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0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览表
时期
发展历程
中央体制
公天下→家国一体
地方体制
天下共主→中央集权制
先秦
(萌芽)
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分封制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秦朝
(创立)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郡县制
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 3 -
西汉
(发展)
中朝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郡国并行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节度使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宋朝
(加强)
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文官知州通判制
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
元朝
(加强)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行省制度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
(强化)
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废行省,设三司
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清朝
(强化)
设军机处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览表
时期
发展历程
夏、商、
西周
世官制
(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两汉
察举制
(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 3 -
(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魏晋
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隋、唐、
宋、明清
科举制
(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演变
趋势
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
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
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 3 -
相关文档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0课2021-08-244页
- 高中历史第3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5节2021-08-241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8-242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2021-08-2410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2021-08-244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2021-08-245页
-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2021-08-247页
- 【历史】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届高2021-08-241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44页
- 高中化学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2021-08-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