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3.50 KB
  • 2021-08-24 发布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能力提升训练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含解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能力提升训练(1)‎ ‎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质成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解析: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A错误;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1~4个碳原子的小分子烃,B正确;陶瓷是硅酸盐产品,C正确;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D正确。‎ ‎2.古往今来,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C.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解析: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正确;“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B正确;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水解才会生成氨基酸,C错误;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D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B.Ca(HCO3)2、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C.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过程有:电解、电泳、电离、电镀、电化学腐蚀 D.用油脂和烧碱制肥皂的过程中有加成反应 解析:‎ 8‎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其中高级脂肪酸盐是电解质,A错误;电离、原电池原理引起的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C错误;用油脂和烧碱制肥皂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没有加成反应,D错误。‎ ‎4.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 B.生成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Ⅰ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过程中O2作催化剂 解析:丙烯和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反应中C和O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丙烯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根据示意图,O2→O3,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生成O3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反应Ⅰ为臭氧和NO反应生成NO2,反应中O和N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O2参与反应,不是催化剂,D错误。‎ ‎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 ‎①混合物:铝热剂、氯水、水玻璃、漂白粉 ‎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冰水共存物、胆矾 ‎③酸性氧化物:Mn2O7、SO2、SiO2、NO2‎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电解质:BaSO4、NH3、NaOH、冰醋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解析:①混合物:铝热剂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与铝粉的混合物、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①正确;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胆矾(五水合硫酸铜)都是化合物,故②正确;③酸性氧化物:Mn2O7、SO2、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⑤电解质:BaSO4、NaOH、冰醋酸都属于电解质,NH3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NH3不是电解质,故⑤错误。‎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熔融状态下,CH3COOH、NaOH、MgCl2均能导电 8‎ B.芒硝的风化、浓硝酸久置变黄均为化学变化 C.C60、碳纳米管、石墨烯互为同位素 D.盐酸、亚硫酸、CO2为电解质 解析:A项,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错误;B项,芒硝的风化是芒硝晶体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浓硝酸久置变黄是因为部分硝酸发生分解生成的NO2又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也是化学变化,正确;C项,C60、碳纳米管、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D项,CO2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错误。‎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C )‎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硫化氢的结构式:H—S—H D.氯化铵的电子式:‎ 解析: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20+17=37,A错误;SiO2晶体中不存在SiO2分子,B错误;硫化氢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相似,其结构式为H—S—H,C正确;氯原子得电子形成Cl-,在氯化铵的电子式中,没有显示,D错误。‎ ‎8.氯化银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实际上是一个个由很多“AgCl”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向盛有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静置后用一束光照射试管,发现试管的三个不同区域中只有一个区域具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该区域是A,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最小 B.该区域是B,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介于A、C之间 C.该区域是C,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最大 D.各区域AgCl的大小相同,但只有B区域中分散质的大小介于1~100 nm 解析:AgCl属于难溶物,静置后A、B、C三个区域中,A区域应为溶液,C区域为沉淀,只有B区域属于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即题中所述“集合体”)的大小介于1~100‎ 8‎ ‎ nm,单个的AgCl直径都相等,故选D。‎ ‎9.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解析:实验③制得的胶体为混合物,A错误;实验②氯化铁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实验③中发生的水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正确;实验③为吸热反应,C错误;实验①所涉及的Fe、Cl2都不是电解质,D错误。‎ ‎10.(2019·上饶一模)关于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胶体、浊液是混合物;‎ ‎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 ‎④在河海的交汇处易形成沙洲(如珠江三角洲);‎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⑨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可制得胶体,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 ‎⑩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 正确的组合是( C )‎ A.③④⑤⑥⑧ B.③④⑥⑦⑧⑨‎ C.③④⑥⑦⑨ D.③④⑥⑦⑨⑩‎ ‎11.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8‎ A.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 B.含有0.01 mol FeCl3的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 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电荷有关 D.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的大小决定的 解析:A项,胶体的聚沉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变大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错误;B项,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0.01 mol Fe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6.02×1021个,错误;C项,胶体具有介稳性主要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而胶体本身不带电,错误。‎ ‎12.单质到盐的一种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完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A )‎ A.C、Ca、Na B.S、Cu、Si C.Cl、Fe、Cu D.Na、S、N 解析:B项,Cu和Si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或酸,不符合转化关系,错误;C项,Fe和Cu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不符合转化关系,错误;D项,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错误。‎ ‎13.(1)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4),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 ‎(2)单质Z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可由X通过如图所示的路线制备。其中X为Z的氧化物,Y为Z的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 ‎ ‎(3)①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N⋮⋮N∶。‎ 8‎ ‎②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①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4.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8‎ ‎(1)上述第一次分类的依据是是否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组中的某一物质在常温下能与冷水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任选D组中的一种物质,写出两点其重要用途Na2O2作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消毒剂__Cl2可制作盐酸、次氯酸、漂白粉、漂粉精、金属卤化物__NO2可制作硝酸、亚硝酸盐(任选一种物质两种用途)。‎ ‎(4)F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原因是NH3+H2ONH3·H2ONH+OH-(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5)D组中某一物质与E组中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强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l2+2H2O===2HCl+H2SO4。‎ 解析:(1)列举的物质都能与水反应,第一次分类的依据是是否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组中水作氧化剂的是钠、铁,在常温下能与冷水反应的是钠。‎ ‎(3)D组中的物质是Na2O2、Cl2、NO2。‎ ‎(4)F组物质中水溶液呈弱碱性的是NH3,在水中能电离的是NH3·H2O。‎ ‎(5)D组中的物质是Na2O2、Cl2、NO2,E组中的物质是SO2、CO2,能发生反应的是SO2和Cl2。‎ ‎15.几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下:‎ 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E、F、G四种物质中含同种元素。‎ 8‎ ‎②A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2,元素质量之比为7∶8。‎ ‎③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FeS2,每消耗1 mol A转移的电子为11 mol;‎ ‎(2)F与丁单质也可以化合生成G,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3)少量F的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①、②、③。‎ 试将①、②、③符号以及对应的分散质具体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方框中:‎ ‎(4)化合物M与H组成元素相同,可以将G氧化为F,且不引进新的离子。试写出M在酸性环境下将G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H2O2+2H++2Fe2+===2H2O+2Fe3+。‎ 解析:根据信息③知:B为SO2,H为H2O,E为Fe2O3;结合信息②及框图转化关系知:A为FeS2,甲为O2,C为SO3,D为H2SO4,F为Fe2(SO4)3;由E到丁是高温下还原Fe2O3的反应,生成Fe,Fe与H2SO4反应生成G(FeSO4);(3)将少量饱和Fe2(SO4)3溶液滴到冷水中得到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得到Fe(OH)3沉淀,滴到沸水中得到Fe(OH)3胶体;(4)化合物M为H2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成Fe3+,且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