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24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4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科指导意见]‎ ‎1.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2.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严重。‎ ‎3.影响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4)经济政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生产关系等方面没有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极度扩大。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 ‎——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思维导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信息提取: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破坏性严重,导致了世界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探究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经济危机的影响及教训 ‎1.经济大危机的双重影响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平民大量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2.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 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2018·课标全国Ⅲ,34)据下表可知,当时美国(  )‎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单位:%)‎ ‎  时间 类别  ‎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C与此相符。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排除A;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排除B;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除D。‎ 答案 C 探究2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应对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究其根源,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但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采取措施在其他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而是延续“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适应工业化后迅速发展的生产力;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 ‎ ‎——胡佛的演讲(1930年12月)‎ 核心论点:胡佛在经济危机面前,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能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1.(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 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才开始实施,故D错误。‎ 答案 A ‎2.(2018·天津文综,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时,美国还处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①错误,排除A、B两项;美国在经济危机到来之际,单方面提高关税导致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大战,这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④‎ 错误,排除D项。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考法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考题1】 (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答案 C ‎『』‎ ‎★明立意 从影视传媒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清误区 本题为文字信息推理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解答该题时,由于未能准确把握题干信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时空限制而极易错选成D项。‎ 考法2 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及教训 ‎【考题2】 (2019·山东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三 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大幅度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 ‎(1)根据史料一,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并造成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2)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 ‎★关键信息 信息1 “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29万家企业破产”反映出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 信息2 “由经济实体……自我治疗”反映出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将会进一步加剧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信息3 “提高890种商品的关税”导致“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反映出胡佛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税壁垒,进一步造成了世界市场的混乱和无序。‎ ‎★思路点拨 本题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举措,考查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第(1)问,结合数字变化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角度解答。第(2)问,从胡佛政府反危机的举措及影响角度解答。‎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知识点一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内容 ‎3.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需矛盾。‎ ‎4.评价 ‎(1)积极 ‎(2)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及性质 新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是历史上进步主义传统的继续;新政的改良措施具有进步意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功尝试;新政为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民主党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提供了一种模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不谋而合;新政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着重体现了垄断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知识点二 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受到质疑。‎ ‎2.主张 ‎3.评价 ‎【深化理解】 罗斯福新政“新”的特点 ‎【漫画解史】 蓝鹰计划 信息提取: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寓意罗斯福新政为振兴美国经济,让企业公平竞争,调整工业生产,改善民生等政策。‎ 探究1 解读重要“历史概念”‎ ‎1.“炉边谈话”‎ 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就每周通过无线电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他们介绍政府已经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做。罗斯福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渡过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 ‎2.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即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2017·上海高考,17)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胀”型危机得以缓解 解析 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造,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 探究2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2014·安徽文综,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解析 依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A项,因为当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项“改变国有制”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中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C项错在“抑制”;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及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举措 ‎1935年6月27日……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干预或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判合同……‎ ‎——《世界史·现代史编》‎ 核心论点:罗斯福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通过立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普通民众的权益。‎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固然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是这些调整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影响深远。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端。‎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1.(2014·福建文综,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设立工程振兴局”“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表明,罗斯福借助多种渠道实现“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故A项正确;B项中的“金融手段”和C项中的“制定法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设立新的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不是为了控制市场,D项错误。‎ 答案 A ‎2.(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解析 观察图表可知,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选D项。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 答案 D 考法1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 ‎【考题1】 (2015·课标全国Ⅰ,34)‎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 ‎★明立意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调动知识:1935年,颁布《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 ‎★清误区 本题为概念推理类选择题,难度相对较小。解答该题时可采用排除法。‎ 考法2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考题2】 (2018·河南高考诊断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案 观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 评述:此观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 ‎★关键信息 信息1 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折射出罗斯福新政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特点。‎ 信息2 “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对苏俄经济体制的学习与借鉴。‎ ‎★思路点拨 首先,提取材料观点,一是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统制经济和法西斯统制经济中间的统制经济;二是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渐次融合”的结果;然后,根据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证即可。‎ 考点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 ‎(2)发达国家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大力干预。‎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不同。‎ ‎4.评价 ‎(1)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局限: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知识点二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呈现出分散化 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评价 ‎2.“经营者革命”‎ ‎(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2)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与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 ‎1.福利国家的出现 ‎(1)条件: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 ‎(2)特点 ‎(3)实质:国家干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反映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4)影响 ‎2.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 ‎(1)原因: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表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社会福利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来说,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图示解史】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信息提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因“滞胀”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都促使二战后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误区警示】 经济计划不等同于计划经济 ‎(1)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 ‎(2)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漫画说史】 社会福利政策的消极作用 信息提取:“福利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2.“福利国家”‎ 西方欧美国家在二战时期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部分社会保障措施。“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1.(2019·山东兖州模拟)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C.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 答案 D ‎2.(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下图是一幅《欧盟福利》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 C.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 D.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 解析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欧洲在1945~1975年进入了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 ‎,接着出现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说明欧盟福利国家在不断走下坡路,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故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的表现 ‎(1)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面对“滞胀”困境而采取的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3)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措施,一方面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方面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019·山师附中模拟)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解析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表明,英国工业化推动了福利制度的发展,故A正确。‎ 答案 A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农业在内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机器制造等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产业结构的改变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农业人口和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减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非体力劳动者人数在就业人口中占第一位。‎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较快。‎ ‎(2018·云南师大附中适应性考试)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旨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解析 由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态,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法1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及影响 ‎【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Ⅲ,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 A ‎『』‎ ‎★明立意 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清误区 本题为历史阐释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认识不清,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对经济“滞胀”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考法2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考题2】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 材料二 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并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 ‎——高步德等《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 ‎ 材料三 ‎ 一般来说,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 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1)指出材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答案 (1)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践: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病症”:陷入“滞胀”困境。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3)积极: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消极: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关键信息 信息1 “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说明,凯恩斯认识到政府需要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最大发展。‎ 信息2 “滞胀”现象的发生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重新进行调整。‎ 信息3 “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反映出欧洲各国福利制度的特点是种类齐全、覆盖面广且日益完善。‎ ‎★思路点拨 本题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为切入点,考查学科素养之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第(1)问,根据设问要求,从国家职能、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解答。第(2)问,据材料信息概括“病症”;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西方国家为解决“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而采取的举措。第(3)问,“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解答。‎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日照模拟)下图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 A.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 B.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C.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解析 据上表,日常消费用品分期比例高容易引发经济问题,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市场孕育着不安定因素,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9·重庆模拟)20年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解析 由题干中“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法令’‎ ‎,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可知,各国纷纷开展关税战,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9·湖北武汉模拟)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片兴旺,一些观察者重提20年代的繁荣和无限制的投机活动,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这些观察者们反思的是(  )‎ 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解析 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体现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8·河南高考诊断)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 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 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解析 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建立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9·山东济宁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 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 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 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 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得人民有底气去花钱,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9·江苏南京学情调研)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 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  ‎ B.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  ‎ D.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 解析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 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表明,罗斯福新政存在争议,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9·山东烟台模拟)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 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调的是(  )‎ A.行政权力的扩大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护士为医生服务,医生处于中心地位,即总统处于中心地位,国会处于被支配地位,这反映了大危机时期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项正确。‎ 答案 A ‎8.(2019·河北张家口摸底调研)1938年2月,美国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B.有效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C.在农业领域逐渐出现了垄断 ‎ D.有利于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 解析 据材料“《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减少耕地面积与产量,政府进行补贴从而达到防止生产过剩,缓解经济危机,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 ‎9.(2019·江苏南通模拟)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  )‎ 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金 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主要缘于政府全面推行以工代赈,故C正确。‎ 答案 C ‎10.(2019·山东泰安模拟)观察下表“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  )‎ 年份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 消费税 ‎1929‎ ‎38%‎ ‎43%‎ ‎19%‎ ‎1933‎ ‎22%‎ ‎25%‎ ‎53%‎ ‎1935‎ ‎21%‎ ‎23%‎ ‎56%‎ 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 B.降低经营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 答案 B ‎11.(2019·山东枣庄模拟)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 A.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 C.国会的补救对新政的成效不大 D.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 解析 材料“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表明,新政是在美国民主共和制宪法框架内进行,故A项正确。‎ 答案 A ‎12.(2019·云南昆明摸底调研)学者许倬云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这两种选择(  )‎ A.说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已成为共识 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 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解析 由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可知,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山东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1789年由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大概为20%左右。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进入20世纪,美国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1930年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增加“超级301”“特别301”条款。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阶段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 (1)相同点:贸易保护主义是基本国策,对外国产品征收关税。‎ 不同点:第一阶段,以高额关税为主,第二阶段,非关税壁垒成为主要手段;各种单边贸易制裁手段频繁使用;打击他国高科技产业;具有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特征。‎ ‎(2)背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美国制造业衰退;欧、日、中国等经济体崛起;日本和中国等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影响:限制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有利于美国提高产业竞争力;容易引发贸易战,破坏世界经济发展秩序。‎ ‎14.(2019·烟台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就任伊始即表示:“我们的国际贸易关系虽然非常重要,但在迫切性和必要性上必须从属于健全国民经济的任务。我主张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分清轻重缓急。我一定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协调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但是国内的紧急状况是等不得贸易上的成就的。”‎ ‎——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材料二 新政……进一步改变了美国政治(尤其是选举的政治)的运作程序和内容。在罗斯福新政的旗帜下,民主党吸收了大量中下层城市选民(尤其是从农村大量进入都市的黑人选民),开始成为重要的平衡力量。可以说新政开辟了美国政治的新模式。‎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关注的焦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政开辟了美国政治的新模式”。‎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中“1933年”“在迫切性和必要性上必须从属于健全国民经济的任务。我主张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分清轻重缓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施新政缓解国内经济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政治上的措施和特点、国内国际影响等方面分析论证。‎ 答案 (1)焦点:实施新政缓解国内经济危机。‎ ‎(2)论证: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进一步扩大了联邦政府职能,对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扩大了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和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一步完善了联邦政府机构和职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等,完善了美国的法律体系;新政吸收了大量中下层城市选民,平衡了美国政治力量,扩大了美国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加强社会救济和重视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美国渡过了危机,有效地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任答五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