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08-24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导练课时作业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基础巩固 1.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 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 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解析:吃西餐并不属于民族同化政策,而是西方文化随之传入使 中国的饮食习惯改变而已,对国人来说中餐比西餐更有吸引力,综上 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项。 答案:B 2.1876 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 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 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査出牛乳中所加水数 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 油”。这折射出( )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C.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解析: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监管,故 A 项错误;材料 并未反映出是国人往牛奶里掺水,所以无法得出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 坡的结论,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当时上海人喝牛奶现象较为 普遍,而中国传统中只是把喝牛奶作为补养之物,这说明社会生活习 俗发生变化,故 C 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断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 究,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1863 年 3 月 7 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 可见( ) 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解析: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业,说明 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故 C 项正确;A、 B、D 三项材料中无体现,排除。 答案:C 4.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 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 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重视易服的原因。改制往往会涉及方方面 面,但很难说易服更易推行,故 A 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提及易服是 为了外交的需要,或改变中国人的对外形象,因此 C 项错误。身着 长袍马褂的人不一定就是守旧势力,故 D 项表述错误。从材料可看 出,维新派主张“易服”是为了“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需要, 因此是为了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 B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5.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 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 这一年可能是( ) A.1912 年 B.1945 年 C.1950 年 D.1979 年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列宁装……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 实行“一边倒”的政策,这一时期中苏友好,列宁装流行,故选 C 项。 答案:C 6.1946 年 11 月,广州市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 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外,还要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 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穿长袖全白旗袍, 并手持花球一束。这表明( ) A.广州人民观念先进 B.婚姻习俗逐渐变得简约文明 C.政府操控婚姻习俗 D.中国婚俗已经完全西化 解析:材料中这次婚礼是集体婚礼,有市长作为证婚人,参加者 要有“婚姻注册许可证”和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中山 装,女穿旗袍并手持花球,说明当时的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由 烦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据记载, 1980 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 2 685.04 元,而到了 2002 年,虽然两 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 47 658.3 元,比 22 年前提高了 17.75 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巨变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解析:材料时间以及收入的变化体现了上海社会生活的变迁,B、 C、D 三项材料无从体现。 答案:A 8.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 ) A.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B.温饱问题获得解决 C.政府发起“菜篮子工程” D.城镇“安居工程”启动 解析:凭票证计划供应政策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经 济建设大规模开展而实行的,它保障了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但 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变化。 答案:A 9.在京城有一支“奶奶街舞队”,平均年龄为 50 多岁,这支老 年街舞队连续 3 年与年轻人同场竞技、在街舞大赛中获得季军、冠军, 在全国万人健美操总决赛中获得自选动作第二名,频频在中央电视台 和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中亮相。“老年人跳街舞”反映了( ) A. 街舞最适合老年人活动 B. 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C. 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 D. 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时期我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改革 开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们已不满足于吃、穿、 住、行这些表面的物质追求,而更追求于精神生活的享受。“老年人 跳街舞”则典型的体现了这一变化。 答案:D 10.“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 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休闲娱乐成 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答案:A 综合创新 11.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吾祖国,改良婚礼,社会进文 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歌词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 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根据材料中“改良婚礼”“男女同为新国民”等信息,抓 住题目中的时间限定“最早”分析,是民国时期倡导文明婚礼,男女 平等思想的体现,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2.1920 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解析:粮票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 的产物。 答案:B 13.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其 解读不正确的是( )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看重项目 年代 1948- 1966 1967- 1976 1977- 1986 1987- 1996 家庭出身、 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解析:依据所学分析题干内容可知,A、B、C 三项的表述均属 于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 的封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的影响,因此 D 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D 14.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 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下列学生的言论,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买粮、棉、油得凭票证 B.人们普遍注重节约和奉献 C.一家人在电视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D.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差别不大 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20 世纪 50 年代”这个时间范围,C 项 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其余三项都是 20 世纪 50 年代的生活方式,故 选 C 项。 答案:C 15.2008 年底由国内 15 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 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 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 些流行语( ) 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 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 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 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 解析: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所涵 盖内容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体育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全方位的变化,故 C 项正确。 答案:C 综合创新 16.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 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 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 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 ·车服志》 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 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 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 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材料三:曾有一次,人们有力地指出,上海的工部局是在中国最 好的宣教士。这意思是说,上海的外国租界是一个实例,阐明西方文 明的优点。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 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 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 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 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的外国租界对中国社会 生活近代化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 原因: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 地位。 (2)变化:突破等级观念;个性鲜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平等得 到法律保障。 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 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 (3)表现: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 习惯等。(答出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