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 M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阶 段 综 合 测 评 (一) (第一、二单元)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
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
B [我国古代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都已经出现了,故选B项。]
2.(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B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故选B项。]
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
【导学号:07182064】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C [由“入土也深”“入土也浅”可知此农具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故曲辕犁符合此特征。]
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田法,是一种分田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具有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
- 21 -
故选C项。]
5.《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导学号:07182065】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D [由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体现了当时耕织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故选D项。]
6.《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B [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都城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导学号:07182066】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C [锯子、刨子、钻子的主要配件都是铁制工具,而冶铁技术的进步使铁的质量提高,有利于铁制工具的发明创造,故选C项。]
8.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汉武帝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B [材料中“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出现在康熙年间,故B项正确。]
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 21 -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 [“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这说明了当时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故选D项。]
10.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导学号:07182067】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A [“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反映了城市起初的功能是军事、政治功能为主,往往是政治与文化中心,经济功能不强;“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反映的是经济功能的增强,其经济功能增强说明了汉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11.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导学号:07182068】
A.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A、C两项的信息,而D项中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为明朝中后期,故A、C、D三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即从维持财产的角度来看,农业是最可靠的行业,这明显是重农抑商思想,故选B项。]
12.“(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政府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A [由材料中“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以判断,A项符合材料本意;B、C、D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 21 -
1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A、B、C、D四项都会影响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其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
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尚未超出地域的限制,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C [新航路开辟以前,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尚未超出地域的限制。A、B、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15.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写道:“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导学号:07182069】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C [从材料信息“16世纪”“葡萄牙”可知描述的是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16.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
【导学号:07182070】
A.丝绸之路的畅通 B.欧洲的商业革命
C.朝贡贸易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扩张
B [丝绸之路汉代就已兴起,而明代“西番葵”才传入并广泛种植,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引发西方“商业革命”,亚欧贸易联系加强,一些西方的作物也开始传入中国,与材料明代相符,故B项正确;朝贡贸易指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方式,与西方无关,
- 21 -
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7.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
【导学号:07182071】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物价上升是由价格革命引起的,而16世纪末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18.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B [图中曲线①17世纪中期达到顶点,远超其他国家,西班牙17世纪已经失去优势地位,故A项错误;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与图中17世纪中期达到顶点相符,故B项正确;英国在18世纪上升,与图中18世纪下降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与图中17世纪远超其他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19.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导学号:07182072】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
A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大批欧洲人涌入北美洲、大洋洲等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0.“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 21 -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D [由材料“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可知是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初程是从欧洲到非洲,把欧洲廉价的工业制成品输入非洲,造成非洲的传统产业被破坏;中程是从非洲到美洲,满载黑人的运奴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奴隶贸易造成非洲失去大量劳动力,使欧洲列强获得巨额利润,故选D项。]
21.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 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导学号:07182073】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A [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排除B、C、D三项。]
2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导学号:07182074】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
23.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导学号:07182075】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D [19世纪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得到广泛应用,所以选址应是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选D项。]
24.“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
- 21 -
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C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形成垄断,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C项。]
2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有( )
【导学号:07182076】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①表述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077】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
- 21 -
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3分)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6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2分)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2分)
【解析】 第(1)问,需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第(2)问,注意必须是“明朝”的成就。第(3)问,可综合分析材料二得出商品经济发达的结论。第(4)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铁犁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金属冶炼业方面,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纺织业方面,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方面,创造了五彩和斗彩瓷;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手工工场)。
(3)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4)现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078】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6分)
【解析】 第(1)问,以省略号为界,将材料划分两层,归纳层意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省略号前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根据省略号后信息进行回答。
【答案】 (1)原因: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影响: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主要目的: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
28.(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1 -
【导学号:07182079】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2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逐条分析材料可知,从时间看,种植大豆历史悠久;从区域看,经历了由北方向南方的推广过程;从大豆的价值看,既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又有改善土壤等作用,价值广泛;从推广者来说,有民间,又有政府参与,各方合力。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概括。第(2)问,从材料时间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推动物种交流;从大豆本身的价值看,它被美国人接受并认同;从美国的自然环境看,有适宜大豆推广的区域;从大豆与工业化的关系看,工业化推动了大豆种植,大豆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第(3)问,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有利于世界文明交流等角度作答。
【答案】 (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9.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21 -
【导学号:07182080】
材料一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3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注意审题,需要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即打破了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第(2)问,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第(3)问,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内容进行概括,主要有: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 (1)内在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
影响:打破了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技术革新建立在生产经验基础上。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 21 -
科学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缩短)。
(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教师用书备选习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所示装置最早发明于( )
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宋朝
D [图片显示的是高转筒车,出现于宋朝,故D项正确。]
2.农业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农业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B [注意对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理解,其生产目的就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故选B项。A、C两项是农业精耕细作的体现;D项是农业生产时间的体现。]
3.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 )
A.棉布 B.瓷器
C.铁器 D.青铜器
D [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青铜器,商周时期属于青铜时代,故选D项。]
4.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纴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州成为宋代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
D.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C [从材料“地不宜桑而织纴工,不宜漆而器用备”及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可以看出,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不大,故选C项。]
- 21 -
5.“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纺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C [由“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可知,明代纺织业中产生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选C项。]
6.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C [“交子”的出现和坊市界限的打破都是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故A、B两项正确;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在明清前都处于发达的状态,能够印证宋代的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
7.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 )
A.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是政治活动场所
C.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
C [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绢业会馆”属于商业性质,故B项错误;会馆是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故C项正确;“交子”产生于宋代,故D项错误。]
8.现在网络上的架空历史小说盛行,小明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盛唐的夙愿,请问可以出现于其小说之中且又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在柜坊使用交子,结交程咬金 ②与“诗仙”李白用白地蓝花的酒杯畅饮 ③用以灌钢法炼制的长剑迎战安禄山的叛军 ④与魏徵共游长安夜市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
D [根据题干“梦回盛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柜坊、程咬金出现在唐朝,交子出现在北宋,故①错误;“诗仙”李白是唐朝的诗人,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朝,故②错误;灌钢法出现在南北朝,因此迎战唐朝安禄山的叛军可以使用用灌钢法炼制的长剑,故③正确;魏徴
- 21 -
生活在唐朝前期,夜市出现于宋代,故④错误。]
9.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造船技术先进 B.航海技术的发达
C.海上贸易兴盛 D.晓市、夜市繁华
C [造船技术先进不是导致沿海港口城市繁盛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沿海港口城市繁盛不是由航海技术发达造成的,故B项错误;广州、泉州等都是唐宋时期重要对外港口,故其繁盛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海外贸易兴盛,故C项正确;晓市、夜市繁华是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繁荣的表现,不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故D项错误。]
10.“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
C [根据材料“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而且土地兼并也表现出贫富分化,故选C项。]
11.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 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
B [材料反映的是允许土地买卖,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A项错误;土地买卖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故B项正确;土地买卖是私人之间交易,只能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但不能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故C项错误;雇佣关系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
12.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 )
A.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 B.导致崇商风气的兴盛
C.重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摒弃传统的抑商政策
A [题干材料中朱元璋陈述的是“弃本逐末”的危害,故选A项。]
13.“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 21 -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A [由“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选A项。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故B项错误;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14.15世纪末某航海家想前往印度,没有走东行陆路,而是走西行海路。他应该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C [迪亚士是走东行海路,故A项错误;达·伽马是沿着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属于东航线,故B项错误;哥伦布是向西航行,故C项正确;麦哲伦向西航行,时间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5.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A [1540年前后,通货膨胀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故选A项;垄断组织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16.一艘名为“克拉克”的葡萄牙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在船上发现了大量吸收了西洋风格的中国青花瓷器,但荷兰人不知瓷器的产地,便以“克拉克瓷”命名。这一事件可能发生在( )
克拉克瓷:青花八宝纹大盘
A.12~13世纪 B.14~15世纪
C.16~17世纪 D.18~19世纪
C [根据所学知识,16世纪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获得独立,17世纪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结合材料“葡萄牙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得出这一现象发生在16~17世纪,故C项正确。]
17.“海权论”的集大成者马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
- 21 -
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一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标志着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的事件是( )
A.1488年非洲好望角的发现
B.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1651年《航海条例》的颁布
D.1763年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取胜
B [非洲好望角的发现者是迪亚士,与英国海上霸权无关,故A项错误;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故B项正确;1651年《航海条例》的颁布是针对荷兰,不是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的标志性事件,故C项错误;1763年,英国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取得胜利,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D项错误。]
18.经过长期的殖民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期间与英国进行过激烈殖民争夺的列强主要有( )
A.葡萄牙、西班牙、德国 B.葡萄牙、荷兰、美国
C.意大利、西班牙、法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D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故选D项。]
19.下图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行业就业状况示意图,图中信息反映了工业革命( )
①带来了英国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②推动了农村广大劳动力发生了转移 ③改变了英国经济产业结构 ④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下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④的说法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所以①②③表述均正确。]
20.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环境污染严重,
- 21 -
环境污染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因而推动英国加快环境立法的步伐。]
2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这表明英国( )
A.成为世界工厂
B.建立“日不落”帝国
C.成为欧洲经济大国
D.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A [题干表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能源及蒸汽机的产量均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这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体现。B项发生于18世纪中期,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与当时史实相悖。]
22.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C [从分号前后两句话中的两个“欧洲”可以看出欧洲在世界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故选C项。]
23.下列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A [改良蒸汽机于1785年投入使用,用蒸汽驱动的轮船于1807年试航成功,火车机车发明于1814年,最早的汽车出现在1885年,按其先后顺序排序应是①②③④,故选A项。]
2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
B.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 21 -
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
D.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源地是德国和美国,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进入了大企业时代,企业竞争激烈,必然推动企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大企业时代,出现了垄断组织,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故D项正确。]
25.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这种现象( )
A.有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殖民地经济孤立于世界市场
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
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工业国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也引导了资本输入国的生产方向。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导致国际分工的加强,故C项正确。这种现象不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故排除A项;题干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故排除B项;题干这种现象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故排除D项。]
26.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21 -
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从“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的信息可得出坊市分离;从“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的信息可概括出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从“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的信息可概括出长安城是国际大都会;从“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的信息可概括出文化多元。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的信息可以看出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材料二第二段中“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的信息可以看出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第二小问,根据宋代市的发展演变可得出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第(3)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的信息可知是“海禁”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的信息可归纳出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再联系所学知识,从阻碍对外贸易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角度来归纳。
【答案】 (1)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
(2)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调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
(3)政策:“海禁”政策。
影响:阻碍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
27.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
——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21 -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等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全国……”得出其新现象: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使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聚集众多商贾;大宗商品的贸易中心。第二小问,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反映出这一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繁荣,商品经济发达,且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再结合江浙的交通和资本主义萌芽方面来思考。第(3)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三中“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得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
【答案】 (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
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
- 21 -
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的改变。
(2)材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做了些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注意从世界各地相互联系、世界市场、欧洲、美洲这四个角度来回答。对世界各地联系: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第(2)问,联系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商业活动的影响便可回答。第一小问,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西班牙处于该中心的边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处于中心区。第二小问,西班牙的活动:开辟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信息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进行考虑,那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外贸易中西方国家处于入超地位。
【答案】 (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含义: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西班牙处于该中心的边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处于中心区。
做法:开辟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开展海上贸易,引发商业革命等。
(3)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
原因:当时,欧美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
- 21 -
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 500千克,白银246 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英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英国棉花输入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
(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而这些财富却在荷兰、英国等地转化为资本,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抓住材料二中“国际贸易”“棉花输入量”等信息入手作答。第二小问,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第(3)问,要对1870年和1900年各国的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分析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案】 (1)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最终流入英、荷等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为英、荷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2)变化: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
(3)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 21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2021-08-249页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2021-08-2417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4课2021-08-244页
-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49页
- 【历史】河南省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2021-08-241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2021-08-245页
- 云南省2020届高三4月高中毕业生复2021-08-247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6课 世界2021-08-24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2021-08-24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2021-08-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