内容的确定来自试卷设计者多年的研究,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这些内容的明确有助于考试内容的设计和考生的复习备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学英语教学。
(一)语言知识
“课程标准”中所列语法项目表和“考试说明”中词汇表内的项目。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听力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该部分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考生应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主旨要义比较明确,由某句对话可以听出;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考生需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总会有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察项目。
(3)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判断
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语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口语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说明自己的感受,或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2. 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高考英语试卷赋予阅读部分较高的内容和分值权重。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作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写作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程度是写作部分评分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2015年英语高考全国卷的特点
2015年全卷保持稳定风格,试题不偏、不怪,难易适中,即体现了高考人才选拔的功能,又有助于引领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特别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
1、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的宣传和弘扬
通过语篇选取和话题确定,2015年英语试卷关注了对中国大好河山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推介。试卷一汇总的语法填空试题选用了介绍中国阳朔的文章作为素材,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图景,文章描写的阳朔美景令人赞叹,也令人自豪。“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试卷二中的写作任务涉及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也涉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包饺子”,它的主题直接关联中国的传统美德“尊重长辈”。
2. 试卷难度设计合理,试题难度梯次分布恰当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一直将整体难度稳定在0.55左右,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作用。今年试卷的难度仍稳定在以往水平上,试卷中难,中,易试题的分布情况为2:5:3,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到自己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和促进中学英语教学的开展。
3. 试卷所选语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涵丰富
试卷各部分的语言材料语境真实,语言地道,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强,注重品味。“阅读理解”部分的选材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涉及事件记述,社会现象和研究成果呈现,旅游产品介绍等各方面的内容。
4. 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精神
试题的命制和选材均渗透课程标准的理念,两套试卷均注意把对知识点的考查放在明确的考生熟悉的语境中进行,同时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轻单纯的知识记忆,重具体语言语境中的理解和应用,是这两套试卷的一大特点。
5. 继续重视对语用能力的考查
高考英语考试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层次进行的。两套试卷中共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彰显了对阅读这一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四、得到的几点启示
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理解教材,抓准核心概念、核心思想,“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策略应该成为日常教学的根本之道。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高考要求的基本词汇,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灵活运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法和词汇等)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必须达到精准化,老师对学生进行精准化测试,分组听写单词,督促学生记忆是必须的。如果课堂所学的是一些基本的语言点,应当给学生一些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懂得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课后应加强练习量以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如果没有课后的夯实,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效率就提不高。每周进行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巩固知识点,并使学生适应题型,掌握此类题的做题方法。比如说纯空格题通常考冠词、介词、代词和连词四类词。一个空格只能填一个词,如果括号中给出提示词,通常考查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比较级、词类转换等,一个空格可以填一到多个词。“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注重夯实基础,一味追求训练的深度、难度和数量可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英语试题训练中,阅读理解要注意掌握试题的广度,扩充阅读题材,多角度多层次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背景知识。严抓基础教学,为学生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2、理解英语语言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
学英语首先要有正确的思路,要按照英语的思路去学英语。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英语思维。另外,在英语学习时间上,要引导学生高效利用课堂,并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不是一定要每天有整块的一小时甚至几小时才可以。碎片时间积累起来,引导学生时时刻刻尝试用英语思考,比起专门的坐下来学英语,轻松很多,效果也会好很多。高一学生目前所学科目较多,更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形成高效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学法上教师应道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反思,提炼领悟语法规律。利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加强早晚记忆,倡导理性思维,将理解与记忆合理结合,不断积累词汇以及语言背景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3、理解课标,把握方向
课标和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把握考查方向,合理确定课堂内容,紧贴高考考纲。平时的限时训练应该和高考试题的题型及试卷特点保持一致。比如对于阅读理解,特别是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阅读材料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命题理念的初步理解,可以使我们在平时复习中选择练习时知道根据什么标准去选择习题,从而做到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注重学生语篇能力培养。
通过研读《高考试题分析》,可以发现英语全国卷非常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注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多做针对性的练习,加大阅读量,在课上对阅读理解进行限时训练,每天一篇。课后要求学生专门做一些综合能力的作业,比如说一天一篇改错和一篇完型填空。在教学中认真设计相应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多途径提高学生阅读量,考试时阅读量大,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48.5个词以上。在词汇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加大阅读量,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丰富阅读训练的题材,不能只局限于某种题材。此外,通过对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训练,使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主要体型设置,使其掌握必要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最后达到发展其阅读能力的目标。
5、加强师生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都知道“学习金字塔”模式。它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这是在1946年就提出来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叫“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叫“阅读”,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可以记住30%。第五,“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是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
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进行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座位重新布局,组为单位,每组六人,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某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的练习机会,增大密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记忆效果最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在合作中面向了全体学生,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
6、加强英语听力训练
英语听力不仅仅是“听力”,而是一种语言从语音、词汇、习语到文化、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表现。听力可以说是我们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自2016年起陕西高考将使用全国卷,增加英语听力考试。有些同学听力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大课堂英文输入量,加强听力练习。除了每周二的固定听力训练时间,教师在平时课堂中可以尽量多使用英语教学,锻炼学生英语听力。此外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听英语有关材料,每天5-10分钟,而且长期听,一定会有效果的。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帮学生树立目标,给自己施压也给学生施压,带领学生提高英语能力。
以上是我们组研读《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后的几点心得,不全及偏颇之处,还望领导及同事们多多批评指正。
关注高考动态,夯实高一物理教学
物理组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业已出版下发,其中就2016年高考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要求、试卷结构,等均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说明,这些是2016年全国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复习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物理组各老师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试题分析,现将研读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一. 试题分析
1. 选择特考查特点
(1) 选择题题干简练,物理过程或状态单一,计算量较小(有的定性,有的半定量,即使有定量的计算也不大。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2) 从13年开始物理选择题有很大变化,选择是单选还是多选,题目作了明确注明。高考难度明显降低。
(3) 8个选择题出自四个必考模式,力学和电磁学所占比例相当(基本是四个力学四个电磁学)。
(4) 物体的平衡,力与运动,功与功率,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电场,闭合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出题重点。其中物体的平衡,电场,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力与运动的关系,功与功率一般会各出1题。
(5) 涉及图像的量有2-4
题,重视对物理图像的考查。试题配图较多,考查考生从画图,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重视考查物理模型建立(如对象模型,结构模型,运动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物理学方法的使用(极限分析法,等效替代法,对称分析法,图像分析法,假设推理法)物理学基本观点的应用(力与运动的观点,能量观点,功能关系等)。
2. 实验题考查特点
(1) .实验题注重考查实验素养。如仪表读数,电路连线,电表改装,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
(2) 实验题一般有两小题,分值分别是5分和10分,或者6分和9分,共15分。
(3) 22题应当是小实验题,关注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读书或力学小实验),以检查考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主。
(4) 23题考查四个必修模块中的实验或是改变性拓展实验,创新实验,探究性试验。
(5)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处理纸带的逐差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列表法,测量电表内阻的图像法等常规方法;同时要注意仪器,仪表(量程)的选择,电路的设计与选择,灵活应用学过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及简单的误差分析(定性),注意实验器材连接的规范性,关注(部分)设问的开放性等等。
3. 计算题考查特点
(1) 综合性强,情景较常规。
(2) 难度适中,梯度明显。
(3) 模式单调,热点突出。
二. 考试大纲变化理解
同2015年考纲相比,2016年物理科考察方向基本没有变化,反映出考纲在考试方面的要求趋于成熟和稳定,因此物理试题在命题意图和难度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
其中2015年考纲与2016年考纲不同之处是:必修Ⅱ模块中 “环绕速度”要求层次从Ⅰ变为Ⅱ;选修模块3-1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要求层次从Ⅰ变为Ⅱ;对选修模块3-3内容“气体实验定律”要求层次从Ⅰ提到了Ⅱ, 即从“了解”“认识”的层次提高到了“理解”和“应用”。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两个变化,在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在《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新增8个,分别为2016考试说明例10、例12、例21、例22、例27、例28、例29、例31。
三. 结合高考动态——高一早准备
通过对高考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试题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确考试内容还应重视对考试内容的要求。针对高一物理教学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抓高一实验基础,为高三提供应变能力
近三年课标新卷的实验题以一个力学题一个电学题为固定模式,从题型和分数分配两方面均体现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均为高一高二基本实验的改编,一般试题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考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设计实验中的问题处理,充分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因此在高一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基本实验的原理理解,熟悉基本实验的原理,基本方法,力争在高一年级打好实验基础,实现高三时期学生对创新实验方案的理解。
2. 注意方法的积累和运用
高考中考查的物理方法有:守恒法,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割补法,图解法,微量分析法,变换参考系法,叠加法,数学方法,几何法,比例法,图像法,代数法,估算法,近似法,逻辑思维方法,极限法,三角法,类比法,逆向法,虚拟法,对称法,移植法等,这三类方法,内容多,因此在高一高二年纪在日常教学试卷考查中不断渗透,让学生涉猎应用这些方法,这样学生在高三好应用这些方法就更加容易,学生在高三复习时就不会被这些方法牵绊,使之成为学习中的困难或者学习中的薄弱区。
3. 提升物理学史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
近五年高考中,考查物理学史的考题不断出现,因此在高一高二教学中要把握教材中关于物理学史的内容,要有提前为高三复习做好准备的意识,可在日常试题训练中增加一些典型物理实验背景。物理人物背景等物理学史的内容。
4. 强调规范解题的重要性
高考答题明确要求写出详细解题过程,说明其中的物理逻辑思路。在高一高二教学中,学生乐于解题但经常忽略书写必要文字说明,而到高三再培养学生必要文字说明的书写,这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在高一高二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书写必要文字说明的能力,其措施有:
(1) 教师不断规范。
(2) 学生不断模范。
(3) 作业本严格要求。
(4) 日常学习常要求,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5. 强化解题速度
在常规教学中,强化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度。我们可以从试题和日常作业中增加一些具有难度的计算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对函数知识、几何知识、极限知识和微元思想等数学知识的一些认识,以便在高三教学时学生能轻车熟路的使用这些知识。
6.抓好基础,稳步提升
紧扣课本,强化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日常教学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的内容应有准确的理解能够用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述,对于物理规律,物理定理中的表达式,应弄清每个符号的意义,理解整个表达式的含义,尽可能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与具体的实验事实,实际情景相结合,加深对他们内涵的理解。
7. 提高学生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
设置情景,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科技,医疗,体育等联系,使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8.高效利用教材
从高考走向及出题特点中总结并及时回归教材,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不能应付课本,要深挖教材,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简为繁,深入浅出,加深加广,使教材中有限的内容得到发散和延伸,从各角度和知识点深挖课本练习,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渐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
此外,高一、高二年级的物理教学与高考差别还是较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在基础教学中难度不能提升过大,以防学生出现基础不牢,较低学习物理兴趣的现象,作为高一、高二教师仍以“步步到位”为基本准则,切实落实基本教学。
2016年全国高考大纲研读心得体会
化学组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今年陕西不再自主命题,会采用全国卷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也在高考考生的复习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那么,2016 年的考试大纲又给我们透漏出怎样的信息呢?
一、 考纲研读
化学学科2016年的大纲与2015年完全相同,2016年的化学学科命题依旧遵循前两年的化学考试命题原则和方向,无论试题形式还是内容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1. 对化学能力的要求:①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②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③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
2. 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的要求程度由高到低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括低层次的要求。
二、 高一化学考点
1. 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造和创造分子。
2.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实验和推理能力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1.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科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3.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①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②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③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④ 酸碱盐概念。
4. 化学用语及常量计算:①常见元素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化合价。③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④相对原子量、相对分子量。⑤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⑦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相互联系及计算。
5. ①溶液含义。②溶液组成。③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④胶体。
6.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①元素、核素、同位素。②原子构成。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④元素周期律实质。⑤同一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⑥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⑦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及性质递变规律。⑧化学键。
10.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1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①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定量表示。②化学反应的可逆性。③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12.电解质溶液:①电解质概念。②电离及在水溶液的导电性。③
常见离子检验方法。
13.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4.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5.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①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成键特征,同分异构体。②甲烷、乙烯、苯的结构和性质。③乙醇、乙酸的组成、性质与应用。④有机化学反应类型。⑤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性质与应用。⑥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16.化学实验基础: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②基本操作。③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④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⑤根据实验试题做到: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条件控制;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绘制和识别定性实验仪器。
一、 心得体会
通过对考纲的研读,对我们高一教学有一定的启示,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并记忆。基本概念和理论好比化学科的“骨架”,元素化合物知识好似化学科的“血液”,二者构成了化学的有机整体,基础理论教学能使化学学习从现象深入本质,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质变化及其规律,在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时要做到:①使基础理论的讲解形象、直观。②抓住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要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记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落实基础知识为核心,突出基础,重视复习,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加强练习,坚持适时、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现阶段,选题应以教材基本内容为主,对教材知识进行变通,适当链接高考,循循渐进,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针对高一学生实际情况,为了适应新课改,提高学生成绩,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自主学案四步走”模式:
一、 结合学案,自主预习,发现问题
本阶段主要是利用课堂前一段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自主
预习时间在5—10分钟。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学案帮助下,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完成基础性目标。同时,记录整理问题,完成对新课的学习。
二、 师生互动,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本阶段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表
达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教师注重适时、恰当、中肯的评价。学生之间善于倾听他人的成果展示。对自主学案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讨论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进行精讲。讲解时,应抓住知识的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讲要恰到好处,该点拨则点拨,该引导则引导,该省略则省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精选习题,效果检测,强化落实
本环节所用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课堂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既是课内训练巩固,又是课后拓展延伸。习题展示的目的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习题要精当,难易适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课堂上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互改,对错题进行讲评,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四、 课后纠错,反思总结,定期回顾
课后复习反思对学生系统学习、发展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再学习、再理解、再加深的过程。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20
分钟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回忆、反思、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补充,同时对课堂练习中存在错误的问题再分析、再研究。最后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
总之,由于高一化学必修内容的教学课时少,学生各科学习任务重,高考中占的比例大。因此,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好的教学成绩,为整个高中化学打下基础,重点在强化双基,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视科学探究。
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解析及启示
生物组
2016年的考纲已拿到多时,感受着学校及领导的重视,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讨论。参考多方面资料及数次讨论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有了一些可能还不是很成熟的想法,现将其整理如下。
一.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考试大纲的变化及分析
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考试大纲版本近五年内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
1.2013年,变化集中在知识内容表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点:
编号
2012版考纲
2013版考纲
知识内容的变化
1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考试要求的变化
4
“其他植物激素”——“I”
“其他植物激素”——“II”
2.2014年,变化集中在知识内容表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编号
2013版考纲
2014版之后考纲
知识内容的变化
1
“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生物学科命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2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为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和必须模块3的内容……”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为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和必修模块3的内容……”
3
“例5 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
“例5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4
“例8 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
“例8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
之后的2015版、2016版大纲与2014版无明显出入。
由此可见,近五年内的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考试大纲在知识要求和考查方式方面有微调,但在四大主干知识和考查方向上基本上保持稳定。此外,参考近年高考命题趋于稳定和成熟的大方向,我省高考理综一直采用的全国新课标Ⅰ卷近几年难度虽略有下降,但在此基础上应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
二.对教学的几点启示
1.回顾上期经验及不足:
教学安排方面。上学期前期重掌握知识,后期集中训练巩固。优点是在期末预留了较多的时间进行总复习,不足的是某些知识点由于未及时巩固而重复讲解耗费了时间。
学生落实方面。由于必修一细碎知识点较多、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强调学生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与重复、强调练习册的落实。优点是部分学生因此在必修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足的是仍有相当部分同学基础掌握不牢固、且对生物产生了畏难情绪。
辅助教学方面。多次采用多媒体授课,举办了课外比赛活动。优点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深了同学们对生物图的识别和理解,不足的是部分相关设计不够合理,不利于同学们笔记整理和知识掌握。
2.对本期教学的启示:
教学安排方面。既要留足够的时间复习,也要保证部分知识点及时巩固。此外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平时教学注重基础,重视课本,不盲目拓展、练难题。
(2)加强针对性训练,精选习题,重视变式训练。
(3)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4)注重与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联系
学生落实方面。必修二重在对遗传规律的掌握和进化观的形成,要重理解,但理科重在练,因此不能忽视练习册的落实。
(1)参考地理组的四步做题法对练习册的落实要求标准化
(2)平时作业测验侧重答题能力、答题规范性、答题速度的训练。
每课后的作业、每单元的测验设计好题目和预定时间,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重视题目的后期处理和总结。选择题要明确每一个选项的错误点并准确更正;主观题要注意比较标准答案和自己答案的差别;实验题要注意分析实验思想、实验方法。要求同学们多运用教材中生物术语规范答题,逐步提升答题准确性。
(3)重视信息题的练习。
平时练题时要求对关键词句进行准确判断和标记,有必要时可考虑进行专项训练。
三. 对未来教学模式的思考
1.目前我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1)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只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于课堂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编排,将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完整的融入课堂中,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这对新教师来说要求可能过高。
(2).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可能完全持续整节课,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注意力全部都用在重要知识上尤其重要。因此对课堂时间分配也是教师能力的体现,但这也是对新教师的挑战。
2.拟定的教学模式——"四象限教学法"。
由"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收到启发,并结合高考考纲和新课程三维目标,研究出新高效课堂模式——"四象限教学法"。
"四象限教学法"将课堂知识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是:
(1) 重要而且紧急。第一象限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基本解题步骤。
(2) 重要但不紧急。第二象限包括知识延伸能力.综合题型解法。
(1) 不重要也不紧急。第三象限包括课外知识.课堂相关了解知识。
(2) 不重要但紧急。第四象限包括初中相关知识.相关历史故事。
并且针对各象限内容重要与紧急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设计中各象限时间分配需按5:3:1:1,运用合理教学活动掌握课堂节奏,优先讲解重要或紧急内容。
"四象限教学法"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在于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而四象限的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坏,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影响着我校高效课堂的实际落实情况,所以我们的想法是集合多名教学实践经验的生物教师着手四象限教学法中各象限内容的设计,经试行验证改善后由点带面全面实施论证。
依考纲 重基础 改教法 提效率
政治组
《考试大纲》不仅从宏观上指出考试内容,还反映了命题方向,因此不研究考纲的日常教学如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舶。可见,研究考纲对高一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对2016年《考试大纲》的认知,
1、内容相对稳定。纵观2016年高考新课标政治《考试大纲》的“考试性”、“考试内容”与前两年基本一致,仅必修2内容根据党的相关政策做了必要的微调,这也充分体现了政治课的时政性,表明政治教材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
2、考查方式基本沿袭近几年命题习惯,从2016年高考新课标政治《考试大纲》的说明所提供的题型文例来看,分为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其选择题部分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淡化了对曲线试题与计算题的考查。但笔者认为它仅仅是诸多考核方式选择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今后会进一步弱化对他的考查,反而在未来可能会强化对此类实体的考查。
从试题模式和试题风格来看:其先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考查同样突出各个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知识的内涵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主干知识凸显对能力的考核;最后,同样突出时政话题,关注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依托教材,考查学生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层次性及考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依据《考试大纲》,精准教学
1、抓基础,导学生。从《考试大纲》看,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很大,而且恒久不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依据《考纲》抓住重点基础知识,围绕“考点”
内容精准备课。在高一教学中,注意抓基础知识,使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理解基础知识并将其内化为政治、经济常识,既可作为高中生的基本素养,也可为学习文科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拓展过多,延伸过深冲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
导学生:很多学生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高一从未学过政治的感觉。这固然与环境、传统认识误差等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观念不强,目标不明确,随波逐流。一学年结束时,面临选择,才慌了神,发现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作为文科的政治老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提早动手。目标明确了才会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而态度往往决定我们学习的高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为了文科学生有坚定的基础,教师应给予指导。
2、重新建构知识,使其系统化,体系化。
这个过程对教师来说看似简单,其实要求非常高。因为现有的课本知识虽然可塑性很强,但在知识的系统化上却很杂乱。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要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学生能从中体会,领略常识、掌握基础即可。甚至有专家指出,新教材就没有要求体系,教师非要整理出体系来。但高考要求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提取知识运用相关知识作答,就必须有体系,以便学生迅速提取相关知识。也可以说将知识系统化,体系化是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理解基础知识、自如提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就高一教学而言,重新建构课本知识,使其系统化,也是有意识培养学生系统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整合知识,逻辑思维的能力。
3、练习方面重在精
高一科目多,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最有效做题也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这就需要精选练习题,面对现有的练习重点,突破基础,挑出能特别凸显基础知识,又稍微能兼顾综合分析能力考察的练习题。对练习题的处理,也应会的讲,不会的系统讲,个别问题单独解决的原则,以有效时间,突破科目尴尬环境桎梏。
4、注重知识理解,改进教法,提升教学实效性
从《考纲》看,考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而非简单的记忆。例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二第17题,考查设立跨行行政区别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这完全不是考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或再现知识的能力,而是考查学生通过政府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具体事例的能力。因此,应注意知识理解的教学。
从记忆知识的规律看,未被理解的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更无法运用其做题。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浮于表面,用课本中高度概括的专业术语来说教,即用概念解释概念。而应举学生切身体会的事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理解知识,进而主动探究知识,逐渐形成学科兴趣和思考探究的思维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理解知识、学科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就需要提升教师“教”的水平和能力。一方面教师应更新观念,践行新课改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导学案教学、PPT教学、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打破以往“传授式”“填鸭式”授课方式,使学生从“初期完成压力下被动参与——中期乐于参与——最后自觉参与”的过渡,从而实现教师灵活“教”与学生主动“学”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抓落实。学生对知识理解准确,深刻但如果不能用相关专业术语表达出来,也没有任何意义。这时又需要采用一些传统方式教学。如提问、默写。总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式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再次呈现知识。
5、关注时政热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从《考纲》历年的高考题都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从不回避热点。而且往往把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试题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甚至在非选择题中还将时政语言作为答案。因此,教师首先要关注时政热点,其次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逐渐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分析时政热点,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立足我校是封闭式学校的基础上,应该组织学生对高中《时事》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事》,分析《时事》中重大事件,也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基本素养。
6、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贯穿教学始终
从《考纲》看,今年来考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重构能力。而这两者都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但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非一日之功,因此需要贯穿每节课的始终,三年教学的始终,教师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讲解练习的逻辑化;语言的逻辑化都是在向学生渗透逻辑思维能力的魅力,也逐渐是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举例、讲题过程中应提前准备,避免自己的逻辑混乱。其次,在课堂中正确设置“为什么”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最后,遇到典型解答题,详细分析思维过程,逐渐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高一扎实的基础,就不会有高三质的突破,我们既要抬头看路,更要踏实前行,目标放低,完成质量要高,才不会为未来留下隐患。
考纲指导下的高一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组
2016年3月,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历史组采取了集体学习和个人研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16
年考纲中历史学科常考知识点的分布状况、热点范围及复习方法进行了认真分析、探讨,感受颇多,收获颇多。这次《考纲》学习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必将促进我校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 《考纲》透露出来的信息
1. 高考试题仍然扮演着“教学指挥棒”的角色,侧重于历史基本知识的考查。
在这里,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考纲里强调的历史基本知识不等于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忽略了许多隐性的知识点,而历史基本知识则是以教材为载体,将历史学科中的基础知识点外延化、系统化、综合化。
研究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可看出:无论材料还是题干都体现出对历史基础的深化和外延,尽管试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干知识进行考查,但大都要求把历史的各个阶段紧密的结合起来,从历史的时间与空间等多角度来检验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深层次认识。
2. 历史学科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高考也多以考查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
历史考题中除了对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更侧重于历史规律、基本的历史方法、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注意对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提高的基本人文素养的考查。 主要包括对学生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阐释和历史价值观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和外因,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等等。
3. 考题侧重于学生学科思维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考纲规定了学生需要具备的四个能力目标和要求:获取和调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在此指导下,知识层面,试题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能力方面,考题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能力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合理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4.历史学科也注重学生文科素养的考查,如语言文字理解、归纳概括能力等。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高考中注重学生文科素养的考查。在“新材料、新情境”出题方式的要求下,15年高考材料的选择更加简短,而且客观试题题干的干扰性和迷惑性逐渐增大,大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从近几年的命题规律来看,16年的历史试题将仍然会保持这一命题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文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对材料进行正确解读之后,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术语把握史实,归纳并概括出相应的答案,从中提炼答案。
一、 高一历史教学应对策略
基于对考纲的分析、学习,在今后的高一历史教学中,我们历史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 深挖教材,扎实基础知识,搭建知识结构框架。
结合考纲分析,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教参,及时分析相关习题,在此基础上把握考点范围,深挖教材,分析教材的衍生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绩优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基本史实的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习题,深挖教材内容,拓展知识外延。
例如:中国古代以明朝为分水岭,之前多用谷物或者铜钱作为交换的媒介,之后白银逐渐普及并取代其他货币。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 )
A. 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的限制
B.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货币形态的转变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该题的命制就体现了隐形知识、显性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货币形态为隐性知识,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就是显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必修二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中,除了明清商业发展基础史实的讲解外,还要深挖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特征。
针对历史学科知识庞杂,高考试题灵活多变现象,我们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还要注重线索的把握,要做到历史线索清晰明了,阶段特征透彻,争取每节课、每单元都要在黑板上呈现该课、该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提炼知识主干线索,帮助学生构架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例如: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共有8课时,涉及内容多,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在单元中或是单元末,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构建单元结构。该单元内容均属中国近代史内容,故以“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为主题,首先从社会性质、革命任务对中国近代史进行整体认识;再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几个层面分析各阶级的不懈探索。通过教师对基本知识的梳理,使学生能够对中国近代史形成一定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一) 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高考历史试题为体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观点,试题的呈现方式主要为“无材料,不命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充分使用教科书中“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史料入手,及时建立书本知识与史料之间的联系;运用《绩优学案》上面史料分析题,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的同时,锻炼学生多种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研习方法。
例如:在北美洲,英、法两国的殖民地有许多共同特点……他们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区和西印度群岛。那里土著居民较为稀少,使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像西班牙人,无法靠土著劳动者生活,尽管他们(英国人、法国人)在一些产糖的岛上确实依靠黑奴劳动者。由于英国人和法国人找不到贵金属,他们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英、法在北美洲的殖民( )
A. 改善了北美土著居民生活
B. 缓和了英、法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
C. 加速了北美的开发和发展
D. 传播了工业时代机器生产的方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法在北美进行殖民扩张的客观进步性。较好的承担了“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查功能。首先,要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无法靠土著劳动者生活”说明英法不能发展种植园经济;“找不到贵金属”说明英法无法直接开采金矿、银矿;“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说明英法在北美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些活动促进了北美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通过材料的断句分析,判断这是发生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其次,调动所学知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A
项与史实不符,英、法殖民活动导致北美土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排除。故答案选C。
(一) 加强学生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训练。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对题干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从简单的字面意思入手进行答题,往往造成对题干没有清晰的认识,答非所问、忽略了题干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有鉴于此,在以后的高一历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和规范性的训练。
我们历史组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每节课均有习题训练。每节课至少做3-5道选择题,重点分析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不一定有很大的难度,关键是如何在这些题目中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解题能力。第二,每一单元的单元检测,在学生认真做完之后,教师重点分析一些比较经典的试题,对这些试题从答题思路、答题方法以及答题的规范性上进行指导,力争使学生通过日常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第三,学期末进行综合的习题训练。通过不间断的试题训练,在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基础上,归纳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的使用学科语言进行答题。
历史学科作为传统的文科专业,也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背诵,我们将紧抓历史晚读时间,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大声朗读,加强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记忆。
(二) 探讨高效课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一学期,我们历史组将在常规教学的同时,深入探讨新课改、高效课堂,就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究,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建议历史组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讲解要“到位”,不能“越位”,要讲那些“不得不讲”的东西,善于“留白”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技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通过这次考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高考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关注每年考纲的变化,利用好高考试题,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做好高一历史的教学。
深度解读考试大纲 有效指导基础教学
地理组
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大纲已于日前出版下发,其中就2016年高考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均做出了具体规定,是2016
年全国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考前复习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尽管我校目前只有基础年级,教学中尚未涉及高考复课,但学校立足当下,放眼全局,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繁忙的教育教学之余购回各科考纲,意在让各教研组对新考纲进行直观解读,细化研读,总结变化,明确方向,优化教学策略,将高考教学工作前移前置,提升一线基础教学的“含金量”和“附加值”。
地理组上下认真传阅并领会精神,现将析读后的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明确考核目标与要求,对接高一教学
《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四大考核目标:(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①获取题目中的文字信息②获取图表信息③理解所获取的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二、对比2015考纲,把握最新动向
同2015年考纲相比,2016年地理科考查方向基本没有变化,反映出考纲在考试方面的要求趋于成熟和稳定,也体现了近几年高考命题趋于成熟和稳定,因此上地理试题在命题意图和难度方面不会有大的变化。
三、 紧扣考核目标 ,突出能力立意
较之以往的高考趋向,地理信息的表现形式不再复杂化和刁钻化,更多的时候都是试图通过简单但能深刻体现地理特征和规律的信息形式呈现,精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阐述地理现象规律的能力和面对开放试题力证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形成参与意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要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做题时要学会解后反思,总结答题方法。
三、 区域地理重图,理论(自然,人文)地理重理
上一学期到现在,已经发现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着“瓶颈”,那就是不识图。任何理论知识的考查,都是落实到某一区域地理空间上而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了区域地理,理论地理也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上,地理组的同志达成了共识,初中地理重视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增强学生的定位能力。
高中的三本必修更多体现的是理论地理知识,理论知识是解答问题的依据,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相信每一道高考真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原型原理,可见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在长期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把握理论地理知识,兼顾区域地理知识,重视图表信息、文字信息和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
四、 基础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敢想、能说
高考的高度和能力培养绝不能推延到高三来完成,那样的话高三师生一年的备考中都会“压力山大”,也未必能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这就要求更多的技巧培养时间要前移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这个“导”的火候一定要拿捏到位,切不可越俎代庖,自导自演,学生在课堂上反成看戏的了。老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摆明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取题目中的信息支撑观点,哪怕观点偏颇,也要耐心听学生讲完,因为其他学生可能也有类似的观点,我们教师不要用成人的视角去理所当然地推广到学生身上。
六、基础教学中应狠抓双基,渐进性向高考靠拢
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近两周的教研组会议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如何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向高考靠拢,如何将高考的要求分解下达到基础年级教学中,我们最终达成共识的做法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渗透落实到师生的做题中,在学生中推行并提倡“四轮做题法”:
①自测—抛开答案,不管错对,硬着头皮独立完成;
②批阅—照着答案用红笔客观批改;
③对比—将自己的作答与参考答案对比,寻找不足;
④纠错—纠正、补充、完善答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真正考试中遇到不会的题目能够开拓思维,冷静分析,果断判断作答。
在训练中根据实时教学内容也应遴选和推荐真题给学生,让学生及早接触和感受高考,真正做到“平时高考化”。
总之,当前的教学模式和状态离高考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线教师都应当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和尝试,但仍须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区别并不在于有没有使用多媒体,有没有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才是最重要的。在没有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前,切忌盲目舍弃传统模式中的精华,教学推进更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切不可画虎不成反类犬。“宁肯不够,不要过火,恰到好处,留有余地”,理应成为我们教学成长中的主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