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 M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单元特征】
内容涉及到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即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
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
建国以来,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其间,我
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也出现过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使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了祖国的统一进程。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必将实现。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
展外交活动。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并以一个大国的身
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了 1954 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 1955 年的万隆亚非会议,并发挥
了积极作用。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活跃,到了七十年代,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和地
区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网络】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 年代打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开外交新局面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新时期的外交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
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祖国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
祖
国
统
一
及
对
外
关
系
2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
【考点清单】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新中国成立(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文化大革命(2)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
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1)法律制度的健全(2)民主法治的完善(3)依法治国(4)基层民主选举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高考的相对热点;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法律制度的健全,民主法治的完善,依法治国,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条件(胜利、政协会议与共同纲领)、经过、标志、历史意
义;
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的原因、经过、职能及变化; 1956 年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意义;1982 年十六字方针提出
的背景、意义;
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因、经过、意义、职能;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间,内容,体现的 两个原则(人民民主、社会
主义)、意义;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的原因、含义、经过;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表现破坏民主法制的主要表现(践踏公民
权、夺权与革委会、人大政协制度、党组织与制度)、教训、启示;
了解新时期法律制度的健全、民主政治的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内容、意义;基
层民主选举的内容,意义。
【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新中国成立
⑴、筹备会议------政协第一次会议:①1949 年 9 月在北平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
事宜。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③标志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⑵、新中国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⑴确立: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⑵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⑶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⑷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⑸曲折: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文革”期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⑹发展:1982 年,中共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
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 年宪法
⑴、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⑵、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⑴确立:1954 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
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⑶曲折: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人大制度
遭到破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2、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合资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
三、民主法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
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
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
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
官有了法律保证;1999 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进了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
时期。
4、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
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要点透析】
1.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较
(1)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不同之处
①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
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
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
首要地位。
②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
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
③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
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
4
④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方协 商产生。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
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
议民主。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
济基础服务;后者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
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虽也由选举
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
益的。
(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
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
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
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
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
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特点,作用有哪些?
(1)原因: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
史传统。
②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
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
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为争取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
关系和政治认同感。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
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2)特点:
①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区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
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但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时,
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
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3)作用:
①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可以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互助;
④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
4.如何全面分析“文革”发生的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民主法制不健全: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
原则削弱和破坏。
(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4)我国长期以来的专制传统影响深远,人民缺乏民主意识。
5
(5)国际因素: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动荡,各种政治力量分化改组,中国同周边国
家的关系趋 向紧张。面对着侵略威胁的压力,党对战争危险作出了错误估计,这些成为党
在指导思想上转为阶级 斗争为纲的重要因素。
5.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它的发展还不充分,还
需要大力建设。原因有:①由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
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②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
制意识少;③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完全清除它们需要一个过程。随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
关系。
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
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
化、法制化的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真题再现】
1.(07 年山东文综历史)图 9 是 1953 年版人民币 10 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
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
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就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创
立是 1954 年宪法正式确立的。故排除③而选①②④。
2.(08 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答案】D
【解析】可运用排除法,1954 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
成。AC 早在《共同纲领》就确定了。故选 D 符合题意。
3.(09 年天津文综)10.1954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
6
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C
【解析】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
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与材料 1954 年 12 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颁布是 1953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 1956 年。
4.(09 年广东历史)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
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
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答案】B
【解析】A 选项中的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的民主政府,而不是存在于解放后。新
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共同纲领》所以 C 错。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
根据先是《共同纲领》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 D 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5.(09 年广东卷 B)1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答案】A
【解析】本题可用逆向推理得出结论,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还没有建立,而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
会主义的建立,所以选择 A
6. (08 海南历史)(10 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
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
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
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
(1944 年 9 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
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
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
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 年 8 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
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的目的和背景。(6 分)
【答案】(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努力:中国共
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4 分)
(2)目的:为区别于 1946 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
7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6
分)
【解析】本题考查时政热点---政治民主化问题,题目不算难,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第(1)问注意材料一给定的时间限定,不难再现抗战即将胜利的大背景,然后再阐述中国
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第(2)问
属于根据材料即时回答型,要注意正确提炼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首先注意给定的时间,以
便正确判断“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不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新
中国的“过渡时期”不是从 1953 年开始的,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
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
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4.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纲领》而是 1954 年宪法。
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
合。
6.“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7.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二、方法点拨
第一,归纳近现代史上颁布的几部宪法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0 世纪
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清政府于 1908 年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 1912 年在南
京颁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
止于 1954 年宪法的颁布。
1954 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二,三大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复习时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考查,又
可以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结合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我国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有关资料,比较和认识这几种不同性质的民主。
第三,本讲复习时要注意
1.讲述的知识点与社会热点联系非常密切,高考命题与社会热点相联系,比如,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等。
2.建国初期的三大制度是高考的重点。
3.学科内综合多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相联系,重点探索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点。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8
1.(09.3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1979 年 10 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
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
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
要内容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2.(09.1 盐城一调)下列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C.是直接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D.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
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 里程碑……”材料中的
“里程碑”表现在 B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4.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共同纲领》B、《钦定宪法大纲》 C、《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5.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向小康、王建国、
李文革、周跃进等。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三位的最有可能是
A.王建国 B.向小康 C.李文革 D.周跃进
6.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有历史档案的功能。右图是
标题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系列邮票的
一张,根据所学知识,此邮票应该发行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
7.(09.1 海安中学第五次检测)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问题是法律很
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成‘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
‘违法’,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 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 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C 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二、非选择题
8.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逐渐
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阅读下列图片:
9
请回答:
(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图 1 发展到图 2 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巨大进步,为什么?
(3)以上二幅图片反映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9.法律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一个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元前 5 世纪的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
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
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上述材料体现了罗马法什么原则?如何认识这一原则的作用?罗马法在历史上有何影
响?
(2)在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之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条?《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1999 年年 3 月 15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
正案》,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法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0
参考答案
1.C
2.C
3.B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1954 年召开的,A、D 项与这个时间都不符;而由材料
中的材料中的“里程碑”可以看出,B 正确,C 不正确。
4. A
【解析】《钦定宪法大纲》1904 清政府颁布,上演了一出闹剧。《临时约法》1912 年孙中
山颁布,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了限制篡夺了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1954 年颁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当时还没复习到这里,这也说明
了我们高一时候学习不够投入,不够认真。克服遗忘的有效办法是多次重复。
5. C
6. C
7.D
8. (1)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形成:1949 年 9 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建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新
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2)理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经过普选产生的,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性和合法性。原
因: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使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和合法化,是我国
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里程碑,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3)共同特点:人民性、
民主性。
9.(1)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治的有
效工具;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2)民权主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
系;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11
w.w.w.k.s.5.u.c.o.m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2021-08-243页
- 2020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马克思主义2021-08-2425页
- 山东2020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 2021-08-247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2021-08-2454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2021-08-2414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2021-08-244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第2021-08-2434页
-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2413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西方民主2021-08-243页
- 山东2020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 2021-08-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