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1-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一、牢记物质组成的5组概念
1.元素与核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H元素有1H、2H、3H 3种原子,即3种核素。
2.单质与化合物
3.游离态与化合态
4.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5.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2)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同分异构体
(1)概念: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主要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基点小练]
1.有下列物质: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臭氧(O3) ④盐酸
⑤铁 ⑥碳酸钠 ⑦空气 ⑧氢氧化钠 ⑨冰、水混合物
其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①、②、③、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⑤;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⑥、⑧;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和③;
属于单质的有:①、③、⑤;
属于化合物的有:②、⑥、⑧、⑨;
属于混合物的有:④、⑦。
[名师点拨]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2.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看物质组成
二、明辨物质的2种分类标准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溶液
三、规避物质分类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 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C2H2与C6H6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炔,后者为苯。
误区二 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1)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2)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误区三 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基点小练]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酸、氢化物、氧化物、一元酸、强氧化性酸(×)
(3)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4)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5)NaHSO4、NaHCO3都属于酸式盐,溶液都呈酸性(×)
(6)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7)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8)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9)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题点(一) 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
1.(2017·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陶瓷 ②水泥 ③玻璃 ④漂白粉 ⑤胆矾 ⑥氯水 ⑦液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⑤⑦ D.⑥⑦
解析:选C 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的混合物;③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SiO2的混合物;④漂白粉是CaCl2、Ca(ClO)2的混合物;⑤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纯净物;⑥氯水是Cl2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⑦液氯是液态氯的单质,属于纯净物。
2.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⑤ D.全部
解析:选C 浓H2SO4是H2SO4与水的混合物;无水氯化钙是纯净物;变色硅胶是SiO2和CoCl2的混合物;P2O5是纯净物;碱石灰是NaOH、CaO的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题点(二) 物质的分类标准
3.(2014·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A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4.(2017·西城区模拟)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A
B
C
D
小苏打
食用油
淀粉
84消毒液
盐
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
混合物
解析:选B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A不选;B.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B选;C.淀粉属于糖类,故C不选;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选。
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不同
在化合物中可从多种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如
从不同的分类标准 ⇨ 物质所属类别
按化合物的性质
酸、碱、盐、氧化物等
按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别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
电解质、非电解质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判断正误,明确物质的2类变化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
(3)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4)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5)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6)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7)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9)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10)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
(11)金属熔化、从NaCl溶液中结晶析出NaCl晶体、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均属于物理变化(√)
(12)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五化
熔化、汽化、
液化、升华
氧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理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关系。如:
写出上述关系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①2H2S+O2===2S↓+2H2O;
②2H2S+SO2===3S↓+2H2O;
③2SO2+O22SO3;
④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如:
写出上述关系中标号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②Al2O3+6HCl===2AlCl3+3H2O,复分解反应;
③HCl+NaOH===NaCl+H2O,复分解反应;
④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名师点拨]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题点(一)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2016·四川高考)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选B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B.硅胶能够吸收水分,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在漂白过程中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了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D.蚊虫叮咬过程中释放出的酸性物质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2.(2014·全国卷Ⅱ)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解析:选A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C.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D.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
题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3.(2016·全国丙卷)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解析:选B A项,Al2(SO4)3与NaHCO3在溶液中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能灭火;B项,2FeCl3+Cu===2FeCl2+CuCl2,只能说明还原性Cu强于Fe2+,无法说明Fe与Cu的金属性强弱;C项,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织物;D项,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反应,生成SiF4
气体和水,故氢氟酸可以刻蚀玻璃。
4.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解析:选D A项,明矾中的Al3+发生水解生成胶体,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起到净水的作用,与氧化还原无关,错误;B项,甘油为丙三醇,属于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吸湿性,因此可作护肤保湿剂,与氧化还原无关,错误;C项,漂粉精能作消毒剂是因为它能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并不是起还原作用,错误;D项,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防止食品被氧化,起还原作用,正确。
题点(三) 物质间的转化
5.(2016·江苏高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SiO2SiCl4Si
B.FeS2SO2H2SO4
C.N2NH3NH4Cl(aq)
D.MgCO3MgCl2(aq)Mg
解析:选C A项中SiO2和HCl(aq)不发生反应,不正确;B项中SO2和H2O反应不能直接生成H2SO4,应生成H2SO3,不正确;C正确;D项中电解MgCl2(aq)得不到Mg,电解熔融的MgCl2可得到Mg,不正确。
6.如图W、X、Y、Z为四种物质,若箭头表示能一步转化的常见反应,其中常温下能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W
X
Y
Z
A
N2
NH3
NO2
HNO3
B
Na
Na2O2
NaOH
NaCl
C
Fe
FeCl3
Fe(OH)2
FeCl2
D
Al
AlCl3
NaAlO2
Al2(SO4)3
解析:选D 常温下N2不能直接转化为NH3、NO2、HNO3,A项错误;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而不是Na2O2,B项错误;常温下Fe不能一步转化为Fe(OH)2,Fe和氯气在点燃时发生反应生成FeCl3,C项错误;Al与盐酸反应转化为AlCl3,与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2,与硫酸反应转化为Al2(SO4)3,AlCl3
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NaAlO2,NaAlO2与过量硫酸反应转化为Al2(SO4)3,Al2(SO4)3与BaCl2溶液反应转化为AlCl3,D项正确。
常见物质间转化的5个易错点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4)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
(5)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
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
一、区分三种分散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如图所示,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其中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为1~100_nm。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
或离子
高分子或
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
的分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子
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
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
效应
有丁达尔
效应
静置分层
或沉淀
[基点小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2)溶液呈电中性,胶体是带电的(×)
(3)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4)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二、掌握胶体的性质及Fe(OH)3胶体的制备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现象。
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
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2.Fe(OH)3胶体的制备
(1)反应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操作步骤: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现红褐色。
(3)注意事项
①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②不能用自来水,不能搅拌。
[基点小练]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2)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3)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4)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5)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6)向污水中投入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_。
①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②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③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④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
答案:①②③
[名师点拨]
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而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4.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1.下列有关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2016·江苏高考)Fe2(SO4)3可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由于Fe2(SO4)3易溶于水
B.(2016·全国甲卷)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C.(2014·福建高考)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D.(2013·安徽高考)K+、H+、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解析:选C Fe2(SO4)3在水溶液中形成Fe(OH)3胶体而起到净水作用,A项错;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B项错;Fe(OH)3胶体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聚沉,在H+溶液中溶解,D项错。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易产生沉淀
B.蔗糖、淀粉、蛋白质的水溶液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解析:选B 蔗糖的水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课堂巩固练]
1.(2015·重庆高考)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选D 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2.(2017·江西九江质检)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铝的熔点很低,不能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B.光化学烟雾与大量排放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有关
C.无水乙醇用作医用消毒剂效果更好
D.Na、S、C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均可得到两种不同的氧化物
解析:选B 氧化铝的熔点很高,能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故A项错误;光化学烟雾与大量排放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有关,故B项正确;一般用75%乙醇溶液作医用消毒剂,故C项错误;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C在氧气中燃烧可能得到两种不同的氧化物,故D项错误。
3.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电解质
A
盐酸
NaOH
石墨
K2SO4溶液
B
空气
Fe(OH)3胶体
铁
Na2CO3
C
CuSO4·5H2O
CaCl2
水银
铜
D
氯水
KNO3晶体
O3
NaCl
解析:选D K2SO4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项错误;Fe(OH)3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CuSO4·5H2
O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铜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KNO3晶体属于化合物,为纯净物,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所以为单质,NaCl熔融状态下导电,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也导电,所以NaCl属于电解质,D项正确。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明矾使河水变澄清
B.光线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在实验中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D.在沸腾的稀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解析:选D A项,加明矾使河水变澄清,利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正确;B项,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一种常用方法,正确;C项,血液是胶体,FeCl3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血液中的胶粒聚沉而止血,正确;D项,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错误。
5.科学家观测到固体催化剂表面“抓取”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原子配对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的过程。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与C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C.CO2是弱电解质
D.大量CO2的排放可导致酸雨的形成
解析:选B CO是不成盐氧化物,CO2为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氢气等,则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B项正确;CO2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二氧化碳不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产生温室效应,D项错误。
6.(2017·河北衡水期末)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C是一种有机物),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合物A、B、C、D均为气体
B.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C.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只有一种是电解质
解析:选A 甲能与两种单质、一种化合物反应,则甲可能是氧气,化合物C是一种有机物(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A、B分别是CO2、H2O,乙是碳,D是CO,丙是H2时符合题图转化关系,故A项错误,B、C项正确;涉及的化合物中只有H2O是电解质,D项正确。
[课下提能练]
1.(2017·贵阳模拟)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B.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
解析:选A 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这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实质是铝与浓硝酸反应,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2.(2017·西安模拟)东晋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里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这句话里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
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解析:选B 硫化汞变成汞和硫,属于分解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硫和汞反应生成硫化汞,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没有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3.(2017·西安八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D、CuSO4·5H2O都是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NaH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NaHSO4是酸
D.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解析:选D HD为氢元素组成的单质,A项错误;O2、O3的混合气体由氧元素组成,但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NaHSO4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为Na+、H+,NaHSO4
不属于酸,属于酸式盐,C项错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D项正确。
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⑥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A.①③⑤⑥ B.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⑥
解析:选B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故①错误;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故②错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只由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只含一种元素,故④错误;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酸性氧化物可能和酸反应,如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故⑥错误。
5.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光导纤维
酸性氧化物
复合材料
B
纯碱
碱
化合物
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放热反应
解析:选C A项,SiO2不是复合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项,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都是放热反应,如C+CO2 2CO属于吸热反应。
6.(2017·重庆适应性测试)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日常生活小窍门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醋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
B.用肥皂润滑皮包上的拉链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油漆
解析:选A 水壶内壁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二者均可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而被除去,A项符合题意;用肥皂润滑皮包上的拉链是利用肥皂的润滑作用,属于物理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过程,C项不符合题意;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油漆是利用油漆可溶于汽油,属于物理过程,D项不符合题意。
7.(2017·潍坊模拟)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 ②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 ③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 ④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⑤蜂蚁叮咬处涂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减轻痛苦 ⑥核裂变
A.只有②③④⑤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④⑤ D.全部
解析:选C 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属于化学变化;②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属于蛋白质变性;③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和④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都属于结构上的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故也属于化学变化;⑤蜂蚁叮咬处涂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减轻痛苦,是因为蚁酸(甲酸)和它们发生了中和反应;⑥核裂变不属于化学变化。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烟、雾等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PM2.5分散在大气中一般构不成胶体
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
解析:选D 云、烟、雾都属于胶体,因此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A正确;PM2.5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分散在大气中一般构不成胶体,B正确;“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C正确;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SO2气体的含量,但是不能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D错误。
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NO2和CO2都是污染性气体
B.熟石灰、铝热剂、盐酸都是混合物
C.煤的干馏、海水中提取碘的过程都包括化学变化
D.Al2O3、Cl2、CuSO4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均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
解析:选C CO2不是污染性气体,A错误;熟石灰是Ca(OH)2,不是混合物,B错误;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10.(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化学中有“五同”,根据“五同”的概念,下列物质间关系正确的是( )
A.HCOOCH3、CH3OCHO——同种物质
B.16O2、18O2——同位素
C.O2-、O——同素异形体
D.甲基丙烯酸、油酸——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A HCOOCH3和CH3OCHO都是甲酸甲酯,只是书写方式不同,属于同种物质,A正确;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即原子),而16O2、18O2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故不属于同位素,B错误;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O2-、O是氧元素形成的两种离子,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甲基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油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2)7CH===CH(CH2)7COOH,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属于同系物,D错误。
11.生活中的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瓶内的水垢
B.用四氯化碳擦去圆珠笔油渍
C.用糯米饭、酒曲等自制甜酒酿
D.用烧碱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解析:选B 向出现水垢的热水瓶中倒入适量的食醋,其中醋酸能把水垢溶解而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用四氯化碳擦去圆珠笔油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用糯米饭、酒曲等自制甜酒酿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用烧碱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是烧碱溶液显碱性,促进油污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12.下表各组物质中,可以实现XYZ(每步只发生一个反应)所示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M
A
Fe
FeCl2
FeCl3
Cl2
B
C
CO
CO2
O2
C
CO2
Na2CO3
NaHCO3
NaOH
D
AlO
Al(OH)3
Al3+
CO2
解析:选B A项,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错误;C项,Na2CO3与NaOH不反应,错误;D项,Al(OH)3与CO2不反应,错误。
13.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
解析:选A SO2为酸性氧化物,而NxOy中的NO、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雾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故B正确;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凝固及变性,故C正确;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故D正确。
1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序号
甲
乙、丙、丁
①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②
常见合金
不锈钢、青铜、生铁
③
腐蚀品
浓硫酸、烧碱、硝酸
④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铁
⑤
弱电解质
醋酸、一水合氨、水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选C ①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不能充当干燥剂;②中三种物质均是合金;③中三种物质均具有腐蚀性;④中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还生成O2,所以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⑤中三种物质均属于弱电解质。
15.科学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物质的世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及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不可通过分液方法分离
B.因为碘易溶于乙醇,所以常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C.氢氧化钠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发生电离
D.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
解析:选D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方法,如汽油和水,可以通过分液方法分离,A项错误;因乙醇和水互溶,不能分层,故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B项错误;氢氧化钠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C项错误;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D项正确。
16.(2017·郑州模拟)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④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⑥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⑦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⑦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⑦
解析:选B 胶体和溶液均为混合物,①正确;硫酸钡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②正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③错误;铵盐、含氧酸盐中含共价键,④正确;木炭还原氧化铜是置换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⑤错误;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C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⑥错误;金刚石粉末与石墨粉末均由C元素组成,但二者混合后是混合物,⑦正确,故B项正确。
17.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B A项,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正确;B项,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错误;C项,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正确;D项,该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
18.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解析:选B 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A错误;实验②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③水解是复分解反应,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都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8-23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8-2312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2021-08-233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用语学2021-08-076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常2021-08-075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中2021-08-0615页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8-06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2021-08-0619页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8-067页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8-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